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之解脫
沒有生命,一切希望,皆是空談;沒有生命,一切理想,皆成幻滅;沒有生命,一切財富,皆歸他有;沒有生命,一切權(quán)勢,皆如云煙。是故,有生命才有一切。然而,人生的實(shí)相是什么?生命的意義是什么?生死的解脫是什么?倘若不明解、不覺悟、不了辦,則世間一切努力奮斗,皆是舍本逐末,空花水月,無法令人生無悔,生命無憾。是故,了解人生的實(shí)相,明白生命的意義,解脫生死的系縛,是吾人一生最重要的課題。關(guān)心生死的人,是真正珍惜人生的人;了辦生死的人,是真正肯定自我的人。
一、人生的實(shí)相
人生的實(shí)相是什么?世尊在《佛說譬喻經(jīng)》為勝光王說了一個譬喻:有一個人,在曠野中,被惡象追逐,驚怖逃跑,無依無靠。他看見一口空井,井邊有一樹根,于是便沿著樹根爬下去,潛身在井中。此時,有黑白二只老鼠,噬咬著樹根。在這口井的四邊,有四條毒蛇,欲螯此人,在井底則有一條毒龍。此人內(nèi)心非常害怕龍蛇,又恐懼樹根斷掉。然而,此人見樹根上有許多蜂蜜,貪圖甘味故,便舔了五滴。此時,風(fēng)吹樹搖,蜜蜂四飛,欲螯此人,而且又有野火燒燃此樹。勝光王問佛:‘此人為何受無量苦,還貪圖眼前少許甘味?’世尊告訴勝光王:‘大王,曠野譬喻六道輪回無明長夜,此人譬喻眾生,惡象譬喻無常,井譬喻生死,樹根譬喻生命,黑白二鼠譬喻晝夜,噬咬樹根譬喻念念生滅,四條毒蛇譬喻色身四大,蜂蜜譬喻五欲,蜜蜂譬喻邪思,野火譬喻老病,毒龍譬喻死亡。是故大王,當(dāng)知生老病死,甚可怖畏,當(dāng)應(yīng)思念,勿被五欲之所吞迫。’
冷靜思惟,一般世人不就是如世尊所言,只貪眼前的五欲,而忘卻老病死的險難。惡象無常的追逐,難道不怖畏?又黑白二鼠日以繼夜的侵噬生命,難道不驚慌?又色身眾患之苦,死神逼迫之難,難道不恐懼?《法句譬喻經(jīng).心意品》言:‘世人不知無常,放恣六情,外魔得便,形壞神去;生死無端,輪轉(zhuǎn)五道,苦惱百千,皆意所造。’世人受利欲奴役,只圖富貴榮華,不求生死解脫,如飛蛾投夜?fàn)T,似梟鳥嗜腐鼠。有智之人,應(yīng)體悟世間虛假,唯佛獨(dú)真,一心求了生死,度脫苦輪。
二、有生必有死
生,我所不欲也;死,亦我所不欲也,然既生為人,誰能不死?《無常經(jīng)》言:‘生者皆歸死,容顏盡變衰,強(qiáng)力病所侵,無能免死者。’又言:‘無上諸世尊,獨(dú)覺聲聞眾,尚舍無常身,何況于凡夫?父母及妻子,兄弟并眷屬,目睹生死隔,云何不愁嘆?’
