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氏疑年錄》拾遺

  《釋氏疑年錄》拾遺

  宗舜法師

  《釋氏疑年錄》是陳援庵(垣)先生編纂的一部查檢歷史上僧人生卒年代的工具書,全書始於康僧會,終於清初,按生年(或卒年)編錄,共二千八百人,分十二卷。此書收錄廣泛,過目宏富,考訂精審,影響深遠,至今仍是重要的參考書。但是由于種種條件的限制,書中存在一些瑕疵,根據(jù)相關(guān)文獻還可以補充不少符合其編輯體例的人物資料。筆者主要根據(jù)《古今圖書集成》等文獻,補充了可考訂生卒年的七十四人,合蘇晉仁先生過去所補,已近原書人數(shù)的十分之一,為進一步修訂此書提供了參考資料。

  --------------------------------------------------------------------------------

  緣 起

  《釋氏疑年錄》是陳援庵(垣)先生編纂的一部查檢歷史上僧人生卒年代的工具書。據(jù)其《小引》稱:“始於康僧會,會以前至者無確年可紀也;終於清初,以生於明者為限也。按生年編錄,無生年或年過一百三十年未可遽信者,則略以卒年為次,生卒年俱闕者,雖有歲數(shù)弗錄也。凡得二千八百人,分十二卷,顏曰《釋氏疑年錄》!贝藭饕Y料,除了歷代燈錄、僧傳等各類佛教文獻外,還廣泛采錄各種文集、方志和金石的載記,共計達七百馀種。其收錄之廣泛,過目之宏富,考訂之精審,影響之深遠,至今仍無出其右者。

  但是,智者千慮,難免一失。由于歷史浩渺,文獻紛繁,兼之主、客觀的多種限制,《釋氏疑年錄》中也存有某些不足之處:

  所謂“釋氏”,自當包括出家之男女二眾!夺屖弦赡赇洝房赡苁青笥跉v代佛門傳錄偏重一隅的傳統(tǒng),僅收比丘,而不及比丘尼。如梁/寶唱的《比丘尼傳》、民國/振華的《續(xù)比丘尼傳》中的資料完全沒有得到利用,使人產(chǎn)生不見全璧的遺憾。

  又如,《釋氏疑年錄》引用文獻多達七百馀種,有的可能過眼匆匆,未得一一詳細檢討和深究,失誤和遺漏時有所見。

  例如,好幾位僧人的生卒和世壽都是根據(jù)《蓮社高賢傳》(《釋氏疑年錄》引稱《十八賢傳》)確定的,足見作者對于此書的看重?墒,書中“廬山曇恒”條說:“陳舜俞《廬山記》作年七十一,今據(jù)《十八賢傳》,疑即前文道恒,俟考!(卷一,第8頁)而在《蓮社高賢傳》中,道恒和曇恒分列二傳,而且傳中明言,曇恒十三歲出家,道恒二十歲出家,顯然不會是同一人。又如,“湛懷欽義”條,據(jù)《列朝詩集》閏三,作“明天啟末年卒”,不著年月(卷十一,第380頁)。而《列朝詩集》于“末年”后另有“元日”字樣,則末年似非泛指。據(jù)《明史·熹宗本紀》,天啟七年(1627)七月乙卯崩,思宗八月丁巳即皇帝位,湛懷飲義之卒當為此年之元日。

  又,《古今圖書集成》(以下簡稱《集成》)中涉及的佛教資料集中于“博物匯編·神異典”中,有二氏(佛道)部、釋教部、佛菩薩部、佛經(jīng)部、僧寺部、塔部、僧部、尼部、居士部和放生部十部,共計一百四十八卷。其中“僧部”和“尼部”匯集的都是釋氏傳記,《釋氏疑年錄》對于尼眾沒有涉及,姑且不論。其“僧部”資料,作者應(yīng)是研究過的,如書中“秀恒圓融”條注稱:“文行遠撰傳,《圖書集成》僧傳六九。”(卷十一,第377頁)可作證明(“僧部列傳”六十九《秀恒圓融傳》,見《集成》“博物匯編·神異典”一百九十三卷第505冊之12葉A下)。不知何故,《集成》中尚有大量資料未能得到利用,遺漏了可以考訂生卒年月者近七十人。另如《律宗燈譜》等文獻,也都存在有同一情況。

  還有些資料因為晚出或罕見,作者沒有來得及過目。比如《祖堂集》,作為現(xiàn)存最早的一部禪宗著作,直到上個世紀末葉才得回歸故土,其中有不少資料可以用來訂正和補充流傳的文獻。另如散存各地的佛教山志、寺志,作者的搜集未能網(wǎng)羅無遺,也還有待后來者的搜集和鉤輯。

