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尊宿語錄 第二十八卷
古尊宿語錄 第二十八卷
○舒州龍門(清遠(yuǎn))佛眼和尚語錄 (住南康云居嗣法善悟編)
圣節(jié)上堂:“皇帝以天下為家。兆民為子。父子一體天下一家。王愛于民民敬于王。愛敬既同王道無外。所以佛言。如民得王。”又云:“如民之王。且王外無民民外無王。王在民外民不受賜。民在王外王道不廣。如何曰民無知曰民。如何曰王圣神曰王。今上皇帝至神至圣為民父母。天寧降誕之節(jié)。日月星辰連珠合璧。江河淮濟(jì)激濁揚(yáng)清。乾坤造化草木蟲魚。呈祥瑞顯奇特。皆皇帝至德之所感致也。伏愿。南山比壽北岳齊齡。永永萬年無窮無極。”遂下禪床作舞曰:“會么?山僧舞蹈揚(yáng)塵。萬歲萬歲萬萬歲。”下座。
上堂,拈起拄杖卓一下云:“圓明了知不由心念。抵死要道刑坑落塹。畢竟如何?”乃靠拄杖下座。
上堂:“舉昔有一秀才。見長沙和尚看千佛名經(jīng)。問曰:許多佛敗聞其名。未審居何國土。長沙曰:黃鶴樓崔顥題后。秀才還曾題否。對曰不曾。長沙曰:無事題一篇好。秀才罔措。大眾。秀才問佛居何國土。長沙為什么卻恁么道。秀才尋常嘲風(fēng)詠月。為什么長沙面前一辭不措。若是黃鶴樓有什么難題處。聽取山僧題破。”遂云:“容顏甚奇妙。光明照十方。我適曾供養(yǎng)。今復(fù)還親覲。”下座。
上堂:“平旦寅狂機(jī)。內(nèi)有道人身。大眾。二六時(shí)中折旋俯仰行來走去。說是說非分南說北。運(yùn)用施為開單展缽吃粥吃飯。盡是狂機(jī)。且道那個(gè)是道人身?”良久云:“碧落有情空悵望,幣_無路可追尋。”下座。
上堂:“適來山僧夢在寢堂上聞法鼓。遂下堂階。夢見諸人上來近前問訊。便登法座。侍者燒香了。如今正在夢中之人施陳夢事。你等諸人。還夢見么?若真見得。是為覺人。不省夢鄉(xiāng)宛爾沉沒。還有一法與你為對么?不見古人道。目前無法意在目前。不是目前法非耳目之所到?刹皇瞧嫣亍_夢見么?釋迦如來道。如寤時(shí)人。心縱精明。欲何因緣。取夢中物。”遂拈起拂子敲禪床云:“是什么?還聞么?”復(fù)豎起拂子云:“還見么?”良久云:“人間天上諸知識。爭似龍門夢得親。”下座。
上堂,僧問:“古者道。諸佛不出世。四十九年說。諸佛既不出世。為什么四十九年說?”師云:“你疑來多少時(shí)也?”進(jìn)云:“祖師不西來。少林有妙訣。祖師既不西來。為什么少林有妙訣?”師云:“知恩者少負(fù)恩者多。”進(jìn)云:“恁么則一人傳虛萬人傅實(shí)?”師云:“虛處作么生傳來。”進(jìn)云:“任従滄海變。終不為君通?”師云:“禮拜著。”師復(fù)云:“始自只履西歸卷衣南邁?章勏⒘髀淙碎g。古往今來遞相敬受。大似一人傳虛萬人傳實(shí)。山僧病多諳藥性。年老變成精。不是刻剝古人。免見互相埋沒。諸人應(yīng)是従前覺觸往日見知。従人邊請益得來。言語中舉時(shí)中的。出入游戲則不無。究竟真實(shí)大事。萬不可得。但能情亡理喪計(jì)盡途窮。無施設(shè)處用心。正是作功夫處。山僧尋常敗道。吃茶去。今日也道吃茶去。會盡諸方五味禪。何似山僧吃茶去。”下座。
上堂:“擬思量何劫悟。不思量終莽鹵。欲思不思。踏破時(shí)萬里無云。常顯露常顯露。妙用恒沙非旦暮。諸禪伯。正好休征罷戰(zhàn)永息干戈。傍水倚山成就大事。況是人生易老壽命幾何。或若生死現(xiàn)前。畢竟將何支準(zhǔn)。不見古德道。若不安禪靜慮。到者里總須茫然。久立。”
