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學(xué)居士早晚課例及應(yīng)修課程
早晚課例
(1)上香:
上香后,合掌肅立,心中默想:“愿此香花云,直達(dá)三寶所,(或“諸佛所、或“菩薩所”,看你所供奉的佛菩薩,可隨意更換)愿慈悲垂護(hù),賜與眾生樂。”
(2)問訊:
請參“禮拜”第八項。
。3)第一拜:
拜下時默念:“那摩十方三世一切佛”繼則觀想自己分身無數(shù),叩禮十方三世無數(shù)諸佛,佛的左右后方有十方無數(shù)菩薩侍立;每一佛前均有自己在頂禮膜拜,每一自己的后面,均有無數(shù)歷生父母眷屬冤親和眾生在自己的率領(lǐng)下,同時頂禮膜拜。每一尊佛,均全身金色晃耀,伸金色臂,摸我之頭,我之頭頂,即有冰涼的感覺。同時心中默念:“為求往生成佛度生皈命禮。”或念:“為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皈命禮。”
。4)第二拜:
先念:“那摩十方三世一切法。”隨即觀想自己面前虛空;陳有十方三世無數(shù)無盡經(jīng)典,放大白光,其光照我,由頭頂深入心房,同時默念:“為求智慧如海,辯才無礙,法樂充滿,法味常施皈命禮。”
。5)第三拜:
先念:“那摩十方三世一切僧”(“僧”就是已成道的菩薩們。)再即觀想自己化身無數(shù),頂禮十方三世無數(shù)無量十方三世一切菩薩和已成道果的賢圣僧和各宗的祖師們。同時心中默念:“為求懺悔罪業(yè),滅障消災(zāi),冤債病苦遠(yuǎn)離皈命禮。”
(6)禮佛:
禮佛,就是以你虔誠敬仰之心,祈求三寶加被之意。
有人在佛七中,拜到忘其所以,異像重重,不知疲累。我有一次在知覺法師(基隆十方大覺寺僧)率領(lǐng)下,朝禮臺北土城清涼山承天寺,其時惟恐晚上寒冷,穿了很多衣服;又怕中途口渴,因此,又帶了一大壺。我自稱是“菩提甘露”的冷開水,誰知近五個小時的拜禮和唱念“那摩地藏王菩薩”的行程中,既不冷,也不熱,口中也不渴,這是佛法的不可思議處。
佛菩薩很多,而且將來你自己也是,如果一一去禮,會使心意分散,因此,我們可以找?guī)讉與自己有緣而具有代表性的去常禮,禮久了自然會發(fā)生感應(yīng);就如你撥超短波收音機;撥久了,轉(zhuǎn)來轉(zhuǎn)去,總有對正你所想收聽的頻道的時候。好像電影明星陳莉莉的母親吊頸自殺,瞪大突出的眼眼和伸出很長的舌頭,打針、灌藥、熱敷都不能生效還原,而且臉孔青得嚇人,她父親陳創(chuàng)奕居士持筆者所傳他的大白傘蓋陀羅尼七遍,不但復(fù)原了,而且還出現(xiàn)了美麗的笑容(詳六六、六、十五、七一九期覺世旬刊),所以,禮佛只要虔誠,一心一意,必會有非常奇妙的效果。
我們一般所禮的,除了前面提過的十方三世一切佛法僧三寶外,都是與娑婆世界有大因緣的佛菩薩,如:“那摩本師釋迦牟尼佛”——此佛是我們佛教的教主,沒有他,我們就無佛可信,也就無法可修了——。每一拜時,心里要觀想世尊如來,舉右手摩我的頭頂,我的頭頂上,就有清涼如冰的感覺(不管有沒有,一定要專心的作此觀想。因為佛學(xué)就是“唯心”之學(xué),所謂“萬法唯心”,你只要不斷的常作此想,自會有無窮的功德和效果)。
心則默念:“我昔所造諸惡業(yè),皆由無始貪癡,從身語意之所生,我今一切皆懺悔!”另一種詞,一般懺法中也用的(如法華三昧懺中)是:“能禮所禮性空寂,感應(yīng)道交難思議;我此道場如帝珠,釋迦如來影現(xiàn)中;我身影現(xiàn)如來前,頭面接足皈命禮”拜下時,觀想,佛放白光照我,光中有無數(shù)菩薩,我在佛前禮佛,我身后也有很多眾生在和我一齊禮佛。起來時則合掌念:“我昔所造諸惡業(yè)……”一偈。
如此三稱三拜。“那摩消災(zāi)延壽藥師佛”,此名為俗稱。實稱為“藥師琉璃光如來”,是大醫(yī)王,曾發(fā)十二大愿(詳藥師經(jīng)),拯救眾生病源,治無明痼疾。人生難免有身心不適,四大欠調(diào)的病痛,佛弟子們,如沒有健康的色身,求佛道是很困難的。佛弟子們有很多是很窮的,尤其是出家二眾中的一般和尚和尼姑們(都市的例外)。
