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華人佛教 > 凈土宗 > 凈土經(jīng)論 >

虛云和尚戒淫法語

  楞嚴(yán)經(jīng)指出:“末法時代,邪師說法,如恒河沙。阿難當(dāng)知:是十種魔,于末世時,在我法中,出家修道,或附人體,或自現(xiàn)形,皆言成正偏知覺,贊嘆淫欲,破佛律儀。先惡魔師,與魔****,淫淫相傳,如是邪精,魅其心腑,近則九生,多逾百世,令真修行,總為魔眷,命終之后,必為魔民,失正遍知,墮無間獄。”經(jīng)中說九生百世者,一生一百年,一世三十年,今佛歷已是二千九百八十二年,就是百世魔王出現(xiàn)之時。

  修行要在動用中修,不一定要坐下來閉起眼睛才算修行,要在四威儀中,以戒定慧三學(xué),除貪瞋癡三毒,收攝六根如牧牛一樣,不許它犯人苗稼。美女在前:俗人的看法,是前面一枝花;禪和子的看法是,迷魂鬼子就是她。眼能如是不被色塵所轉(zhuǎn),其馀五根都能不被塵轉(zhuǎn),香不垂涎,臭不惡心,甚麼眉毛長、牙齒短、張三李四、人我是非都不管。

  楞嚴(yán)經(jīng)云:“若能轉(zhuǎn)物,即同如來。”謂一切圣賢,能轉(zhuǎn)萬物,不被萬物所圍,隨心自在,處處真如。我輩凡夫,因為妄想所障,所以被萬物所轉(zhuǎn),好似墻頭上的草,東風(fēng)吹來向西倒,西風(fēng)吹來向東倒,自己不能作得主。有些人終日悠悠忽忽,疏散放逸,心不在道;雖做工夫,也是時有時無,斷斷續(xù)續(xù),常在喜樂是非煩惱中打圈子。眼見色,耳聞聲,鼻齅香,舌嘗味,身覺觸,意知法,六根對六塵,沒有覺照,隨他青黃赤白,老少男女,亂轉(zhuǎn)念頭。對合意的,則生歡喜貪愛心;對逆意的,則生煩惱憎惡心。心里常起妄想,其輕妄想,還可以用來辦道做好事;至若粗妄想,則有種種不正邪念,滿肚穢濁,烏七八糟,這就不堪言說了。白云端禪師有頌曰:“若能轉(zhuǎn)物即如來,春暖山花處處開,自有一雙窮相手,不曾容易舞三臺。”又金剛經(jīng)云:“應(yīng)如是降伏其心。”儒家亦有“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的說法。儒家發(fā)憤,尚能如此不被物轉(zhuǎn),我們佛子,怎好不痛念生死,如救頭燃呢!應(yīng)須放下身心,精進求道,于動用中磨練考驗自己,漸至此心不隨物轉(zhuǎn),則工夫就有把握了。做工夫不一定在靜中,能在動中不動,才是真實工夫。

  所以說:“空可空非真空,色可色非真色,無名名之父,無色色之母。”色空原來無礙,若實在明見此理,則任他天堂地獄,隨緣不變,不變隨緣,無掛無礙。不明此理的人,雖能說得天花亂墜,也無真實受用。古來有一位老修行,在大眾會下住了多時,度量很寬,待人厚道,常能勸人放下放下。有人問他:“你這樣勸人教人,你自己做到?jīng)]有?”他說:“我在三十年前就斷無明了,還有什么放不下呢?”后來覺得在女眾會下,還是有些不自由自在,所以就跑到深山住茅庵去。這回獨宿孤峰,無人來往,自由自在,以為就真無煩惱了。誰知有一天在庵中打坐,聽到門外有一群牧童,吵吵鬧鬧的說到庵里去看看,有說,不要動修行人的念頭,又有說,既是修行人,念頭是不會動的。后來,牧童都進去了,老修行坐在蒲團上沒有理他們。他們找喝的,找吃的,鬧個不休。老休行不動不聲,牧童以為他死了,搖他也不動,但摩他身上還有暖氣。有人說:“他入定了。”有人說:“我不相信。”于是,有人拿根草挑他的腿,老修行還是不動;挑他的手,也不動;挑他的肚臍,也不動;挑他的自朵,亦不動;挑他的鼻孔,老修行忍不住,打了一個噴嚏,于是大罵道:“打死你這班小雜種!”那時觀世音菩薩在空中出現(xiàn),說:“你三十年前斷了無明的,今天還放不下嗎?”可見說得一丈,不如行得一尺;說得一尺,不如行得一寸。不被境轉(zhuǎn)真不容易。憨山大師費閑歌說:“講道容易修道難,雜念不除總是閑。世事塵勞常掛礙,深山靜坐也徒然。”我們既為佛子,若不下一番苦心,徒然口說,是無補于實際的。

