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禮節(jié)?
1、合十
亦稱“合掌”。其形狀是兩手當(dāng)胸、十指相合。合十為禮,以示敬意。對佛法信眾言,這是最熟悉不過的招呼方式,合十的動作,不僅可以達到收攝內(nèi)心的作用,也給人一種謙和的印象,是佛教徒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禮節(jié)之一。
除了遇到人可以合十表示問候、打招呼之外,如果經(jīng)過法師身旁、或穿越大殿佛前,也可以合十的姿態(tài),稍稍欠身經(jīng)過,表示自己的禮貌與尊重。此外,我們寫信時,用“某某人合十”作為信末署名,也是一種表達謙遜、恭謹(jǐn)心意的好方法。
2、操手
當(dāng)我們聆聽長者大德說話時,也可以雙手合十表示恭敬。如果談話的時間較長。則可以把手放在腹前。改成操手(放掌)姿勢,這樣也能讓人攝心,不會散漫沒精神。
具體方法為:雙掌平放,手心朝上,右手在上,左手在下,置于腹部前方。雙手高度要適中,約為肚臍上方一寸,否則太高予人緊張嚴(yán)肅之感,太低又顯得很沒精神。雙手不要貼緊腹部,否則看起來會很不自然。
3、頂禮
向佛、菩薩或上座行此禮。雙膝跪下,頭頂叩地,舒兩掌過額承空,以示頭觸佛足,恭敬至誠,就是俗話說的“五體投地”。
4、問訊
佛教徒平日在正式場合見到師父或長者大德,可以五體投地行跪拜禮,但如果師父正在行走,或在吃飯、講話、演說時,則可以用問訊的方式代替,同樣能表達虔誠的心意。
首先虔誠地合起雙掌,目光注視中指指尖。然后向下彎腰約九十度,當(dāng)要直起身子來時,合十的雙手也同時變換姿勢。以左手的中指、無名指、小指,蓋住右手的中指、無名指、小指;大拇指指尖輕輕相接觸,食指尖也輕輕相接觸,食指與大拇指剛好略呈三角形狀。此時,雙手的姿勢就像一朵含苞待放的荷花,就如同向佛菩薩供花一般,充滿了恭敬祥和。雙手維持這個姿勢經(jīng)過胸前,一直舉高到眉心(但不觸到額頭),這也表示把佛菩薩供到頂上,有著虔誠、恭敬而謙虛的態(tài)度。隨后再輕輕將手放下,到胸前回復(fù)合十姿勢,然后放下雙掌。
5、功課
在寺廟里,僧尼每天的必修課為朝暮課誦,又名早課、晚課。一般,寺廟在早上4時就打催起板(起床號令),僧尼盥洗完畢,齊集在大雄寶殿,恭敬禮佛,聽候大鐘大鼓結(jié)束聲,大眾齊誦早課:《楞嚴(yán)咒》、《大悲咒》、《十小咒》、《心經(jīng)》等。晚課在下午4時左右,僧尼齊誦《阿彌陀經(jīng)》或念《八十八佛大懺悔文》,以及蒙山施食等。
6、過堂
僧尼吃飯都要過堂,早晨、中午到“五觀堂”或“齋堂”用食。五觀之意為:一是思念食物來之不易,二是思念自己德行有無虧缺,三是防止產(chǎn)生貪食美味的念頭,四是對飯食只作為療饑的藥,五是為修道業(yè)而受此食。
在過堂時,住持和尚坐在堂中的法座上,僧眾在兩邊就座。飲食之前,先要敲掛在寺廟走廊上的大木魚(梆)和云彩型鐵板(云板)。梆是吃飯?zhí)柫,又叫長魚。魚晝夜均不合眼,隱喻佛徒修行也應(yīng)精勤不息,廢寢忘食。吃飯中間,如果需要添飯菜,應(yīng)將空碗送到桌邊,由齋堂服務(wù)員添,不可出聲叫喚,碗筷應(yīng)擺在桌邊放齊。如住持和尚的筷子擱在碗邊上,表示他要對大眾講話;筷子放平,即不準(zhǔn)備講話。過去,大寺廟因僧眾較多,多用“過堂”形式吃飯,并實行分食制。現(xiàn)在一般小廟,人數(shù)不多,多采用四菜一湯共食制。
- 上一篇:如何擁有一顆快樂的心?
