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華人佛教 > 禪宗 > 禪宗五家 >

臨濟(jì)禪師語錄(譯文)

  臨濟(jì)禪師語錄講話

  惟覺撰述

  心印筆記

  〇 語錄

  只擬求佛,佛是名句,你還識馳求底么?三世十方佛祖出來,也只為求法,如今參學(xué)道流也只為求法,得法始了,未得法依前輪回五道。云何是法?法者是心法,心法無形,通貫十方,目前現(xiàn)用。人信不及,便乃認(rèn)名認(rèn)句,向文字中求,意度佛法,天地懸殊。昔義:

  ①輪回五道:佛教將宇宙分成三界六道,若取舍宇宙萬有諸法為實有,則隨其取舍造作之業(yè)于三界六道中升沈輪轉(zhuǎn)。六道者:天道、人道、阿修羅道、地獄道、餓鬼道、畜生道。六道而只言五道,系省言阿修羅道,因阿修羅道攝于天、人、畜生、地獄、餓鬼諸趣之中。亦有言餓鬼道與地獄道眾生福報,阿修羅道眾生有福報,故阿修羅道不攝餓鬼、地獄二道,只攝在天、人、畜生三趣中。

  譯文:

  你只想求佛,但佛只不過是個名句,你還認(rèn)得追逐求取的是甚么?三世十方佛租出世,也只為求明法旨,現(xiàn)在參學(xué)的道流也是只為求明法旨,悟得法旨才能了斷大事,沒有悟得法旨依前輪回五道中。甚么是法?法就是指心法,心法沒有佃形象,通達(dá)貫徹十方法界,目前現(xiàn)用的都不離心法。一般人自信不到,于是認(rèn)這名字認(rèn)那言句,朝向文字言句中求取佛法,意度商量佛法圣境,則與真實法旨就如天地那般的遙隔。

  講話:

  佛是自內(nèi)證的自覺本體,所以不是向外馳求尋覓可獲得的東西,若言心外有佛可求,其所求者只是一個假名相,未是真實自內(nèi)證的自覺天真佛。那么,又要如何去自內(nèi)證自覺佛性呢?首先應(yīng)去體認(rèn)向外馳求的人本來是阿誰?若能識得此人的面目,即見真實的自覺天真佛,所以知道將向外馳求的念頭向內(nèi)回照,當(dāng)下就與佛租攜手相對共歡笑。古德云:氣佛在靈山莫遠(yuǎn)求,靈山只在你心頭。”即教人如是自內(nèi)證自覺天真佛。

  三世諸佛,歷、代諸祖皆從因地出生而運(yùn)用自覺性智以成就眾生菩提道果;所以今日參學(xué)辦道的道流,也是要明見因地,從因地出生而運(yùn)用自覺性智成就眾生菩提道果,始謂大事了畢;若不明見因地,始終在六道中升浮沒有了時。六道者,一、天道:為往昔廣修凈行而感報高上尊貴的受用之眾生所居處;二、人道:為往昔修善行而感報人身苦樂的受用之眾生所居處;三、阿修羅道:通人、天、餓鬼、畜生諸道:感報性好斗有天福無天德的受用之眾生所居處;四、地獄道:為往昔惡行而感報極惡痛苦的受用之眾生所居處;五、餓鬼道:為往昔悝貪而感報不周飲食受用之眾生所居處;六、畜生道:為往昔愚癡而感報不能自立的受用之眾生所居處。六祖惠能大師說:“人我是須彌,邪心是海水,煩惱是波浪,毒害是惡龍,虛妄是鬼神,塵勞是魚鰲,貪嗔是地獄,愚癡是畜生。”又云:“常行十善,天堂便至;除人我,須彌倒;去邪心,海水钖;煩惱無,波浪滅;毒害忘,魚龍絕。自心地上覺性如來,放大光明,外照六門清凈,能破六欲諸天。自性內(nèi)照,三毒即除;地獄等罪,一時消滅。內(nèi)外明徹,不異西方。”可見六道輪回皆因心迷,若不作人天業(yè),不作地獄業(yè),乃至不作凈土佛事諸勝境業(yè),則不起一切心,諸緣盡不生,此心既無六道之形可礙,也無十法界之形可礙,通貫十方虛空界。所謂“不生”,不是一向不生,只是無所住而生;目前現(xiàn)成之受用,即此身心之全體作用;可惜學(xué)人信不及行不到,而不能體會“無心”之作用,所以不見本具佛性是在日常生活受用不盡的全體作用中。錯認(rèn)文字言句,著相而求者,著佛就心外意度商量佛句的道理是如何這般求得;著菩提就心外意度商量菩提句的道理是如何這般求得;著涅槃就心外意度商量涅槃句的道理是如何這般求得;被如此這般因果給管東,去住無自由分,所以如此修學(xué)這般見解,都和自性天真的清凈佛全無交涉。

