潸然淚下 音容永駐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2010年,這一年標志著21世紀的第一個十年已經(jīng)無聲過去,距離上一個世紀的第一個十年——1910年更是已經(jīng)整整劃過了100年。在這一百年中,炎黃子孫度過了苦痛屈辱的歲月,也經(jīng)歷了自新自強的過程。
百年風云變幻中,老法師-----妙湛法師見證了清朝的覆亡,從中華民國到國統(tǒng)時期再到新中國成立,他見證了華夏古國的苦痛與成長。他出生的那一年是滿清王朝的最后一年,轉年爆發(fā)了改變中華兩千年歷史的辛亥革命,還未滿周歲的他已經(jīng)經(jīng)歷了兩個完全不同的時代,而這僅僅是轉變的開始,一個全新的紅色時代正等著與他共同成長。
二十世紀后五十年,是中華民族真正揚眉吐氣的五十年,強大的中共政權使中國不再像清政府執(zhí)政時期那樣任人凌辱,也不再像民國時代那樣任憑倭人侵侮而默不作聲。雖然經(jīng)歷了一個閉關自守的消極時代,但巨人終會醒悟,巨龍正在發(fā)生振奮人心、翻天覆地的轉變。年逾古稀的老法師同著時代的步伐,各方奔走,重興南普陀寺;同時為了培養(yǎng)僧材,續(xù)佛慧命,先是于一九八五年,恢復了停辦已久的南普陀寺佛教養(yǎng)正院,繼而又恢復了創(chuàng)辦于民國十三年(一九二四年)的閩南佛學院。他走過風雨飄搖的時代,他曾經(jīng)經(jīng)歷浩劫而依然堅守信仰,雖身著俗服而能內(nèi)持梵行;在晚年終于守得云開,為佛教事業(yè)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而我就是在1986年,以第二屆閩南佛學院學僧的身份與老法師結下了四年的不解佛緣,現(xiàn)在二十年在彈指一揮間轉瞬而逝,而妙老也已經(jīng)西去也已經(jīng)十五載。蘇軾以“十年生死兩茫茫”緬懷故人,而十五年的時間過去,老法師的付出非但沒有隨流而去,他所栽種的桃李之花反而已經(jīng)開遍了大江南北。而我對他的思念之情卻無法稍減,十五年的歲月可以清晰地雕刻臉上的皺紋,卻如何也抹不去老法師在我心中的清晰印象,我能夠伴他走過他的暮年,這對我而言不能不說是一件幸事。還記得老人家臨終之時“勿忘世上苦人多”的殷切善囑,以及“如果佛教事業(yè)沒有做好,情愿再來一生”的悲憫情懷。拭去淚水后但愿老法師的愿力所在,佛教事業(yè)能夠昌盛宏遠,而我們可以沿著他老人家的足跡,在他的加持下繼續(xù)前行……
還記得在閩南佛學院的四年時光,那時十八、九歲的我們,正處于青春的叛逆與成長時期,而那時正是佛教教育青黃不接,正是急切需要培養(yǎng)人才的緊要時刻。為了弘揚佛法,也為了佛教的幼苗可以茁壯成長、直上云霄,老法師親自監(jiān)督學僧們的學習、生活,對于調皮搗蛋的學僧以不拘一格的寬容與嚴厲諄諄善,誘其成為佛教棟梁。他總是以身作則,成為我們的示范。還記得有一次,他延請著名學者到閩院講課,老法師像一個小學生一樣,背著手坐在第一排很認真地聽課。那時候,他已經(jīng)八十春秋,正是他以自己的正行春風化雨,教我們要“活到老學到老”。老人家的認真、專注影響了我的一生,到現(xiàn)在每當有人贊嘆我的認真之時,我就不由得想起已逝的良師長者。
