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jīng)

《金剛經(jīng)》是佛教重要經(jīng)典。根據(jù)不同譯本,全名略有不同,鳩摩羅什所譯全名為《金剛般若(bōrě)波羅蜜經(jīng)》,唐玄奘譯本則為《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 梵文 vajracchedika-praj?āpāramitā-sūtra!督饎偨(jīng)》傳入中國后,自東晉到唐朝共有六個譯本,以鳩摩羅什所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最為流行..[詳情]

如何讀懂《金剛經(jīng)》(三十)

  “須菩提,若菩薩以滿恒河沙等世界七寶持用布施,若復有人,知一切法無我,得成于忍,此菩薩勝前菩薩所得功德。何以故?須菩提,以諸菩薩不受福德故。”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薩不受福德?”

  “須菩提,菩薩所作福德,不應貪著,是故說不受福德。”

  佛再次破除對福德實有的執(zhí)著,問須菩提:若有菩薩,拿恒河沙等數(shù)世界所有的七寶,去行財物布施,其所得福德當然很大了,但是還沒有知諸法無我并成就“忍”的菩薩所得功德大。為什么?因為此類菩薩有金剛般若,不受福德。“得成于忍”的“忍”,為忍可、完全接受之義。小乘道四加行位中第三為忍位,見道時得到對四諦的八種忍,大乘行者于見道時悟無生法忍,七地以上常住無生法忍。無生法忍,指對一切法本來無生之法性的忍可。這里所說的得成于忍,應指大乘菩薩見道所悟的無生忍。

  須菩提請問如何菩薩不受福德,佛回答說:菩薩所作的福德,并非虛妄,但要了知福德也畢竟空,因而不應貪著,叫做不受福德。不受,并非不接受、無感受,而是不貪著。

原標題:《金剛經(jīng)》講解—不受不貪分第二十八

文章轉(zhuǎn)自微信公眾號:陳兵教授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