《雜譬喻經(jīng)》記載,過去有一老母,唯有一子,得病后命終,老母守在墳場兒子尸旁,哀傷不已,心想:‘我只有一個兒子,以備防老,如今舍我而死,我活著有什么用?’于是便想要跟兒子死在一起,經(jīng)過四五天不飲不食。佛陀知道后,帶了五百比丘來到墳場。老母遙見佛來,威神光奕,趣前向佛作禮。佛陀告訴老母:‘為何在墳場?’老母回答世尊:‘我只有一個兒子,舍我終亡,我愛之情重,想要死在一起。’佛陀告訴老母:‘想要你的兒子活過來?’老母高興說:‘很想,世尊。’佛陀:‘到一戶沒有人死過的人家,要個好香火來,我當(dāng)咒愿令你兒子重生。’于是老母便行取火,見人即問:‘你家以前有沒有死過人?’人則答說:‘有,祖先都死了。’老母問了數(shù)十戶人家,回答都一樣,于是未取到火,便還佛所,敬稟世尊:‘世尊,我走遍數(shù)十戶人家求火,沒有一家不死人,所以空手而還。’佛陀告訴老母:‘天地開辟以來,沒有生而不死之人,你為何迷惑,想要隨兒子一起死?’此一故事即在開顯有生必有死的道理,縱然佛陀在世,也不能令必死之人重生,唯有修行解脫,才能永生不死。
三、死亡無定期
俗話說:‘閻王注定三更死,絕不留人過五更。’死亡之可怖,即在于不可預(yù)期,不論男女老少,富貴貧賤,人人機(jī)會平等。故《出曜經(jīng)》言:‘晨所睹見,夜則不現(xiàn);昨所瞻者,今夕則無;我今少壯,無可怙恃,少者亦死,男女無數(shù)。’又言:‘或有在胎喪,已生在外歿,盛壯不免死,老耋甘心受。’又言:‘是日已過,命則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又《摩訶摩耶經(jīng)》言:‘譬如旃陀羅,驅(qū)牛就屠所,步步近死地,人命疾于是。’又《坐禪三昧經(jīng)》言:‘今日營此業(yè),明日造彼事,樂者不觀苦,不覺死賊悉。匆匆為己務(wù),他事亦不閑,死賊不待時,至則無脫緣。’
《法句譬喻經(jīng).無常品》記載:佛在祇園精舍,為諸弟子說法時,有一梵志之女,年十四五歲,形貌端正,聰明而有辯才,其父甚為憐愛。然而此女突然得了重病死亡,而且田園熟麥也為野火所燒。梵志經(jīng)此雙重打擊,憂惱愁憒,失意恍惚,猶如狂人不能自解。他聽人說佛為大圣,天人之師,演說經(jīng)道,能使人忘憂除患,于是梵志前往佛所,作禮長跪白佛言:‘我沒有兒子,唯有一女,非常疼愛,可是她突然得了重病,舍我喪亡,我哀悼悲愍,情不自勝,唯愿世尊,垂神開化,釋我憂結(jié)。’佛告梵志:‘世有四事,不可得久,何謂為四?一者有常必?zé)o常,二者富貴必貧賤,三者合會必別離,四者強(qiáng)健必當(dāng)死。’由此可知,死亡是無情的,不定期的,未必年老方死,父先子死。
四、死時無恃怙
死亡是孤獨(dú)的,無可依靠的,不能代替的,故《無量壽經(jīng)》言:‘人在世間,愛欲之中,獨(dú)生獨(dú)死,獨(dú)去獨(dú)來。’《尸迦羅越六方禮經(jīng)》言:‘無親可恃怙,無處可隱藏,天福尚有盡,人命豈長久?’《出曜經(jīng).無常品》言:‘非有子恃,亦非父兄,為死所迫,無親可怙。千百非一,族姓男女,貯聚財產(chǎn),無不衰喪。’故知,無論父母兄弟、親戚眷屬、財產(chǎn)高位等,皆不能抵擋死歿無常,臨死之時,一切皆必舍離。非但親屬財物等,不能使其不死,即使神通妙術(shù),亦不能避免死亡!冻鲫捉(jīng).無常品》記載,佛在世時,王舍城有梵志兄弟四人,各得五通,自知七日后皆當(dāng)命盡,欲避死亡,商議各以神通力,分別藏住于虛空、大海、大山、大市中,既至七日期滿,各從其處而皆命終。故世尊說偈言:‘非空非海中,非入山石間,無有地方所,脫止不受死。’
五、生死之解脫
