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佛法——僧人永恒的使命
弘揚佛法——僧人永恒的使命
靜波法師
站在世紀之交的分界線上,與大家一同暢談佛教在二十一世紀的神圣使命,心中自然而然生起一種責任與壓力之感。要知道,作為佛教中的一份子,我們必須清醒地意識到佛教今天所面臨的現(xiàn)實,以及佛教徒中出家人的定位。眾所周知,“文革”之后,國家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到了切實的貫徹與落實,無論是寺院的恢復與重建,乃至不斷增加的信眾人數(shù),都能充分證明這一點。欣慰又欣喜之余,難免又有些深切的憂慮。佛教今天的現(xiàn)狀,相對于社會的整體發(fā)展而言,依然跟不上時代的需要。尤其是當今社會正處在一個價值觀念的轉(zhuǎn)型時期,面對各種思想的沖擊,人們的免疫力普遍下降,致使思想搖擺不定,不知不覺中迷失了方向,造成許多難以消化的困擾。于是乎,各種各樣披著佛教外衣的“救世主”相繼出籠,把本來就不了解佛教的人們,弄到魚目混珠的地步,嚴重影響和損害了佛教的形象。如“觀音菩薩修行法門”、“佛子出山”,再到“*輪大法”,以及一些民間信仰、巫醫(yī)神漢等等,甚至于還有一些偽裝的出家人,都無不貼上佛的標簽招攬顧客,喧賓奪主、惑亂人心,真不知道要超出佛陀時代九十六種外道的多少倍!誠如《楞嚴經(jīng)》所說:“末法時代,邪師說法如恒河沙”。
不能否認,除去眾生共業(yè)的因素以及素質(zhì)方面的欠缺之外,更重要的是,作為寺院的重要職能,弘揚佛法的力度不夠;蛘咭部梢哉f,作為出家人的份內(nèi)事,“弘法是家務”的事業(yè)沒有做好。而對于佛教正法的弘揚,恰恰是佛教面對現(xiàn)實的永恒使命。而使命分明是一種精神,同時也是一種動力。只有如此,佛教才能正本清源,佛教才會有不朽的生命力。追尋古德先賢的足跡,我們會找到一個使命的支點;回到現(xiàn)實中的我們,自然會承擔起應盡的義務和職責;未來的佛教,將會因為我們的努力,而生機勃勃。
讓我們回顧一下前人的行履。
從漢代開始,許多印度譯經(jīng)僧帶著讓佛法澤被更多眾生的使命,歷盡千辛萬苦相繼來到中土。如最初攝摩騰、竺法蘭來華譯出《四十二章經(jīng)》,接下來的則是其他高僧連綿不斷的努力。歷史已經(jīng)記下了他們的偉績。
待到三國之際,自朱土行西行求法始,佛教已由被動的接受到主動的追求,表明中國佛教從此有了一個新的轉(zhuǎn)折點。
在這個轉(zhuǎn)折點中,出現(xiàn)了許許多多可歌可泣的高僧大德。如東晉高僧法顯,在他六十歲高齡之際,依然西行印度求法,涉流沙,踏雪山,出生入死,除取得一批經(jīng)典之外,還完成了《佛國記》的撰寫。發(fā)心所在,用《高僧傳》中法顯自己的話說:“所以乘危履險不惜此形者,蓋是志有所存,專其愚直,故投命于必死之地,以達萬一之冀。”還有著名的玄奘法師西行求法的事跡,同樣使我們心旌搖動。從歷時十九年的艱苦征程,留學于那爛陀寺,享譽于五天竺,到歸國之后,譯出佛經(jīng)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并著有《大唐西域記》,為中國佛教翻譯史寫下了最輝煌的一頁。
正是因為有這樣一批高僧大德的共同努力,佛教才有了自己的生存空間。我們感謝這些“民族的脊梁”,因為他們不僅僅是佛教的驕傲,同時也是我們整個中華民族的驕傲。相信大家一定會有同感。
循著歷史,讓我們走進公元三世紀的南印度。一位叫作提婆的菩薩,為了拯救中印度波吒厘城佛教僧團衰微的現(xiàn)狀,為了佛教正法的伸張,毅然前去建立法幢,展開辯論,大破外道。當一外道弟子為發(fā)泄其師被破之憤,將利刃插入菩薩的腹中,臨終之際,菩薩依然教誨他的弟子:“諸法本空,無我我所。誰為加害?誰為被害?”一位圣者的境界讓我們的心靈深深震顫。
在中國的東晉時代,同樣有一位值得尊敬的高僧道生法師。當大本《涅槃經(jīng)》未傳入中土之際,法師即能提出“一闡提人皆得成佛”的觀點。雖遭僧團擯棄,卻仍堅定不移。據(jù)說當年無限寂寞的法師,躲在虎丘山上,對著一堆石頭說法,竟然使得頑石點頭,卻沒有辦法讓人信受。感慨之余,深知真理的孤獨,弘法的不易。但法師并沒有放棄,最終實踐了他的誓言——“愿舍壽之時,踞獅子座!
