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眷戀,也不逃避

\

  佛法雖然談到人生有種種苦,但這并不代表修行佛法的人一定要遠離世間,或消極地逃避現(xiàn)實,才能夠離苦得樂!缚唷惯@個字,聽起來好像只是一種舌頭所嘗到的味覺。其實佛法所說的「苦」,并不一定是感官上的苦,主要是指觀念上的苦。真正的苦是「心苦」,一個人的人生觀念如果不清楚、不正確,老是以自我為中心,就會作繭自縛、自找麻煩。所謂「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我們就是因為常常庸人自擾,才被稱為凡夫俗子。

  佛法所說的「苦」,實際上是人的憂、悲、苦、惱等情緒反應,而情緒反應是從自我的觀念所產(chǎn)生。所以,苦并不是與生俱來的,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只要觀念一改變,痛苦也就不存在,即使表面上看起來好像遭遇了苦難,但只要心中不以為苦,也就不覺得痛苦了。例如我們心甘情愿為兒女、配偶、親人而犧牲,或是心甘情愿為理想、信仰、心愿而奉獻,就不會覺得痛苦,反而會覺得很有意義、很有價值,心里覺得非常踏實。雖然同樣是辛苦的付出努力,但只要心中沒有任何不喜歡、不愿意、不甘心接受的想法,痛苦便不存在。

  由此可知,正確的觀念很重要。例如把《心經(jīng)》所說的「照見五蘊皆空」運用在日常生活中,就能明白我們的生命因緣和合而成,所有的事物并不是永遠不變的,只是暫時的存在。如果體認到這一點,我們就不會老是痛苦的自我掙扎,想要逃避痛苦,而能夠采取面對、接受問題的態(tài)度,并努力加以改善,而不會感覺到憂慮。

  因此,一個真正懂得佛法的人就會明了,事實上,痛苦是由一己的觀念所造成的,F(xiàn)實世界其實沒有什么可怕之處,沒有任何事情需要加以逃避,也就不會消極悲觀、逃避現(xiàn)實。從經(jīng)典以及歷史記載中,我們可以明確地知道,釋迦牟尼佛成佛以后,即使已得到究竟的解脫,遠離世間的痛苦,他仍沒有拋棄這個人間,反而更深入世間,為救苦救難而努力。所以,如果認為現(xiàn)實世界很可怕,而有消極悲觀、逃避現(xiàn)實的觀念,就不能算是真正的修行。

  然而,佛法所說的「入世」,并不一定等于一般人所認為的「入世」。佛法中有「入世」、「出世」和「戀世」三種名稱,一般人所謂的「入世」通常比較接近「戀世」,無非是貪戀世間的虛名、浮利、男女情愛,以及種種虛幻不實的享受。真正修行佛法的菩薩,雖身在紅塵之中,但并不被世間種種物質(zhì)誘惑所困擾、淹沒,這才是真正的「入世」,也才是真正的「出世」。

  因此,「出世」的觀念并不是要我們逃避現(xiàn)實、遠離人間,而是身在世間,而不受世間種種現(xiàn)象所困擾,這才是「出世」真正的意義。我們唯有做到入世而不戀世,既不眷戀世間,也不逃避現(xiàn)實,才能真正的離苦得樂。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