  為《釋氏疑年錄》作過訂補工作的,筆者僅見有蘇晉仁先生的《釋氏疑年錄補》(見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編《佛教文化》1989年創(chuàng)刊號,第14頁)。蘇先生說:“數(shù)十年來,偶有所見,則筆之書眉,比加裒聚,共得一百六十馀則!碧K先生補的一百六十馀人,為數(shù)近半取材于《比丘尼傳》和《續(xù)比丘尼傳》,另外有些是來自日本僧人的資料。這次,筆者根據(jù)《集成》中的僧傳補入六十四人,根據(jù)《集成》中的尼傳補入四人,又根據(jù)《律宗燈譜》的僧傳補入六人,共計七十四人。合蘇晉仁先生所補,已近原書人數(shù)的十分之一。尚有一些其他的資料,筆者擬在撰寫《釋氏疑年錄訂補》時再加利用。

  本文編輯體例,一仍《釋氏疑年錄》之舊。另有數(shù)端或與有間,需作說明如下:

  其一,編排大體以生年為序;若是僅知卒年,則以卒年為序。生卒年代不詳,僅知活動時代如某一年號者,則以此年號的第一年為序。

  其二,僧名上所冠寺名,以其主要弘法或活動的道場為主,否則或冠出家所在寺名,或冠圓寂所在寺名。其字號悉同《釋氏疑年錄》體例,冠于名上?梢钥贾准倚帐险,也一并保留。

  其三,由于原書沒有涉及尼眾,四位比丘尼的資料附在最后。

  其四,所用《釋氏疑年錄》,為中華書局1964年第一版,1988年北京三次印刷本。所用《集成》,為中華書局和巴蜀書社景印本。所用的《律宗燈譜》,為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復(fù)制中心“中國佛學(xué)文獻叢刊”景印本。紀其出處時,《釋氏疑年錄》和《律宗燈譜》用其卷數(shù)和頁碼,《集成》則采用簡寫辦法,如“《集成》175卷第503冊之51葉A中”,是指其175卷第503冊之51頁正面之中欄。

  對于《釋氏疑年錄》沒有徹底利用到的文獻,包括主要取材的幾種僧傳和燈錄,蘇晉仁先生的《釋氏疑年錄補》已經(jīng)作過了一次輯補。限于精力和條件,筆者未能對《釋氏疑年錄》的引書進行過全面覆核;有關(guān)僧尼生平的文獻,也許還有尚未見到。從目前掌握的資料看,訂補《釋氏疑年錄》的工作,還有深入一層的必要。利用《釋氏疑年錄》的時候,也不能過分迷信,需要復(fù)核原書。筆者衷心企盼能有繼陳先生之志者,在其已有基礎(chǔ)之上輯補、修訂,使其更為完備和精善,實為教界、學(xué)界之至幸。

  此文難免疏誤之處,敬請方家予以斧正。

  一九九九年十一月一日識于蘇州

  西園寺戒幢佛學(xué)研究所無盡燈樓

  --------------------------------------------------------------------------------

  拾 遺

  1、西安鳥石福應(yīng)院通濟建安江氏

  宋咸平二年(999)卒《衢州府志》

  (據(jù)《集成》175卷第503冊之51葉A中)

  2、秀州隆福寺會暢閩人陳氏

  宋大中祥符(1008至1016)中卒《松江府志》

  (據(jù)《集成》176卷第503冊之54葉B上)

  3、芙蓉峰慕真袁州宜春人

  宋天禧三年(1019)卒《休寧縣志》

  (據(jù)《集成》175卷第503冊之51葉A中)

  4、居昱錢塘郭氏

  宋天圣四年(1026)卒《天臺縣志》

  (據(jù)《集成》176卷第503冊之55葉B下)

  5、觀音庵懷義

  宋熙寧七年(1074)卒《南陵縣志》

  (據(jù)《集成》178卷第504冊之4葉B中)

  6、金華守宗金華人

  宋元豐六年(1083)卒《金華府志》

  (據(jù)《集成》179卷第504冊之6葉B上)

  7、儼和尚

  宋崇寧元年(1102)卒《太平府志》

  (據(jù)《集成》180卷第504冊之12葉A下)

  8、吉水文悟泰和劉氏

  宋紹興四年(1134)卒《吉安府志》

  (據(jù)《集成》182卷第504冊之21葉B上)