感人的故事何止于此,當曾感動又再感動之余,我們堅定了信心和步履。因為,我們已不再是孤軍奮戰(zhàn),諸佛菩薩與古德先賢是我們永遠的伴侶。我們將不再愛惜自己的羽毛,因為“鳳凰涅槃,還可再生”。
讓我們透視佛教所面對的問題。
時代發(fā)展到今天,值得深思的是,佛教為什么少了些使人感動的內(nèi)涵?當一切佛教典籍已經(jīng)完備之際,當面對現(xiàn)實紛紜復雜的附佛思想與行為,我們佛教本來應該擁有一個新的轉(zhuǎn)折點,那就是“大力弘揚佛法”,如是方能“顯正而破邪”。這正是新時代佛教的使命,同時也是我們當代僧青年必須面對的現(xiàn)實。
或許有人會說,對于“弘揚佛法”,我們多多少少也做了些事情。但同實際需要相比,還是差得太遠太遠。因為現(xiàn)實中污染佛教的思想發(fā)展得太快太快。曾幾何時,一些打著“佛家氣功”的招牌,兜售著看似佛教的內(nèi)容,諸如“即刻開悟”、“萬法歸一”,以及“真善忍”大法等,看似道貌岸然,實則似是而非。佛教中常說一句話:正法讓邪人說,正法不得不邪;邪法讓正人講,邪法不得不正?梢,這里面存在著一個發(fā)心的問題。因此學佛不能單純看表面現(xiàn)象。佛教今天所面臨的現(xiàn)實,不能不引起我們的深思。
面對前人歷盡千難萬險取回的佛教典籍,我們并沒有以感恩的心情,倍加珍惜而深入進去,認識佛法,弘揚佛法,于是藏經(jīng)變成了“藏經(jīng)”;同時,人們又以太多的熱情,關注人死后的情形,而回避人活著的現(xiàn)實,加上利益驅(qū)動和隨順流俗,出現(xiàn)了太濫的經(jīng)懺佛事,消耗了我們太多的精力,從而嚴重地誤導了人們對佛教的認識和理解;而寺院招收出家眾的素質(zhì)不高,以及戒律的松弛等,同樣阻礙了佛教的良性發(fā)展。這其中關鍵還是人的問題,因為“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生存在現(xiàn)實的社會中,人們普遍關注的是功利或?qū)嵒?也就是現(xiàn)世的利益,所以佛法的傳播肯定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因為,局限于固有價值觀念的束縛,人們常常不能接受一個事物的真相,相反一些莫明其妙的胡說八道卻有著廣闊的市場。正如法國思想家帕斯卡爾所說:“目前的時代,真理是那樣的幽晦難明,流言又是那樣根深蒂固,以致于除非我們熱愛真理,我們便不會認識真理!