細(xì)觀吾人一生,縱然家財萬貫,也只逞一時榮華;即使蓋世君王,也僅弄一朝權(quán)勢。人命無常,生必有死,七十古稀,百年能幾?如石火電光,水泡草霜,暫有即空,有何可貴?世間不變之真理就是榮華易逝、好景不常。法然上人云:‘名利是生死之絆,羈三涂之鐵網(wǎng);稱名是往生之翼,登九品之蓮臺。’因此,唯有乘彌陀本愿,念六字洪名,轉(zhuǎn)凡成圣,成佛作祖,化短暫為永恒,離眾苦得妙樂,生死才能獲得解脫,生命才有真實(shí)意義。古今大德臨終之開示,無不勸勉吾人念佛生西,印光大師言:‘大家要念佛,要發(fā)愿,要生西方。’省庵大師言:‘生死事大,各自凈心念佛可矣。’蓮池大師言:‘大眾老實(shí)念佛。’曇鸞大師言:‘勞生役役,其止無日;地獄諸苦,不可不懼;九品凈業(yè),不可不修。’寶相大師言:‘念佛為先,勿虛度世,當(dāng)于西方相待。’祖新大師言:‘愿諸仁者,勤心念佛,得早相會。’道徹大師言:‘娑婆之苦,不可說不可說;極樂之樂,不可說不可說。倘蒙記憶,但念阿彌陀佛,不久當(dāng)相見。錯過此生,輪轉(zhuǎn)長夜,痛哉!痛哉!’何故諸師臨別皆勸念佛?蓋念佛必往生,依佛本愿故。
死心禪師道:‘世人財寶如山,妻妾滿前,日夜歡樂,爭奈前程有限,暗里相催,符到奉行,不容住滯,閻羅老子不順人情,無常鬼王有何面目?且據(jù)諸人眼見耳聞,前街后巷親情眷屬、朋友兄弟、強(qiáng)壯后生,死卻多少。世人多云老來念佛,豈不知黃泉路上無老少?古人云:莫待老來方念佛,孤墳多是少年人。’善導(dǎo)大師‘勸世偈’云:‘漸漸雞皮鶴發(fā),看看行步龍鐘,假饒金玉滿堂,難免衰殘老;任汝千般快樂,無常終是到來,唯有徑路修行,但念阿彌陀佛。’諸師之殷勸,誠是生死解脫之要言也。
人命無常,轉(zhuǎn)息來世,塵事連環(huán),鉤鎖不斷。若不能于塵勞郁結(jié),歇手放下,起愿力行,盡力一跳,焉得系念彌陀,生彼凈土?信愿誠摯作禮,奉勸諸佛子,當(dāng)一心而行也。
放下五欲之虛妄心,背三界之塵世,便可超凡;
提起六字之菩提心,合一真之覺性,即能入圣。
- 上一篇:阿彌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 下一篇:臨終關(guān)懷的要領(lǐng)
- 仁德上人:聽聞?wù)J知見性解脫歌
- 靜波法師:跳出三界得解脫
- 湛然澄禪師:生死到來該如何預(yù)知時至?
- 仁德上人:怎么才能真正達(dá)到自在解脫?
- 仁德上人:怎么修行解脫?破除我執(zhí)與法執(zhí)
- 仁德上人:到頭虛榮歌
- 仁德上人:修行解脫要做到三心不可得
- 懺云法師:世事無常,看開放下就是解脫
- 圣嚴(yán)法師:佛法是從有分別的執(zhí)著心達(dá)到無分別的解脫心
- 憨山大師:唯在真心實(shí)行,為出生死之要
- 印光大師:想了脫生死大事應(yīng)當(dāng)以凈土五經(jīng)作為常課
- 仁德上人:一念心安解扣歌
- 成剛法師:思維生死無常的六個過患
- 仁德上人:夢戲難難歌
- 仁德上人:人天道與解脫道所悟的內(nèi)容有什么不同?
- 仁德上人:究竟怎么做才能達(dá)到圓滿解脫?
- 夢參法師:皈依佛法僧的弟子是為了求解脫自在的
- 靜波法師:只有無所得者,才能大解脫與大自在
- 印光大師:凈土法門是了生死的無上妙法
- 本源法師:跳出三界就沒有生死了?
- 星云大師: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fēng)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jié)。
- 正如法師:念《心經(jīng)》比《大悲咒》更好嗎?
- 印光大師:安士全書白話解
- 凈慧大師:凈慧法師《楞嚴(yán)經(jīng)》淺譯
- 星云大師:星云大師談《心經(jīng)》
- 文珠法師:妙法蓮華經(jīng)
- 大寂尼師:一般人在家里可以讀誦《地藏經(jīng)》嗎?
- 仁清法師:聽說誦大悲咒對鬼不好,請法師開示
- 星云大師:解讀普賢菩薩十大愿王(附普賢行愿品全文)
- 圣嚴(yán)法師:關(guān)于靈魂與鬼的終極真相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金剛經(jīng)
- 惟覺法師:修行人應(yīng)做到的三大精進(jìn)
- 心律法師:吃虧是福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心律法師:什么人與佛有緣?