他怕我們整日埋頭書本,身體會變得孱弱不堪,還特地請來教太極拳的老師。有些學僧不愛去學,老人家就拿著一根木棍親自到宿舍,逐一把大家趕出來,并站在遠處關注著我們,直到下課。老法師如此高齡還每天親自監(jiān)督頑皮的學僧,那時年少不懂事的我們,根本不知道體諒他老人家的良苦用心?墒俏蚁嘈,每一位挨過戒板的同學,如今都會更加地感激老院長園丁般的修剪,使我們在走向社會以后能夠以他的理念來發(fā)善念、走正道、做善事。他是一個天生的師者。
妙湛老法師的教學銘言是,“打不走,趕不走的才是好學生!”是的,任挨幾句打罵就可以放棄學業(yè)的人,是無法有所成就的。老法師以出世的精神,做著濟世的事業(yè),我們本著老人家的宏愿,不遺余力地把事情做好。薪盡火傳,雖然他離開我們已經(jīng)好長時間了,但他所做的事情會一直由我們來延續(xù)下去,希望世人能更多地得到佛法的滋潤。
現(xiàn)在我們香海的定位就是在沿著妙老的宏愿,“紹隆佛種,續(xù)佛慧命。”堅定不移、不知倦悔地弘揚佛法,使之能潤澤更多的世人。
如今我已經(jīng)將香海禪寺作為一個弘法利生的道場,和諧社會的有力推動源泉。從開始建設至今,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支持,更吸引了大批的法師、專家、學者共同從事佛教文化及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傳播和推廣。禪寺里每位法師、老師、義工本著“不為自己求安樂,但愿眾生得離苦”的精神在背后默默地付出,以此推動佛教文化及和諧社會的進步,在文化慈善、弘法教育、道風修行等方面做出了力所能及的努力。
歷年來我們開辦“香海禪修院”,至今已近百期,接待了全國各地幾十支企業(yè)的內(nèi)訓,總人數(shù)已逾數(shù)千。隨著禪修班的日益成熟,香海禪修院在寧波、上海、杭州、成都、義烏等地也成立了禪修中心。近幾年來香海禪寺的法師和老師在上海交大、復旦大學、華力集團、杉杉集團、上海銀行、廣東電信、實踐家集團等單位講授禪學和佛學智慧及心靈解壓等課程,參加課程的企業(yè)家逾萬人。
我們還在嘉興圖書館開設“和諧大講堂”,先后成功舉辦了多次公益講座,并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與此同時,在寺院內(nèi)開設“香海講堂”,此二講堂的參與總數(shù)也逾千人。另有“義烏和諧大講堂”,自開講之日起,香海禪修院已為其配送了多位知名講師。
我們還積極利用現(xiàn)代化的宣傳手段,常年堅持發(fā)送短信到有緣者的手機中。秉著廣結善緣的宗旨,借現(xiàn)在高科技通訊工具弘揚佛法,普度有緣人。并且開通聯(lián)通、移動群發(fā)飛信,每天堅持發(fā)送一條短信,目前收信人數(shù)每天超過四千人次,每周發(fā)出信息85000條。還將智慧短語刻錄成了配樂朗誦光盤,已刻印2萬盤;同時將這些智慧短語編輯成《香海禪心集》和《故事集》等小冊子,通過故事、短語等方式宣揚禪理,弘法利生。啟迪智慧是香海禪寺的宗旨,更多的“智慧小冊子”還在編輯中,目前的印刷數(shù)量已達87萬冊。這些小冊子匯集了許多通俗易懂的小故事,將禪的智慧,佛教的精髓融入現(xiàn)實生活,幫助現(xiàn)代人舒緩心理壓力,善待生命。這些讀物令讀過的人愛不釋手。而冊子中的“日誦警策文”十條,已經(jīng)成為許多企業(yè)人士每天的必修課。“日誦警策文”本著“愛的裂變”的理念,使修佛之人每日念誦,這樣一個影響十個,十個再影響一百個,使愛與善的裂變綿延無盡,筑起佛法的思想長城。
