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圣眾因緣集 十一、毀謗口業(yè) 現(xiàn)受慘報
十一、毀謗口業(yè) 現(xiàn)受慘報
詩曰:
“仇其離謗圣賢人,屢諫無聽反倍;
捷感惡瘡頭至足,即時墮獄苦難陳。”
釋迦世尊的十六位大弟子中,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尊者,與神通第一的目犍連尊者,是最好的朋友,通常都結伴在一起游化,不會分開單獨出行的。
有一天,當“二尊者”在外游化,到了快要黃昏的時候,天氣忽然轉變,下了不停的大雨,“二尊者”就進入路邊的一所瓦窯中去避雨。到了天昏黑時,雨不但沒有停,而且越下越大,他倆又沒有雨具,因此不能走路回去,只好在這瓦窯內(nèi)過夜。
有一個牧牛女,她先避雨在這所瓦窯內(nèi)后方的深暗之處。舍利弗和目犍連二位尊者,根本不知道已有牧牛女先在瓦窯內(nèi)避雨,因為聲聞人不入定時,與凡夫無異。這個業(yè)障深重的牧牛女,看見兩位比丘(出家人)進入瓦窯內(nèi)過夜,她心中即動了邪念,獨自空思妄想,暗犯罪行。“二尊者”因未入定之故,當然不知道這俗女起惑犯罪之事。
天明時分,大雨也停止了,舍利弗與目犍連二位尊者就從瓦窯內(nèi)出來。過了一會兒,牧牛女也從這所瓦窯內(nèi)走出來。
這時,有一個壞人,名叫仇其離。他是一個不知因果,輕慢圣賢,心懷邪見,粗暴?妒,喜歡宣說惡言毒語的人
。他看見舍利弗和目犍連從瓦窯內(nèi)出來,過不多久,又有一個牧牛女出來,而牧牛女的臉色不正,因此到處亂造圣者的謠言說:“舍利弗和目犍連在瓦窯內(nèi),奸淫牧崐牛女。”仇其離又廣向諸比丘以及所有的出家人,宣揚惡毒的謠言。這時,諸比丘惟恐他受到毀謗圣者的罪惡慘報,便忠言勸諫仇其離說:“你不可誹謗二尊者。”諸比丘為了悲愍他的無知,再三鄭重的勸諫“莫謗尊者”,免得遭受惡業(yè)的劇苦慘報。那知這個罪孽深重的仇其離,不但不納忠言,反而?心嫉妒,更加大肆惡言宣揚,好像發(fā)瘋的狂人一樣。
有一位長者,名叫“婆伽”,他是“二尊者”的徒弟,曾經(jīng)聽聞“二尊者”的教法,證得三果阿那含圣位。他命終以后,即上升梵天,做梵天的天人,稱為“婆伽梵”。這位婆伽梵天人,他在天上知道仇其離這個兇徒,到處毀謗他的師傅——“二尊者”,特地從天上來到人間勸諫仇其離。天人即以神通來到仇其離的房中。仇其離看見有人突然出現(xiàn)在他的房間,覺得很奇怪,便問道:“你是誰?從什么地方來?我沒有開門你怎么進來的?”
天人說:“我是婆伽梵,從梵天來。我在天上,以天耳聽到你在誹謗尊者舍利弗和目犍連,所以我特地來勸你,希望你從今以后,不要再說二尊者的壞話,免得造口業(yè)。”天人再三勸諫拜托,他都不肯接受,反而譏諷天人說:“你說你是婆伽梵,證得阿那含果的人。佛陀說:‘阿那含者,名為不還。’你何以再來我這里?這么說,佛陀所說的話也是虛偽的了。”
仇其離這句話剛剛出口,身上即時生出很多毒瘡,從頭到腳,滿身都是如豆子大小的毒瘡。但他仍然不悔悟,反而到佛陀的座前,向佛陀告狀說:“舍利弗、目犍連怎么可以奸淫牧牛女?”佛陀勸阻他說:’你不可亂謗他們。”他聽到佛陀的話,更加?恚忿怒,因此身上的毒瘡,又再增大起來。
仇其離再次到佛陀座前去誹謗“二尊者”,佛陀又勸諫阻止他說:“你不可誹謗二尊者。”他的惡性難改,還是照常毀謗。于是,他的毒瘡就愈加轉大,如拳頭狀。
仇其離第三次向佛陀毀謗“二尊者”,佛陀勸阻他無效,他的毒瘡就變成像瓠瓜那么大,而且身心灼熱得無法忍受,于是跑到冷水池中去浸水,池水立刻變成熱水。
仇其離因為毒瘡愈來愈大,身體發(fā)熱,難以忍受,因此常把身體浸在水里?墒嵌警徑昧,就會破爛,瘡皰盡潰,立即命終,墮入于八寒大地獄中的第六漚波羅——青蓮華地獄,慘受千萬億年的無量劇苦。
這個時候,諸比丘請示佛陀說:“世尊!是什么因緣使舍利弗和目犍連二位尊者,也會深受壞人的毀謗呢?”