  語錄

  道流!山僧說法,說甚么法?說心地法,便能人凡入圣、入凈入穢、入真入俗,要且不是你真俗凡圣;能與一切真俗凡圣安著名字,真俗凡圣與此人安著名字不得。道流!把得便用,更不著名字,號之為玄旨。

  音義:

 、傩:不能以語言或思想來思議的深奧義理叫玄旨

  譯文:

  道流!山僧說法,說的是甚么法?說的是心地法門,此心法能人凡人圣、入凈入穢、入真入俗,要知不是你本人有真俗凡圣之實相;能夠給一切境安著真俗凡圣的名字,而真俗凡圣卻安著作此人名字不得;因為真俗凡圣之實相與這人在一切境上安著的真俗凡圣名字都不可得。道流,把得時便全體起用,不要再執(zhí)它的名句文字相,這樣才號稱為悟得玄旨。

  講話:

  臨濟(jì)禪師究竟是說著甚么法呢?他只是說個沒有物形的心地法門。心地經(jīng)云:“眾生心猶如大地,大地能生五谷五果,吾心亦能出生所有一切萬法,即餓鬼、畜生、凡圣皆由吾心出。”宗租臨濟(jì)禪師說此自由自在的活躍心法,今日山僧也是說此能生一切萬法,一切萬物自由自在的活躍心法。若沒有明見開悟此心地法門者,日常生活行住坐臥都不能得以自在,生活不得自在就不能活用自己的生命,也就沒有自己的人生了。

  古德有云“釋迦四十九年說法未曾說著一字”,何以如此?不見金剛經(jīng)道:氣若以色見我,以昔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因知釋迦四十九年說法亦只說個沒有物形的心地法門。無形心法是一切萬象的元種,一切萬象都不是由心外而來的。黃檗斷際禪師說:“語默動靜一切聲色盡是佛事,何處覓佛?不可更頭上安頭,嘴上加嘴,但莫生異見!山是山,水是水,僧是僧,俗是俗,山河大地日月星辰,總不出汝心,三千世界都是汝個自己,何處有許多般?心外無法,滿目青山,虛空世界,皎皎地?zé)o絲發(fā)許與汝作見解。”此謂心外無法,所以心滅則種種法滅,心生則種種法生。若知道除去心中作見解處。無論入凡入圣、入凈入穢、入真入俗,都能在處自由,因為已識得此心即能很安樂的運(yùn)用此心,周佛成佛,周鬼成鬼,到處都有可安心立命之處。金剛經(jīng)云“應(yīng)無所住而生其心”,所以學(xué)人對一切境把得時便用,無須在境上為安著文字言句名號,如此才能體認(rèn)把握得到真實的根本無形心法玄旨,亦即能不被外境所著,亦不落真俗凡圣的名字情執(zhí),而達(dá)到舍我忘我的自由;否則對一切境思惟善思惟惡,思惟真思惟俗,將這般有形之影掛在目前,礙他心法的流通,謂之思迷,要離此思迷才能物我一如,無礙無著的活用心地法門。

  語錄

  山僧說法,與天下人別。祗如有個文殊普賢出來目前,各現(xiàn)一身問法,才道“咨和尚”,我早辨了也。老僧穩(wěn)坐,更有道流來相見時,我盡辨了也。何以如此?只為我見處別,外不取凡圣,內(nèi)不住根本,見徹更下疑謬。

