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嚴法師108自在語》第三集 2 人間智慧
21. 遇事正面解讀逆向思考,成事確立方向鍥而不捨。
22. 路遇懸崖峭壁走過去,巧過人間仙境莫逗留。
24. 誘以名利權位不動心,陷于千軍萬馬無所懼。
25. 天不錯地不錯是心錯,他有理你有理我沒理。
26. 莫怨孝子賢孫何其少,但問養(yǎng)育兒女怎么教。
27. 學問的領域重在研究,經驗的范疇則為實踐。
29. 倚般若杵碎萬千障礙,運福德斧建人間淨土。
30. 駕行般若船苦海普渡,常登涅槃山心性不動。
31. 河山猶在,景物遷移;日月長運,人事全非。
32. 天上人間樂與苦,自心造作自身受。
33. 青山綠水廣長舌,鳥語花香說妙法。
34. 教育為千秋大業(yè),賢能乃百代楷模。
35. 水深千丈終見底,山高萬里海中昇。
36. 云門日日是好日,行腳步步履芳草。
37. 世間本無垢與淨,祇緣自起分別心。
38. 夕陽西下明天見,旭日東昇近黃昏。
39. 戲外看戲忘了戲,夢中作夢不知夢。
40. 雨露霜雪本無主,風云雷電應時現(xiàn)。
41. 危機化為轉機時,絕路走出活路人。
43. 驚覺執(zhí)迷已近悟,知迷不悟錯中錯。
44. 人生若夢誰都會說,終生作夢怎么不醒。
45. 百千計畫忙碌一生,萬緣放下前程似錦。
46. 臨渴掘井緩不濟急,即時學佛即時解惑。
47. 勿因有事而憂,寧為無事而喜。
48. 禪法即是心法,萬法由心生滅。
49. 大夢誰先覺,離夢想顛倒。
50. 人上有人,山高水長。
51. 走路健康鍊身,更可修行鍊心,快走驅遣妄情,慢走發(fā)慧習定。
52. 月缺月圓日,若晦若明時;風雨無月夜,月亮本常明。
53. 世俗境:身如玉樹臨風,心如平湖秋月。
54. 修行境: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
55. 悟后境: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
56. 有相無相有無相,真空假空真假空。
57. 交友應交直諒多聞,信佛當避怪力亂神,學法幸勿到處摸門,敬僧切忌盲從個人。
- 南禪七日(1)
- 心能轉物,即同如來--南懷瑾先生稀有開示之三
- 景德傳燈錄 第一卷
- 五燈會元 第一卷
- 授菩薩戒儀軌(一)
- 南禪七日(2)
- 碧巖錄 第一卷
- 南禪七日(4)
- 南禪七日(3)
- 《坐禪三昧經》上的修禪方法介紹(上)
- 指月錄目錄
- 南禪七日(5)
- 指月錄卷之一
- 南禪七日(6)
- 南禪七日(21)
- 南禪七日(7)
- 南禪七日(9)
- 宗鏡錄(1-4)
- 南禪七日(8)
- 南禪七日(10)
- 禪關策進(上)
- 南禪七日(11)
- 南禪七日(12)
- 南禪七日(13)
- 南禪七日(14)
- 南禪七日(19)
- 南禪七日(20)
- 南禪七日(16)
- 南禪七日(18)
- 南禪七日(17)
- 南禪七日(15)
- 《星云大師講演集》-佛教的政治觀
- 五燈會元 第二卷
- 五燈會元 二十卷
- 景德傳燈錄 第三卷
- 景德傳燈錄 第二卷
- 指月錄卷之二
- 《星云大師講演集》-從心的動態(tài)到心的靜態(tài)
- 《坐禪三昧經》上的修禪方法介紹(下)
- 宏智禪師廣錄(卷九)
- 禪宗的起源與二十八代祖師
- 禪修已收納所有佛法
- 佛法工夫在于覺不覺悟
- 修行者每天發(fā)四弘誓愿的用意
- 修佛法者,首先立堅志
- 佛教并非都勸人割愛出家
- 一會善一會惡不能長久,唯有懺悔慚愧才可長久
- 看清因緣才能在修行的同時影響他人
- 非空非有 即空即有
- 信佛就要明白世法的值不值得當中是覺悟還是顛倒
- 游報恩寺,讓白居易暫離紅塵,享受了無盡禪味
- 希運禪師古詩《塵勞迥脫》解釋
- 從五言律詩《余住無方所》看拾得無牽無掛,逍遙自在
- 寒山和尚的大乘佛詩《嗔是心中火》講了什么?
- 王維的《過香積寺》表達了什么?
- 心本無生因境有
- 當說別人時要不斷地省察自己
- 道謙禪師送信開悟的故事
- 聽其言,觀其行,辨其心
- 用心去看世界
- 禪宗成就的是什么佛?
- 不能自我反省,再卓越超群也只能英雄氣短
- 心有一絲掛礙就不能自在
- 禪宗與其他宗派的區(qū)別,禪宗的特色
- 現(xiàn)前修為最終一念圓滿
- 《修心要論》是弘忍作的嗎,是本什么樣的書?
- 真正理解了佛法才是真修行
- 三界內外是空無物的
- 佛法講最后圓滿身不依據身份背景做佛事
- 深悟深參心行處
- 從禪詩《飯覆釜山僧》看詩人王維供養(yǎng)僧人飯食
- 持佛號的心是始覺 所持的佛號是本覺
- 白話詩僧王梵志《我有一方便》蘊蓄的佛理和處世哲理
- 自己要覺悟好人生
- 時而轉彎,時而放平
- 學會自利利他
- 詩僧王梵志詩作《城外土饅頭》解說
- 從有求到無求 從有學到無學
- 佛法在世間 不離世間法
- 唐代詩人綦毋潛夜宿龍興寺的的所見所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