  9、池州梅山正宗苦竹陳氏字季淵

  宋乾道(1165至1173)初卒,年七十九《崇仁縣志》

  (據(jù)《集成》182卷第504冊之21葉A上)

  10、南明山明慧婺州人

  宋乾道二年(1166)卒《處州府志》

  (據(jù)《集成》180卷第504冊之12葉B中)

  11、上虞象田妙義

  宋紹熙元年(1190)卒《紹興府志》

  (據(jù)《集成》185卷第504冊之33葉B中)

  12、坐化佛道州進賢鄉(xiāng)何氏

  宋紹定三年(1230)卒*《道州志》

  舜案:原作寶慶六年。寶慶僅至三年即改元紹定,六年疑為紹定三年之誤。

  (據(jù)《集成》185卷第504冊之35葉A下)

  13、何(志源)大士道州瀟川鄉(xiāng)人

  宋淳佑七年(1247)卒《道州志》

  (據(jù)《集成》185卷第504冊之36葉A下)

  14、魏四十嘉興縣移風(fēng)鄉(xiāng)人

  宋寶佑四年(1256)卒*《閑窗括異志》

  舜案:原作淳佑丙辰。淳佑至十二年壬子歲即止,丙辰是其后四年。疑為寶佑丙辰之誤。

  (據(jù)《集成》185卷第504冊之36葉A下)

  15、常州宜興謙之莫氏

  宋德佑元年(1275)卒《宋史忠義傳》

  (據(jù)《集成》186卷第504冊之37葉B上)

  16、嘉定南翔寺柏巖如茂

  宋德佑元年(1275)卒《蘇州府志》

  (據(jù)《集成》186卷第504冊之37葉B上)

  17、嘉定南翔寺文墊

  元大德 (1297至于1307) 初卒《蘇州府志》

  (據(jù)《集成》187卷第504冊之44葉B上)

  18、江陵西山海會寺璞翁祖秀峴山陳氏

  元大德 (1297至于1307)間卒《安陸府志》

  (據(jù)《集成》187卷第504冊之44葉B上)

  19、松江東林寺元智

  元延佑七年(1320)卒《松江府志》

  (據(jù)《集成》187卷第504冊之46葉A下)

  20、嘉定西隱寺中庭悅可

  元至正(1341至1368)中卒《蘇州府志》

  (據(jù)《集成》188卷第504冊之49葉A下)

  21、上海施水庵善信(號無疑)蘇州嘉定吳氏

  明建文三年卒,年五十九(1343至1401)《松江府志》

  (據(jù)《集成》190卷第504冊之58葉A下)

  22、了真天臺人

  明洪武二年(1369)卒《紹興府志》

  (據(jù)《集成》189卷第504冊之55葉A下)

  23、北京慶壽寺松巖知壽宛平縣呂氏

  明洪武十七年(1384)卒《畿輔通志》

  (據(jù)《集成》190卷第504冊之58葉B中)

  24、惟宗

  明洪武十九年(1386)卒《紹興府志》

  (據(jù)《集成》190卷第504冊之58葉A上)

  25、天禧寺一初守仁(號夢觀)富陽人

  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卒《列朝詩集》

  (據(jù)《集成》189卷第504冊之56葉B上)

  26、珍敬庵如泰華亭人

  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卒《松江府志》

  (據(jù)《集成》190卷第504冊之58葉A上)

  27、江西末寧寺太虛紹郭樂平人

  明建文三年(1401)卒*《江西通志》

  舜案:原作洪武辛巳歲。洪武至三十一年戊寅即止,辛巳為其后三年,是建文三年。然因成祖及其子孫不承認建文,故仍以洪武為年。

  (據(jù)《集成》188卷第504冊之52葉A上)

  28、普濟禪庵永堅石

  明永樂十三年(1415)卒《崇仁縣志》

  (據(jù)《集成》190卷第504冊之58葉A下)

  29、仙王山法通

  明正德十二年卒,年八十四(1434至1517)《太平縣志》

  (據(jù)《集成》191卷第505冊之1葉B上)

  30、寶塔寺端竹領(lǐng)占石氏

  明宣德八年(1433)卒《陜西通志》

  (據(jù)《集成》190卷第504冊之59葉A中)

  31、普定圓通寺悅禪杭州人

  明景泰元年(1450)卒,年九十馀《貴州通志》

  (據(jù)《集成》190卷第504冊之61葉A上)

  32、慈濟寺覺曇嘉定人

  明成化十七年(1481)《蘇州府志》

  (據(jù)《集成》190卷第504冊之61葉B下)

