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食物

  生活中離不開衣食住行,其中和我們關(guān)系最密切的是“食”。一說到“食”,一般人想到是我們吃的食物,這樣理解是很狹窄的!笆场辈还獍ㄎ覀兂缘臇|西,還包含有精神的“食”糧,這些“食”物共同滋養(yǎng)了我們生命!栋⒑(jīng)》里是這樣對“食”物定義:

  爾時。彼佛告諸比丘。說如此妙法。夫觀食有九事。四種人間食。五種出人間食。云何四種是人間食。一者揣食。二者更樂食。三者念食。四者識食。是謂世間有四種之食。彼云何名為五種之食。出世間之表。一者禪食。二者愿食。三者念食。四者八解脫食。五者喜食。是謂名為五種之食。如是。比丘。九種之食。出世間之表。當(dāng)共專念舍除四種之食。求于方便辦五種之食。如是。比丘。當(dāng)作是學(xué)。

  人間四食由翻譯的不同也叫段食、觸食、思食、識食。段食是我們吃下去的東西,只有我們欲界的眾生有,其它二界的眾生沒有;觸食是我們對食物的外表接觸得到的感受,這是通三界的;思食是我們對食物的期望結(jié)果而產(chǎn)生的感受,也是通三界的;識食是我們對食物的認(rèn)識而產(chǎn)生的感受,同樣也通三界。這是我們常常見到的說法。

  在《識論》里面有很詳細(xì)的解釋!蹲R論》云:經(jīng)說食有四種。一者段食。變壞為相。為欲界系。香味觸三。于變壞時能為食事。由此色處。非段食攝。以變壞時色無用故。二者觸食。觸境為相。為有漏觸才取境時。攝受喜等能為食事。此觸雖與諸識相應(yīng)。屬六識者食義偏勝。觸粗顯境。攝受喜樂。及順益舍。資養(yǎng)勝故。三者意思食。希望為相。謂有漏思與欲俱轉(zhuǎn)。?蓯劬衬転槭呈隆4怂茧m與諸識相應(yīng)。屬意識者。食義偏勝。意識于境希望勝故。四者識食。執(zhí)持為相。謂有漏識。由段觸思勢力增長。能為食事。此識雖通諸識自體。而第八識食義偏勝。一類相續(xù)。執(zhí)持勝故。此四能持有情身命。令不壞斷。故名為食。

  出世間的食有五種,一者禪食、二者愿食、三者念食、四者八解脫食、五者喜食。我們每天念供的時候就有念到“禪悅為食”,這是我們出世間的第一種法食。我們常常念四宏誓愿,這就是我們的通愿,所以“愿”是我們的第二法食。我們念念希望成佛度眾生,這個“念”的力量是我們第三種法食。八種解脫能讓我們走上究竟成佛之路,所以是我們出世間的第四種法食。隨喜各種的利益,是我們最后一種法食。

  《阿含經(jīng)》里還有說:世尊告阿那律曰。一切諸法。由食而住。在眼以眠為食。耳以聲為食。鼻以香為食。舌以味為食。身以細(xì)滑為食。意以法為食。涅槃以無放逸為食!毒S摩經(jīng)》里面維摩詰居士迦葉的對話也說:“迦葉住平等法。應(yīng)次行乞食。為不食故。應(yīng)行乞食。為壞和合相故。應(yīng)取摶食。為不受故。應(yīng)受彼食。斯皆是破五陰法。成涅槃食!

  一切眾生由食而存,無食則死。而食則包括了世間、出世間九種之多。不管是法食還是色食都在滋養(yǎng)我們。我們應(yīng)知食處、應(yīng)明食用。努力舍去世間的四食,營辦出世間的五食。

  附錄1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wèi)國祇樹給孤獨(dú)園。

  爾時,世尊與無央數(shù)百千萬眾而為說法。爾時,阿那律在彼座上。是時,阿那律在眾中睡眠。

  爾時,佛見阿那律睡眠,便說此偈:

  “受法快睡眠,意無有錯亂;

  賢圣所說法,智者之所樂。

  猶如深淵水,澄清無瑕穢;

  如是聞法人,清凈心樂受。

  亦如大方石,風(fēng)所不能動;

  如是得毀譽(yù),心無有傾動!

  是時,世尊告阿那律:“汝畏王法及畏盜賊而作道乎?”

  阿那律報曰:“不也,世尊!”

  佛告阿那律:“汝何故出家學(xué)道?”

  阿那律白佛言:“厭患此老、病、死、愁、憂、苦、惱,為苦所惱,故欲舍之,是故出家學(xué)道!

  世尊告曰:“汝今,族姓子!信心堅固,出家學(xué)道,世尊今日躬自說法,云何於中睡眠?”

  是時,尊者阿那律即從座起,偏露右肩,長跪叉手,白世尊言:“自今已后形融體爛,終不在如來前坐睡!

  爾時,尊者阿那律達(dá)曉不眠,然不能除去睡眠,眼根遂損。爾時,世尊告阿那律曰:“勤加精進(jìn)者與調(diào)戲蓋相應(yīng),設(shè)復(fù)懈怠與結(jié)相應(yīng),汝今所行當(dāng)處其中。”

  阿那律白佛:“前已在如來前誓,今不能復(fù)違本要!