他(她)們生了病那真是可憐,常住沒錢,自己也沒錢,因此只有求佛了(筆者就有此經(jīng)驗)方法是:看藥師如來的造型是一種,(或者你專觀一種也可),有右手結(jié)吉祥手印,左手托塔者,拜下時,觀佛無名指放出明亮的小火珠,入我頭頂,并一直深入心中蓮花上;結(jié)藥師印相的,舉右手摩我頭頂;持摩尼珠的,以珠觸我頭頂;無論那一種,觸或摩時,均應(yīng)想有清涼之感,心里也要默念:“為求消災(zāi)延壽、債障遠(yuǎn)離身心俱健皈命禮。”三稱三拜。
“那摩西方極樂世界大慈大悲阿彌陀佛”,這是每一佛弟子都崇仰的主尊,拜下時,應(yīng)觀想阿彌陀佛左手寶缽朝我傾斜,缽中流出白色透明如膠質(zhì)之不死甘露,像山頂?shù)闹本瀑布似的,一直下注入我的頭頂,并直入心臟,進(jìn)入全身每一細(xì)胞中,此時,我頭頂就有清涼的感覺,我身因之而輕快舒暢;佛的右手,也隨之舉起摩我的頭。同時心中默念:“為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成佛度生皈命禮。”
“那摩大悲觀世音菩薩”,這是與娑婆世界最有緣的菩薩之一,連外道都供奉,因為觀音菩薩能解除我們世間的一切苦惱故也。所以我們中國二千多年來,有“家家觀世音,戶戶阿彌陀”之說,故,拜下時,觀想菩薩寶瓶中之甘露,噴酒在我的頭頂和全身,清冰舒適,即時默念:“為求懺悔罪業(yè)、災(zāi)障遠(yuǎn)離、病苦消失、福壽增長、一切順?biāo)祓Y。”三拜三念。
“那摩大勢至菩薩”,隋煬帝贊之為:“踵武觀音,連衡大勢”的菩薩。觀無量壽經(jīng)說:“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離三涂,得無上力……”。教人“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必可成道。拜下時,觀想菩薩賜下大粉紅色蓮花一朵,我即拜伏于該蓮花中,這蓮花就是我將來往生時所乘用并成道的寶座,菩薩并以凈光照我,我在凈光中虔誠默念:“為求懺悔罪業(yè)、清凈罪障皈命禮。”三稱三拜。“那摩清凈大海眾菩薩”,這是說:像海一樣廣大的清凈莊嚴(yán)世界中的很多很多菩薩,我都禮敬。
拜下時,觀想空中地面、我的四周,都遍布著或站或坐的菩薩,同時均以像電波一樣的靈力或靈光加持我,心里還要默念:“為求懺悔罪業(yè)、清凈罪障皈命禮。”三稱三拜“那摩文殊、普賢、地藏、護(hù)法諸天諸菩薩等”,均可如前面一樣的拜念和作觀。至于對行者(修學(xué)佛法的人)個人的皈依師、剃度師、得戒師、傳法師、金剛上師……等,均一拜,拜時可觀摩頂加持、無畏印加持、吉祥印持或?qū)毱考映?hellip;…等均可。(有些法師有喜歡夾菜給弟子們吃的習(xí)慣,你就以夾菜給你時算是加持也未嘗不可)。
佛教是講“唯心”的,只要你心力虔誠,念力純一,自然有其奇妙的效果。拜時,心中觀想默念則與禮拜諸菩薩時一樣。其他拜懺時,可隨各人意思去觀去念(如果是代別人——如趕經(jīng)懺的法師們——禮佛菩薩時,則“觀”與“念”時,其主體均不應(yīng)為自己,而是你所代表的人或鬼魂),總之要不是糊涂叩拜,務(wù)期每一頂禮,均能有所贊美或祈求,并能在冥冥中獲益為是。附記:如果是隨在出家人——法師之后為超度亡靈而禮佛時,應(yīng)眼觀佛像,頭叩下時心中默念:“為求某某蒙佛(菩薩)接引往生西方極樂皈命禮。”
早晚課應(yīng)修課程
在家眾,早晚禮佛之后,可隨時間多少,念誦佛經(jīng)或佛號。誦經(jīng)念佛的目的,一是消除自己以往無量劫來的宿業(yè)和冤債障類,也就是“解冤釋結(jié)”。二是為自己或眾人親友修福,并儲備往生的資糧。所以,時間充裕的人,早晨可念“金剛經(jīng)”、“觀音菩薩普門品”、“大悲咒”、“十小咒”、“心經(jīng)(如果吃素的人——注意:不可吃蛋,因為蛋也是葷的,它不僅是生命的胚胎體,而且是腥的、臟的;它是“卵”。先念《大佛頂首楞嚴(yán)咒》,此咒為諸咒之王,每句都是以往諸佛及神圣成道心咒的結(jié)晶,誦時可得諸佛灌頂,感動一切法界,保護(hù)修行的人,千萬不可草率)。