佛陀告訴諸比丘說:“在過去無量劫中,舍利弗和目犍連還是凡夫的時候,有一天,他們兩個人看見一位出家人從瓦窯中出來,后面也有一位牧牛女走出來。于是他倆就輕口宣揚毀謗說:‘這個出家人在瓦窯中,奸淫牧牛女。’由此誹謗出家人的罪業(yè)因緣,他倆立即受到慘報,更墮入三惡道中,受盡無量劇苦,F(xiàn)在他倆(舍利弗與目犍連)雖然都得到圣果,成就六通自在的大阿羅漢道,但他倆以前所造的口業(yè),尚未滅盡,所以他倆成道之后,也受到兇徒嚴重的誹謗。”
種竹得筍,種蓮得藕,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種口業(yè)受惡報,這是一定的道理,一點也不會偏差。
詩曰:
“兇徒喜播是非田,一語能收罪萬千;
毀謗僧尼深惡孽,無邊劇苦永連綿。”
附注說明:
(一)惡草種播于良田,很快就會蔓衍遍地。若把口業(yè)種子播于福田僧中,即自然感生業(yè)果無量。
(二)世俗惡人,每喜批評僧尼是非,大肆毀謗出家人,以為是趣談。殊不知趣談造口業(yè),種播口禍惡因于良田,自然會受到無量無邊的惡業(yè)果報。此之謂:“所造業(yè)不亡,果報還自受”是也。
(三)本故事告訴我們:播弄僧尼是非,毀謗出家人的罪業(yè)深重。我們既知口禍之罪孽嚴重,應該要多加謹慎,切勿任意批評僧尼是非,以免慘遭劇苦。
- 幼童被騙毀謗庶母 死墮地獄苦熬千年
- 佛教圣眾因緣集 二十五、竭誠供佛 四愿成就
- 佛教圣眾因緣集 二十四、撮鹽山立 一本萬利
- 佛教圣眾因緣集 二十三、勸善棄惡 圣德騰香
- 佛教圣眾因緣集 二十二、改造命運 夫婦賣身
- 佛教圣眾因緣集 二十一、戒德降龍 餓鬼訴苦
- 佛教圣眾因緣集 二十、宿業(yè)難消 羅漢遭災
- 佛教圣眾因緣集 十九、毀謗惡報 如影隨形
- 佛教圣眾因緣集 十八、邪思退道 長淪生死
- 佛教圣眾因緣集 十七、夫人生天 國王得道
- 佛教圣眾因緣集 十六、供僧福德 不可思議
- 佛教圣眾因緣集 十五、失言作狗 比丘業(yè)報
- 佛教圣眾因緣集 十四、身能通石 國王驚懼
- 佛教圣眾因緣集 十三、誣謗苦報 瘡兒呻號
- 佛教圣眾因緣集 十二、供佛齋僧 眾丐飛空
- 佛教圣眾因緣集 十、修福且緩 ;谏仙
- 佛教圣眾因緣集 九、阻人建寺 苦報無邊
- 佛教圣眾因緣集 八、惡意欺僧 慳婦罪報
- 佛教圣眾因緣集七、人生無常 夢覺勇施
- 佛教圣眾因緣集 六、口業(yè)如山 圣沒一言
- 第一節(jié) 愚人食鹽喻
- 第一回 拜眾童子
- 1.為步行而行
- 第二節(jié) 愚人集牛乳喻
- 第二回 拜文殊師利
- 第三節(jié) 以梨打破頭喻
- 第三回 拜德云比丘
- 摩登伽女與阿難(一)
- 第一回 溯源流書生說法 警癡頑菩薩化身
- 第五節(jié) 渴見水喻
- 第四節(jié) 婦詐稱死喻
- 第四回 拜海云比丘
- 第五回 拜善住比丘
- 第一節(jié) 千金小姐!萬金和尚!
