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刻古尊宿語錄 序
重刻古尊宿語錄 序
過去如是如是,見在如是如是,未來如是如是。幸自可憐生,無端黃面老漢拈花瞬目,金色頭陀忍俊脫頤,不覺漏泄。一人傳虛,萬人傳實,何時而已哉。人根有利鈍,故機語有開斂。針砭藥餌,膏肓頓起?v橫展拓,太虛不痕。雖古人用過,時無古今。死路活行,死棋活著。觀照激發(fā),如龍得水。故曰:“言語載道之器,雖佛祖不得而廢也。”七佛偈及西天此土三十三傳,枝出派列,莫知其幾。授受證據,洎夫抑揚示誨,見于《傳燈》。而多有載不盡者,往往散落。異時有頤藏主者。旁蒐廣采,僅得南泉而下二十二家示眾機語,厥后又得云門、真凈、佛眼、佛照等數家,總曰《古尊宿語》。非止乎此也,據其所搜采而言耳。夫古人得親故用親,行到故說到。其所說者,如國家兵器不得已而用之。従上為人,只貴眼正。是豈末流刻楮畫花,雕蚶鏤蛤、瞎學者眼,所可同日語!
覺心居士出善女倫,秉烈丈夫志操,不為富貴所障、世相所縻,著凈名衣,坐空生室。安住正受,動靜提撕,是孰使之然哉?謂頤所編《古尊宿語》刊于閩中,而板亦漫矣,兩浙叢林得之惟艱。勇捐已資,鋟梓流通。命禪衲精校重楷,不鄙索序。噫,亦異矣!昔月上女抗舍利弗,發(fā)明大涅槃;庵提遮對曼殊室利“不生生不死死”之義。達磨來震旦以后,其間善女等倫橫機諸大老,發(fā)明向上者多矣。近世秦國計氏,與夫空室道人,皆以鍾鼎家世而為般若眷屬。今覺心則發(fā)揮古宿機語,以遺佛種,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
覺心魏氏,紹興丞相文節(jié)公孫,余文昌之室。先瑩住林庵,虛席,命慈林解無言者攝。解催請主庵人。覺心著語云:“庵主只在庵中,為甚么不見?道有又無,道無卻有。又不近,又不遠。舉頭鷂子過新羅。參得著,吃碗面。”余偈語多有,皆不計較而得,則日用中無非禪悅法喜之樂矣,并見于此。時圣宋咸淳丁卯春清明日,江淅等處明州府阿育王山廣利禪寺住持沙門物初大觀序。
唐宋諸碩師傳佛心宗,道大德備,室中垂示,勘辨學者,征拈代別,皆有機語,流布寰中久矣。惟《傳燈》一書嘗賜入《藏》。諸師之語,《傳燈》不能備載者,有頤公藏主別集南泉、趙州、黃檗、臨濟、云門、真凈、佛眼、東山二十余家,總若干卷,題之曰《古尊宿語》,實有補于宗門。
- 上一篇:古尊宿語錄 第一卷
- 下一篇:補禪林僧寶傳舟峰庵沙門慶老撰
- 南禪七日(1)
- 心能轉物,即同如來--南懷瑾先生稀有開示之三
- 景德傳燈錄 第一卷
- 五燈會元 第一卷
- 授菩薩戒儀軌(一)
- 南禪七日(2)
- 碧巖錄 第一卷
- 南禪七日(4)
- 南禪七日(3)
- 《坐禪三昧經》上的修禪方法介紹(上)
- 指月錄目錄
- 南禪七日(5)
- 指月錄卷之一
- 南禪七日(6)
- 南禪七日(21)
- 南禪七日(7)
- 南禪七日(9)
- 宗鏡錄(1-4)
- 南禪七日(8)
- 南禪七日(10)
- 禪關策進(上)
- 南禪七日(11)
- 南禪七日(12)
- 南禪七日(13)
- 南禪七日(14)
- 南禪七日(19)
- 南禪七日(20)
- 南禪七日(16)
- 南禪七日(18)
- 南禪七日(17)
- 南禪七日(15)
- 《星云大師講演集》-佛教的政治觀
- 五燈會元 第二卷
- 五燈會元 二十卷
- 景德傳燈錄 第三卷
- 景德傳燈錄 第二卷
- 指月錄卷之二
- 《星云大師講演集》-從心的動態(tài)到心的靜態(tài)
- 《坐禪三昧經》上的修禪方法介紹(下)
- 宏智禪師廣錄(卷九)
- 禪宗的起源與二十八代祖師
- 禪修已收納所有佛法
- 佛法工夫在于覺不覺悟
- 修行者每天發(fā)四弘誓愿的用意
- 修佛法者,首先立堅志
- 佛教并非都勸人割愛出家
- 一會善一會惡不能長久,唯有懺悔慚愧才可長久
- 看清因緣才能在修行的同時影響他人
- 非空非有 即空即有
- 信佛就要明白世法的值不值得當中是覺悟還是顛倒
- 游報恩寺,讓白居易暫離紅塵,享受了無盡禪味
- 希運禪師古詩《塵勞迥脫》解釋
- 從五言律詩《余住無方所》看拾得無牽無掛,逍遙自在
- 寒山和尚的大乘佛詩《嗔是心中火》講了什么?
- 王維的《過香積寺》表達了什么?
- 心本無生因境有
- 當說別人時要不斷地省察自己
- 道謙禪師送信開悟的故事
- 聽其言,觀其行,辨其心
- 用心去看世界
- 禪宗成就的是什么佛?
- 不能自我反省,再卓越超群也只能英雄氣短
- 心有一絲掛礙就不能自在
- 禪宗與其他宗派的區(qū)別,禪宗的特色
- 現(xiàn)前修為最終一念圓滿
- 《修心要論》是弘忍作的嗎,是本什么樣的書?
- 真正理解了佛法才是真修行
- 三界內外是空無物的
- 佛法講最后圓滿身不依據身份背景做佛事
- 深悟深參心行處
- 從禪詩《飯覆釜山僧》看詩人王維供養(yǎng)僧人飯食
- 持佛號的心是始覺 所持的佛號是本覺
- 白話詩僧王梵志《我有一方便》蘊蓄的佛理和處世哲理
- 自己要覺悟好人生
- 時而轉彎,時而放平
- 學會自利利他
- 詩僧王梵志詩作《城外土饅頭》解說
- 從有求到無求 從有學到無學
- 佛法在世間 不離世間法
- 唐代詩人綦毋潛夜宿龍興寺的的所見所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