晚上可念:“阿彌陀經(jīng)”,(這是一部描寫西方極樂世界的美景,并教人執(zhí)持阿彌陀佛名號,一心不亂即得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寶典,只要純篤自能三根普被接引的經(jīng))。“往生咒”(這是鬼魂最需要的咒語,可以長持)或拜拜“大懺悔文”。(這是北宋不動法師所集各種懺悔文的精華,拜之功德極大,不可忽視)。
之后,早晨持“那摩消災(zāi)、延壽、藥師佛”或“那摩大悲觀世音菩薩”圣號,晚上持“那摩阿彌陀佛”洪名,越多越好(其實,佛菩薩圣號,行住坐臥,隨時可持;最好心不離佛,佛不離心),利益無窮,時間緊湊的人,可用十念法。經(jīng)云:“念彌陀佛,現(xiàn)在消災(zāi)延壽。”此佛曾發(fā)大愿:“設(shè)我作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聲稱我名號,若不生者,不取正覺。”所以,如果你沒有多余的時間,早晚于盥洗后,可合掌向西,(有佛堂或客廳懸有佛像的,即對佛像前念。)三揖或一問訊之后,念“那摩西方極樂世界大慈大悲阿彌陀佛”三聲之后,即念“南無阿彌陀佛”十聲。
為了替你自己修福,當(dāng)然越多越好,多多益善、能作到行,住、坐、臥中都能口不離佛,心恒念佛,那,冥冥中見不到的好處,真會是不可思議。我把一些道理講給人聽時,有的人曾笑我迷信,要知:“修佛(也就是“修福”愿),首先必須“信”,有了誠篤的信心:再發(fā)“愿”,靠愿力去“行”持。佛法是“一切唯心造”的,只要你“正心”、“誠意”的去“信”,“正心”、“誠意”的去立下“愿”心,“正心”、“誠意”的去“行”持,你的成就,絕對是無可限量的,你所得到的好處,必定是超過任何人的。心理學(xué)上有一種“念力”的說法,無論東、西密法,都是靠心念專一去行持(即一切宗教都是),F(xiàn)在日本人修“念力”(就是“精神力”)的很多,這證明佛教絕對不是迷信,而且最合乎科學(xué)。我希望我的經(jīng)驗?zāi)鼙荒銈儯òㄋ械淖x者們)所能接受。
- 上一篇:齋堂為什么要供奉彌勒菩薩?
- 下一篇:佛弟子怎么增加自己的福報?
- 最全的燒香圖解,燒香有何含義與講究?
- 皈依之后需要注意什么嗎 皈依佛門后的注意事項
- 開天眼后究竟能看到什么?
- 楞嚴(yán)咒簡介,什么人不能念楞嚴(yán)咒?
- 常犯邪淫者得十種苦報 從婚后出軌事件看出的因果報應(yīng)
- 地藏經(jīng)簡介,地藏經(jīng)主要講什么?
- 《華嚴(yán)經(jīng)》簡介,大方廣佛華嚴(yán)經(jīng)講什么?
- 佛教基礎(chǔ)知識
- 最簡單的三皈依儀式-如何授三皈五戒居士儀軌
- 持咒打坐的方法 持咒打坐的姿勢圖
- 為什么要學(xué)佛?有什么用呢?
- 心經(jīng)簡介,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內(nèi)容介紹
- 心經(jīng)入門
- 2020年佛教節(jié)日一覽表
- 佛教唱贊時法器打法
- 什么是佛教?佛教的精髓是什么?佛的定義呢?
- 為什么要燒香拜佛?燒香的含義是什么?
- 什么是咒語?佛教最神奇的九個咒語
- 佛教名詞
- 準(zhǔn)提咒簡介,準(zhǔn)提咒功德及妙用
- 學(xué)佛前要了解的基本內(nèi)容
- 佛教和印度教的區(qū)別
- 持咒是什么意思?如何持咒?
- 佛咒入門
- 文殊菩薩心咒簡介
- 皈依是什么意思?皈依三寶又是什么意思?
- 誦經(jīng)有訣竅嗎?誦經(jīng)的十二條訣竅
- 初入佛門該怎樣修行?
