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骨舍利 > 佛舍利 >

佛祖舍利的歷史由來

 

\

  舍利簡介

  佛陀舍利是指佛陀火化后的遺物,其骨舍利,其色白;發(fā)舍利,其色黑;肉舍利,其色赤!督鸸饷鹘(jīng)》卷四〈舍身品〉說:“舍利者,是戒、定、慧之所熏修,甚難可得,最上福田。”及“是舍利者,即是無量六波羅蜜功德所重。”因為象徵著“遺教不滅”,并具有靈驗性,佛陀舍利就成為佛門傳世的圣物。 佛教徒對于佛之舍利,存有難逢難遇之想,故愿意恭敬供養(yǎng)。且往往信仰舍利所在,即如法身所在。因此供養(yǎng)舍利,即如同禮拜佛成道的菩提樹、金剛寶座、佛經(jīng)行之足跡等,欲結(jié)下值佛聞法之因緣而速成菩提。《大智度論》卷五十九:“供養(yǎng)佛舍利,乃至如芥子許,其福報無邊。”

  舍利來歷

  世尊佛陀將涅盤前的事跡都記載在《大涅盤經(jīng)》,經(jīng)中敘述了佛陀涅盤的經(jīng)過,其它相關(guān)經(jīng)文包括了《大善見王經(jīng)》等經(jīng)書。

  佛陀是在公元前544年在庫系那拉(Kusinara) 涅盤。當時佛陀的圣骸供十方眾生瞻仰了六天后,在第七日,被火化;鸹幕鹧姹磺逑愕膬羲,火化處被受守護七日。這七內(nèi)佛陀十方眾生都前來火化處朝拜。 火化之后的佛陀舍利子經(jīng)由香性之婆羅門分給以下之八個國王:

  1. 拘尸那城

  2. 摩羯陀國

  3. 毗舍離國

  4. 迦毗羅衛(wèi)國

  5. 遮羅頗國

  6. 羅摩伽國

  7. 毗留提國

  8. 婆羅國

  香姓婆羅則保留下來用于平分佛陀舍利的容器。 獲得佛陀舍利子的國王后來各自建立舍利塔安置供養(yǎng)這些佛陀舍利子。

  舍利分布

  據(jù)《法苑珠林》載:阿育王塔在中國有19所,它們是:西晉會稽鄮縣塔、東晉金陵長干塔、后趙青州東城塔、姚秦河東蒲坂塔、周岐州岐山南塔(即法門寺塔)、周瓜州城東古塔、周沙州城內(nèi)大乘寺塔、周洛州故都西塔、周涼州姑藏故塔、周甘州刪丹縣故塔、周晉州霍山南塔、齊代州城東古塔、隋益州福感恩寺塔、隋懷州妙樂寺塔、隋并州凈明寺塔、隋并州榆杜縣塔、隋魏州臨黃縣塔。

  傳入中國

  阿育王崇佛

  釋迦牟尼的指骨舍利如何傳入中國的呢?要弄清楚這個問題,得從古印度的阿育王講起。

  公元前273年,古印度阿育王(亦譯無憂王)即位(前273~232)。阿育王用武力統(tǒng)一了戰(zhàn)亂頻仍、小國林立的古印度,除錫蘭島與印度半島南端外,其余皆入版圖,并包括阿富汗的一部分。阿育王使孔雀王朝達到極盛時期。

  在統(tǒng)一戰(zhàn)爭中俘虜和戰(zhàn)死了許多人,戰(zhàn)爭結(jié)束后,阿育王這位不可一世的帝王轉(zhuǎn)而反戰(zhàn)并狂熱地崇佛,他四處立柱鑿壁,鐫刻崇佛反戰(zhàn)的敕文,如在他的敕令中這樣寫道:

  5萬人作為俘虜被帶走,10萬人被殺死,許多倍于這個數(shù)字的人死去。……為諸神所愛的羯陵伽的征服者,現(xiàn)感到很懊悔,感到深深地悲傷和悔恨,因為征服一個以前未被征服過的民族,包含著屠殺、死亡和放逐。……即使那些躲過災(zāi)難的人,也由于他們始終熱愛的朋友、熟人、同伴和親屬所遭到的不幸而極度痛苦。因之,所有的人都承受著不幸,而這使國王的心情十分沉重。(斯塔里阿諾斯《全球通史》第三編第九章) 史載:年邁的羯陵伽國國王被捕后寧死不屈,在囚禁中自盡身亡。這件事給了血氣方剛、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中的阿育王以心靈震撼,使他明白武力只能征服國土,并不能收服人心的道理,而且他在即位第四 佛陀舍利年就已皈依佛教并受灌頂之禮。遂以幡然醒悟的姿態(tài)下令休兵,并頒布詔令,表示懺悔。他宣布佛教為國教,在全國建起84000座寺塔,約在公元前253年在華氏城主持佛教史上第三次結(jié)集,編纂經(jīng)、律、論三藏經(jīng)典,統(tǒng)一認識,解決教派爭端,為佛教的發(fā)展立下不世之功,被佛教徒尊為“護法之王”。 阿育王最值得稱道的弘法之舉是傳法的跨國行動,他曾派大批佛教傳教師到印度各地以及印度周邊國家傳教。阿育王時代佛教已自恒河流域向周邊擴散,傳播到印度各地及南亞、東南亞諸國。不僅如此,據(jù)阿育王時期碑文《摩崖法敕》(第13)記載,傳教師的足跡已到中亞、南歐及北非。

  傳入西域

  印度佛教傳入中國首先在西域。“西域”是個歷史地理概念,是漢以后對于玉門關(guān)、陽關(guān)以西地區(qū)的總稱,始見于《漢書·西域傳》。西域有兩種意義:狹義專指蔥嶺以東而言,廣義則凡通過狹義西域所能到達的地區(qū),包括亞洲中西部、印度半島、歐洲東部和非洲北部都包括在內(nèi)。

  漢武帝派張騫初通西域,漢宣帝始置西域都護。唐在西域設(shè)安西、北庭二都護。以后各代,大月氏原居住于敦煌、祁連山一帶,在漢文帝時(前176~前174)敗于匈奴冒頓單于,經(jīng)烏孫、大宛西逃,于公元前130年至媯水(阿姆河),征服了大夏,占有了整個阿姆河、錫爾河流域。公元前128年張騫出使西域曾經(jīng)過康居到過這里。大月氏后來分裂為休密、雙靡、貴霜、筭頓、都密“五部翎侯”(即五部君長),其中以貴霜部最強大。大約在公元1世紀上半葉,貴霜翎侯邱就卻攻滅其他四翎侯,自立為王,建立貴霜王國,西侵安息,占有了喀布爾平原,南侵印度,滅濮達、罽賓。至其子閻膏珍(約45~78)統(tǒng)治時期,貴霜帝國南侵印度吞并了印度西北部諸小國。在迦膩色迦王統(tǒng)治時期(約78~120),貴霜帝國進一步擴張,勢力到達恒河和印度河流域,并逐漸建立起一個縱貫中亞和南亞的龐大帝國,其疆域東起恒河流域,西抵伊朗高原,北至咸海、藥殺水、蔥嶺一帶,南達印度的納巴達河。今新疆喀什、葉爾羌、和田亦在其版圖之內(nèi),首都在今巴基斯坦白沙瓦,時稱布路沙布羅。

  貴霜人很早以前便已從印度人那里接受了佛教,時間大概要上溯到孔雀王朝阿育王時代。貴霜帝國征服印度后與西域也均在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上仍有著不可分割的密切關(guān)系。亞、歐海運暢通前,橫貫西域的大路長期是東西往來要道,便利于東西方經(jīng)濟、文化的交流。