  33、黃溪陽明山真聰六都東山嶺人

  明正德(1506至1521)間生,嘉靖(1522至1566)間卒《新田縣志》《零陵縣志》

  (據(jù)《集成》191卷第505冊之2葉A上)

  34、永泉寺慧才(始號天育,復(fù)稱西照,又號塘云)云南陽林嚴氏

  明隆慶四年卒,年六十一(1510至1570)《松江府志》

  (據(jù)《集成》191卷第505冊之2葉B上)

  35、云岫庵明堅

  明正德六年(1511)生(卒年未詳)《嘉興府志》

  (據(jù)《集成》191卷第505冊之3葉B中)

  36、開法寺無礙顯全廣德州鄭氏(號無礙道人)

  明正德十二年(1517)卒《廣德州志》

  (據(jù)《集成》191卷第505冊之1葉B中)

  37、延慶應(yīng)夢禪林德綜

  明嘉靖二十年(1541)卒《畿輔通志》

  (據(jù)《集成》191卷第505冊之2葉A下)

  38、杉山天童和尚河南人

  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卒《池州府志》

  (據(jù)《集成》191卷第505冊之2葉B下)

  39、超果寺覺虛性一江右安福人

  明萬歷四十三年卒,年五十(1566至1615)《松江府志》

  (據(jù)《集成》192卷第505冊之6葉B下)

  40、蘇州戒幢律院茂林性祗湖州長興沈氏

  明崇禎八年卒,年六十八(1568至1635)*《蘇州府志》

  舜案:原文無世壽,《律宗燈譜》云:“世壽六十八,僧臘四十八!(卷二之29葉上)據(jù)此并其行履考訂。

  (據(jù)《集成》192卷第505冊之7葉B上)

  41、南禪寺白云

  明隆慶二年(1568)卒《松江府志》

  (據(jù)《集成》191卷第505冊之2葉B上)

  42、悟窮(一名宗)觀城人

  明萬歷(1573至1620)間卒,年一百有八馀歲*《東昌府志》

  舜案:神宗以萬歷四十八年七月崩;光宗八月朔即位,九月崩;《明史·熹宗本紀》云:“以是年八月后稱泰昌元年”。據(jù)此,萬歷當至于1620年陰歷8月。然一般《歷代帝王紀年干支紀年公元紀年對照表》均未標明此細節(jié),稱萬歷僅至四十七年(1619),不確。

  (據(jù)《集成》191卷第505冊之2葉A中)

  43、真緣無錫梁氏

  明萬歷(1573至1619)間卒《無錫縣志》

  (據(jù)《集成》193卷第505冊之11葉B上)

  44、京都愍忠寺太空性滿太原(岢嵐州)常氏

  明萬歷十年(1582)生,卒年未詳(當在萬歷四十二年后)

  (據(jù)《律宗燈譜》卷三之32葉下)

  45、武鄉(xiāng)柏林寺海貴

  明萬歷十四年(1586)卒《山西通志》

  (據(jù)《集成》192卷第505冊之10葉A上)

  46、海會(號了然)崇陽仁上里黃氏

  明崇禎十三年卒,年五十三(1588至1640)*《崇陽縣志》

  舜案:原文作“生萬歷甲申”,崇禎十三年卒。則當為1584-1640,與年五十三不符,疑此處記載有誤。

  (據(jù)《集成》194卷第505冊之17葉A中)

  47、金陵大徹堂德乘一宗廣陵房氏

  明萬歷十七年(1589)卒《鎮(zhèn)江府志》

  (據(jù)《集成》192卷第505冊之6葉B中)

  48、興化般若院玉文照碩高郵沈氏

  清康熙四年卒,年七十五(1591至1665)*

  舜案:原文卒年僅作乙巳,無年號?计湫袣v,曾從見月讀體律師(1601至1679)受戒,則相關(guān)之乙巳有二,一為康熙四年,一為雍正三年(1725)。若卒于1725年,則生年當為1650年,而傳中謂其年三十曾為見月律師侍者,于時當在1680年。但見月律師卒于1679年,二者不符?芍宜犬敒榭滴跛哪。

  (據(jù)《律宗燈譜》卷五之66葉上)

  49、張道人嘉興人

  明萬歷二十三年(1595)卒《松江府志》

  (據(jù)《集成》193卷第505冊之11葉B上)

  50、天臺大慈寺靈睿(號攝庵)臨海鐘氏

  清康熙十八年卒,年八十一(1599至1679)《臨?h志》

  (據(jù)《集成》194卷第505冊之19葉B上)

  51、金華山真澤蔣氏

  明萬歷三十一年(1603)卒《嘉興府志》

  (據(jù)《集成》193卷第505冊之11葉A下)

