當(dāng)前位置:華人佛教 > 禪宗 > 禪宗文化 >

如璧禪師《剝》的禪意

〔宋〕如璧

剝、剝、剝,里頭有蟲外面啄。

多少茫茫瞌睡人,頂后一錐猶未覺。

若不覺,更聽山僧剝、剝、剝!

【作者】

  如璧(1065—1129),撫州臨川(今江西撫州)人。屢試不第,出家為僧。博學(xué)能文,尤工于詩。是“江西詩派”成員之一,陸游推為當(dāng)代第一詩僧。

【譯文】

  剝,剝,剝,

  里頭有蟲子外面用力啄。

  世上有多少無明昏暗人,

  頂門上下一錐仍不覺醒。

  如果你繼續(xù)糊里又糊涂,

  且再聽老僧下手剝剝剝!

【禪意】

  如璧禪師上堂說法,聞寺外啄木鳥聲,就借用眼前情景,給眾僧說偈。偈語借啄木鳥啄木聲(剝剝剝),喚醒世人的覺悟之心。說世人只要一天不覺悟,自己便一天說法不止。

  全詩語言生動,譬喻形象,耐人尋味。蟲子比喻煩惱無明。啄木鳥啄蟲,是比喻通過峻烈的手法,粉碎學(xué)人的煩惱無明。禪門習(xí)慣用“頂門一錐”等行為,來比喻師家用峻烈手段來粉碎學(xué)人的迷情,促使學(xué)人覺悟。

  自古以來,參禪者多,開悟者少。要迅速直截地獲得開悟,往往要經(jīng)由一番“頂后一錐”式的磨練。當(dāng)你被不斷地“剝剝剝”的時(shí)候,就是生命中的“貪嗔癡”的蟲子被啄食殆盡的時(shí)候。只有將千生萬劫以來的無明徹底斷除,將惡知惡見徹底粉碎,一個覺悟的生命才能活潑潑地蘇醒過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