  印度佛教傳入西域沒有確切的時間,但早在阿育王時期,便已有佛教傳教師來西域弘揚佛法。從阿育王直到公元前末期,印度佛教已從早期佛教進入部派佛教時期。公元1世紀以后,上座部、大眾部中先后分出部派18部或20部之多。各自的部派都已具經(jīng)、律、論三藏,史稱這時期的部派佛教為小乘佛教,并已傳播至安息、大夏、大月氏等中亞地區(qū)。

  貴霜帝國繼孔雀王朝之后再一次大規(guī)模傳播佛教,用佛教文化征服天下。北傳路線以大乘佛教為主,先影響毗鄰的安息(今伊朗)、康居(今巴爾喀什湖和咸海之間)、于闐(今新疆和田)、龜茲(今新疆庫車)等小國,然后東傳中國內(nèi)地,再傳蒙古、朝鮮、日本、越南等國;南傳以小乘佛教為主,經(jīng)錫蘭(今斯里蘭卡)傳入緬甸、泰國、柬埔寨、老撾及我國云南省傣族、布朗族居住地區(qū)。

  傳入中土

  佛教傳播路線自玉門、陽關(guān)出西域有兩條道。從鄯善傍南山北,沿波河西行,至莎車,為南道;南道西逾蔥嶺,則出大月氏、安息。自車師前王庭,由波河西行至疏勒,為北道。北道西逾蔥嶺,則出大宛、康居、奄茲焉。這就是史書常提及的陸上絲綢之路。陸上絲路有三條路線:

  北路:自長安,由河西走廊,北至哈密,然后沿北疆的吉木薩爾、烏魯木齊、伊犁,順伊犁河下游通往里海沿岸;

  中路:自長安,由河西走廊經(jīng)敦煌、玉門關(guān),順漢古長城經(jīng)古樓蘭,沿塔里木盆地北緣庫爾勒、輪臺、庫車、拜城、阿克蘇、喀什通往伊朗及地中海沿岸各地;

  南路:自長安,由河西走廊經(jīng)敦煌折向古陽關(guān),沿若羌、且末、于闐、和田、葉城、莎車穿越南疆,取道塔什庫爾干南去印度、克什米爾,西去阿富汗、伊朗。

  橫穿歐亞大陸的絲綢古道總長約7000公里,從公元前2世紀至公元15世紀止,把古老的中原文化、印度的恒河流域文化和希臘文化、波斯文化聯(lián)系在一起。 在公元前若干年,印度的商人僧侶風塵仆仆跋涉在這條絲綢古道上,西域是他們最先光顧的地方。 印度佛教文化最早是沿陸上絲路傳入西域,東漸中土始于漢明帝永平年間。傳說佛滅后200余年,稱霸印度恒河流域的古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前往王舍城取出阿阇世王所藏八萬四千舍利,造八萬四千琉璃寶篋盛之,并造八萬四千寶函、以八萬四千匹彩為之莊嚴,使諸鬼神于世界各地同時筑起八萬四千座寶塔,相傳華夏之中有五,扶風為其中之一。關(guān)于阿育王分舍利、造塔的事跡《廣弘明集》、《魏書·釋老志》、《歷代三寶記》、《集神州三寶感通錄》、《法顯傳》、玄奘的《大唐西域記》等以及敦煌壁畫中都有所記載。

  佛門舍利子

  蘇州的虎丘塔內(nèi)發(fā)現(xiàn)迦葉佛舍利,這在全世界還是第一次,彌足珍貴。迦葉佛是賢劫第三佛,于第九小劫(一劫為一千六百八十萬年),在釋迦牟尼佛前成佛。迦葉佛舍利為古佛舍利。另網(wǎng)絡(luò)有文表明現(xiàn)世存在燃燈古佛舍利,于遼寧朝陽市發(fā)現(xiàn),真實性尚待驗證。

