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經(jīng)大全 > 心經(jīng) >

心經(jīng)

《心經(jīng)》可以指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是佛經(jīng)中字?jǐn)?shù)最少的一部經(jīng)典著作,因其字?jǐn)?shù)最少、含義最深、傳奇最多、影響最大,所以古往今來無數(shù)藝術(shù)家都傾注極大精力和虔誠之心,把《心經(jīng)》創(chuàng)作成為異彩紛呈的藝術(shù)品。自由自在的菩薩用般若智慧言傳身教眾生,依靠自心的心靈智慧,從煩惱生死的這一邊到..[詳情]

心經(jīng)白話文 第七章 秘密分

  心經(jīng) 第七章 秘密分

  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此段為密說,即秘密分。這是心無分別,不可思議的行法。佛經(jīng)有顯分、密分之別。經(jīng)文為顯說之咒語,咒語為密說之經(jīng)文。經(jīng)文之意為顯分,經(jīng)中之真言為密分。顯分可以言說,可以解釋,表明其意思內(nèi)涵。密分則不可解說,因一落言詮,就成分別,就有思想,反而添知加見,有損佛說的本義,而使行人心亂了。所以,咒語一般都不解釋。但此經(jīng)是自利利他的,終不能離開眾生,不能離了大悲本愿,故將咒文略說一二:

  揭諦揭諦 ------ 度過去呀,度過去。

  波羅揭諦 ------ 向彼岸度過去。

  波羅僧揭諦 ----- 大家一同向彼岸度過去。

  菩提薩婆訶 ----- 速速證到菩提。

  所謂秘密分,乃是諸佛菩薩的秘密語、諸佛菩薩的心法,只有三業(yè)清凈,才能相應(yīng)。只能自己知道,卻無法出口。經(jīng)文至此就講解完了。

  下面做一個扼要的小結(jié),以作講解《心經(jīng)》的結(jié)束語。

  小  結(jié)

  佛說三藏十二部經(jīng),總而言之,皆是說心。這部《心經(jīng)》則是心法諸說的精華。大凡,人有七個心,而人卻迷昧不知。前六個心是凡夫心,即六道輪回心,每日流轉(zhuǎn)不停。忽而天道心,忽而人道心,忽而修羅心,又忽而三惡道心,總是無主地著境,不停地流浪。下根人并不知道什么是心;中根人才知道有善心、惡心的分別;上根人則知道有第七個心——超越的心。這第七個心是真空妙有的心,是無上心,是無住心,是清凈自在的心。這個心若沒修證到,就不會知道它存在,連二乘人和權(quán)乘菩薩也不會知道。眾生的心到處可緣,可就是不肯向般若上去緣。所以,他就不知道這第七個心。這個心若能明了,就立地成佛了。

  眾生在此岸是前六個心。超登彼岸則是第七個心,即妙有真空之心。它是毫無掛礙、妙用無盡的空明心。但人若不從前六個心上下手,就不能證到這第七個心。所以,要從煩惱上參透,從掛礙上打開,才能成佛。譬如,人落在泥坑里,還須從泥坑里爬出來,這樣才能得救。所以說,世間法正是出世間的資糧。

  人要除煩惱,就必須知道煩惱究竟是什么?煩惱即是自己的前六個心。你若能把前六個心都息下來,心空無住,那么,煩惱不除也自除了。第七個心,即那無心的心,不要求見而自見了,此即謂之見性。

  但是,從來修道的人,往往把世間法看得很輕,以為不值得理它,以為出世法就是遠(yuǎn)離世法。于是,日常動用就不在人事上練心,于做人的道理全不講究。哪知孝悌是做人的根本,忠信是做人的法用,均是盡人道的基礎(chǔ)。如果連這些都做不到,為人的基礎(chǔ)就不牢固。人格尚不夠,如何能成就比人更圓滿的佛呢?所以,盡人道正是成佛的資糧,要成佛先需盡人道。人格尚不夠,要成佛,是根本不可能的。正如六祖所言:“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所以,要成就大乘佛法,必須首重做人的根本。只有基礎(chǔ)牢固了,才能一路直入、一竿到底,中間才不會背失忘道、自入歧途。請想:五蘊(yùn)法已盡,都空了,根本已斷了,那么,名利心又附在何處呢?

  所以,奉勸世人,讀經(jīng)要照經(jīng)上所說的義理去做,不是誦幾遍就算完事了。要正信、正修,才能得正果。第一步,先求得明心見性的法門。得到法后,就一門深入。切不可見異思遷、朝三暮四地胡亂修行。見到了般若實(shí)相,智慧自然就開了。第二步,悟后真修,勤除習(xí)氣。打開般若之后,就有辦法在人事上磨練自己了,以掃蕩多生的習(xí)氣污染。這時,般若智慧只進(jìn)不退,直到成佛。但此生可能只是見性成佛;除盡習(xí)氣,圓成果地佛,還需多世方能成就,若不用功,還會延遲。不過,見性后,就生生世世不會退轉(zhuǎn)了。

  《心經(jīng)》是文字般若,指示我們用功的方法。我們明白了行法之后,要于二六時中勤作觀行,此即觀照般若。啟發(fā)般若之后,見到自性,開了智慧,則是實(shí)相般若。這是歸宗唯一的門路,由此永斷無明、了脫生死。此經(jīng)雖然只有二百六十個字,但足以蕩空掃有、實(shí)證菩提,菩提薩埵與三世諸佛,均不能離此而成就。此經(jīng)雖有契意,有義理,但卻是不二法門,匯萬法以歸一,更破一以歸宗,實(shí)是無心可行、無經(jīng)可說。

  釋迦世尊說法四十九年,未曾說過一字,就是點(diǎn)明性空之理。故愿行者需從自性之道上領(lǐng)會,而不要執(zhí)著在文字道理上。只有把心空掉了,才可以和《心經(jīng)》相應(yīng),是為“印心”。

  講《心經(jīng)》竟。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