- 第一卷:法戒錄 總勸
- 前言
- 第八節(jié) 山羌偷官庫衣喻
- 第六節(jié) 子死欲停置家中喻
- 第六回 拜彌伽
- 第九回 拜休舍優(yōu)婆夷
- 第七回 拜解脫長者
- 第七節(jié) 認人為兄喻
- 第八回 拜海幢比丘
- 第五十三回 拜普賢菩薩
- 摩登伽女與阿難(二)
- 第十節(jié) 三重樓喻
- 摩登伽女與阿難(三)
- 第十回 拜毗目瞿沙
- 第一節(jié) 序說
- 第十一回 拜勝熱婆羅門
- 第十五節(jié) 醫(yī)與王女藥令卒長大喻
- 第十二回 拜慈航童女
- 第九節(jié) 嘆父德行喻
- 第一章 我的生命被顛覆了
- 第三章 一兩個鐘頭走完一生(2)
- 第十五回 拜具足優(yōu)婆夷
- 2.牧牛
- 第十三回 拜善見比丘
- 第十四回 拜自在主童子
- 哲理故事300篇(1-5)
- 持蓮觀音是什么菩薩?持蓮觀音的故事
- 三歲小孩都懂得的道理,八十高齡也未必做得到
- 愚人食鹽的原文和譯文及道理
- 迦旃延尊者度化惡生王的故事
- 心平氣和 自度度人
- 馬需調(diào)教,樹要修剪,人需約束
- 心性要平和柔和
- 用實際行動展現(xiàn)自己的魅力、體現(xiàn)自己價值
- 從來不丟東西的婦人,只因她前世做了這件事
- 世俗王子從圣人走向神壇,釋迦牟尼佛的一生簡介
- 盲人摸象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 《大方等如來藏經(jīng)》萎花喻的故事
- 人生不管是順境還是逆境,都要用好心情來對待
- 借花獻佛的由來,釋迦牟尼前身以花供養(yǎng)燃燈佛
- 以感恩的心面對世界
- 以平等心面對蕓蕓眾生,是菩薩的道德
- 梁武帝與佛教有什么關系,四次舍身入寺的是哪個寺?
- 佛陀度化慳貪長者修大布施
- 宋文帝問法求那跋摩的故事
- 知足并感恩,要知道別人的好并懂得回報
- 盲人打燈籠,即與人方便,也與己方便
- 禪師救蝎子,不因天性而放棄天性
- 從惜福看窮三代還是富三代
- 大乘心難發(fā),不愿再發(fā)大乘心的舍利弗
- 聽經(jīng)的蛤蟆,命終后脫離畜生道,上升四天王宮
- 學佛貴在實行,堅持不懈地去修一個法門,終會成功
- 熟悉經(jīng)藏的比丘與精進修道的比丘
- 佛教歷史上與水陸法會有因緣的高僧
- 借事磨練,善用其心,讓心走出煩惱的牢獄
- 薄拘羅尊者,五次被后母加害,卻都毫發(fā)無損
- 馬鳴菩薩抵億金的故事
- 人活著根本不需要很多,少欲知足自得安樂
- 九月初四,弘一大師圓寂日,德行與精神常存我們心間
- 釋迦牟尼佛修忍辱,忍辱仙人與歌利王的故事
- 舍棄對五欲的貪著,成功飛出籠子的鴿王
- 寺廟為什么喜歡種銀杏?佛珠變銀杏的故事
- 鳩摩羅什是誰?東晉高僧鳩摩羅什的一生
- 短暫的快樂與長久的快樂,你選擇哪個?
- 三年不吃飯的出家人
- 急性子與慢性子,人與人要學會理解和忍耐
- 因果報應
- 佛典故事
- 禪宗公案
- 佛學故事
- 百喻經(jīng)故事全集譯注
- 阿彌陀佛的故事
-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簡介
- 民間故事
- 地藏經(jīng)感應
- 金剛經(jīng)感應事跡
- 一行禪師:《故道白云》
- 孝的故事
- 金剛經(jīng)故事
- 人和動物的感人故事
- 佛咒感應
- 智慧故事
- 心經(jīng)故事
- 戒邪淫故事
- 地藏經(jīng)故事
- 心經(jīng)故事
- 十大弟子傳
- 地藏王菩薩的故事
- 大悲咒感應事跡
- 楞嚴經(jīng)故事
- 觀世音菩薩傳
- 480位禪宗大德悟道因緣
- 感恩的小故事
- 玉琳國師
- 禪理故事
- 《欲海回狂》白話解
- 動物寓言故事
- 藥師佛感應錄
- 因果日記
- 心經(jīng)感應事跡
- 百業(yè)經(jīng)故事集
- 改變命運的方法
- 禪宗開悟
- 觀音心咒感應錄
- 放下就是快樂
- 念佛感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