  音義:

 、傥氖:即大智文殊師利之略,梵語Man~jus^ri的對音,是佛在世時智慧第一的菩薩;代表自性的智德、證德。其名有三譯,一、文殊師利,華言妙德,謂具不可思議種種微妙功德,故名妙德。二滿殊尸利,華言妙首,謂具不可思議微妙功德,在諸菩薩之上,故名妙首。三、曼殊室利,華言妙吉祥,謂具不可思議微妙功德,最勝吉祥,故名妙吉祥。是毗盧遮那之左脅侍。

 、谄召t:即大行普賢菩薩,梵名三曼多跋陀羅為Samantabhadr芝對昔,譯曰普賢,是佛在世時行持第一的菩薩;代表自性之理德、定德、行德。普賢,普者謂行持居佛道之頂而體性周偏一切處,故稱普;賢者謂德鄰于極圣,故稱賢。是昆盧遮那之右紐侍。

 、鄹灰芍:此謂再也沒有疑惑和顛倒錯誤之見。謬,音繆,注音作 又,密切切,宥韻。

  譯文:

  山僧說法見地,和天下人的說法見地有別。就如有個文殊或普賢出現(xiàn)在目前,各現(xiàn)一身來問法,他才開口說一聲“咨問和尚”,我早已把他所將著的境法分辨得清清楚楚了。老僧穩(wěn)然坐在自覺本分因地上,再有道流來要相見時,凡有所將著的甚么境法,我也盡能分辨得了。為甚么能夠如此?只因為我的見處不同于天下人之見地,能夠外不取凡圣相,內(nèi)亦不住根本處,所以見解通徹再沒有疑惑和顛倒錯誤之見。

  講話:

  一般人多為境礙心、事礙理、或心礙境、理礙事,所以都有看不透,拋不開的地方,因此有人除境不除心,除事不除理,有人除心不除境,除理不除事,唯獨臨濟(jì)禪師內(nèi)外心境事理一切俱舍,猶如虛空無所著,然后隨方應(yīng)物,能所皆泯廠穩(wěn)坐在本分田地上說法,此即臨濟(jì)禪師說法所以與天下人別的地方。古人所謂“直透萬重關(guān),不住青云宵一,也就是臨濟(jì)禪師的“外不取凡圣,內(nèi)不住根本”的別有見地。

  黃檗斷際禪師說:“舍有三等:內(nèi)外身心一切俱舍,猶如虛空無所取著,然后隨方應(yīng)物,能所皆忘,是為大舍。若一邊行道布德,一邊施舍無希望心,是為中舍。若廣修眾善,有所希望,聞法知空,遂乃不看,是為小舍。大舍如火燭在前,更無迷悟;中舍如火燭在傍,或明或暗;小舍如火燭在后,不見坑阱。”臨濟(jì)宗祖的自覺心地前有一把“大舍火燭”,能照見“問法的人不是境礙心、事礙理,就是心礙境、理礙事”,所以諸方乃至文殊普賢于自陸地上各現(xiàn)一身問法,也都盡能分辨得很清楚,更不有疑謬。

  蕾 語錄

  師示眾云:“道流!佛法無用功處,只是平常無事;屙屎送尿,著衣吃飯,困來即臥。愚人笑我,智乃知焉。昔義:

  (1)屙屎送尿:屙首阿,注音作主,厄歌切,歌韻。屎

  ,音使,注音作 ,式旨切,紙韻。上廁大便叫屙屎,小

  便叫送尿、

  譯文:

  臨濟(jì)禪師開示大眾說:“道流!佛法的無功用處,只是平常的無事光景,譬如日常生活上廁更衣,寒來添著或饑來飲食,困來即躺臥睡覺,這些直覺無造作的平常事都在佛法無功用處。愚迷的人聽我這般取譬只會笑我胡言,只有明智的人始能了知個中真境。講話:

