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水中放松自己

  在山水中放松自己

  ——濟群法師 嶂石巖行腳開示

  濟群法師

  大家現在的感覺怎么樣?不知道你們還有沒有力氣打妄想。如果沒有力氣打妄想,那么現在正是一個開悟的最好時機。佛教修行有這樣一句話:“大死一番才能大活”。今天這次行腳,有沒有人進入渾然忘我的境界?你們走路的時候有沒有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我想,幾個鐘頭的行腳,我們大家的身體雖然很疲倦,但在心理上——我和大家都一樣——感覺非常地輕松愉快。

  所謂生活禪,就是“生活中有禪,禪在生活中”。修行其實就體現在生活中。經過前兩天比較緊張的聽課、上殿、過堂,今天的活動屬于參方行腳。這些活動雖然從形式上來說有所不同,但是從修行的意義來講是一樣的。關鍵在于我們大家會不會修行,我們是生活在一種執(zhí)著中,還是生活在一種放松、開放的狀態(tài)中,也就是有沒有智慧的觀照,——我們說禪的內涵就是智慧。

  修行的方式很多,打坐、誦經是修行,在山水中放松自己也是一種修行。修行真正的意義就在于放松。今天社會上的人之所以活得痛苦,原因就在于我們太緊張、焦慮、不安、痛苦。所有這一切的一切,其根源是什么?根源其實就是執(zhí)著,因為執(zhí)著使人緊張不安,執(zhí)著使人焦慮痛苦。禪就是一種放松,放松什么?放松我們的執(zhí)著。

  當初我們很多人可能帶著很多想法來到柏林寺,但修行非常重視的是要活在當下。所謂活在當下,就是觀照你的每一個念頭,就是自己看著自己而不是看別人。就像看電影一樣,我們每一個人在修行的時候,也是在看電影,看我們自己的電影.當我們回光返照的時候,就會意識到我們的念頭不絕如縷。如果我們保有智慧的觀照:我們就不會隨著念頭跑。在生活禪曲里,有一首唱道:“臨流不止問如何,真照無邊說似他。離相離名人不稟,吹毛用了急須磨。”這是臨濟禪師指導修行的一首非常著名的偈子。臨流不止的是什么東西呢?如果我們回光返照,就會發(fā)現我們的念頭像流水一樣相續(xù)不斷,念頭中又時常波瀾起伏。當我們沒有修行的時候,意識不抓自己的妄想,就以為自己沒什么妄想;當我們學佛修行之后,具有了一些回光返照的能力,馬上就會意識到我們有很多妄想。有很多妄想也不要害怕,——“真照無邊說似他”。我們保有智慧的觀照,看著它,不要跟著它跑,就像看電影的時候,我們注意的是屏幕上的每一個畫面,那么所謂禪的修行,就是保有智慧觀照的當下的這一念,既不去想過去的事情,也不去想未來的事情。

  參方行腳是禪的修行的一種重要的方式。古代的大德禪師都是生活在山林中,他們的生活非常簡單,他們的修行也就在挑水、擔柴、吃飯中,——“饑來吃飯困來眠”,一切現成的,但是也很難。《指月錄》里有一位龐蘊居士,一家人在禪宗的修行上都取得大了成就,有一天,龐蘊談自己修禪的體會,說:“難、難、難!十擔油麻樹上攤。”眾生無始以來執(zhí)著慣了,修行就是要擺脫這種執(zhí)著的狀態(tài),把心從塵勞中收回來,這非常的難啊,就像要把油麻灘到樹上去一樣。這時,龐蘊的太太說:“易、易、易!百草頭上祖師意”,因為修行所要修的一切都是現成的、甚至是無所不在的,所以修禪其實不是很難的事情,而且只要保有智慧的觀照,當下去體認它,你就有可能開悟。這時,他的女兒又說:“也不難,也不易。饑來吃飯困來睡"。所以禪的修行主要是在生活中。當然,今天的社會比起古代的杜會不知道復雜了多少倍,尤其是人際關系特別復雜。而要在這樣一種復雜的社會環(huán)境中,我們要保有一種單純的心境是非常難的。因為修禪的最大特點,就是把自己變得越來越簡單、越來越單純。如果一個人修行把自己變得越來越復雜了,那么我敢保證這跟修行是不相應的。

  一個人在大自然中,就比較容易放松;而在人際關系中,就比較容易變得緊張。因為人在大自然中就會輕松自在,所以我們放松自己要多到大自然中去。我就住在一座山上,走到城里邊,總覺得整個社會有一種很明顯的燥動,而在山里邊,就使人放松。所以我們營員們,要經?纯此{天、看看自云、看看山、看看大海,可以開闊白己的心胸,可以放松自己。因為禪的修行就是使自己放松。我們行腳的意義也就是從這樣一種放松中修行,放棄執(zhí)著、放棄自我,放棄名利、地位、虛榮、我慢,把這些跟我們生命本來面目不相干的東西一點一點剝去,那么生命的本來面目,這種智慧的光明才能逐漸顯現出來。如果在我們的生命里邊,這些虛妄的東西越來越多,貪嗔癡越來越多。執(zhí)著越來越多,我相越來越多,那么我們距離佛道就會越來越遠。希望大家能共同勉勵。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