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佛就應當發(fā)愿,不發(fā)愿就說明你不信佛

  信佛就應當發(fā)愿,不發(fā)愿就說明你不信佛

  經(jīng)文前面說,“眾生聞者,應當發(fā)愿,原生彼國,所以者何,得與如是諸上善人聚會一處”,然后說“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舍利佛,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zhí)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圣眾,現(xiàn)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最后佛又說“舍利佛,我見是利,故說此言。若有眾生聞是說者,應當發(fā)愿,生彼國土”,前后對應,都是再三勸導我們發(fā)愿。從“我見是利”這里我們可以體會一下佛心,你是否應該有點觸動,佛說:“我用我的人格來保證,我看到這個利益,什么利益?就是你一日七日,聞說阿彌陀佛執(zhí)持名號,那么你就能夠一心不亂,就能夠得到臨終的接引,往生凈土,這個殊勝的利益。你通過這樣的緣分,就可以徹底地出離這久遠長劫的輪回,無窮的苦痛全部都將結束,你就要往生凈土了,就與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為道友,比那些阿羅漢都殊勝。佛說:“我見是利,故說此言”,如果我沒有看到,我就不會說,我看到這個利益了,你一日七日的念佛你就往生了,我看到了,所以我這樣說。

  然后“若有眾生,聞是說者,應當發(fā)愿,生彼國土”。這里“聞”字比較重要,我們念佛學經(jīng),要注重“聞”。聞什么呢?“就是聞阿彌陀佛的愿,聞阿彌陀佛的行,聞阿彌陀佛愿力的因果,也就是名號的因果,聞這個佛愿生起的本末。聞是說者,你就應當發(fā)愿,如果你沒有發(fā)愿,那就說明你沒有聞到,你不信佛說的話。佛對我們講,我見是利,我看到是這樣子的,你要發(fā)愿,趕快去,佛非常直白地跟我們說了,如果你還不發(fā)愿去,就說明你不信佛(釋迦牟尼佛),不信佛說話,你不想聽佛的。如果我們聽到了這句話還沒有生起往生的愿望,那你的皈依肯定有問題,皈依是皈依三寶,皈依佛,佛是我的本師,老師的話你都不聽,那你怎么叫皈依。

  能夠見到這個利益的只有佛,這個定位大家要知道。所以說“我見是利,故說此言”,這是佛的人格,其他人都不可能這樣說,因為他沒有辦法看到,他就不能說“我見是利”。如果你是真正的佛弟子,佛說“我見是利”,那么你就要信佛說的,雖然你自己沒有辦法看到,為什么看不到?因為我們內(nèi)心黑暗,又很執(zhí)著于自己的眼睛,執(zhí)著于自己的見解,對佛所說的話才會產(chǎn)生懷疑。就像我們買東西,雖然有人推薦,如果推薦的人我們不信任,那我們就信受不了,真正讓我們?nèi)ヒ揽烤捅容^難。

  念佛容易,愿心難發(fā),讓你念一天,十天的佛,那你還可以做到,但是要你發(fā)愿往生極樂,這個你可能就做不到了。你發(fā)愿往生極樂世界就意味著,要離開娑婆世界的所有,財產(chǎn)、家庭、事業(yè)、親戚、朋友這些你都離不了,一想到把這些都丟開,要信佛說的這句話往生凈土,這個恐怕不行。所以關鍵就是愿心難發(fā),發(fā)愿非常不容易,你跑到這里來念佛、聽經(jīng)、閉關、幫助別人、為人民服務都相對容易,但是發(fā)起往生凈土的愿望這個很難。為什么經(jīng)文中左一個“發(fā)愿”,右一個“發(fā)愿”,“聞是說者,應當發(fā)愿”,就是“愿”難發(fā)。你真的一念發(fā)起了這個愿望,那佛力就顯現(xiàn)了,你的輪回即將結束。所以我們這里重點就是講發(fā)愿,而不在其他方面,甚至念佛,實際上念佛就是發(fā)愿,因為佛給你這個名號,就是讓你發(fā)起愿望往生凈土。

  發(fā)愿非常難是因為我們貪著五欲,所以苦難、苦痛、苦惱、不順利的這些逆緣,反而容易讓我們生起出離之心。往生凈土的愿望是菩提心,是出世間法,發(fā)愿對我們來說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佛說“我見是利”,這個利益是出世間的利益,我們由于“善根福德”不夠,不想要這個利益。寧可自己辛苦去做,去修行,只希望換來家庭和睦,身體健康,所愛能活得更好一點,國家安定,世界和平,但是凈土我就不要。如果你能夠生起往生凈土的愿望,就包含了出離心和菩提心,你在生活中可能是一個很平常的人,但是你有了往生凈土的愿望,你就不是一個平常的人了,佛就贊嘆你是一個真正的善男子、善女人,你將來是要成佛的,有了成佛的種子,你的種性就轉(zhuǎn)了,這就非常殊勝,當然也是非常地不容易。

  我們來聽經(jīng)念佛,你要把重點放在發(fā)愿往生,不要放在世間的利益上,什么利益也不如你真正有“愿”的利益。其它人對你的認同,對你贊嘆,那并不是一件什么好事情,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那都是群賊惡獸之流,越是順境,越能引誘你趨向三惡道,你越不容易生起往生的愿望。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