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行像
十、行像
「行像」是用寶車載著佛像巡行城市街衢的一種宗教儀式。贊寧的《大宋僧史略》上說:「行像者,自佛泥洹,王臣多恨不親睹佛,由是立佛降生相,或作太子巡城相!惯@是佛教「行像」的起源。
五世紀初,法顯旅行印度時,在西域和印度都曾親見行像的儀式。他到于闐時,住在瞿摩帝寺,據(jù)《法顯傳》說:「法顯等欲觀行像,停三月日,其國(于闐)中十四大僧伽藍,不數(shù)小者,從四月一日,城里便掃灑道路莊嚴巷陌。其城門上張大幃幕,事事嚴飾。王及夫人采女皆住其中。瞿摩帝僧是大乘學,王所敬重,最先行像。離城三四里作四輪像車,高三丈余,狀如行殿,七寶莊校,懸繒幡蓋,像立車中,二菩薩侍,作諸天侍從,皆以金銀雕瑩,懸于虛空,像去門百步,王脫天冠,易著新衣,徒跣持花香,翼從出城迎像,頭面禮足,散花燒香。像入城時,門樓上夫人采女遙散眾華,紛紛而下,如是莊嚴供具,車車各異,一僧伽藍則一日行像,自月一日為始,至十四日行像乃訖,行像訖,王及夫人乃還宮耳!
法顯到印度摩揭提國巴連弗邑村時,也看到當?shù)氐男邢瘛4藝改昴瓿R越拢ǘ拢┌巳招邢,作四輪車,縛竹作五層,有承櫨偃戟高二丈許,其狀如塔。以白毯纏上,然后彩畫作諸天形像,以金銀琉璃莊嚴。其上懸繒幡蓋,四邊作龕,皆有坐佛菩薩立侍?捎卸嚕囓嚽f嚴各異,當此日境內道俗皆集,作倡伎樂,華香供養(yǎng)。婆羅門子來請佛,佛次第入城;入城內再宿,通夜燃燈伎樂供養(yǎng)。國國皆爾」(《法顯傳》)。
西域行像在佛生日以外也有舉行的,七世紀時玄奘赴印度留學到屈支國(即今庫車)時,曾見到行像的儀式,《大唐西域記》卷一《屈支國》條:「大城西門外,路左右各有立佛像,高九十余尺,于此像前,建五年一大會處,每歲秋分數(shù)十日間,舉國僧徒皆來會集,上自君王,下至士庶,捐廢俗務,奉持齋戒,受經聽法,竭日忘疲。諸僧伽藍莊嚴佛像,瑩以珍寶,飾之錦綺,載諸輦輿,謂之「行像」,動以千數(shù),云集會所!
第四世紀以后,我國佛經翻譯漸備,信仰亦次第普及,造像風氣大興,除銅像外,還有木像和夾纻像,行像的儀式也自西域傳入了。據(jù)《魏書?釋老志》說,世祖初即位(424),亦遵太祖太宗之業(yè),于四月八日,輿諸寺佛像,行于廣衢,帝親御門樓臨觀散華,以致禮敬。至孝文帝時于太和二十一年(497),詔迎洛京諸寺佛像于閶闔宮中,受皇帝散華禮敬,歲以為常例(《佛祖統(tǒng)紀》卷三十八)。又《洛陽伽藍記》卷三《城南景明寺》條說:「景明寺,景明年中立,因以為名。 四月七日京師諸像皆來此寺。尚書祠部曹錄影凡有一千余軀,至八日節(jié),以次入宣陽門,向閶闔宮前,受皇帝散華。于時金華映日,寶蓋浮云,旛幢若林,香煙似霧,梵樂法音,聒動天地;百戲騰驤,所在駢比;名僧德眾,負錫為群,信徒法侶,持花成藪;車騎填咽,繁衍相傾。時有西域胡沙門見此,唱言佛國!箍梢姰敃r行像儀式的盛大了。
自南北朝至于唐、宋,行像的風氣漸次推廣,四川、湖廣、西夏各地都見流行,行像亦稱為「行城」或「巡城」!斗ㄔ分榱帧肪砣弧稘摱萜感應緣》說:「(劉)宋岷山通靈寺有沙門邵碩……以宋初出家入道,自稱碩公。至四月八日,成都行像,碩于眾中匍匐作獅子形!顾侮愒n《歲時廣記》卷二十引《荊楚歲時記》說:「二月八日,釋氏下生之日,迦文成道之時,信鑰之家建八關齋戒,車輪寶蓋,七變八會之燈。至今二月八日平旦,執(zhí)香花繞城一匝,謂之行城!固祈n鄂的《歲時記麗》卷一《二月八日》條所引與上略同。又《僧史略》卷上「行像」段說:「又景興尼寺金像出時,詔羽林一百人舉輦,伎樂皆由內給。又安居畢,明日總集,旋繞村城,禮諸制底;棚車輿像,幡花蔽日,名曰三摩近離(此曰和集)。斯乃神州行城法也!
