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門修證指要 《禪門鍛煉說》要略 十三 謹(jǐn)嚴(yán)付授
禪門修證指要 《禪門鍛煉說》要略 十三 謹(jǐn)嚴(yán)付授
鍛煉之說,既畢陳於前矣。(中略)既受鍛煉,則人可省發(fā)。然人人可以省發(fā),而不必人人可付授也。(中略)然謂一經(jīng)省發(fā),盡可付授,此又知其一而不知其二也。
學(xué)家而堪付授,必其道眼可以繩宗祖,行德可以范人天,學(xué)識可以迪后進(jìn),爪牙可以擒衲子。然后命之以出世,責(zé)之以為人。如印傅印,印文克肖而法門允賴矣。即末法時代,全杖難得,異器難求,亦必久久同住,熟知心行,縱不能超宗異目,亦不至方圓蓋,必有幾種擅長,稍近繩墨者而后可。
即不能為長老,而為靜主,亦必道眼明,人品正,具佛祖剛骨,而狷介自守,不犯人苗稼者而后然。斷非庸陋愚劣,險(xiǎn)诐邪僻之輩,所宜插足者也。(中略)
馬祖出善知識八十四人,各為宗主,靡不當(dāng)器。后來稱人材極盛者,為云門、為洞山、為法眼、為汾陽、為黃龍南、為真凈文、為東山、為圜悟、為妙喜,而妙喜付授,世譜列九十馀人。而未嘗有人議諸老為濫付也。
其認(rèn)缽單傅者,如風(fēng)穴、如楊岐、如白云、如應(yīng)庵、密庵等。雖孤七匕,寬能克家,而亦未嘗必以斷絕為高也。
如必以斷絕為高,則四祖何必從廬阜遠(yuǎn)至牛頭乎?南岳何必磨磚?船子何必覆舟?風(fēng)穴何必痛哭?大陽何必以頂相皮履直裰寄浮山?使求法器乎?(中略)
時方盛也,佛祖挺生,龍象聚集,有智過於師者,不則亦見與師齊者,廣大門庭,無一而非法器。雖付數(shù)十人,乃于百人,而不為多,法當(dāng)開張,不得而不開張也。
時方季也,師家缺辨驗(yàn),學(xué)者騖虛名,有付數(shù)人,而無一人當(dāng)器者,有付數(shù)十人,而無一人周正出世者。羊質(zhì)虎皮,彼此互相哄誘,即付一人而亦已非。
於是真善知識,寧令斷絕,而走孤高,以為補(bǔ)救。(中略)雖云不付,而中流砥柱,道眼具存,曠百世而光明洞然。謂之?dāng)嘟^可乎?泛濫門庭,雖則多付而日中灌瓜,結(jié)果何在?不轉(zhuǎn)眼而敗壞狼籍,謂之接續(xù)可乎?
總之,明綱宗、知鍛煉,則初步不難出入。悟后不輕放過,謹(jǐn)慎與流傅。皆為法門之幸。毀綱宗,忽鍛煉,則流傅有濫觴之過。太慎又有斷絕之,皆非法門之福。
雖然如是,善知識者,為佛祖入草求人,為人天開鑿眼目,寧慎無濫;寧少而真,毋多而偽;無俾稂莠稊稗,得以混亂嘉種。則慧命必永遠(yuǎn)而昌大矣。
故余苦口,和陳鍛煉,而終之以囑慎流傅,以為末后一句。夫重綱宗、勤鍛煉、持謹(jǐn)慎,此三法者,皆世所未聞而難行者。(下略)
- 南禪七日(1)
- 心能轉(zhuǎn)物,即同如來--南懷瑾先生稀有開示之三
- 景德傳燈錄 第一卷
- 五燈會元 第一卷
- 授菩薩戒儀軌(一)
- 南禪七日(2)
- 碧巖錄 第一卷
- 南禪七日(4)
- 南禪七日(3)
- 《坐禪三昧經(jīng)》上的修禪方法介紹(上)
- 指月錄目錄
- 南禪七日(5)
- 指月錄卷之一
- 南禪七日(6)
- 南禪七日(21)
- 南禪七日(7)
- 南禪七日(9)
- 宗鏡錄(1-4)
- 南禪七日(8)
- 南禪七日(10)
- 禪關(guān)策進(jìn)(上)
- 南禪七日(11)
- 南禪七日(12)
- 南禪七日(13)
- 南禪七日(14)
- 南禪七日(19)
- 南禪七日(20)
- 南禪七日(16)
- 南禪七日(18)
- 南禪七日(17)
- 南禪七日(15)
- 《星云大師講演集》-佛教的政治觀
- 五燈會元 第二卷
- 五燈會元 二十卷
- 景德傳燈錄 第三卷
- 景德傳燈錄 第二卷
- 指月錄卷之二
- 《星云大師講演集》-從心的動態(tài)到心的靜態(tài)
- 《坐禪三昧經(jīng)》上的修禪方法介紹(下)
- 宏智禪師廣錄(卷九)
- 禪宗的起源與二十八代祖師
- 禪修已收納所有佛法
- 佛法工夫在于覺不覺悟
- 修行者每天發(fā)四弘誓愿的用意
- 修佛法者,首先立堅(jiān)志
- 佛教并非都勸人割愛出家
- 一會善一會惡不能長久,唯有懺悔慚愧才可長久
- 看清因緣才能在修行的同時影響他人
- 非空非有 即空即有
- 信佛就要明白世法的值不值得當(dāng)中是覺悟還是顛倒
- 游報(bào)恩寺,讓白居易暫離紅塵,享受了無盡禪味
- 希運(yùn)禪師古詩《塵勞迥脫》解釋
- 從五言律詩《余住無方所》看拾得無牽無掛,逍遙自在
- 寒山和尚的大乘佛詩《嗔是心中火》講了什么?
- 王維的《過香積寺》表達(dá)了什么?
- 心本無生因境有
- 當(dāng)說別人時要不斷地省察自己
- 道謙禪師送信開悟的故事
- 聽其言,觀其行,辨其心
- 用心去看世界
- 禪宗成就的是什么佛?
- 不能自我反省,再卓越超群也只能英雄氣短
- 心有一絲掛礙就不能自在
- 禪宗與其他宗派的區(qū)別,禪宗的特色
- 現(xiàn)前修為最終一念圓滿
- 《修心要論》是弘忍作的嗎,是本什么樣的書?
- 真正理解了佛法才是真修行
- 三界內(nèi)外是空無物的
- 佛法講最后圓滿身不依據(jù)身份背景做佛事
- 深悟深參心行處
- 從禪詩《飯覆釜山僧》看詩人王維供養(yǎng)僧人飯食
- 持佛號的心是始覺 所持的佛號是本覺
- 白話詩僧王梵志《我有一方便》蘊(yùn)蓄的佛理和處世哲理
- 自己要覺悟好人生
- 時而轉(zhuǎn)彎,時而放平
- 學(xué)會自利利他
- 詩僧王梵志詩作《城外土饅頭》解說
- 從有求到無求 從有學(xué)到無學(xué)
- 佛法在世間 不離世間法
- 唐代詩人綦毋潛夜宿龍興寺的的所見所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