- 文珠法師:大方廣佛華嚴(yán)經(jīng)
- 星云大師:千江映月
- 虛云法師:多誦讀《普門品》和《地藏經(jīng)》
- 星云大師: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凈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 達(dá)摩祖師:《破相論》原文
- 永明延壽:宗鏡錄
- 正如法師:誦心經(jīng)比大悲咒功德大嗎
- 凈善法師:凈善法師:看風(fēng)水與算命能否改變命運(yùn)?
- 大安法師:無量壽經(jīng)
- 未知:星云大師講解
- 正如法師:梁皇寶懺 慈悲道場
- 明空法師:明空法師:《心經(jīng)》中的般若智慧
- 印光大師:不科學(xué)的求子秘方,但是很靈驗(yàn)
- 星云大師: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 星云大師:朝看花開滿樹紅,暮看花落樹還空;若將花比人間事,花與人間事一同。
- 凈界法師:打坐的時候該怎么念佛?
- 仁清法師:《大悲咒》的九種世間利益
- 正如法師: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以搭縵衣嗎?
- 印光大師:命不好者求美好姻緣,有個簡單方法
- 星云大師:人死后生命是怎樣的?
- 星云大師: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凈身;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似人?
- 大安法師:大安法師講解
- 明安法師:把握當(dāng)下不后悔
- 星云大師:天為羅帳地為氈,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間不敢長伸足,恐怕踏破海底天。
- 凈慧法師:凈慧法師:《妙法蓮華經(jīng)》淺釋
- 如瑞法師: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靜波法師:佛法的中道觀
- 濟(jì)群法師: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如瑞法師: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福慧獲法喜
- 本源法師:學(xué)習(xí)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靜波法師: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濟(jì)群法師: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本源法師: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瑞法師: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yuǎn)離一切不善業(yè)?
- 明海法師:當(dāng)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濟(jì)群法師: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如瑞法師: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本源法師: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濟(jì)群法師:佛教對世界的認(rèn)識——因緣因果
- 如瑞法師:護(hù)念他人善用心,學(xué)佛慈悲須踐行
- 本源法師: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濟(jì)群法師: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本源法師: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如瑞法師: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xué)習(xí)的榜樣
- 理海法師: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如瑞法師: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正慈法師:一人獨(dú)坐、內(nèi)心空閑,無甚雜思
- 本源法師: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靜波法師:跳出三界得解脫
- 濟(jì)群法師:如何呵護(hù)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覺真法師:人與眾生的關(guān)系,是佛教倫理的核心和主體
- 本源法師:每個念佛人在極樂世界都有一朵蓮花
- 濟(jì)群法師:佛教是宿命論嗎,我們這一生的努力有用嗎?
- 本源法師:為什么有人對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卻生不起信心?
- 佛源法師: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明海法師:學(xué)佛人多拜幾個師父,去極樂的幾率也就越大,對嗎?
- 界文法師:為什么說皈依三寶就可以找到依靠?
- 星云大師:善事要盡心盡力去做,惡事則要毫不猶豫的斷除
- 西行法師:佛號代表佛智與法界
- 懺云法師:一念凈心的寶貴性!
- 道堅法師:佛教所說的業(yè)報是什么意思?業(yè)報的意思
- 西行法師:極樂世界的神秘面紗
- 夢參法師:造什么業(yè)就感什么果!
- 夢參法師:地獄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業(yè)報
- 天因法師:學(xué)法就是為了導(dǎo)正心念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yán)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yán)經(jīng)輕松學(xué)
- 佛法修學(xué)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xí)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yán)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
- [放生起源]寺院設(shè)立放生池在經(jīng)典或傳統(tǒng)上有什么根據(jù)?
- [感應(yīng)故事]心經(jīng)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種?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簡單介紹
- [佛與人生]面對別人的批評,應(yīng)該怎么做?
- [佛學(xué)常識]八關(guān)齋戒的解釋、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學(xué)常識]袈裟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學(xué)常識]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稱為“寶”?
- [佛學(xué)常識]為什么要皈依三寶?歸投三寶令身心安穩(wěn)
- [人物故事]佛教貧女供燈的故事與啟示
- [佛經(jīng)故事]釋迦牟尼佛和菩提達(dá)多的雙頭鳥故事
- [佛學(xué)常識]食存五觀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須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寶珠
- [禪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煙”的故事
- [佛經(jīng)故事]富孩子變窮孩子,《法華經(jīng)》窮子喻的故事
- [佛學(xué)常識]布施的意思與種類
- [佛經(jīng)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