- 下一篇:佛法是世界之光
- 宗性法師: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濟群法師:佛教對世界的認(rèn)識——因緣因果
- 覺真法師:人與眾生的關(guān)系,是佛教倫理的核心和主體
- 濟群法師:佛教是宿命論嗎,我們這一生的努力有用嗎?
- 本源法師:佛教不是消極避世,而是積極入世的
- 太虛大師:學(xué)佛者第一步需要對佛與佛教有種認(rèn)識
- 界文法師:佛教的慈悲觀怎么理解?
- 妙江法師:“科學(xué)”、“貿(mào)易”、“單位”這些名詞都出自佛教
- 大安法師:佛教“牧!笔鞘裁匆馑?就是在修心
- 大安法師:佛教經(jīng)典與道教經(jīng)典可以同時誦嗎?
- 印光大師:佛教以孝為根本在大乘經(jīng)中多有闡發(fā)顯明
- 宏海法師:佛教宗派是怎么形成的?
- 凈界法師:佛教天乘四空定之空無邊處定
- 覺真法師:佛教因果論的社會功能和倫理價值
- 界文法師:佛教是如何看待慈心禪的?
- 宏海法師:佛教為什么不殺生?戒殺是首善
- 印光大師:佛教往生的故事,佛力加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 覺真法師:佛教的平等思想,是科學(xué)而又偉大的
- 圣嚴(yán)法師:真的有世界末日的一天嗎?佛教有世界末日嗎?
- 明海法師:佛教為什么提倡吃素?
- 星云大師: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fēng)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jié)。
- 正如法師:念《心經(jīng)》比《大悲咒》更好嗎?
- 印光大師:安士全書白話解
- 凈慧大師:凈慧法師《楞嚴(yán)經(jīng)》淺譯
- 星云大師:星云大師談《心經(jīng)》
- 文珠法師:妙法蓮華經(jīng)
- 大寂尼師:一般人在家里可以讀誦《地藏經(jīng)》嗎?
- 仁清法師:聽說誦大悲咒對鬼不好,請法師開示
- 星云大師:解讀普賢菩薩十大愿王(附普賢行愿品全文)
- 圣嚴(yán)法師:關(guān)于靈魂與鬼的終極真相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金剛經(jīng)
- 惟覺法師:修行人應(yīng)做到的三大精進
- 心律法師:吃虧是福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心律法師:什么人與佛有緣?
- 文珠法師:大方廣佛華嚴(yán)經(jīng)
- 星云大師:千江映月
- 虛云法師:多誦讀《普門品》和《地藏經(jīng)》
- 星云大師: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凈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 達摩祖師:《破相論》原文
- 永明延壽:宗鏡錄
- 正如法師:誦心經(jīng)比大悲咒功德大嗎
- 凈善法師:凈善法師:看風(fēng)水與算命能否改變命運?
- 大安法師:無量壽經(jīng)
- 未知:星云大師講解
- 正如法師:梁皇寶懺 慈悲道場
- 明空法師:明空法師:《心經(jīng)》中的般若智慧
- 印光大師:不科學(xué)的求子秘方,但是很靈驗
- 星云大師: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 星云大師:朝看花開滿樹紅,暮看花落樹還空;若將花比人間事,花與人間事一同。
- 凈界法師:打坐的時候該怎么念佛?
- 仁清法師:《大悲咒》的九種世間利益
- 正如法師: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以搭縵衣嗎?
- 印光大師:命不好者求美好姻緣,有個簡單方法
- 星云大師:人死后生命是怎樣的?
- 星云大師: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凈身;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似人?
- 大安法師:大安法師講解
- 明安法師:把握當(dāng)下不后悔
- 星云大師:天為羅帳地為氈,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間不敢長伸足,恐怕踏破海底天。
- 凈慧法師:凈慧法師:《妙法蓮華經(jīng)》淺釋
- 白云禪師:傲慢與偏見,學(xué)佛人要遠諸傲慢,調(diào)整偏見
- 宗性法師: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廣欽和尚:在家學(xué)佛,應(yīng)如何做人?