香海禪寺還創(chuàng)辦雙月刊《香海禪心》雜志,目前每期發(fā)行量在1萬冊以上。同時“香海讀書會”、“舍得書院”也是香海禪寺的亮點,本著“好書一起分享,共享佛商智慧”的宗旨,為廣大信眾和社會人士廣結善緣。每年香海寺在網(wǎng)上和出版社購進各類書籍50余種,近1萬冊。每年郵寄費用均逾數(shù)萬元。每年年底共制作賀卡3000張,臺歷3000套。參與重輯《嘉興藏》,并購置兩套藏經(jīng)于禪寺之舍得書苑。
在共襄善舉、弘法利生的理念下,我們沿著老法師的足跡堅持不懈地走下去。香海禪寺堅持每年進行慈善捐款,所捐錢款、物資不計其數(shù),其中捐助福建寧德貧困學生的陽光受助對象已達200人次。
1997年,中國佛教協(xié)會會長趙樸初老居士,寫有懷妙湛法師的長詩一首,詩曰:十年浩劫后,我初至廈門,公猶衣俗服,端容坐空庭。殷勤勤公起,續(xù)燃焰滅燈,答云固有愿,重荷亦堪任,惟求勿干擾,許公揚臂行。自茲南普陀,光復法王城,紹隆昔賢志,學院亦重興,兼弘利生事,慈濟設基金,;二資糧,善備無邊垠。前冬遣使來,施資助學僧,乃知公有疾,迎駕來京城。病榻叮嚀再,南天兩塔尊,一寺一學院,繼任宜得人。感公行愿深,堅我護持心,所愿恒沙劫,相隨覺道行。
讀著長長的詩句,我不覺清淚潸然,舊日的畫面一再地浮現(xiàn)在我的面前。一個老者對于孩子的嚴厲與深情使我們銘記無論在怎樣的逆境之中都不可以放棄這艱辛傳承而來的信仰,不可以辜負他對于我們的教誨與恩情。我把他作為自己此生學習的高標與航行的明燈。我在流著眼淚寫下這些文字的時候,我知道逝者已矣,再多的詞句,都顯得蒼白無力,我不知道該如何敘說那些與他同在的平凡而不平凡的日子,也不知道怎樣才能表達我最真實的感受。也許,隨著時光的遷流,隨著歲月的逝去,妙老的面容、妙老的聲音,會一天天慢慢地模糊;但是,我知道自己對老人家的懷念卻是永遠不會改變的,因為這種感情,是深深地埋藏在心靈深處的,永遠不會被歲月的風霜雨瀝所侵蝕……
云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
- 上一篇:佛法證我自在道,六度修得般若心
- 下一篇:《心經(jīng)》今說—以空性洞鑒人生
- 賢崇法師:無常與新生
- 賢崇法師:修行秘鑰,暗室明燈
- 賢崇法師:修于心,禪于行
- 賢崇法師:如火同在,似風轉換
- 賢崇法師:企業(yè)家:你真的成功了嗎?
- 賢崇法師:心靈深處蓮花開
- 賢崇法師:善用其心,唯道是從
- 賢崇法師:如是我行,“富!焙秃
- 賢崇法師:誅富之道,“攻心”為上
- 賢崇法師:調心如調琴,妙音自天成
- 賢崇法師:菩提樹下問來人
- 賢崇法師:修行,就是一生的行為
- 賢崇法師:幸福秘笈,會諸妙心
- 賢崇法師:一心柔軟,一念清凈
- 賢崇法師:禪,人間的一味解心妙藥
- 賢崇法師:葉落彼岸,花開荼蘼
- 賢崇法師:靈臺旋轉 “七心”照耀
- 賢崇法師:心是蓮花開
- 賢崇法師:無上,甚深,微妙法
- 賢崇法師:花好月圓照禪心
- 星云大師: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jié)。
- 正如法師:念《心經(jīng)》比《大悲咒》更好嗎?
- 印光大師:安士全書白話解
- 凈慧大師:凈慧法師《楞嚴經(jīng)》淺譯
- 星云大師:星云大師談《心經(jīng)》
- 文珠法師:妙法蓮華經(jīng)
- 大寂尼師:一般人在家里可以讀誦《地藏經(jīng)》嗎?