  欲界諸天有淫欲:四天王天與人間同;忉利天淫事與人間略異,只過風(fēng)不流穢;夜摩天則執(zhí)手成淫;兜率天但對笑為淫;化樂天以相視為淫;他化天以暫視成淫。楞嚴(yán)經(jīng)說:“如是六天,形雖出動,心跡尚交,自此已還,名為欲界。”色界已無淫為欲,還有色身。楞嚴(yán)經(jīng)說:“是十八天,獨行無交,未盡形累,自此已還,名為色界,但無粗色,非無細色。”涅槃云:“無色界色,非聲聞緣覺所知。”楞嚴(yán)經(jīng)云:“是四空天,身心滅盡,定性現(xiàn)前,無業(yè)果色,從此逮終,名無色界。”三界輪回淫為本,六道往返愛為基?梢娪幸陀猩,斷淫就斷生死了。三界六道,身量壽命,長短不同。非非想處天,壽長八萬大劫,還是免不了生死輪回。三界無安,猶如火宅,我們打算出火宅,就要好好的修行。

  楞嚴(yán)一經(jīng),由阿難發(fā)起,作我們的模范。全經(jīng)著重說淫字,由這淫字,說出很多文章來。最初由阿難示現(xiàn),因乞食次,經(jīng)歷淫室,遭大幻術(shù)摩登伽女,以娑昆迦羅,先梵天咒,攝入淫席,淫躬撫摩,將毀戒體。如來知彼淫術(shù)所加,齋畢旋歸,王及大臣,長者居士,俱來隨佛,原聞法要,於時世尊,頂放寶無畏光明,光中出千葉寶連,有佛化身結(jié)跏跌坐,宣說神咒,敕文殊師利,將咒往護,惡咒消滅,提獎阿難及摩登伽,歸來佛所。阿難見佛,頂禮悲泣,恨無始來,一向多聞,未全道力,殷勤啟請,十方如來,得成菩提,妙奢摩他,三摩禪那,最初方便,佛應(yīng)阿難之請,就說出一部楞嚴(yán)經(jīng)來。阿難遇摩登伽女,并非做不得主,這是菩薩變化示現(xiàn)世間,非愛為本,但以慈悲,令彼舍愛,假諸貪欲,而入生死。

  圓覺經(jīng)說:“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由有種種恩愛貪欲,故有輪回。若諸世界,一切種性,卵生、胎生、濕生、化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當(dāng)知輪回,愛為根本。”所以說:“三界輪回淫為本,六道往還愛為基。”世人有在家,有出家,有為道,有不為道,凡自性不明的,都在五欲中滾來滾去。五欲就是財色名食睡,由此五欲,生出喜怒哀樂愛惡欲七情,七情又捆五欲,因此生死不了,如經(jīng)所說:“南閻浮提眾生,以財為命。”人的投生,起首由于淫欲,及到出生后,就以財為主。