上堂:“來來去去去來時(shí)。去去來來離覺知。了得去來無偏礙。方知塵劫不思議。所以道。來無所來去無所去。去來之際生死昭然。前念生是來。后念滅是去。求其來去了不可得。乃至前生后生今年去年。更無絲毫遷變之相。如斯會得。始絕去來。但以眾生背覺合塵去來輪轉(zhuǎn)。茍能洞達(dá)復(fù)有何事。昔石頭大師一日問龐居士。子近日如何?居士曰:卒說不及。乃呈一頌。日用事無別。唯吾自偶諧。頭頭非取舍。處處勿張乖。朱紫誰為號。丘山絕點(diǎn)埃。神通并妙用。運(yùn)水及搬柴。石頭默然許之。后造江西問馬大師。不昧本來人。請師高著眼。大師直下覷。士云:一等沒弦琴。唯師彈得妙。大師直上覷。大眾。若不是馬大師。被他一問百雜碎。諸人喚什么作本來人。若無本來人。作么生眼見色耳聞聲種種施為運(yùn)轉(zhuǎn)。諸人還見本來人么?如今盡道。本來人無形無相。不曾著衣吃飯。不生不死。如此會得。爭合本來人。要知么?諸人總是本來人。一段生死變化煩惱無明又如何消遣。聽取一頌:與子偕行今日路。如君共看本來人。同名同姓同形段。無死無生無色塵。畢竟如何?切忌喚作本來人。”下座。
上堂,舉:“僧問洞山初和尚。如何是佛。對云:麻三斤。大眾。有恁一件事。何故無人知得。洞山見人不知了。遂自頌曰:七寶畫牛頭。黃金為點(diǎn)額。春晴二三月。農(nóng)人皆取則。寒食好新正。鐵錢三四百。諸仁者。此一轉(zhuǎn)因緣。盡謂粗言及細(xì)語。皆歸第一義。又云臨機(jī)應(yīng)用一切尋常。如斯會解。埋沒古人。要見洞山老子么?鴻鵠一舉千里飛。鉆云鷂子與天齊。鳳凰不是凡間物。為瑞為祥自有時(shí)。久立。”
師到真乘。請上堂,真乘舉石霜遍界不曾藏語,師云:“遍界不藏全體露。絲毫有見事還差。會中誰是先陀客。不動(dòng)纖塵便到家。真實(shí)到家之者。得意忘言。伶俜在外之人。隨情起解。情解既起。名相是興。言意兩忘。十方咸暢。豈不見。適來堂頭已普告大眾。如何更令山野稱提。葢為妙旨幽深人難洞達(dá)。何也。既知咫尺之間。為什么卻道不睹師顏。既言遍界遍空。如何更云不曾藏覆。還見落節(jié)處么?若見得。便見石霜老子雪峰大師。亦知龍門山僧與真乘長老。又此一眾禪和?傆蟹质蔡。山僧未離本院不到此中時(shí)。真乘無一人龍門長老。山僧離本院度荒山來到真乘。諸人一一相見。此間有一人龍門長老。若有一人龍門長老。于法成增。若無一人龍門長老。于法成減。減故落斷。增故落常。既刑斷常。豈云正見。一似上座未出家時(shí)無一人上座。既出家后有一人上座。你諸人。如何裁斷得心地安樂去。還裁辨得么?向此有個(gè)入處。更有什么事也;蛉粑疵,”良久曰:“不解作客。久立。”
上堂:“獨(dú)自坐,方信西來有達(dá)磨。獨(dú)自行,不用紅蓮足下生。獨(dú)自語,分明向誰誰肯許。獨(dú)自參,剎剎塵塵示指南。相逢相問窮端的。莫道山僧解放憨。”
端師翁忌辰上堂:“昔人已乘白云去。此地空馀綠水流。綠水一去不復(fù)返。白云千載空悠悠。湖南舊說老楊岐。失卻金毛師子兒。江南江北無覓處。龍門今日順風(fēng)吹。順風(fēng)吹,沖沖哩。水急風(fēng)高下釣磯。”
上堂:“鳥従空里飛。人向心中住。人死心宛然。鳥沒空何預(yù)。人生一過鳥。此心實(shí)可據(jù)。但自了其心。無勞問來去。所以須菩提問世尊云:何住。世尊答曰:如是住。卵生胎生濕生化生有色無色有想無想等。皆令入無余涅槃而滅度之。而實(shí)無有一眾生實(shí)滅度者。還會得么?三界萬法實(shí)無絲毫生滅動(dòng)靜之相。敗由迷此。決定惑為色身之內(nèi)。所以質(zhì)礙名色。領(lǐng)納曰受。思惟曰想。遷流曰行。分別曰識。皆由自心之所成立。為不知此名為五陰。遂成色心二法。不見道。照見五蘊(yùn)皆空。度一切苦厄,F(xiàn)前五陰之身。為有耶為無耶。若能如是見得。實(shí)無生死等事;蛭慈徽摺XM無去來。有一則無生死因緣。舉似大眾。昔漸源同道吾吊慰。乃拊棺問道吾曰:生耶死耶。道吾曰:生也不道。死也不道。漸源不省。后聞僧念蓮經(jīng)。應(yīng)以比丘身得度者即現(xiàn)比丘身而為說法。忽然省得。遂至石霜。攜鍬法堂上。従東過西従西過東。石霜曰:作什么?漸源曰:覓先師靈骨。石霜曰:洪波浩渺白浪滔天。覓什么先師靈骨。漸源曰:先師靈骨猶在。大眾。還見得么?拈起拄杖曰:者個(gè)是拄杖子。那個(gè)是靈骨。者個(gè)是靈骨。那個(gè)是拄杖子?”遂卓一下云:“長安夜夜家家月。影落寒潭幾個(gè)知。”