  是時,世尊告耆域曰:“療治阿那律眼根。”

  耆域報曰:“若阿那律小睡眠者,我當(dāng)治目!

  世尊告阿那律曰:“汝可寢寐。所以然者,一切諸法由食而存,非食不存。眼者以眠為食,耳者以聲為食,鼻者以香為食,舌者以味為食,身者以細(xì)滑為食,意者以法為食。我今亦說涅槃有食!

  阿那律白佛言:“涅槃?wù)咭院蔚葹槭?”

  佛告阿那律:“涅槃?wù)咭詿o放逸為食,乘無放逸,得至於無為!

  阿那律白佛言:“世尊!雖言眼者以眠為食,然我不堪睡眠!

  爾時,阿那律縫故衣裳。是時,眼遂敗壞,而得天眼,無有瑕穢。是時,阿那律以凡常之法而縫衣裳,不能得使縷通針孔中。是時,阿那律便作是念:諸世間得道羅漢,當(dāng)與我貫針。

  是時,世尊以天耳清凈,聞此音聲:諸世間得道阿羅漢者,當(dāng)與我貫針。爾時,世尊至阿那律所而告之曰:“汝持針來,吾與貫之!

  阿那律白佛言:“向所稱說者,謂諸世間欲求其福者,與我貫針。”

  世尊告曰:“世間求福之人無復(fù)過我,如來於六法無有厭足。云何為六?一者施,二者教誡,三者忍,四者法說、義說,五者將護(hù)眾生,六者求無上正真之道。是謂,阿那律!如來於此六法無有厭足。”

  阿那律曰:“如來身者真法之身,復(fù)欲更求何法?如來已度生死之海,又脫愛著。然今日故求為福之道!

  世尊告曰:“如是,阿那律!如汝所說,如來亦知此六法為無厭足。若當(dāng)眾生知罪惡之原身、口、意所行者,終不墮三惡趣,以其眾生不知罪惡之原,故墜墮三惡趣中。”

  爾時,世尊便說此偈:

  “世間所有力,游在天人中;

  福力最為勝,由福成佛道。

  “是故,阿那律!當(dāng)求方便,得此六法。如是,諸比丘!當(dāng)作是學(xué)。”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附錄2

  聞如是

  一時。佛在婆羅園中。

  爾時。世尊時到。著衣持缽。入婆羅村乞食。是時。弊魔波旬便作是念。今此沙門欲入村乞食。我今當(dāng)以方宜教諸男女不令與食。是時。弊魔波旬尋告國界人民之類。無令施彼沙門瞿曇之食。

  爾時。世尊入村乞食。人民之類皆不與如來共言談?wù)摺R酂o有來承事供養(yǎng)者。如來乞食竟不得。便還出村。

  是時。弊魔波旬至如來所問佛言。沙門。乞食竟不得乎。

  世尊告曰。由魔所為。使吾不得食。汝亦不久當(dāng)受其報。魔。今聽吾說。賢劫之中有佛名拘樓孫如來.至真.等正覺.明行成為.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御.天人師。號佛.眾祐。出現(xiàn)于世。是時。彼亦依此村居止。將四十萬眾。爾時。弊魔波旬便作是念。吾今求此沙門方便。終不果獲。時。魔復(fù)作是念。吾今當(dāng)約敕婆羅村中人民之類。使不施沙門之食。是時。諸圣眾著衣持缽。入村乞食。爾時諸比丘竟不得食。即還出村。

  爾時。彼佛告諸比丘。說如此妙法。夫觀食有九事。四種人間食。五種出人間食。云何四種是人間食。一者揣食。二者更樂食。三者念食。四者識食。是謂世間有四種之食。彼云何名為五種之食。出世間之表。一者禪食。二者愿食。三者念食。四者八解脫食。五者喜食。是謂名為五種之食。如是。比丘。九種之食。出世間之表。當(dāng)共專念舍除四種之食。求于方便辦五種之食。如是。比丘。當(dāng)作是學(xué)。

  爾時。諸比丘受彼佛教已。即自克己。成辦五種之食。是時。彼魔波旬不能得其便。

  是時。波旬便作是念。吾今不能得此沙門方便。今當(dāng)求眼.耳.鼻.口.身.意之便。吾今當(dāng)住村中。教諸人民。使沙門眾等求得利養(yǎng)。使令得之。以辦利養(yǎng)倍增多也。使彼比丘貪著利養(yǎng)。不能暫舍。復(fù)欲從眼.耳.鼻.口.身.意得方便乎。

  是時。彼佛.聲聞到時。著衣持缽。入村乞食。是時。婆羅門村人民供給比丘衣被.飯食.床臥具.病瘦醫(yī)藥。不令有乏。皆前捉僧伽梨。以物強(qiáng)施。是時。彼佛與眾聲聞?wù)f如此之法。夫利養(yǎng)者。墮人惡趣。不令至無為之處。汝等。比丘。莫趣想著之心。向于利養(yǎng)。當(dāng)念舍離。其有比丘著利養(yǎng)者。不成五分法身。不具戒德。

  是故。比丘。未生利養(yǎng)之心。當(dāng)使不生。已生利養(yǎng)之心。時速滅之。如是。比丘。當(dāng)作是學(xué)。時。魔波旬即隱形去。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