  “無功用處一的境涯,若約華嚴(yán)教相家所判,則是已到第十地的果位了;約天臺教相家所判,則在七地以上之行位;如此高遠(yuǎn)之行位,言之行之皆是甚深難行之事,而臨濟(jì)禪師云“只是平常無事”。何以故?謂佛法一切修證,于諸佛本源自性上無增無減。學(xué)人修學(xué)佛法,若見佛法有是非、增減、多少、大小這許多般功用,即出生種種妄想分別,無法得見佛法無功用處。所以吾人日常生活中一些直覺性的行為,譬如“屙屎屙送尿、著友吃飯、困來即臥一等事,自然無造作的行為,舉手動足心頭無事,拈著踏著亦都不離佛法無功用處。

  有人向明惠上人請教坐禪的方法,上人說:“坐禪即須先避三法。”問:“那三法?”上人說:““睡眠,二雜念,三.坐相不整。”問:“而后又如何整得心地來用功呢?”上人說:“即以“無祈得心”來用功就是也。”何謂“無所得心”?即無功德的、無意識的這般心行;換言之,要體認(rèn)無所得的所得,無功德的功德,無功用的功用,就在平常無事中會。佛法既無“見”與“不見”二頭事,當(dāng)然見與不見二法和佛法全無千涉,如果有見與不見之作為者,都是落在造作有為法上,所以“二便更衣,寒來添著,餓來吃飯,困來即眠”的直覺行為,才真是平常無事的當(dāng)體。雖然如此,世間上一般蒙昧無智之人,對此平凡無奇之事,都是解而不解,知而不知,所以不能真正的體解平常無事的那個“如如寂寂,常樂我凈的本體”。宗祖臨濟(jì)禪師云“無事是貴人”,所以唯有無事的明眼貴人,始會得平常無事、無所得時的佛法無功用處的全體大用

  語錄

  古人云:向外作功夫,總是癡頑漢。你且隨處作主,立處皆真,境來回?fù)Q不得?v有從來習(xí)氣五無間業(yè),自為解脫大海。今時學(xué)者,總下識法,猶如觸鼻羊逢著物安在口里,奴即不辨,賓主不分。如是之流,邪心人道,鬧處即入,不得名為真出家人,正是真俗家人。

  音義:

 、傥鍩o間業(yè):五無間業(yè)即五逆罪,五逆是指一、殺父,二、殺母,三、殺阿羅漢,四、破和合僧,五、出佛身血(焚燒經(jīng)像)。造作此五種逆惡之罪的眾生,將墮無間地獄受無有間歇之苦,故稱五逆罪為五無問業(yè)。

  譯文:

  古人說:向外求法以為是作修行功夫者,都是癡顛頑愚的人。你只要到處作得了主,立足的地方也都不離真性,則諸般境遇現(xiàn)前也動搖不得你的真如心?v使過去有習(xí)氣或五無間業(yè),自然都能消歸解脫大!,F(xiàn)時參學(xué)的人,都不認(rèn)得佛法,如同一頭羊?qū)τ|著鼻子的東西就開口咬吃。何主?誰仆?誰主?何賓?都無眼子可勘辨。這一流的人,以邪心求人佛道,有熱鬧處便入,多事自擾,不會平常無事之真境;所以雖身已出家,但立處無真,不得名叫真出家人,正是真俗家人多事自擾的行為。

  講話:

  南岳明瓚禪師說:“求學(xué)佛法者,若向心外用心作工夫者,真是鈍馬癡漢。因佛法不在他處(心外),實在我處(心)故。” 一般人因為心外做工夫,不見主人翁,所以體認(rèn)不到“隨處作主,立處皆真一的自內(nèi)證自在作用。摩孥羅尊者有偈云“心隨萬境轉(zhuǎn),轉(zhuǎn)處得能幽,”亦即“隨處作主,立處皆真”的全體大用。

  有人間黃檗禪師:“若無心行此道,得否?”師答:“無心便是行此道,更說甚么得與不得?且如臀起一念便是境,若無一念,便是境忘心自滅,無復(fù)可追尋。”又問:“如何是三界?”師答:“善惡都莫思量,當(dāng)處便出三界。如來出世,為破三有。若無一切心,三界亦非有。如一微塵破為百分,九十九分是無,一分是有,摩訶衍不能勝出;百分俱無,摩訶衍始能勝出。”上引這二段問答,提示吾人“境忘心自滅,無一切心三界亦非有”,所以無一切心五無問罪業(yè)亦自然而得解脫,若起心動念于善惡事理不留情,則不留余業(yè),正是一微塵破百分俱無,截斷善惡業(yè)流,而現(xiàn)摩訶衍勝出之境。