上堂:“若論此事。如人買田地相似。四至界畔一時(shí)分明結(jié)契了也。唯有中間樹子。猶屬我在。大眾。既是四至分明結(jié)契子也。為什么中間樹子猶屬他。不見道。千年田八百主。若識得中間樹子。耕鋤任你耕鋤。布種任你布種。開花任你開花。結(jié)子任你結(jié)子。若無中間樹子。爭喚作常住?”良久云:“作么生?”自云:“高處高平低處低平。”
上堂云:“龍門別無奇妙。剛謂單傳心要。豈惟淺水無魚。撥剔全無孔竅。二時(shí)展缽開單。逐日屙屎送尿。萬事與人一般。子細(xì)看來好笑。既是萬事與人一般。為什么稱善知識?”良久云:“我也理會不出。”
上堂:“今之叢林。天下多有求一人會無情說法。則無莫道會得。討一人舉此話亦難得。何也。須是曾親聞?wù)f法來。方可舉示。如未曾親聞。縱有舉示。敗益塵勞。于其慧命無所滋益。大眾。會既少舉尤難。叢林雖有日凋殘。若欲明斯旨。應(yīng)須離念看。一人如領(lǐng)解。大眾盡心安。既是一人領(lǐng)解。為什么大眾盡心安。若不如此。爭稱出離之門。”
上堂舉。志公曰:“我見世間之人。各執(zhí)一般異見。敗知傍钅敖求餅。不解返本觀阛。餅則従來是阛。造作由人百變。大眾會么?貍奴白牯念摩訶。貓兒狗子長相見。諸禪客。薦不薦。若言自性本圓明。大似捫空追閃電。知得么?含元殿上更覓長安。慈氏宮中愿生內(nèi)院。”
上堂,僧問:“千尺絲綸直下垂。一波才動(dòng)萬波隨。如何是一波?”師云:“你尋常如何吞吐。”僧云:“如何是眾波?”師云:“著衣吃飯有甚難。”僧云:“鉤頭一句請師道。”師云:“你自道取。”僧云:“雄雄江上垂綸者。竿上時(shí)時(shí)有錦鱗。”師云:“沒交涉。”師復(fù)云:“諸仁者。無過此時(shí)。也長恁么。亦有不恁么時(shí)。禪學(xué)人道。無有不恁么時(shí)。說個(gè)恁么。已是不恁么也。恁么時(shí)名為得念。不么恁時(shí)名為失念。如今問諸人。為常失念亦有不失念時(shí)。禪學(xué)人道。常名得念時(shí)。說個(gè)得念。已是失念了也。要知得恁么?但了取不恁么時(shí)。要明得念。但識取失念時(shí)。故先德道。恁么恁么。又云:不恁么不恁么?好奇怪諸高德。是以釋迦如來又云:得念失念無非解脫。成法破法俱名涅槃。地獄天宮皆為凈土。你等還知得一段真實(shí)事否。若知得。永超終始之患。十二時(shí)中自然安樂無事也。”下座。
上堂云:“不動(dòng)龍門內(nèi)。行參古佛機(jī)。親逢渠面目?显捵匀輧x。凡圣心平等。高低路坦夷。丹霞燒木佛。院主落須眉。何故?”下座。
上堂,舉:“六祖大師在大庾嶺頭。示明上座曰:不思善不思惡正當(dāng)恁么時(shí)。阿那個(gè)是明上座本來面目。明即大悟。大眾。還會者話么?正當(dāng)恁么時(shí)。歷劫不曾迷。步步超三界。歸家頓絕疑。
上堂,舉:“僧問忠國師。如何是本身盧舍那?”師曰:“與我過凈碎來。”其僧過凈碎。師曰:“卻將舊處著。”其僧送去舊處。再來問:“如何是本身盧舍那?”師曰:“古佛過去久矣。此一則法門。若非證入。莫曉宗猷。若縱心猿終成解會。尋常盡道。甚處來不是盧舍那。更不識了。再問豈不是過去久矣。又道。國師自受用三昧。再三若問盧舍那自是古佛過去久矣。又云:如何是本身盧舍那?良久處好會取。若不委知。遂落草向你道。與我過凈碎來。如斯解會。但縱心猿不見國師。云得之于心。伊蘭作啃檀之樹。失之于旨。甘露乃蒺{艸梨}之園。要知么?太陽門下日日三秋。明月堂前時(shí)時(shí)九夏。大眾。如何是盧舍那。歸堂吃茶去。”下座。
上堂:“昔趙州和尚訪庵主。問曰:有么有么?庵主豎起拳頭。趙州曰:水淺不是泊船處。拂袖而出。又訪一庵主。問曰:有么有么?庵主豎起拳頭。趙州曰:能縱能奪能殺能活。禮三拜而去。”師云:“庵主一般豎起拳頭。趙州何故肯一個(gè)不肯一個(gè)。且道得失在什么處?趙州自起自倒?逼贫嗌侔。庵主坐斷要津。過了多少寒暑。要識趙州么?”拍禪床右角云:“識取趙州。要識二庵主么?”拍禪床左角云:“識取庵主。還有人點(diǎn)檢得失處出么?”良久云:“易開終始口。難保歲寒心。”下座。