唯其如此,我們的使命才會更重要、更神圣,我們才更要努力。因為我們相信,佛法可以塑造一個嶄新的自我,從此我們將告別消極和萎靡。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這也正是在利他中完成自利的菩薩種姓。
我們知道,雖然人性的弱點,是很難改變和改造的,正所謂“山河易改,秉性難移”,但這并不意味著永無更改的可能。因為印證佛法標準的“三法印”中,就有“諸行無常”的說法。如此看來,雖然很難卻有可能。記得畢加索有一幅畫,畫的是一位瞎眼的吉他手在彈奏。可以想見,他不會彈的很好,可是他卻一直在彈!我們?nèi)鄙俚恼沁@樣一種精神。因為,只有堅持不懈,才能積集我們的成佛資糧,才能不辜負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
讓我們對佛教的明天充滿信心。
“佛祖家當,本地風光。”對弘法使命的直下承當,是我們佛教的希望所在。佛法因果律告訴我們,“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蹦敲,所有現(xiàn)在的努力都將不會付諸東流,佛教的明天會因為我們的耕耘而更有希望,而我們個人會因?qū)敕ㄊ姑谋M責而在未來結(jié)出豐碩無比的果實。
事實終將證明:所有對于弘法使命的承當和耕耘,必將成為一種深深的記憶。這記憶分明是菩提種子,必將使我們的生命升華、圓滿,同時也必將使我們信仰的環(huán)境寧靜而和諧。這種使命的完成,需要你、我、他——所有具備相同信仰者的參與。我們堅信,一種轉(zhuǎn)末法為正法、化腐朽為神奇的佛教現(xiàn)實必將出現(xiàn)!正如白居易詩中所說的:“常恨春歸無覓處,不覺轉(zhuǎn)入此中來!
《法音》2000年第05期
- 上一篇:《修心訣》語錄筆記
- 下一篇:庚寅年五月初五蒙山法會開示
- 仁德上人:體會體驗落實實踐佛法的道理
- 靜波法師:佛法的中道觀
- 靜波法師: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靜波法師:跳出三界得解脫
- 本源法師:為什么有人對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卻生不起信心?
- 凈慧法師:修學佛法的關鍵就是從自身煩惱入手
- 星云大師:佛法在哪里?佛法遍在虛空之中
- 靜波法師:接受四念處觀
- 靜波法師:有利可圖時,不要總是希望自己得到好處
- 靜波法師:不去執(zhí)著又能做好事才是真正的佛教徒
- 靜波法師:以布德為棄履
- 如瑞法師:修學佛法,要大膽的親近善知識
- 靜波法師:因緣觀是觀事物存在的假象是不真實的
- 靜波法師:病苦是對治貪欲的良藥
- 靜波法師:無人無我觀自在,非空非色見如來
- 靜波法師:要舍得同別人一起來分享慈悲和智慧
- 靜波法師:待人好就是待自己好
- 仁德上人:世間法與佛法有什么不同?
- 夢參法師:護持佛法功德無量,人人都能弘揚佛法
- 如瑞法師:人命無常,人身難得,聽聞佛法要及時
- 星云大師: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jié)。
- 正如法師:念《心經(jīng)》比《大悲咒》更好嗎?
- 印光大師:安士全書白話解
- 凈慧大師:凈慧法師《楞嚴經(jīng)》淺譯
- 星云大師:星云大師談《心經(jīng)》
- 文珠法師:妙法蓮華經(jīng)
- 大寂尼師:一般人在家里可以讀誦《地藏經(jīng)》嗎?
- 仁清法師:聽說誦大悲咒對鬼不好,請法師開示
- 星云大師:解讀普賢菩薩十大愿王(附普賢行愿品全文)
- 圣嚴法師:關于靈魂與鬼的終極真相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金剛經(jīng)
- 惟覺法師:修行人應做到的三大精進
- 心律法師:吃虧是福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心律法師:什么人與佛有緣?