  今日許多修行者,下識大法,因此未能辨別邪正,而吞盡他人所說的話,猶如羊?qū)τ|著鼻頭上的東西,無論是堅、是柔、是好、是壞都一口吞盡,如此消化不了,就獲不得營養(yǎng)。我們現(xiàn)下參禪的學(xué)人也有如此的。誰主?何賓?何主?誰仆?都無限子可勘辨,所以對一切境如觸鼻羊任口貪食。如此以邪心入道,則閘處不修道,閑處道不成。何以故?因為不能隨處作主,則“閑處閑不成,鬧處鬧不成”,立處無法皆真。這些“奴即下辨,賓主不分,”的人學(xué)法用工夫,只叫自己平常多事,未能得到臨濟(jì)禪師所示之“平常無事”的自在,這般無限子的人縱使出家學(xué)道,身雖出家但卻立處無真,不得名為真出家人,正是真俗家人的多事自擾。

  語錄

  夫出家者,須辨得平常真正見解,辨佛辨魔、辨真辨?zhèn)巍⒈娣脖媸?若如是辨得,名真出家。若魔佛不辨,正是出一家人一家,喚作造業(yè)眾生,未得名為真出家。只如今有一個佛魔,同體不分,如水乳合;鵝王吃乳,如明眼道流,魔佛俱打。你若愛圣惛凡,生死海里浮沉。”

  音義:

 、僦蝗缃:意義重在“只如”而不是“如今”。

 、邬Z王吃乳:水乳合喻“佛魔——圣凡”同體,以鵝王喻明眼道流,以鵝王吃乳之無所愛僧喻明眼道流之“佛魔俱打——佛來亦不欣愛”。

  譯文:

  做個真出家人,必須要有自內(nèi)證得之平常無事的真正見解,以此勘辨佛魔、勘辨真?zhèn)、勘辨凡圣。若能這樣佛魔、真?zhèn)巍⑹シ部北娴貌宦湟灰?才名作真出家人。如果佛魔不加勘辨,正如出了一家又進(jìn)一家,這叫做造業(yè)的眾生,不能得名為真正的出家人。就如有一個佛魔,同是一體分不出是佛是魔,好像水和乳混合分不出是水是乳一樣;鵝王吃乳水時對乳和水沒有愛僧之別,就如明眼的道流勘辨佛魔時對佛魔都無所欣愛而將佛魔俱打。你若有一毫愛圣僧凡之念,那就落入生死海中浮沉去了。

  講話:

  出家立處無真就不堪名叫真出家人,那么怎樣才是立處皆真的真出家入之心行呢?臨濟(jì)禪師在本段說:氣夫出家須辨得平常真正見解,辨佛辨魔、辨真辨?zhèn)、辨凡辨?若如是辨得,名真出家。”所謂真正的見解,不是指耳目的見聞、意識的分知,而是自內(nèi)證的無見之見,無解之解。有自內(nèi)證真正見解的出家人,其心如明鏡,其行如流水,而不被差別之見所囚,也不會滯住在絕對平等之境,若滯住在絕對平等之境而以此自適,即是有所住之見,非無見之見,無解之解。所以要勘辨佛魔、要勘辨真?zhèn)、要勘辨圣?需實際體得真正見解的全體作用,才能辨佛不作佛見,不落佛邊;辨魔不作魔見,不落魔邊;辨真下作真見,不落真邊;辨俗下作俗見,不落俗邊;辨圣不作圣見,下落圣邊;辨凡不作凡見,不落凡邊;如此諸見不落,本來具足的天真佛才能如鏡明照,如水長流。四十二章經(jīng)云:“三界輪轉(zhuǎn),愛欲為因。割愛辭親,身之出家;識心達(dá)本,心之出家也。”所以說有自內(nèi)證的真正見解者,即謂之識心達(dá)本之真出家人。