  世人衣食足了之后,又貪色,這個色字不知害了多少人。古來帝王由于貪色而致亡國的也不少。昔夏桀伐有施,得妹喜為妻,由此荒淫無道,為商湯所滅。商朝的紂王愛妲己,嗜酒好色,暴虐無道,周武王伐之,兵敗自焚死。古時沒有電話電報,邊方告警,則舉烽燧,其法:作高土臺,臺上作桔皋,桔皋頭上有籠,中置薪草,有寇即舉火燃之以相告,曰烽,又多積薪,寇至即燔之,望其煙,曰燧,晝則燔燧,夜乃舉烽,此臺烽燧既作,鄰臺即相繼遞舉,以告戌守之兵。周幽王寵褒姒,不好笑,王百計悅之,仍不笑,王乃舉烽火以徵諸侯,諸侯至而無寇,褒姒乃大笑。后西夷犬戎入寇,王舉火徵兵,諸侯不至,犬戎遂殺王于驪山之下,并執(zhí)褒姒以去,這事叫烽火戲諸侯。貪色之禍,無量無邊,說不完了。

  現(xiàn)正是末法時代,你到那里訪善知識呢?不如熟讀一部楞嚴(yán)經(jīng),修行就有把握,就能保綏哀救,消息邪緣,令其身心,入佛知見,從此成就,不遭歧路。又全經(jīng)前后所說,著重在一個“淫”字,說:“若諸世界,六道眾生,其心不淫,則不隨其生死相續(xù)。汝修三昧,本出塵勞,淫心不除,塵不可出,縱有多智,禪定現(xiàn)前,如不斷淫,必落魔道。”看楞嚴(yán)經(jīng),若不歸宗,跑馬看花,就不中用。要讀到爛熟,就能以后文消前文,以前文貫后文,前后照應(yīng),則全經(jīng)義理,了然在目,依經(jīng)作觀,自得受用。古來行人,從此經(jīng)悟道的很多。

  經(jīng)(即楞嚴(yán)經(jīng))中說凡說圣,說悟說魔,都是闡明五陰非有,教我們照破五蘊皆空,最后說知有涅槃,不戀三界,指出五陰魔邪,無一不是說五陰。色陰上,淫色是生死根本,殺盜淫妄,是地獄根本。五陰照空,即脫生死,不復(fù)輪回。如何照呢?照是覺照,時時刻刻,依經(jīng)所說,用智慧觀照五陰,照得明明白白的,就是五蘊皆空了。在觀照之初,未能全無妄想,這不要緊,古人說:不怕念起,只怕覺遲。若妄念一起,你能覺照,就不隨妄轉(zhuǎn)。

  行持不限出家在家,都是一樣,講個典章你們聽:

  云南有一位秤錘祖師,明朝人,姓蔡,住昆明小東門外。父母去世,遺下財產(chǎn)田園,生活過得很好,勤儉勞動,自種菜蔬出賣作零用。妻年輕貌美,好吃懶作,和野漢子私通。蔡雖明知此事也不說她,日子久了,她更膽大,天天和野漢子私通,毫無顧懼了。有一天,蔡很早就出門賣菜,預(yù)計野漢尚未離家,就買好酒肉帶回家,這時野漢尚未離去,只好躲在床下。蔡入廚弄飯菜,妻覺得不好意思,就去洗臉并幫丈夫弄飯菜。飯菜弄好了,蔡叫她擺碗筷,她擺了兩套碗筷,蔡叫她擺三套。“我今天請客。”她擺好了,蔡叫她請客出來喝酒。她說:“客在哪里?”蔡曰:“在房里。”她說:“你不要說鬼話,房里那里有客。”蔡說:“不要緊,不要害怕,你請他出來好了,若不出來,我就給他一刀。”妻不得已,就叫野漢子出來。蔡請野漢子上坐,向他敬酒,野漢子以為有毒不敢喝,蔡先喝了再請他喝,野漢子才放心。酒菜吃飽了,蔡向野漢子叩頭三拜,說:“今天好姻緣,我妻年輕,無人招呼,得你照顧很好,我的家財和我的妻,都交給你,請你收下吧。”妻和野漢子都不肯,蔡持刀說:“你們不答應(yīng),我就要你們的命。”二人沒法只好答應(yīng)下來。蔡于是只身空手出門,往長松山西林庵出家,一面修行,一面種菜,后來用功有了見地。再說野漢子財色兼收以后,好吃懶做,老婆天天挨打挨罵吃不消,她悔恨了,跑到西林庵請蔡回家,想重尋舊好,蔡不理她。后來野漢子把家財吃光了,弄到她討飯無路,她想起蔡的恩情,想報答他。蔡平常好吃昆陽的金絲鯉魚,她弄好了一盤金絲鯉魚,送到西林庵給蔡吃,蔡收下說:“我領(lǐng)了你的情了,這些魚我拿去放生。”妻曰:“魚已煮熟了,不能放生。”蔡即將魚放在水里,魚都活了,直到現(xiàn)在,昆明黑龍?zhí)豆袍E,還有這種魚。蔡是俗人,對妻財子祿能放得下,所以修道能成功,奉勸各位,都把萬緣放下,努力修行,期成圣果吧!