  據(jù)傳,佛陀釋迦牟尼逝世后,遺體經(jīng)弟子阿難等人火化后,獲得舍利子,據(jù)說分成三份,一份升天,一份入龍宮,一份留存人間。它在人間的那一份,由摩揭陀等8國均分,各建佛塔以永久紀念。 目前在我國北京尚珍藏佛牙舍利。

  目前據(jù)經(jīng)書記載存有摩訶迦葉尊者真身舍利(全身舍利),或說其如雞足山入定,等待彌勒佛出世,以授予釋迦牟尼佛留與彌勒佛的法衣等,方行涅槃。

  相關(guān)資料

  佛祖舍利赴韓

  法門寺佛指舍利于2005年11月11日凌晨1時左右乘專機飛赴韓國。很多民眾納悶地問:韓國離中國又不遠,為什么選擇這個時間去,白天不行嗎?從中國易經(jīng)協(xié)會主席陳帥佛處得知,這里面有原因。 省宗教事務(wù)局的一位相關(guān)人士介紹說,佛指舍利赴韓時間是應(yīng)韓國迎請團的要求而定的。佛指舍利抵達韓國后,韓國佛教界將舉行盛大儀式迎接舍利。按照韓國佛教禮儀,佛事恭迎法會必須在早上完成,以示對佛祖的尊敬。據(jù)了解,專機于11日凌晨1點從西安咸陽國際機場起飛,凌晨4時許抵達韓國首都首爾市。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準備,11日早間,韓國佛教信眾將舉行隆重的法事大會。他表示,雖然韓國的佛教是一千六百年前從我國傳入的,但是經(jīng)過了漫長的歲月,傳入韓國的佛教在宗教儀式和禮儀等方面已經(jīng)發(fā)生了很多變化。

  佛祖舍利赴港

  由香港佛教聯(lián)合會主辦、大公報及鳳凰衛(wèi)視協(xié)辦的“香港佛教暨各界迎請佛指舍利瞻禮祈福大會”,將于明日在灣仔會議展覽中心開幕,佛門絕頂珍貴國寶級文物佛指舍利,將于今日由內(nèi)地二百僧眾,以及由香港佛聯(lián)會及各界人士組成的恭迎團的共同護送下,由供奉地陜西扶風縣法門寺蒞臨香江,開始為期十天的瞻禮供奉展出。 現(xiàn)供奉佛指舍利的合十舍利塔

  佛指舍利現(xiàn)香江,萬眾瞻仰福綿長。佛指舍利以及隨行的二十件珍貴佛教文物,將會為香江帶來無邊福祉、無比智慧和祥和力量。

  連日來,佛指舍利尚未迎抵香江,佛光佛法已普照四方。能夠迎請佛指舍利供奉瞻仰,在佛門中是無可比擬的榮耀和大事;多少佛門弟子畢生修持,也未必能有親沐圣光的機緣,多少海內(nèi)外佛門信眾輾轉(zhuǎn)千里,為的也就是一睹此寶物靈光。香港過去也曾有幸得以恭迎佛牙及龍藏佛經(jīng),但佛指舍利是佛祖真身遺物,屬無價寶,珍貴程度無與倫比。佛指舍利要出外展覽,必須經(jīng)由中央政府批準。

  因此,為了籌辦好此一佛門盛會,香港佛教聯(lián)合會率領(lǐng)全港大小佛寺僧眾及四方弟子,早于今年一月初已開始著手展開各項籌備工作,一切均嚴格遵循佛教律例儀禮進行;貧w后的特區(qū)政府及董特首,對佛教十分尊重,四月初八佛祖誕生翌日已列為公眾假期。此次自民政局起,動員十五個局署參與迎請及瞻禮展出工作,具體由機場迎接及沿途交通安排,均一再彩排演練,務(wù)求萬無一失。全港佛教信眾弟子對此固然心情振奮,一般不事宗教信仰的市民也能感受到其隆重氣氛。