- 弘一法師/慶裕:做真實的自己
- 慈莊法師: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
- 覺真法師: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
- 覺真法師: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覺真法師: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
- 覺真法師:你快樂嗎?有沒有試過不快樂?
- 慧廣法師:錯了怎么辦?
- 崇慈法師: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慧廣法師:生活感言,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
- 本源法師:至心精進,專注于目標(biāo),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如瑞法師:老實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靜波法師:先告訴為什么要做這件事,別人才真正愿意去做
- 濟群法師:弘揚佛法是每個佛弟子的責(zé)任
- 清凈法師:供奉韋馱菩薩和伽藍菩薩消除障緣
- 仁禪法師:五種適合絕大多數(shù)人修的「持名念佛」方法
- 凈善法師:凈善法師:看風(fēng)水與算命能否改變命運?
- 如瑞法師: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靜波法師:佛法的中道觀
- 濟群法師: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如瑞法師: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本源法師:學(xué)習(xí)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靜波法師: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濟群法師: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本源法師: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瑞法師: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明海法師:當(dāng)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濟群法師: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如瑞法師: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本源法師: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濟群法師:佛教對世界的認(rèn)識——因緣因果
- 如瑞法師:護念他人善用心,學(xué)佛慈悲須踐行
- 本源法師: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濟群法師: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本源法師: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如瑞法師: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xué)習(xí)的榜樣
- 理海法師: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yán)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yán)經(jīng)輕松學(xué)
- 佛法修學(xué)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xí)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yán)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
- 惟賢法師:華嚴(yán)經(jīng)要義 目錄 引言 講經(jīng)緣起
- 惟賢法師:華嚴(yán)經(jīng)要義 第一章《華嚴(yán)經(jīng)》宗趣
- 惟賢法師:法華經(jīng)要義 第一章《法華經(jīng)》就是講心靈建設(shè)
- 惟賢法師:楞嚴(yán)大義 第二章《楞嚴(yán)經(jīng)》概述 三、關(guān)于阿難贊佛偈
- 惟賢法師:楞嚴(yán)大義 第一章《楞嚴(yán)經(jīng)》的總體思想
- 惟賢法師:華嚴(yán)經(jīng)要義 第五章《華嚴(yán)經(jīng)》的內(nèi)容
- 惟賢法師:法華經(jīng)要義 第三章《法華經(jīng)》正文的要義
- 惟賢法師:華嚴(yán)經(jīng)要義 第七章《華嚴(yán)經(jīng)》精華舉例
- 惟賢法師:般若與人生佛教 三、《大般若經(jīng)》的內(nèi)容
- 惟賢法師:般若與人生佛教 二、佛說般若的緣起
- [生活故事]也就只是像那么回事
- [佛與人生]妨礙善行,損耗錢財?shù)牧N過失,在家佛教徒要防范
- [漢傳人物問答]學(xué)佛最終只是讓自己和眾生解脫嗎?
- [佛化家庭]世間的孝有幾種,子女怎么做才是世間最圓滿的孝道?
- [白云禪師]傲慢與偏見,學(xué)佛人要遠諸傲慢,調(diào)整偏見
- [宗性法師]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佛與人生]放下過去,期待明天,對未來心存一份期望
- [佛學(xué)常識]四真道行是什么意思?佛說四圣諦的目的
- [人物故事]濟公是真實存在的嗎?濟顛和尚的神奇?zhèn)髡f
- [禪宗文化]靈隱寺在哪?杭州最早的佛教名剎靈隱寺介紹
- [黑茶]認(rèn)識黑茶,黑茶的分類與營養(yǎng)功效
- [禪宗思想]禪宗的“不立文字,教外別傳”
- [廣欽和尚]在家學(xué)佛,應(yīng)如何做人?
- [宗門故事]無上大法難的不是解,而是真
- [普洱茶]小寒喝什么茶?普洱熟茶、黑茶、紅茶
- [佛理禪機]知足不是得少為足
- [生活故事]因為有禪,所以有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