  黃檗斷際傳心法要云:“如言前念是凡,后念是圣,如手翻覆一般,此是三乘教之極也。據(jù)我禪宗中,前念且不是凡,后念且不是圣;前念不是佛,后念不是眾生。所以一切色是佛色,一切聲是佛聲;舉著一理,一切理皆然;見一事,見一切事;見一心,見一切心;見一道,見一切道,一切處無不是道;見一塵,十方世界山河大地皆然;見一滴水,即見十方世界一切性水。又見一切法,即見一切心;一切法本空,心即不無,不無即妙右,右亦不有、下有即—有,即真空妙有。既若如是,十方世界,不出我之一心,一切微塵國土,不出我之一念。若然,說甚么內(nèi)之與外?如蜜性甜,一切蜜皆然,不可道這個蜜甜,余底苦也,何處有恁么事?所以道:虛空無內(nèi)外,法性自爾;虛空無中間,法性自爾。故眾生即佛,佛即眾生,眾生與佛原同一體;生死涅槃,有為無為,原同一體,世間出世間,乃至六道四生、山河大地、有性無性亦同一體。”上引這段心法,用來說明“一個佛魔,同體不分,如水乳合一之所以然。愛圣僧凡是生滅念,若有愛圣僧凡之念,則前念是凡,后念是圣,后念是凡,前念是圣,如此二見對待,千生萬劫流轉(zhuǎn)生死海中:永無脫離苦海之期。何以故?因不是被圣所囚,就是被凡所縛,所以將佛魔圣凡俱打,則超越佛魔圣凡之是非;換言之,下被佛魔圣凡所囚縛,則魔來即魔接化,佛來即佛接化,圣來即圣接化,凡來即凡接化;如此佛魔圣凡自由接化,謂之清濁并吞大海,而海水依然下增下減,不凈不垢。學(xué)人若能將佛魔圣凡視同一體,乃至世間出世間、有為無為、六道四生、山河大地、有陸無性亦視同一體,則識心達(dá)本,立處皆真,堪稱真出家人。

  語錄

  問:“如何是佛、魔?乙?guī)熢?“你一念心疑處,是個魔;你若達(dá)得萬法無生,心如幻化,更無一塵一法,處處清凈,是佛。”

  音義:

 、偈莻魔:古尊宿語錄作“是佛魔”。

  譯文;

  問:“怎樣才是個佛魔?”臨濟(jì)禪師說:“你一個念心生起疑惑的地方,就是一個魔的顯現(xiàn);你若通達(dá)得萬法緣起無生,心亦如同幻化的事理,再也沒有一塵一法可得,處處都是一片清凈境界,就是一個佛的顯現(xiàn)。

  講話:

  勘辨佛魔,就需識自本心!本心無一塵一法,所以臨濟(jì)禪師在本段又提示“你一念心疑處是個魔”,指示吾人對正法若疑念淵深—疑之多處,則入魔;境。萬法于有心中生來就圓滿具足,不增不減,緣起財生,緣滅則滅。因知,本來萬法自性是相近的,但因為在緣起的生滅現(xiàn)象起執(zhí)成習(xí)而相遠(yuǎn),所以吾人對自心圓滿具足萬法之作用,占不及,行下到,于是對萬法就有彼非我是的疑念,而不能了知十法界世出世間等諸般差別皆是緣起平等無自性的真相