吳居士請上堂:“身是佛身。須信六根清凈。行名佛行。故知三業(yè)圓明。身凈則垢無所生。行明則暗無所起。垢生由乎迷凈。凈作垢而莫。覺莫知。暗去必由得明。明即暗而難信難解。所以諸圣常加被。群生自棄遺。茍易慮于可作之初。革情向誤為之后。親開智鑰仰扣慈關(guān)。他心慧眼以洞知。重罪宿冤皆可懺。菩薩悲愿遍滿娑婆眾生。哀投無不冥感。是知明暗共體垢凈同源。凡夫有成佛之期。大士有度生之分。茍不如此萬善徒興。公達(dá)居士與如道人。洞明泡幻了悟浮生。共入山來究明斯事。今晨請山僧升座說法。記得昔日裴休訪華林和尚。問曰:師還有侍者否。林曰:有一兩個(gè)。休曰:在什么處?林乃喚大空不空。時(shí)二虎自庵后哮吼而出。休睹之驚悸。林語二虎曰:有客且去。二虎哮吼而去。休問曰:師作何行業(yè)感得如斯。林乃良久曰:會么?休云不會。林云:山僧常念觀音。大眾。會他此個(gè)意旨么?常念觀音力伏猛獸。道眼通明萬緣何有。良哉大士時(shí)時(shí)垂手。念茲在茲。安樂長壽。”下座。
上堂:“永嘉一宿而悟。”遂曰:“幾回生幾回死。生死悠悠無定止。自従頓悟了無生。于諸榮辱何憂喜。大眾。說有生死亦是言詮。說無生死亦是言詮。既涉言詮則是事跡。且事粗易顯理妙難彰。故言近而旨遠(yuǎn)。如何以至近之言。明其至遠(yuǎn)之旨。不其難哉。先圣道得旨忘言。遺事觀理。后人不曉。便乃事外尋理。言外求旨。譬如以手撮摩虛空。徒自疲勞終無所益。要知得力用意處么?須即事無事即言無言。悟入方親解會不得。若如是隱顯施為神用難測也。不見僧問首山。如何是佛法大意?首山曰:楚王城畔汝水東流。便有人悟去。”歸堂。
上堂:“五色燈光眚所成。但除其眚莫除塵。若言本眼何曾眚。乃是臨河渴死人。”
上堂,僧問:“劫火威音前。別有一壺天。御樓看射獵。不是刈茅田。”乃提起坐具云:“未審者個(gè)喚作什么?”師云:“正見刈茅田。”僧便喝。師云:“猶作主在。”師復(fù)云:“敗宜說一句。有人會得去。猶較些子;蛉魺o人會得。山僧卻成妄語思量了。不如且休。各自大家。堂中吃茶。自由自在。免見他時(shí)異日被人覷破。何也。將軍自有嘉聲在。不得封侯也是閑。吃荼去。”下座。
上堂,舉:“南泉和尚謂眾曰:王老師賣身去也。有人買么?時(shí)有一僧云:某甲買。師曰:好一員禪客。南泉云:不作貴不作賤。你作么生買。其僧無對。師云:噁笑殺人。有數(shù)尊宿為此僧著語。趙州道。明年與和尚作一領(lǐng)布衫。一人道。成何道理。一人道。和尚屬某甲。后來雪竇道別處容和尚不得。大眾。許多尊宿。爭頭競買。也要運(yùn)出自已家財(cái)。王老師交關(guān)未成。不敢胡亂分付。者般行貨古今亦少見之。龍門今日亦賣身去也。然則有貴有賤。賤則分文不直。貴則金玉難偕。你買也屬你。你不買也屬你。若識得龍門。龍門與你作道伴。有人處無人處起心動(dòng)念?傊媚。善則令汝行。惡則令汝止?v經(jīng)三涂歷八難。一步不相舍離。常與你作道伴。你若不識龍門。龍門與你作冤家。教你出家使汝行腳。令汝尋師遣汝體究。遂教你不會。令汝茫然。令汝求覓解會。令汝巧作道理。遂令凈妙國土而作土石山河。常樂法身而作無明煩惱。成不自在。常生退失。一步不放舍。常與你作冤家。大眾。龍門屬你諸人來多時(shí)。識得是道伴。不識是冤家。還有人明得此旨么?乃拈拄杖點(diǎn)一下曰:“一道伴二冤家。通逆順遍河沙。眼是空翳是花。得龍門道無涯。”遂放下拄杖子云:“少賣弄?dú)w堂去。”
上堂:“臘月扇子功勛絕。浩浩涼風(fēng)動(dòng)寥根。豈止炎蒸六月天。暫時(shí)與君解煩熱。”下座。
五祖和尚到上堂:“曹溪大師傳衣歸嶺南。后來讓和尚得法授與馬大師。馬大師接得百丈。百丈得黃檗。黃檗得臨濟(jì)。臨濟(jì)得興化。興化得南院。南院得風(fēng)穴。風(fēng)穴得首山。首山得汾陽。汾陽得慈明大師。慈明大師接得一人楊岐和尚。如今與他得底事看。此老子云:我者里如鬧市里上竿子相似。是人皆見瞞你眼得么?楊岐老后來接得端和尚一人。此老子曾住此山來有頌曰:‘海底珠動(dòng)時(shí)。云中月還現(xiàn)。涼夜無狂風(fēng),清光都一片。’端師翁后來接得先師一人。先師有言曰:‘敗従咬破一個(gè)鐵窄餡。直得百味具足。’此老子所以一生口硬好說硬話伏。自先師付囑之后大法傳持以來。末后東山一時(shí)分付今五祖堂頭和尚。此日幸對人天廣眾請。不吝慈悲重為顯揚(yáng)。使先宗有據(jù)。吾道益明。莫不大幸。”