  52、上方寺元潔瑩

  清康熙十一年卒,年六十一(1612至1672)《武昌府志》

  (據(jù)《集成》194卷第505冊之21葉A上)

  53、鎮(zhèn)山恒轉(zhuǎn)靖江人

  清康熙二十年卒,年六十八(1614至1681)《江陰縣志》

  (據(jù)《集成》194卷第505冊之21葉A下)

  54、雪空

  明萬歷四十七年(1619)卒《嘉興府志》

  (據(jù)《集成》192卷第505冊之10葉A中)

  55、大瑞王氏

  明天啟六年(1626)卒《嘉興府志》

  (據(jù)《集成》192卷第505冊之10葉A上)

  56、平等山曇晦海東新羅國人

  明崇禎五年(1632)卒《武昌府志》

  (據(jù)《集成》194卷第505冊之16葉B中)

  57、善應(yīng)庵麻衣僧浙江人

  明崇禎八年(1635)卒《松江府志》

  (據(jù)《集成》192卷第505冊之10葉A上)

  58、金陵古林庵隱微性理

  明崇禎十年(1637)卒

  (據(jù)《律宗燈譜》卷二30葉下)

  59、溧陽方山印林通燈應(yīng)天溧陽司徒氏(名輔圣)

  明崇禎十四年(1641)卒《松江府志》

  (據(jù)《集成》193卷第505冊之14葉B中)

  60、潭柘岫云寺止安超越直隸順天府大興縣王氏

  清康熙四十一年卒,年六十一(1642至1702)*

  舜案:原文作“生于崇禎癸未(即崇禎十六年,1643)十月十一日,寂于康熙四十一年(1702)八月三日。世壽六十一,僧臘二十七”。若據(jù)此,則世壽當為六十,必有一誤。

  (據(jù)《律宗燈譜》卷五之63葉上)

  61、蘇州真諦寺碧天書凈江陰陸氏

  清康熙四十四年卒,年六十(1646至1705)

  (據(jù)《律宗燈譜》卷四之52葉上)

  62、奉化妙行圓戒馀姚黃氏

  清順治四年(1647)卒《紹興府志》

  (據(jù)《集成》193卷第505冊之11葉A下)

  63、金陵古林庵長安增

  清順治九年(1652)卒

  (據(jù)《律宗燈譜》卷四之54葉下)

  64、九龍盆火頭河南人

  清順治十二年(1655)卒《衡岳志》

  (據(jù)《集成》194卷第505冊之16葉A下)

  65、南岳無用江西饒州人

  清順治十四年(1657)卒《衡岳志》

  (據(jù)《集成》194卷第505冊之18葉B中)

  66、黃山慈光寺恒證據(jù)新安程氏

  清順治十四年(1657)卒《歙縣志》

  (據(jù)《集成》194卷第505冊之20葉A中)

  67、天臺山國清寺楫庵武進巫氏(大章)

  清順治十六年(1659)卒《武進縣志》

  (據(jù)《集成》194卷第505冊之20葉A上)

  68、椒山自濯

  清康熙三年(1664)卒《處州府志》

  (據(jù)《集成》194卷第505冊之19葉A上)

  69、月落嶺佛禪傳慧(一名世曜)

  清康熙四年(1665)卒《德安府志》

  (據(jù)《集成》193卷第505冊之11葉B下)

  70、習(xí)融

  清康熙九年(1670)卒《滎陽縣志》

  (據(jù)《集成》194卷第505冊之21葉A下)

  附錄(比丘尼):

  1、 廬山尼悟性

  宋大歷六年卒,年二十四(748至771)《凈土晨鐘》

  (據(jù)《集成》205卷第506冊之13葉A下)

  2、姑蘇西竺院尼空室道人惟久梅氏

  宋宣和六年(1124)卒《羅湖野錄》

  (據(jù)《集成》206卷第506冊之13葉B下)

  3、尼白佛梅氏

  宋紹興五年(1135)卒《廣德州志》

  (據(jù)《集成》206卷第506冊之14葉A上)

  4、回龍庵尼慧秀余氏

  明萬歷二年卒,年一百零一歲(1474至1574)*《永明縣志》

  舜案:原作“此尼生于弘治甲午距萬歷甲戌壽百歲有奇”。萬歷甲戌為1574年,而弘治(1488至1505)無甲午歲,距萬歷甲戌百歲之甲午為成化十年!昂胫渭孜纭币蔀槌苫孜(十年)之誤。

  (據(jù)《集成》206卷第506冊之14葉A下)

相關(guān)閱讀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