  古人有言“日面佛,月而佛一,那就是說從自己白性天真佛地所出生之萬法,法法不離佛性,個個面面都是佛。因此識自本心,達(dá)萬法緣起無白性,則天真佛出入萬法,無拘無柬;識知諸法本體無自性,無他性,則心內(nèi)心外就無一微塵、無一小法可來晦味吾人的自覺本心。換言之,無一塵一法的清凈本心,是絕對的不垢不凈,此不垢下凈的清凈就是六根對境的直覺現(xiàn)量境。譬如山是高的,山的高就是吾人的直覺現(xiàn)量清凈境;廁所內(nèi)是臭的,廁祈的臭就是吾人的直覺現(xiàn)量清凈境;山高廁臭,不是拿山與山的高,廁與廁的臭,回想比量出來的感覺,所以說山高廁臭是六根對境的直覺現(xiàn)量境,此部斫謂“花紅盡處即無性,柳綠盡處亦無性”的光景。金剛經(jīng)祈說的“應(yīng)無所住而生其心一即古德所謂“人人郡被二六時中驅(qū)使,我即驅(qū)使十二時一的自在解脫之心行。要知,白性天真佛地出生萬法,于一切處,一切事亦如是,識自本心無所住而生其心,即得驅(qū)使十二睜,不識自本心,有所住而生其心,則十二時中被驅(qū)使。維摩經(jīng)云“有念者是魔,無念者是佛一,亦即闡明自性天真佛的面目是無所住的清凈面目。

  語錄

  然佛與魔是染凈二境,約山僧見處,無佛無眾生,無古無今,——得者便得,不歷時節(jié),無修無證,無得無失,——一切時中,更無別法。設(shè)有一法過此者,我說如夢如化。山僧所說皆是。

  音義:

 、俨粴v時節(jié):不透過古今時節(jié)之經(jīng)歷,亦即所謂脫落時空之限制。

  譯文:

  佛境與魔境是依染和凈的二種現(xiàn)象作比量所建立之境,就山僧的見地,沒有佛境也沒有眾生境,沒有過去時空也沒有現(xiàn)在的時空,——得到的是真如境中現(xiàn)成具足的,不是經(jīng)歷時空求得來的,沒有可修的法也沒有可證的境,沒有悟得的也沒有迷失的,——任何一個時候,都不在對待法的取舍境法上。假若有一法出入真如性地,我說這一法亦如同夢幻一般的無有自性。山僧所說的真如法性真境到處皆是如是。

  講話:

  自性天真佛境是不凈下垢的清凈地,為說明這個佛境的不凈不垢之清凈狀況,因此取凈垢之對待法的現(xiàn)象,來分析自性天真佛境的“一塵一法不染”的不垢不凈之清凈真境。佛與魔二境之說,同樣是取對待法的現(xiàn)象來說明自性天真佛的清凈,非舍魔取佛的清凈而是非魔非佛的清凈。教相家分析佛魔二境,謂:“魔是煩惱,佛是無漏;一是染污之境,一是清凈之境;染污者可厭,清凈者可喜。”教相家取清垢之對待法將佛魔之境分成二說,其旨乃在說明清相是無染垢的現(xiàn)象,而有染相的決不是凈相。執(zhí)法塵的人聽教相家的凈垢二說,無法直下體會凈垢二說乃方便權(quán)設(shè)之名相,于是就取這對待法中的凈的一面當(dāng)是沸境的凈相,使不凈不垢的清凈佛境染上一個“凈一的法塵。為提挈學(xué)人不要落在佛魔染凈二境上的取舍下平衡境界中,因此臨濟(jì)禪師特再提示佛與魔是染凈二境的比量對待法境,非是絕對待的不凈不垢之現(xiàn)量真清凈面目;并且再強(qiáng)調(diào)說明這個下凈不垢的真清凈面目,是“無佛相無眾生相,無時間相無空間相,無能修相無所證相,無能得相無所失相一的二邊塵法不染的清凈境界。

