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門修證指要 《禪門鍛煉說》要略 跋
禪門修證指要 《禪門鍛煉說》要略 跋
余實見晚近禪門,死守成規(guī),不諳烹鍛,每致真宗寂寥,法流斷絕,萬不護已,立為新法,且作死馬醫(yī)。若論本分一著,言前薦得,猶為滯彀迷封;句下精通,已是觸途狂見。悟即不無,爭奈落在第二頭。汲汲乎講鉗錘,論鍛煉,豈非頭上安頭、夢中說夢?弄泥團漢,將來認為實法,不知通變,帶累山僧生陷鐵矣!躭源圓相,倘遇仰山一火焚之,山僧合掌云:“作家作家,是真能善用孫武子而不為趙括談兵矣。”果有此人,殆斫額望之也。
晦山叟復書於黃梅四祖方丈。(卍續(xù)藏一一二冊)
圣嚴識本篇的著作者或顯禪師,是南岳下三十六世,徑山具德禮禪師的法嗣,具德禮禪師與潭古弘忍,同為三峯漢月法藏法嗣。從本篇卍續(xù)藏經(jīng)本的著作的自序及自跋看,寫作之時,已在他的晚年,且已當過板首,那是辛丑年的上元日,即是永明王永歷十五年(一六六一),正好是明朝王統(tǒng)的最后一年。可是從日本的佛書解說大辭典的介紹看,本篇著作者的自序是寫於天啟元年(一六二一),那應是辛酉年了。在那個時代,佛門僧品復雜,而卻出了不少高僧,除了蓮池袾宏、達觀真可、憨山德清、蕅益智旭等四大師之外,禪門也是龍象輩出。或顯禪師的傅記不詳,但從這篇不朽的作品看來,乃是一位宗說兼通的了不起的禪匠。他特別崇仰妙喜大師大慧宗杲(一O八九——一一六三)的禪風,注重以善巧方便毒辣的鉗錘,鍛煉學禪的后進。反對默照禪的死守枯寂。模仿孫子論用兵之道的方式,以十三章,說明他對於訓練禪者的態(tài)度及經(jīng)驗。他的對象是已成善知識的長老師家,不是初入門的新參學者。
本人訓練禪眾,一向不用禪門的通套,所以我在禪七中所用方法態(tài)度,既不是在近世中國禪寺中看來,了不是從目前日本的禪堂中學來。所以當我讀到本篇之時,內(nèi)心非常喜悅。文中有些內(nèi)容不屬於吃緊的部分,酌情加以節(jié)略,好在其原文仍全存於卍續(xù)藏經(jīng)的第一一二冊。我對本篇的抄錄分段標點,目的在給我自己看得更清楚。但是我也不會照著本篇規(guī)定的方式層次來訓練禪眾。我想說的是,這是一篇極好的參考文章,對於已為禪師的長老,應該三讀、多讀。
- 南禪七日(1)
- 心能轉(zhuǎn)物,即同如來--南懷瑾先生稀有開示之三
- 景德傳燈錄 第一卷
- 五燈會元 第一卷
- 授菩薩戒儀軌(一)
- 南禪七日(2)
- 碧巖錄 第一卷
- 南禪七日(4)
- 南禪七日(3)
- 《坐禪三昧經(jīng)》上的修禪方法介紹(上)
- 指月錄目錄
- 南禪七日(5)
- 指月錄卷之一
- 南禪七日(6)
- 南禪七日(21)
- 南禪七日(7)
- 南禪七日(9)
- 宗鏡錄(1-4)
- 南禪七日(8)
- 南禪七日(10)
- 禪關策進(上)
- 南禪七日(11)
- 南禪七日(12)
- 南禪七日(13)
- 南禪七日(14)
- 南禪七日(19)
- 南禪七日(20)
- 南禪七日(16)
- 南禪七日(18)
- 南禪七日(17)
- 南禪七日(15)
- 《星云大師講演集》-佛教的政治觀
- 五燈會元 第二卷
- 五燈會元 二十卷
- 景德傳燈錄 第三卷
- 景德傳燈錄 第二卷
- 指月錄卷之二
- 《星云大師講演集》-從心的動態(tài)到心的靜態(tài)
- 《坐禪三昧經(jīng)》上的修禪方法介紹(下)
- 宏智禪師廣錄(卷九)
- 禪宗的起源與二十八代祖師
- 禪修已收納所有佛法
- 佛法工夫在于覺不覺悟
- 修行者每天發(fā)四弘誓愿的用意
- 修佛法者,首先立堅志
- 佛教并非都勸人割愛出家
- 一會善一會惡不能長久,唯有懺悔慚愧才可長久
- 看清因緣才能在修行的同時影響他人
- 非空非有 即空即有
- 信佛就要明白世法的值不值得當中是覺悟還是顛倒
- 游報恩寺,讓白居易暫離紅塵,享受了無盡禪味
- 希運禪師古詩《塵勞迥脫》解釋
- 從五言律詩《余住無方所》看拾得無牽無掛,逍遙自在
- 寒山和尚的大乘佛詩《嗔是心中火》講了什么?
- 王維的《過香積寺》表達了什么?
- 心本無生因境有
- 當說別人時要不斷地省察自己
- 道謙禪師送信開悟的故事
- 聽其言,觀其行,辨其心
- 用心去看世界
- 禪宗成就的是什么佛?
- 不能自我反省,再卓越超群也只能英雄氣短
- 心有一絲掛礙就不能自在
- 禪宗與其他宗派的區(qū)別,禪宗的特色
- 現(xiàn)前修為最終一念圓滿
- 《修心要論》是弘忍作的嗎,是本什么樣的書?
- 真正理解了佛法才是真修行
- 三界內(nèi)外是空無物的
- 佛法講最后圓滿身不依據(jù)身份背景做佛事
- 深悟深參心行處
- 從禪詩《飯覆釜山僧》看詩人王維供養(yǎng)僧人飯食
- 持佛號的心是始覺 所持的佛號是本覺
- 白話詩僧王梵志《我有一方便》蘊蓄的佛理和處世哲理
- 自己要覺悟好人生
- 時而轉(zhuǎn)彎,時而放平
- 學會自利利他
- 詩僧王梵志詩作《城外土饅頭》解說
- 從有求到無求 從有學到無學
- 佛法在世間 不離世間法
- 唐代詩人綦毋潛夜宿龍興寺的的所見所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