- 在家燒香有什么講究?一些禁忌千萬不要觸碰!
- 皈依證怎么辦理?辦皈依證后的忌諱是什么?
- 女眾出家前須知,一生只有一次出家機會
- 往生咒簡介,念往生咒要注意什么?
- 給去世的人上香的規(guī)矩
- 楞嚴(yán)經(jīng)簡介,楞嚴(yán)經(jīng)大致在講什么?
- 求佛有沒有用?為什么說佛菩薩可以保佑人?
- 觀自在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
- 金剛經(jīng)入門
- 佛教因果定律
- 清心咒簡介
- 涅槃是什么意思?涅槃的四種分類分別指什么?
- 心底的亮色
- 見善則遷,有過則改
- 說起來容易,活起來不容易
- 人生總在成長
- 抬頭是天,腳下是路
- 偈語是怎樣形成的?
- 一路走來一路忘
- 因為哭過,笑才燦爛
- 假如生命能夠穿越
- 無論過去將來多美,記得珍惜眼前
- 日子還長,你要好好走
- 往事一壇老咸菜
- 對人生最好的表白
- 突然白頭,且斷妄想
- 幽默是智慧的光芒在閃現(xiàn)
- 好心情為生活著色,用好心情迎接每一天
- 心在風(fēng)中,望紅塵種種
- 人生轉(zhuǎn)瞬即逝,不如憐取眼前人
- 人生有哪些來源?
- “忍”是一種擔(dān)當(dāng),忍之為德,在于負(fù)重
- 人生有什么體驗?
- 如何才能做個名副其實的“觀自在”?
- 人要放大一些什么?
- 精神的營養(yǎng)
- 知足的意義
- 謙虛是待人處世一種不卑不亢的態(tài)度
- 煩惱都是自找的
- 人生最大的幸福是放得下
- 開發(fā)心地,幫助自己、幫助他人
- “期待”對人生有什么重要?
- 從今天做起,凡事把握當(dāng)下、活在當(dāng)下
- 如何決定人生的方向?人生方向的原則
- 人生的“路”
- 居家生活中,如何保持一顆歡喜心?
- 佛教的這六事為什么能讓人得度?
- 人生八不可
- 人生真的有“十全”嗎?十全人生
- 三品人生,你要過哪一品的人生呢?
- 怎樣美化人生?
- 如何評價一個人?
- 佛教基礎(chǔ)知識
- 心經(jīng)入門
- 佛教名詞
- 佛咒入門
- 金剛經(jīng)入門
- 佛教因果定律
- 地藏經(jīng)入門
- 怎樣讀懂佛經(jīng)
- 佛教基本教義
- 佛咒簡介
- 楞嚴(yán)經(jīng)入門
- 妙法蓮華經(jīng)入門
-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入門
- 十小咒入門
- 佛教修行及戒律
- 藥師咒入門
- 六字大明咒入門
- 無量壽經(jīng)入門
- 華嚴(yán)經(jīng)入門
- 藥師經(jīng)入門
- 阿彌陀經(jīng)入門
- 佛教僧侶與居士及其源流
- 普賢行愿品入門
- 佛經(jīng)簡介
- 虛云法師入門
- 六祖壇經(jīng)入門
- 佛教傳播與發(fā)展
- 楞伽經(jīng)入門
- 圣嚴(yán)法師入門
- 宗派簡介
- 凈慧法師入門
- 解深密經(jīng)入門
- 佛經(jīng)入門
- 濟(jì)群法師入門
-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入門
- 法增法師入門
- 昌樂法師《人生是道場》
- [星云大師]修橋鋪路又齋僧,戒殺放生第一因的解釋
- [普洱茶]普洱茶“越陳越香”嗎?
- [華嚴(yán)經(jīng)]寧受無量苦,得聞佛聲音,不受一切樂,而不聞佛名
- [禪宗典藏]《祖堂集》的價值何在?
- [生活故事]信徒的捐贈
- [哲理故事]眼睛不要總是睜得那么大
- [佛與人生]心底的亮色
- [佛學(xué)常識]偈頌的術(shù)語
- [星云大師]滾滾紅塵古路長,不知何事走他鄉(xiāng)的解釋
- [六祖壇經(jīng)]《壇經(jīng)》中對于“不二法門”是如何解釋的?
- [紅茶]滇紅工夫茶屬于什么茶?
- [禪宗公案]騎牛覓牛是什么意思?
- [生活故事]舍得舍得有舍有得
- [哲理故事]藍(lán)天白云常自在,行云流水心無礙
- [佛與人生]見善則遷,有過則改
- [佛學(xué)常識]偈頌有哪些形式?偈頌的形式
- [星云大師]春日才看楊柳綠,秋風(fēng)又見菊花黃的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