到了宋代,行像一般似多行于北方。據(jù)《僧史略》卷上說:「今夏臺靈武,每年二月八日,僧載(一作戴)夾纻佛像,侍從圍繞,幡蓋歌樂引導,謂之巡城。以城市行市為限,百姓賴其消災也!沟狈揭灿性谒脑掳巳招邢竦摹!稓q時廣記》卷二十引《燕北雜記》說:「四月八日,京府及諸州各用木雕悉達太子一尊,城上舁行,放僧尼、道士、庶民行城一日為樂!
《遼史》卷五十三《禮志》說:「二月八日,為悉達太子生辰,京府及諸州雕木為像,儀仗百戲導從,循城為樂。」但《契丹國志》卷二十七則以四月八日為佛誕。
按自唐至宋初,一般似多用二月八日為佛誕。遼代建國之初,亦見沿用;后來采用四月八日,也許是受江南的影響,元、明以后,行像雖少記錄;但近世西藏和五臺山等處,每年仍有行像的儀式。至于大江南北行像的風俗就為浴佛的儀式所代替了。
- 第一課、佛
- 第一課、佛的意義
- 第一篇 法身、報身、應身
- 第一冊、自序
- 三十七道品 序文
- 第一章 佛法僧三寶 第一節(jié) 何謂佛
- 第一課、佛教的真理
- 第二課、如來十號
- 第二課、釋迦牟尼佛 (一)
- 圣典篇 大念處經
- 大架構篇 二、五根、五力
- 第三課、佛身
- 第一課、律宗(一)
- 第一章 佛法僧三寶 第二節(jié) 釋迎牟尼佛
- 第九課、中國四大名山 (一)
- 第一課、修觀對治淫欲
- 第一、二、三課、綜合指要
- 十三、懺法
- 1:佛學是怎么一回事?
- 第四課、藥師佛
- 編者序言 作者序言
- 練習1 有意識的呼吸 一 正念觀身
- 第三課、釋迦牟尼佛(二)
- 第一章 佛法僧三寶 第三節(jié) 何謂法
- 十五、焰口
- 上座部佛教修學入門 目錄
- 第一章、什么是佛教 第三節(jié)、佛教的實質
- 第十五課、四攝法 四無量心 四弘誓愿
- 第二篇 受持五戒、八關齋戒、菩薩戒
- 第三十課、焰口召請文(宋·蘇軾)
- 第八課、四圣諦
- 一一念不生
- 第七課、娑婆世界教主釋迦牟尼佛
- 第十四課、菩薩十地
- 第十八課、聲聞四果
- 第四課、轉輪圣王
- 第十課、修學佛法的次第
- 第二十六課、悟道詩
- 第九課、十二因緣
- 第一章、什么是佛教 第二節(jié)、佛陀教導的是什么
- 什么是文字禪?
- 善根指的是什么?
- 腳踏實地的付出才會有收獲,所有的付出都不會白費
- 佛教戒律是怎樣產生的?戒律的由來
- 忉利天主是誰?
- 授記有幾種方式?授記的四種類型
- 人不要想太多,餓了就吃飯,困了就睡覺
- 佛經中的世尊指的是誰?
- 釋迦牟尼成道是什么意思?
- 覺性是永恒的、沒煩惱、證佛國
- 皈依后做事還是不順,對佛法心灰意冷,該怎么辦?
- 佛教的經變是什么意思?
- 阿彌陀佛圣誕是哪一天?農歷十一月十七恭迎彌陀圣誕
- 剛念經時聲音響亮且快,后來就沒有了,為什么?
- 以佛心來凈化自己內在的妄心
- 嘴笨不會安慰人怎么辦?
- 馬鳴菩薩是誰?馬鳴菩薩的簡介與故事
- 為什么在世間行善的功德勝于極樂百倍?
- 學會順其自然,在晴天時愛晴,在雨天時愛雨
- 念經時可以控制妄念嗎?
- 什么是“五蓋”?菩薩沒有厭怠心
- 趙州和尚是哪個朝代的,哪里人?趙州和尚的簡單介紹
- 什么是莊嚴國土?
- 在家居士怎樣才能讓現(xiàn)在和將來的生活具足幸福安樂?
- 八正道是為人處世乃至成佛的八種正確方法和途徑
- 阿逸多菩薩是誰,是彌勒菩薩嗎?
- 佛教說的隨緣是什么意思?隨緣的含義
- 管好自己,但行好事,莫論他人
- 四大皆空是哪四大,是什么意思?
- 神通有哪幾種?佛教六種神通的簡單介紹
- 求神不如求己,命運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
- 十八不共法是什么意思,指什么?
- 念經時犯困,打盹后又從頭開始念,該怎么辦?
- 人幫人,心靠心,人心是相互的
- 不用花錢的七種結緣方式
- 殺生、妄語、不敬,在家居士不可以做的三件事
- 佛教的四無畏指的是什么?
- 佛教的大慈大悲是什么意思?
- 面對親人的病,家里的經濟條件,心很亂,該怎么辦?
- 什么是信心不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