上堂:“泡幻同無礙。如何不了悟。眼里瞳人吹叫子。達(dá)法在其中。非今亦非古。六只骰子滿盆紅。大眾。時(shí)人為什么坐地看楊州。缽盂著柄新翻樣。牛上騎牛笑殺人。”
上堂:“諸人未到龍門山。將道龍門在世間。既到龍門心自在。杉松拂拂水潺潺。諸人還識龍門山么?若也不識。未免山青水綠。百年光陰能有幾許。未回光達(dá)本已前。都成夢幻。”遂拈拄杖云:“六道眾生造罪造業(yè)。三世諸佛成佛作祖。盡在山僧拄杖頭上。諸人還見么?”卓一下云:“百雜碎了也。”復(fù)展手云:“把將絲毫許來。”又卓一下云:“手執(zhí)夜明符。幾個(gè)知天曉?”下座。
上堂:“獬豸同欄辨者嗤。薰蕕共處須芬蘘。諸仁者。得底人終不自異于人。而従前千圣悉所稱贊。實(shí)有異于人處。譬如二人同胞胎共父母同舍同學(xué)同一師授。至于飲食語言之間悉無有異。一日同入試院同一題目。而一人得第。一人落第。及第者永異民庶。落第者乃是常人。是二人初無改易。而貴賤高低有異。恰如得與不得。初無有異。而一人得之。位齊諸圣。一人迷之。遂作凡夫。人雖不殊迷悟遼遠(yuǎn)。大眾?刹惑@怖者哉。所以香林和尚云:老僧二十年前。見與我一般一輩人盡皆得道。我日夜思量。他得個(gè)什么?便如此去。我二十年中?春髞怼R驳庙ッ。你看他先德苦切之言。實(shí)可取信。豈可守株徒喪日月。各宜體悉。已后也須得去。不勞久立。”下座。
上堂:“龍門三月半。大鼓聲聲喚。喚得一時(shí)來。特地生迷亂。大眾。既是喚得一時(shí)來。為什么特地生迷亂。此段好因緣。諸人怎生斷。不解斷。轉(zhuǎn)迷亂。若解斷。較一半。”良久曰:“因緣一段無人斷。留與諸方共斷看。”
上堂:“收得本名度牒。踏遍自已山川。聞?dòng)旋堥T長老。走來學(xué)道參禪。恁么惺惺漢子。如何立地瞌眠。忽然睡醒眼開。元來天生自然。”師乃失聲曰:“噁,討殺我討殺我;侍旎侍鞂⑽摇km然如是。知是般事便休。直須運(yùn)出自已家財(cái)。莫自拘于小節(jié)。參堂。”
上堂:“且道山僧即今還有為人處么?若有為人處。即埋沒山僧。若無為人處。即埋沒上座。彼此出家兒。莫遞相埋沒好。要知么,山僧將你本分事。舉似你諸人。何不于你本分事上識取識得么?若道便是某甲本分事也。如向眼睛上下一釘相似。若道我雖有本分事實(shí)未了知。你又披什么衣服。大眾。既是恁么人。識取恁么事。久立又奚為。珍重。”
上堂:“僧問:“納須彌于芥中。擲大千于方外。衲僧門下總用不著。學(xué)人欲使泥牛耕巨海須彌駕鐵船。師還許也無?”師云:“十字縱橫一任行取。”僧云:“踏破澄潭月。穿開碧落天。”師云:“猶未知衲僧分上事在。”僧云:“有意氣時(shí)添意氣。不風(fēng)流處也風(fēng)流。”師云:“洪州腰帶。”師復(fù)云:“春光漸盡夏景將臨。悠悠之徒貪生過日。我今問你諸人。従早至夜念念不住。是有思量是無思量。人人必謂是有思量。我且問你。作么生思量。何不識取。你諸人思量了。隨而興作運(yùn)為也。我問你。作么生興作。何不識取。你諸人于興作時(shí)。起種種言說。且作么生言說。何不識取。都緣是自家先迷了。敗管隨處流浪。所以道。道源不遠(yuǎn)性海非遙。但向已求莫従外覓。覓即不得。得亦不真。如在虛空。退至何所。還肯么?你諸人在我者里。或暫經(jīng)冬夏;蚓蒙嫜讻。若到別處。人問龍門事。不可指東劃西。亂有所說卻成欺罔也。各將為事各將為事。因成四偈。思無思思萬邪一正。不識玄旨徒勞念靜。作無作作貫色通聲。水中鹽味不見其形。言無言言不費(fèi)唇舌。未說之法林中之葉。龍門潦倒告報(bào)諸人。既然如是何故因循。”
賢席頭納疏上堂:“一葉飄瓢水上歸。姑蘇春色照巖扉。坐禪片石重來看。卻笑山云拂蘚衣。所以沉空滯寂之士。名為貪著小乘。混世同塵之人。謂之圓通之侶。不舍道法而現(xiàn)凡夫事。豈是植種于空,F(xiàn)前日用是大總持門。一一親得其力。如斯之旨事可量哉。昔日黃梅散席。道在老盧。坐折連床湖南最盛。古今鄄樣作者同知。進(jìn)止合儀動(dòng)靜可法。況龍門新興保社。意在求人。眾手淘金誰是得者。有么有么?令人思百丈。解踏馬駒行。參。”
