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凈土宗 > 凈土論著 >

批念佛居士書

  (頂格寫者,均系印公批答之語。其低一格寫者,則為永嘉念佛居士之原書)

  奉讀慈諭,極諄切,極方便,數(shù)載泣歧,一朝知正。今后當一心念佛,普為眾生回向凈土。其余期圖,若俗若真,皆已放下,唯此一著,確可安身立命,自利利他,上慰悲愿,而報鴻恩。乞賜加被,常行精進。茲擬來月或八月再事禁語,默持觀音圣號,日期長短,隨力隨緣。所有關(guān)中禮念儀式,及諸疑問,謹陳于后,即請誨迪,只遵為感。

  心常存于修持,關(guān)與不關(guān),皆無甚緊要。然須圓通,不可死執(zhí),或致心有不安,反為無益。觀音慈悲廣大,決定有感即應(yīng)。但不可過于急躁求應(yīng)。譬如種谷,今日下種,今日即望收谷,便成癡人。而菩薩固有一舉念,即蒙加被者。但不可作此種崖板觀念期望,則有大益矣。

  入關(guān)第一天

  早起念十氣佛,盥漱畢,禮十方常住三寶,各一拜,本師釋迦牟尼佛三拜,西方教主四十八拜,凈土經(jīng)論三拜,觀音三十二拜,勢至海眾各三拜,地藏蓮宗諸祖(現(xiàn)在師僧)各一拜,念供養(yǎng)咒廿一遍,念蓮大師西方愿文一遍,念觀音贊一遍,繼續(xù)專念圣號,于其中間,除眠食外,兼于近午過午,近晚正晚,禮觀音三十二拜。

  儀節(jié)以簡為妙。

  以后各天

  早起念十氣佛,盥漱畢,禮觀音三十二拜,繼續(xù)專念圣號,于其中間,除眠食外,兼于近午過午,近晚正晚,禮觀音三十二拜,如第一天。

  完滿一天

  早起及近晚各儀如前,正晚圣號念畢,念西方愿文一遍,禮西方教主四十八拜,觀音三十二拜,勢至海眾各三拜。

  又蓮大師愿文中,專念阿彌陀佛萬德洪名句,自應(yīng)改為專念觀世音菩薩萬德洪名,余句尚須改易否。

  宜酌量。

  愿文中首段,今于佛前翹勤五體,念至此句時,只須一禮便起,或須伏至以下某句才起。

  久伏或致傷氣。不可不知。

  通行觀音贊云,觀音大士,悉號圓通,十二大愿誓弘深,十二大愿四字,恐系誤引藥師如來因緣,應(yīng)改何語。

  十二大愿無出處。改為慈悲誓愿最弘深。亦可。

  臨臥如不成寐,只管憶念圣號,以治之,抑須暫停圣號,靜心以治之。

  靜心念圣號。

  欲念起時,須作已死想,抑作將死想,關(guān)中尚有應(yīng)須注意之事,統(tǒng)祈指示。

  事豈能盡指出,唯志誠恭敬,不急躁求靈應(yīng)。但取心與圣號相應(yīng)。不求感通,自獲感通。否則或至著魔。

  平日屢夢,在屋內(nèi)飛行念佛,惟被椽瓦蓋住,不能沖升,又一日在某寺見一幀水墨畫觀音像,身眼巨大,至今尚覺怖畏,以上二緣,未知是何罪障。

  此夢系好境界。但尚未至業(yè)力大消,故仍有礙。見像怖畏,亦無礙。然不得常存念在心。

  又恩師嘗謂行人所見之境,有一分不可說一分一,亦不可說九厘九,過說亦罪過,少說亦不可。又謂此種境界,向知識說,為證明邪正是非,則無過,若不為證明,唯欲自炫亦有過。若向一切人說,則有過,除求知識證明外,俱說不得云云。然則行人見有境界,或因心想不周,或因文字疏拙,以致少說多說,亦有妨礙否。弟子曾蒙恩師三次示夢,當向某友等宣說,雖非欲自炫,亦非為證明,實為令其啟信,不知仍屬有過否。

  夢境尚無大關(guān)系。禪定中之境,切須慎重。修行人每每犯未得為得之病。

  居家處世,見人有不如法,既無威德,足資制服,又不善勸諭,使令感悟,只好忍耐隨任,憶念觀音,以祈慈佑得乎,并懇開示幸甚。

  誠之所至,金石為開。即彼不得益,自己卻得大益。

精彩推薦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