- 文珠法師: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
- 星云大師:千江映月
- 虛云法師:多誦讀《普門品》和《地藏經(jīng)》
- 星云大師: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凈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 達摩祖師:《破相論》原文
- 永明延壽:宗鏡錄
- 正如法師:誦心經(jīng)比大悲咒功德大嗎
- 凈善法師:凈善法師:看風水與算命能否改變命運?
- 大安法師:無量壽經(jīng)
- 未知:星云大師講解
- 正如法師:梁皇寶懺 慈悲道場
- 明空法師:明空法師:《心經(jīng)》中的般若智慧
- 印光大師:不科學的求子秘方,但是很靈驗
- 星云大師: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 星云大師:朝看花開滿樹紅,暮看花落樹還空;若將花比人間事,花與人間事一同。
- 凈界法師:打坐的時候該怎么念佛?
- 仁清法師:《大悲咒》的九種世間利益
- 正如法師: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以搭縵衣嗎?
- 印光大師:命不好者求美好姻緣,有個簡單方法
- 星云大師:人死后生命是怎樣的?
- 星云大師: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凈身;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似人?
- 大安法師:大安法師講解
- 明安法師:把握當下不后悔
- 星云大師:天為羅帳地為氈,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間不敢長伸足,恐怕踏破海底天。
- 凈慧法師:凈慧法師:《妙法蓮華經(jīng)》淺釋
- 白云禪師:傲慢與偏見,學佛人要遠諸傲慢,調(diào)整偏見
- 宗性法師: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廣欽和尚:在家學佛,應如何做人?
- 弘一法師/慶裕:做真實的自己
- 慈莊法師: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
- 覺真法師: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
- 覺真法師: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覺真法師: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
- 覺真法師:你快樂嗎?有沒有試過不快樂?
- 慧廣法師:錯了怎么辦?
- 崇慈法師: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慧廣法師:生活感言,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
- 本源法師:至心精進,專注于目標,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如瑞法師:老實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靜波法師:先告訴為什么要做這件事,別人才真正愿意去做
- 濟群法師:弘揚佛法是每個佛弟子的責任
- 清凈法師:供奉韋馱菩薩和伽藍菩薩消除障緣
- 仁禪法師:五種適合絕大多數(shù)人修的「持名念佛」方法
- 凈善法師:凈善法師:看風水與算命能否改變命運?
- 如瑞法師: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靜波法師:佛法的中道觀
- 濟群法師: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如瑞法師: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福慧獲法喜
- 本源法師: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靜波法師: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濟群法師: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本源法師: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瑞法師: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明海法師: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濟群法師: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如瑞法師: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本源法師: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濟群法師: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如瑞法師:護念他人善用心,學佛慈悲須踐行
- 本源法師: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濟群法師: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本源法師: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如瑞法師: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
- 理海法師: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
- 佛法修學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
- [生活故事]也就只是像那么回事
- [佛與人生]妨礙善行,損耗錢財?shù)牧N過失,在家佛教徒要防范
- [漢傳人物問答]學佛最終只是讓自己和眾生解脫嗎?
- [佛化家庭]世間的孝有幾種,子女怎么做才是世間最圓滿的孝道?
- [白云禪師]傲慢與偏見,學佛人要遠諸傲慢,調(diào)整偏見
- [宗性法師]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佛與人生]放下過去,期待明天,對未來心存一份期望
- [佛學常識]四真道行是什么意思?佛說四圣諦的目的
- [人物故事]濟公是真實存在的嗎?濟顛和尚的神奇?zhèn)髡f
- [禪宗文化]靈隱寺在哪?杭州最早的佛教名剎靈隱寺介紹
- [黑茶]認識黑茶,黑茶的分類與營養(yǎng)功效
- [禪宗思想]禪宗的“不立文字,教外別傳”
- [廣欽和尚]在家學佛,應如何做人?
- [宗門故事]無上大法難的不是解,而是真
- [普洱茶]小寒喝什么茶?普洱熟茶、黑茶、紅茶
- [佛理禪機]知足不是得少為足
- [生活故事]因為有禪,所以有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