上堂:“杜順文殊事可知,定光如來老大隋。張三李四何王趙,問你渠今是阿誰?廛市賣魚忘進(jìn)趣,案頭分肉露全機(jī)。男兒鎖子黃金骨。苦痛無明墮皚泥。”
結(jié)夏上堂:“登龍門下無凡客。不假風(fēng)雷自有奇。三月進(jìn)修従此始。經(jīng)行宴坐可思議。三月安居九旬禁足。稟如來之教旨。乃釋子之清規(guī)。橋搭津梁人間天上;虼故秩豚氄。未嘗離于此座。觀心入定者。亦常游乎十方。此豈可以有心知。豈可以無心會。茍能如是。何生而不護(hù)。何足而不禁。覆被萬靈廣益群品;虿挥伤沟勒。吾末如之何也。”下座。
上堂:“今時(shí)學(xué)者不究佛語。敗究祖師語。殊不知。祖師語即是佛語。莫如此揀擇。卻成誘佛法去。敗如云門大師示眾曰:人人盡有光明在?磿r(shí)不見暗昏昏。作么生是光明。自代云:三門佛殿廚庫僧堂。又云:好事不如無。者個(gè)是祖師語。是他道。三門佛殿廚庫僧堂。諸人尋?磿r(shí)。是看是不看。若看。他道看時(shí)不見暗昏昏。如何得成光明。既是光明了。又道好事不如無。作么生又不要去。且如楞嚴(yán)會上。說個(gè)晦昧為空。空晦暗中。結(jié)暗為色。色雜妄想。想相為身。聚緣內(nèi)搖。趣外奔逸;钄_擾相。以為心性。一迷為心。決定惑為色身之內(nèi)。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虛空大地。咸是妙明真精妙心中所現(xiàn)物。者個(gè)說話甚是子細(xì)。且道與云門道底事。相去多少。莫敗明祖師語不究佛語。有人曰:我亦不用佛語。不用祖師語。敗用自語。祖師語佛語尚不要。更用自語。又道。我宗無語不用言語。有語尚不是。況無語耶。莫作夢。従朝至夜。佛法作一邊。祖師語作一邊。有語作一邊。無語作一邊。妄想作一邊。無妄想作一邊。若恁么?真可謂看時(shí)不見暗昏昏也。久立。”
上堂:“十方世界龍門寺。大地山河是學(xué)徒。隨順眾緣成解脫。筭來全不費(fèi)工夫。”
上堂,舉:“僧問趙州。學(xué)人乍入?yún)擦帧F驇熤甘。趙州曰:吃粥了也未。僧云:吃粥了也。州云:洗缽盂去。其僧言下便悟。大眾。山僧今朝吃粥也洗缽盂。敗是不悟。既是為善知識。為什么卻不悟。還會么?豈可喚鍾作甕。終不指鹿為馬。善人難犯水銀無假。冷地忽然覷破。管取一時(shí)放下。
上堂:“龍門若為作端午。打動(dòng)眾人涂毒鼓。髑髏破后遣誰聞。鑒覺盡時(shí)敢言普。是謂南山鱉鼻蛇。好個(gè)大雄白額虎?蓱z開眼覓眼人。赫日光中尋入路。
上堂:“飄飄汶汶楊柳花。紅紅赤赤遠(yuǎn)天霞。屈屈曲曲龍門路。僻僻靜靜野僧家。尚不心頭懷勝解。誰能劫外恒河沙。休糧方子齋兼粥。任運(yùn)還鄉(xiāng)苦澀茶。好大哥吃茶去。”
上堂:“七七四十九。面南看北斗。死去與生來。泥牛大哮吼。所以釋迦老子。未離兜率已降王宮。未出母胎度人已畢。如此則毗盧境界止在人間。涅槃妙心更于何覓。昔日那吒太子。析肉還母析骨還父。然后現(xiàn)本身運(yùn)大神通。大眾。肉既還母骨既還父。用什么為身。學(xué)道人到者里若見得去?芍^廓清五蘊(yùn)吞盡十方。聽取一頌。骨還父。肉還母。何者是身。分明聽取。山河國土現(xiàn)全軀。十方世界在里許。萬劫千生絕去來。山僧此說非言語。下座。
上堂,撫掌大笑良久曰:“大眾。笑個(gè)什么?山僧笑古往今來一切人。有瞥地有不瞥地。不瞥地之人。如黑地?cái)?shù)甕。有甚分曉。瞥地之人。便自回頭轉(zhuǎn)腦東問西問。譬如衣錦夜游。問來問去。問去問來。忽然如晝見日。便云:‘譬如有目日光明照見種種色。多少分明。’雖然如此。更須知有向上事末后句始得。罷參大眾。始于瞥地終于罷參。古往今來莫過如此。山僧所以笑他。恰如春夢相似。諸人還曾夢見么?莫道無事法爾天真好。豈不見。大庾嶺頭曾趕上。少室?guī)r前立到腰。豈得不遇于人。好大哥吃茶去。”下座。
