稱佛名號品--佛名號功德解

  稱佛名號品--佛名號功德

  (據(jù)圣一老法師講記編)

  召體曰名、表德曰號,則名別號通。一切諸佛,皆具十號,如來、應(yīng)供、正遍知等。

  ‘稱\’者,念也。佛功德在名號中,念佛名即念佛功德也。凡夫念佛功德,不久悟佛功德、修

  佛功德、最后證佛功德,所以念佛是成佛正因。

  1。無邊身如來--如來法身

  無邊身是別名,如來是通名,通別合稱,故名無邊身如來。

  初發(fā)心的男女,第一要見無邊法身佛,方種菩提之因,至緊至緊。華嚴(yán)經(jīng)云:“佛真法身,猶如虛空,應(yīng)物現(xiàn)形,如水中月!贝艘皇踪,證明無邊身是法身佛。

  2。寶性如來--佛性

  其名“寶性”者,佛性也。一切眾生生死海中浮沉,受種種苦,而其佛性隨緣不變,猶如金寶隨緣而作種種形像,但其寶性是一,始終不變;佛性亦如是,雖輪回六道,受種種形,受種種苦,而其成佛之性永遠(yuǎn)不變。既有成佛之性,不見則已,若見時,就能從性起修,一直修到成佛,故名“寶性如來”。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一彈指頃返迷成悟,悟了本有佛性。

  但見性是一念見,不是慢慢見,不念悟即見,故名“一彈指頃”即見佛性,是自己安身立命處,所以歸依自性佛寶。歸依是歸投依止,永不再迷之謂也。是人既不迷佛性,凡有所作,不離自性,則是人于無上道,永不退轉(zhuǎn)矣!’

  華嚴(yán)經(jīng)云:“自歸依佛,當(dāng)愿眾生,體解大道,發(fā)無上心!贝速首C明,歸依自性佛寶啊!

  3。波頭摩勝如來--本心

  波頭摩是紅蓮花。印度四蓮——青、黃、赤、白,以紅蓮為勝。

  紅蓮花者,一切眾生之本心也。眾生本來心,雖造一切物,而不染一切物;又因不染一切物,故能造一切物,如大地不著萬物而生萬物。眾生的本心,非常靈,能生萬物、能知萬物。因能知故,所以不著一切,猶如蓮花,出污泥而不染。眾生若能不染一切物,則能明自本心,若染一法,則自心迷了。所以一切不染、一切不著,方能明自本心啊!

  4。師子吼如來--一乘法

  師子吼’者一乘法也。佛為眾生故,從實(shí)施權(quán),說三乘法度眾生脫離生死苦海;離生死而得涅槃,是假名涅槃,非真涅槃。所以三乘非究竟道,而眾生執(zhí)之以為實(shí),不能成佛。所以如來最后說法華經(jīng)大師子吼“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除佛方便說。但以假名字,引導(dǎo)于眾生,說佛智慧故。諸佛出于世,唯此一事實(shí),余二則非真”。弟子聞法,開三乘之權(quán),悟一乘之實(shí),個個受記作佛。

  5。拘留孫佛--斷三惑煩惱

  梵語‘拘留孫\’,此云所應(yīng)斷。眾生的煩惱,是應(yīng)該斷的;煩惱斷盡,菩提現(xiàn)前。修行最重要斷自己的煩惱。每人的煩惱大約有三重:

  第一、是見思煩惱。見惑五利使、思惑五鈍使,這十使煩惱,使眾生作無量業(yè),受無邊生死苦,所以眾生應(yīng)先斷此煩惱。此煩惱一斷,便證阿羅漢果,出三界,了生死矣!

  第二、是塵沙煩惱。如塵若沙這么多;此煩惱一斷,則識恒沙佛法,就能醫(yī)恒沙眾生之病,則名菩薩。所以菩薩一定斷塵沙惑,方能應(yīng)機(jī)說法去度眾生啊!

  第三、是無明煩惱。此煩惱障佛法身,不識如來果位中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法等功德,欲證如來功德,須斷此煩惱。所謂“斷一分無明,證一分法身”。無明分分?jǐn)?諸佛法身分分證,直至破盡為止。

  欲斷三惑煩惱,須悟諸法寂滅之理。法華經(jīng)云:“諸法從本來,常自寂滅相,諸法寂滅相,不可以言宣。”

  6。毗婆尸佛--勝觀

  梵語‘毗婆尸\’,又名維衛(wèi),此云勝觀。佛法要觀心,心字三點(diǎn),第一點(diǎn)是空——一切法入心,無不皆空。空故心能藏一切法,若一法不空,則為心作礙;因空故,法法入心時,法不礙心,心不礙法。所以第一要修空觀,諸法空時,此心亦空。

  第二點(diǎn)是假觀——法法從緣而生,法法如幻如化。世出世間法,無一法不是幻。古人云“生死、涅槃等空花”,生死是幻,菩薩入生死,而不被生死所礙;涅槃是幻化,菩薩證涅槃,而不住涅槃。不住涅槃,有大悲;不住生死,有大智,菩薩悲、智雙運(yùn),自利利他,皆由知一切法如幻故。