  真如性是平等的,在真如性中沒有可愛的佛境,也沒可厭的魔境,無過去的殊勝,也無現(xiàn)在的勝劣差別,古今十方始終一如,超越了時間和空間之限制。那么,如何能得見真如性的平等境涯呢?若以致相家所建立的種種修行階級,可是一段漫長歲月的修行歷程,但若能透過教相之文字言句障,直下領(lǐng)會教外別傳心印,即一超直入如來性地,悟者立地成佛,無須受時空之限制,所以悟時當(dāng)下生死大事即了。譬如俱胝和尚經(jīng)天;龍一指頭而得悟,香嚴(yán)擊竹一擊即忘所知,再有靈云見桃花而徹悟,當(dāng)下就擺脫了時間觀念的羈絆。何以故?因真如心是空寂無相的,修證只是轉(zhuǎn)迷開悟,若徹悟萬法緣起無自性的所以然,則了知真如本來具足萬法;真如緣生則萬法生,真如緣滅則萬法滅,萬法生生滅滅已都?xì)w真如寂滅;所以緣起有修證,緣減則無修證,悟境都是現(xiàn)成具足的,非是悟時在真如性中就另有新的所得,迷時在真如性中就有失卻之處。此即悟證真如性,無所謂得亦無所謂失的所以然、;既無修證得失,當(dāng)然也無古今時空歷程。學(xué)人若能如是自內(nèi)證自覺真如性,則一切時中,去來自由,此處彼處,無不是佛境,行住坐臥都在如來的懷抱中。要知,萬有諸法出入真如性地,如同夢幻一般無有自性,所以具足萬法的真如性地,才是最尊、最無上、最平等的真境。

  語錄

  道流!即今目前孤明歷歷地聽者,此人處處不滯,通貫十方,三界自在;入一切境差別,不能回?fù)Q;一剎那間·透入法界,逢佛說佛,逢祖說租,逢羅漢說羅漢,逢餓鬼說餓鬼,向一切處游履國土,教化眾生,未曾離一念。隨處清凈,光透十方,萬法一如。

  音義:

 、俜ń:梵語達(dá)磨馱都,為Dharmadhatu 的對昔,華譯為法界。法界有二種義:“約事言,法即諸法,界謂界分;現(xiàn)象界一切事物,各有其殊相和分界;故法的一一即稱為法界。二約理言,1、有依生圣道的因義,2、有諸法所依的性義,3、有諸緣起相不雜的分齊義;故一一之法,法爾圓融,具足一切諸法,稱為法界。華嚴(yán)家建立四法界,清涼大疏云:“統(tǒng)唯一真法界,謂統(tǒng)該萬有即是一心。然心融萬有便成四種法界:一、事法界,界是“分”義,一一差別有分齊故。二、理法界,界是“性”義,無盡事法同一性故。三、理事無礙法界,界具“性”“分”義,性分無礙故。四、事事無礙法界,一切分齊事法,一一如性融通,重重?zé)o盡故。”

  譯文:

  道流!就現(xiàn)今目前單獨明照清清楚楚在聽法的人,這人所到之處無所障礙,通達(dá)貫徹十方,三界中自在往來;進(jìn)入一切差別境中,不受他差別境相給誘惑;一剎那間深入透達(dá)諸法界,遇著佛境說佛話,周著祖境說租話,周著羅漢境說羅漢話,周著餓鬼境說餓鬼話,向一切時空游歷諸種國土,教化各類眾生,下曾有舍離之心念。所到之處心行都是清凈無染,自覺智光普照十方,萬法成為一如。

  講話:

  只要認(rèn)得你目前孤明歷歷地聽法底人,每一個人都能有著縱橫無礙自由自在的生活日子可過。你目前孤明歷歷地在聽法底這個人,修凈學(xué)人稱為“南無阿彌陀佛”,王陽明稱他為“主人翁”。此人從來不被心外的一切事物給回?fù)Q,處處不滯,通貫十方,三界自在;所到之處,接引眾生皆隨緣應(yīng)機(jī)說法,無好惡之境,照應(yīng)當(dāng)機(jī)有如“逢黑板寫白字、逢飯碗即添飯,應(yīng)供食訖即洗碗一這般自然無造作,所以言“逢佛說佛、逢租說租、逢羅漢說羅漢、逢餓鬼說餓鬼”,向一切處現(xiàn)一切身教化眾生。每一念乙都是自覺真如性的如來活躍作用,清凈無住著,下受一塵一法的滯礙;每一念都自覺性智大放光明,遍照十方,下受萬有差別之境給困惑。此一念心是萬法一如的真心,萬法一如即是萬物與我一體之真如性境,吾人若生活在此真如性境中,即成就人法不二之人格和圓融之心地。因此認(rèn)得目前孤明歷歷聽法底人,即能隨處清凈,光透十方,萬法一如。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