行者剃發(fā)上堂:“山僧因而度得小師一人。”遂拈起拄杖示眾云:“見么?法名崇木。俗姓葛。”良久又云:“爾既投吾出家。今為汝受三歸五戒。”乃云:“崇木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已為汝作三歸。今為汝翻十邪受五戒。汝當(dāng)聽受。所謂身口意也。身有三過。謂殺盜淫。意有三過。謂貪恚癡?谟兴倪^。妄言綺語兩舌惡口。作此十者名為十惡。無此十者名為十善。汝今于三業(yè)門中稟受戒法。所謂不殺不盜不妄不淫不飲酒。是五戒相。汝依吾教信受奉行。”復(fù)卓拄杖一下云:“崇木聞吾教訓(xùn)。乃告吾曰:和尚所說。但崇木従來無身口意。亦不知何以為持犯?v聞三歸。我不知何者名佛法僧。聞五戒相。従何受持。雖煩和尚如此。崇木并無領(lǐng)覽處。”師放下拄杖曰:“此真吾弟子也。是真歸依也。真受得戒也。所以昔人云:和尚何不畜一沙彌。老宿云:有無眼耳者。為吾尋一人來。正是此意也。好得力小師。大眾。會得否。”拈起拄杖云:“扶過斷橋水。伴歸明月村。”久立。
上堂:“總別同異兼成壞。敗是山僧與眾人。高廣須彌入芥子。無邊剎海在微塵。晝復(fù)夜秋復(fù)春。境寂心融事事真。七寶大車既如此。去來語默莫因循。禪和子聞?wù)f了。呵呵大笑道。我會也我會也。”師乃呵呵笑云:“你會也。且道西天那蘭陀寺后孤峰頂上。如今有什么人。在彼中修行。見么見么?”下座。
上堂:“趙州道個(gè)洗缽去。其僧豁爾知?dú)w。鳥窠吹起布毛。侍者當(dāng)下得旨。為復(fù)是就伊明破。為復(fù)是吐露向伊。亦不是就伊明破。亦不是吐露向伊。大眾會么?本有之性為什么不會?”
為四面岔和尚掛真:“虛空無相。不拒諸相發(fā)揮。寶鏡無形。豈礙群形頓現(xiàn)。相與形而常偽?张c鏡而常真。故即偽即真不生不滅。大眾;蛉籼摽疹D消殞。寶鏡不臨臺。光境俱亡復(fù)是何物。六十三年即且置。且道即今四面老子在什么處?”遂拈起真云:“生涯何所有。今古與人傳。”
上堂:“夏已半。山中早晚不甚熱。知事毗贊外。無恙首座大眾康休。西庵首座。旦暮流慈法樂無量。山門內(nèi)外雍肅表里安為裕。涅槃山法性海。豈容取證造詣。擬議于其間哉。在夫山僧與諸人。登高而履深。不可坐取安佚而無所得也。各宜悉察。昔有一禪客。親近一老宿甚勤。老宿每見來即揮手曰:未在未在且去。如是經(jīng)久。其僧中夜思惟曰:并不蒙一言開示。敗管道我未在。教我怎生柰何。思量來思量去。忽然省得。歡喜無量。至明日上去見老宿。老宿見來便點(diǎn)頭曰:是也是也。大眾。者個(gè)便是達(dá)磨大師所傳宗旨。且如何便見得?”良久云:“々守空池。魚従腳下過!┛偛恢”歸堂。
五祖忌辰上堂:“趙州不見南泉。山僧不識五祖。甜瓜徹蒂自甜?囵B根自苦。”
上堂:“達(dá)磨大師入中國。至今幾千年。得其道者甚眾。領(lǐng)其旨者實(shí)多。大似一人傳虛萬人傳實(shí)。大眾。流言止于智者。諸人。三十年后。莫道見龍門來。”
上堂:“先圣道。法性海中親認(rèn)得。”豎起拂子云:“還有認(rèn)得底么?”良久云:“認(rèn)得也在法性海中。認(rèn)不得也在法性海中。大眾。既總在法性海中。何故卻有認(rèn)得認(rèn)不得。且道此理如何?每常兄弟道。何處不是法性海。山僧直是不肯你道。病在何處。有人道。病在有道理處。山僧問伊。如何得無道理去。他道珍重便出;虻。今日七來日八。大眾若總恁會。如何見得古人道法性海中親認(rèn)得去。莫將閑學(xué)解。埋沒祖師心。”
解夏上堂:“尊者僮陳如。九旬最親切。老少幸相依。上下皆歡悅。瞻聽離聞見。承覽亦超絕。四海五湖人。勿謂真機(jī)泄。”
上堂:“昔仰山夏末禮拜溈山。溈山問曰:子今夏作何所務(wù)。仰山云:開得一片田。種得一籮粟。溈山云:子今夏也不空過。仰山卻問:和尚今夏作何所務(wù)。溈山云:晝?nèi)找徊驮绯恳恢。仰山?和尚今夏亦不空過。言了退后吐舌。溈山云:子何得自持白刃斷其命根。仰山拂袖便出。大眾。溈山父子尋常相見。游戲神通不同小小。還有知得底么?若無。山僧與諸人說看。開一片田密密綿綿。兩頓粥飯其道自辦。山僧一夏與諸人相見。自是諸人不薦。若或薦成一片。是什么一片。看取當(dāng)門箭。”
- 上一篇:古尊宿語錄 第二十九卷