  第三點(diǎn)是中觀——不落二邊。法法不生不滅、不常不斷、不一不異、不來不去,便證諸法的真實(shí)相,而得一切種智,成就如來果地實(shí)德。

  此空、假、中三觀,如天王三目,伊字三點(diǎn),不縱不橫、不并不別;非一非三,而一而三,三一圓融,微妙難思,故名勝觀如來。

  若男子女人聞是佛名,了達(dá)一心具三觀,三觀齊修,便證一境三諦之理。理觀和合,能生一切善法,能斷一切罪苦。罪滅福生,永不墮惡道,常生人天受勝妙樂了。

  7。寶勝如來--出世之寶

  佛號寶勝者,非世間之寶,乃出世間之寶。出世之寶,義含四德:常德、樂德、我德、凈德。具此四德,既不漏落生死,也不漏落涅槃。兩邊不漏落故,故以成就真常、真樂、真我、真凈,離世間凡夫之四倒,又離出世二乘四倒,超世出世間,故名寶勝。

  若有男子女人,聞是寶勝佛名而生勝解,慧解現(xiàn)前,從解起行,凡有所作,超世出世,直入中道第一義諦,妙契真如。所以此人,畢竟不墮惡道,常在天上受第一義天之妙樂。

  光明經(jīng)流水品:十千魚,得聞寶勝之名,尚盡生忉利,況男女聞名,寧有不得勝妙樂者。

  8。寶相如來--諸法實(shí)相

  智者大師曰:“實(shí)相尊貴,故名寶相!睂毾嗾,諸法實(shí)相也。金剛經(jīng)云:“若復(fù)有人,得聞是經(jīng),信心清凈,即生實(shí)相!庇衷:“是實(shí)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來,說名實(shí)相!

  無量義經(jīng)云:“無相不相,是名實(shí)相!币砸缹(shí)相,出生二法、三道、四果。無相者,無生死相;不相者,不涅槃相。二法者,頓、漸二法也。三道,即三乘。四果者,乃聲聞、緣覺、菩薩、佛。四圣果既然從實(shí)相出生,則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而生慧解,深悟?qū)嵪?起恭敬心時,枝末煩惱先行脫落,是人不久得阿羅漢果無疑。

  9。袈裟幢如來--寶幢

  袈裟幢者,袈裟是三世如來寶幢之相。著袈裟時,生寶幢想,一切外魔不能壞,一切外怨不敢侵。此人持如來戒,身心清凈,諸惡不起,眾善齊修,自凈其意,不染塵勞,隨佛出家,被如來三頂之衣——一安陀會,此云五衣,作務(wù)時穿;二郁多羅僧,此云七衣,入眾時穿;三僧伽黎,此云大衣,說法時穿。昔日堅(jiān)誓師子,敬袈裟而不害獵人,百劫不墮惡道。

  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生寶幢想,恭敬三世諸佛,此人以敬三世佛故,即能超一百大劫生死之罪。

  10。大通山王如來--般若佛德

  大通山王佛,‘大通\’是般若,‘山王\’是佛德。若人修行證法身時,即具般若之智,通達(dá)一切法而到諸法之彼岸,故名大通。又見法身時,具常、樂、我、凈四德,猶如須彌山王,四寶所成,故名山王。大通者,般若佛因也。山王者,四德佛果也。佛因賅果海,果海徹佛因,所以修行證法身時,不但能修般若之佛因,又能證四德之佛果。若男子女人聞是佛名,聞名生解,慧解現(xiàn)前,證自法身,即具大通般若之智,所以得遇恒河沙佛,廣為說法。又證法身時,具如來山王功德之果,所以必成菩提。

  11。凈月佛:

  佛真法身,猶如虛空,應(yīng)物現(xiàn)形;如水中月,月在水而不染水,佛在世而不染塵,故名。

  12。山王佛:

  華聚菩薩云:“世尊金色如金山,猶如日光照世間。能拔一切諸苦惱,我今稽首大法王!狈鸸Φ挛∥,猶如須彌山王,故名。

  13。智勝佛:

  聲聞、緣覺、菩薩中,以佛智最勝故。

  14。凈名王佛:

  凈是體,名是用,從體起用,于一切法得自在故。

  15。智成就佛:

  一切種智成就,故名。

  16。無上佛:

  菩薩有所斷,名有上士;佛無所斷,故名無上士。又法無上,涅槃是;人無上,佛陀是。

  17。 妙聲佛:

  法華經(jīng)云:“聞佛柔軟音,深遠(yuǎn)甚微妙;演暢清凈法,我心大歡喜!

  18。滿月佛:

  佛功圓德滿,如十五夜月——月圓光滿。

  19。月面佛:

  佛面猶如凈滿月,亦如千日放光明,圓光普照于十方,喜舍慈悲皆具足。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