  事實上,佛教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佛學包含極其高深宏博的哲理智慧內(nèi)涵,佛教思想文化在全球中國人社會具有巨大的影響力和維系力量。在香港社會,一個半世紀的英國殖民管治不能限制香港市民傳統(tǒng)的佛教活動;佛教聯(lián)合會及各大小佛教團體開辦醫(yī)院、學校,提供社區(qū)服務(wù),關(guān)懷貧苦大眾,憐恤孤寡老弱。佛教宏法,不仗權(quán)勢,以理服眾、以德感人,出世而不離世,贏得各方尊重,在香港回歸過渡期間及回歸后都成了一股重要的社會穩(wěn)定力量。

  完全可以預(yù)期,此次佛指舍利瞻禮祈福大會的舉行,必將為香江增進安定團結(jié),帶來喜樂祥和。佛教要義之一,是廣結(jié)善緣、慈航普渡,寬容、不執(zhí)著。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中央統(tǒng)戰(zhàn)部長劉延東此次將于瞻禮祈福大會期間來港,除主持、出席有關(guān)活動外,還將廣泛接觸會晤各界人士。這就是一次很好的弘法結(jié)合社會活動,當前香港社會,最需要的就是彼此放下成見、捐棄偏執(zhí)之心及自私惡念,停止爭拗,為發(fā)展經(jīng)濟、促進繁榮穩(wěn)定,共同發(fā)揮力量。我佛無量、佛法無邊,祈求佛指舍利的蒞臨瞻禮能夠啟迪港人智慧,潤澤港人心靈,滌蕩社會塵垢,開啟一片光明。

  佛祖舍利赴臺

  二○○二年二月,應(yīng)臺灣宗教界的請求,由中央特別批準,法門寺佛指舍利由西安啟程赴臺灣地區(qū)供奉三十七天。佛指舍利在臺供奉期間,在臺灣北部、中部和南部的七處壇場巡回供奉瞻禮,臺灣各地共舉辦了一百0八場法會,瞻禮膜拜者逾三百萬人次。 佛指舍利在臺灣巡回供奉期間,每到一處,萬人空巷,信徒沿路自發(fā)虔誠恭迎,瞻禮跪拜,場面莊嚴肅穆。

  兩岸佛子1000余名于2月22日下午14時30分在法門寺大雄寶殿及其殿前廣場,舉行恭送佛指舍利赴臺千年法會。在大殿內(nèi)將有80名佛子分列兩旁,其中臺灣地區(qū)的佛子40名,其余佛子列于大雄寶殿前的殿前廣場。

  按照程序,首先是內(nèi)地佛子在法門寺山門舉行迎接臺灣地區(qū)佛眾的儀式,伴以鐘鼓齊鳴。然后,法會在大雄寶殿正式開始。期間,兩岸佛子將共同進行禮佛三拜,三誦般若會上佛菩薩,念誦般若心經(jīng)一卷,唱佛寶贊歌等,最后還念回向偈:"愿以此功德,普及與一切,我等與眾生,皆共成佛道。"之后,開始瞻迎法門寺佛指舍利。眾佛子將排列成隊,一次4人,一人獻花一束,4人共用時5秒鐘一瞻佛界千古圣物,直至每個佛子皆瞻禮畢。

  兩岸佛教界的名僧大德向眾佛子講了話,恭祝佛舍利赴臺供奉這一千古幸事一帆風順。

  佛祖舍利赴泰

  一九九四年十一月二十九日至次年二月二十九日,為促進中泰人民友誼,應(yīng)泰國國王、僧王之請求,經(jīng)中央政府批準,佛指舍利首次離境,用專機護送到曼谷,供泰國廣大佛門信徒瞻拜八十五天。 泰國總理川·立派,副總理占隆·西蒙,空軍司令西里蓬上將和專程到北京迎請佛指舍利的泰國外長他信·西那瓦,前空軍司令、佛指舍利迎請委員會主席恭·披曼蒂上將等各界代表上千人參加了迎請儀式。佛指舍利在泰國供奉期間,泰國國王和僧王都前往瞻拜。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