- 下一篇:古尊宿語錄 第二十七卷
- 南禪七日(1)
- 心能轉(zhuǎn)物,即同如來--南懷瑾先生稀有開示之三
- 景德傳燈錄 第一卷
- 五燈會元 第一卷
- 授菩薩戒儀軌(一)
- 南禪七日(2)
- 碧巖錄 第一卷
- 南禪七日(4)
- 南禪七日(3)
- 《坐禪三昧經(jīng)》上的修禪方法介紹(上)
- 指月錄目錄
- 南禪七日(5)
- 指月錄卷之一
- 南禪七日(6)
- 南禪七日(21)
- 南禪七日(7)
- 南禪七日(9)
- 宗鏡錄(1-4)
- 南禪七日(8)
- 南禪七日(10)
- 禪關(guān)策進(jìn)(上)
- 南禪七日(11)
- 南禪七日(12)
- 南禪七日(13)
- 南禪七日(14)
- 南禪七日(19)
- 南禪七日(20)
- 南禪七日(16)
- 南禪七日(18)
- 南禪七日(17)
- 南禪七日(15)
- 《星云大師講演集》-佛教的政治觀
- 五燈會元 第二卷
- 五燈會元 二十卷
- 景德傳燈錄 第三卷
- 景德傳燈錄 第二卷
- 指月錄卷之二
- 《星云大師講演集》-從心的動(dòng)態(tài)到心的靜態(tài)
- 《坐禪三昧經(jīng)》上的修禪方法介紹(下)
- 宏智禪師廣錄(卷九)
- 禪宗的起源與二十八代祖師
- 禪修已收納所有佛法
- 佛法工夫在于覺不覺悟
- 修行者每天發(fā)四弘誓愿的用意
- 修佛法者,首先立堅(jiān)志
- 佛教并非都勸人割愛出家
- 一會善一會惡不能長久,唯有懺悔慚愧才可長久
- 看清因緣才能在修行的同時(shí)影響他人
- 非空非有 即空即有
- 信佛就要明白世法的值不值得當(dāng)中是覺悟還是顛倒
- 游報(bào)恩寺,讓白居易暫離紅塵,享受了無盡禪味
- 希運(yùn)禪師古詩《塵勞迥脫》解釋
- 從五言律詩《余住無方所》看拾得無牽無掛,逍遙自在
- 寒山和尚的大乘佛詩《嗔是心中火》講了什么?
- 王維的《過香積寺》表達(dá)了什么?
- 心本無生因境有
- 當(dāng)說別人時(shí)要不斷地省察自己
- 道謙禪師送信開悟的故事
- 聽其言,觀其行,辨其心
- 用心去看世界
- 禪宗成就的是什么佛?
- 不能自我反省,再卓越超群也只能英雄氣短
- 心有一絲掛礙就不能自在
- 禪宗與其他宗派的區(qū)別,禪宗的特色
- 現(xiàn)前修為最終一念圓滿
- 《修心要論》是弘忍作的嗎,是本什么樣的書?
- 真正理解了佛法才是真修行
- 三界內(nèi)外是空無物的
- 佛法講最后圓滿身不依據(jù)身份背景做佛事
- 深悟深參心行處
- 從禪詩《飯覆釜山僧》看詩人王維供養(yǎng)僧人飯食
- 持佛號的心是始覺 所持的佛號是本覺
- 白話詩僧王梵志《我有一方便》蘊(yùn)蓄的佛理和處世哲理
- 自己要覺悟好人生
- 時(shí)而轉(zhuǎn)彎,時(shí)而放平
- 學(xué)會自利利他
- 詩僧王梵志詩作《城外土饅頭》解說
- 從有求到無求 從有學(xué)到無學(xué)
- 佛法在世間 不離世間法
- 唐代詩人綦毋潛夜宿龍興寺的的所見所聞
- 景德傳燈錄
- 指月錄
- 五燈會元
- 碧巖錄
- 宗鏡錄
- 臨濟(jì)宗
- 祖堂集
- 法眼宗
- 禪門修證指要
- 《坐禪三昧經(jīng)》上的修禪方法介紹
- 溈仰宗
- 曹洞宗
- 圣嚴(yán)法師108自在語
- 古尊宿語錄
- 禪宗詩歌境界
- 萬善同歸集
- 云門宗
- 星云大師講演集
- 南懷瑾先生稀有開示
- 大珠慧海
- 大慧普覺禪師語錄
- 參禪法要
- 禪宗哲學(xué)象征
- 禪宗的開悟
- 圓悟佛果禪師語錄
- 楞伽師資記
- 華嚴(yán)經(jīng)華嚴(yán)宗與禪宗思想
- 禪林僧寶傳
- 趙州從諗
- 感官接觸智慧的泉源
- 禪宗大意
- 龐居士語錄
- 五燈會元續(xù)略
- 洞山宗旨
- 佛教的時(shí)空觀
- 慈舟法師開示錄
- 禪海微瀾
- 心地法門
- 與祖師同行
- 趙州禪師語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