  我們跟佛學(xué),現(xiàn)在都是出了家,但出家有四種:

  1、身出家心不出家,身參法侶,心猶顧戀;

  2、身在家心出家,雖受用妻子,而不生耽染;

  3、身心俱出家,于諸欲境,心無顧戀;

  4、身心俱不出家,受用妻子,心生耽染。

  我們自己檢查一下看這四料簡中是那一類呢?我慚愧,身雖出家,幾十年騙佛飯吃,表面出了家,內(nèi)心未入道,未證實相理體,未能四大皆空,未能如如不動,這就是心未出家。我就是這樣苦惱,還有和我一樣的,可見身心俱出家就為難了。古來身在家心出家的大居士,如印度的維摩詰、月上女、末利夫人、韋提希夫人,中國的龐蘊、宋仁宗、張襄陽,都是深通佛法,居塵不染塵。身心俱出家的大祖師多了,都是佛門模范,為后人欽式,弘法利生,作大佛事,功德無量。清朝順治皇帝,六歲登基,二十四歲出家,這是身心俱出家的。其身心俱不出家的就不要說了。真出家的實在難,能成大器的更不易?郾欧鹫f:“古圣修行,須憑苦節(jié)。”黃蘗老人說:“不是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故出家人能做到底也不容易。

  一切法門,都離不了持戒。楞嚴(yán)經(jīng)說:“攝心為戒。如不斷淫,必落魔道;如不斷殺,必落神道;如不斷偷,必落邪道;若不斷其大妄語者,因地不真,果招紆曲。我今先說入三摩地,修學(xué)妙門,求菩薩道,要先持此四種律儀,皎如冰雪,自不生一切枝葉。心三口四,生必?zé)o因。”佛門舊制,比丘出家,五夏以前,專精戒律,五夏以后,方許聽教參禪。何以如此呢?因為修行以戒為體,戒是出生死的護身符,沒有戒,在生死苦海中就會沉淪汩沒。佛曾以戒喻渡海浮囊,不能有絲毫破損,浮囊稍破,必定沉溺。所以宗教凈三家,及一切法門,都以戒為先。但戒定慧三法不能偏廢,要三法圓融,才得無礙。持戒若不明開遮,不通大小乘,不識因時制宜,種種妙用,死死守戒,固執(zhí)不精,成為錯路修行。三學(xué)圓明,才得上上戒品。

  修行人要先除我相,若無我相,諸妄頓亡。我執(zhí)既除,更除法執(zhí)。我執(zhí)粗,法執(zhí)細。平常講話,開口就說我什么,我什么,若無我,則什么都瓦解冰消,那一法都無礙。由能無我,也就無人,習(xí)氣毛病也無有了。既為佛子正信出家,求出離法,就要努力忘我,勿為境轉(zhuǎn),勿在煩惱中過日子。佛子若不降伏其心,則一念錯誤,毫厘有差,天地懸隔,一失足成千古恨。如救頭燃,嚴(yán)守律儀,如保護渡海浮囊,不容有一點破損。

  受戒后,要謹(jǐn)慎護戒,寧可有戒而死,不可無戒而生。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