- 仁清法師:聽說誦大悲咒對鬼不好,請法師開示
- 星云大師:解讀普賢菩薩十大愿王(附普賢行愿品全文)
- 圣嚴法師:關于靈魂與鬼的終極真相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金剛經(jīng)
- 惟覺法師:修行人應做到的三大精進
- 心律法師:吃虧是福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心律法師:什么人與佛有緣?
- 文珠法師: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
- 星云大師:千江映月
- 虛云法師:多誦讀《普門品》和《地藏經(jīng)》
- 星云大師: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凈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 達摩祖師:《破相論》原文
- 永明延壽:宗鏡錄
- 正如法師:誦心經(jīng)比大悲咒功德大嗎
- 凈善法師:凈善法師:看風水與算命能否改變命運?
- 大安法師:無量壽經(jīng)
- 未知:星云大師講解
- 正如法師:梁皇寶懺 慈悲道場
- 明空法師:明空法師:《心經(jīng)》中的般若智慧
- 印光大師:不科學的求子秘方,但是很靈驗
- 星云大師: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 星云大師:朝看花開滿樹紅,暮看花落樹還空;若將花比人間事,花與人間事一同。
- 凈界法師:打坐的時候該怎么念佛?
- 仁清法師:《大悲咒》的九種世間利益
- 正如法師: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以搭縵衣嗎?
- 印光大師:命不好者求美好姻緣,有個簡單方法
- 星云大師:人死后生命是怎樣的?
- 星云大師: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凈身;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似人?
- 大安法師:大安法師講解
- 明安法師:把握當下不后悔
- 星云大師:天為羅帳地為氈,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間不敢長伸足,恐怕踏破海底天。
- 凈慧法師:凈慧法師:《妙法蓮華經(jīng)》淺釋
- 如瑞法師: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靜波法師:佛法的中道觀
- 濟群法師: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如瑞法師: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本源法師: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靜波法師: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濟群法師: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本源法師: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瑞法師: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明海法師: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濟群法師: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如瑞法師: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本源法師: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濟群法師: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如瑞法師:護念他人善用心,學佛慈悲須踐行
- 本源法師: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濟群法師: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本源法師: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如瑞法師: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
- 理海法師: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如瑞法師: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正慈法師:一人獨坐、內(nèi)心空閑,無甚雜思
- 本源法師: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靜波法師:跳出三界得解脫
- 濟群法師: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覺真法師:人與眾生的關系,是佛教倫理的核心和主體
- 本源法師:每個念佛人在極樂世界都有一朵蓮花
- 濟群法師:佛教是宿命論嗎,我們這一生的努力有用嗎?
- 本源法師:為什么有人對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卻生不起信心?
- 佛源法師: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明海法師:學佛人多拜幾個師父,去極樂的幾率也就越大,對嗎?
- 界文法師:為什么說皈依三寶就可以找到依靠?
- 星云大師:善事要盡心盡力去做,惡事則要毫不猶豫的斷除
- 西行法師:佛號代表佛智與法界
- 懺云法師:一念凈心的寶貴性!
- 道堅法師:佛教所說的業(yè)報是什么意思?業(yè)報的意思
- 西行法師:極樂世界的神秘面紗
- 夢參法師:造什么業(yè)就感什么果!
- 夢參法師:地獄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業(yè)報
- 天因法師:學法就是為了導正心念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
- 佛法修學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
- [放生起源]寺院設立放生池在經(jīng)典或傳統(tǒng)上有什么根據(jù)?
- [感應故事]心經(jīng)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種?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簡單介紹
- [佛與人生]面對別人的批評,應該怎么做?
- [佛學常識]八關齋戒的解釋、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學常識]袈裟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學常識]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稱為“寶”?
- [佛學常識]為什么要皈依三寶?歸投三寶令身心安穩(wěn)
- [人物故事]佛教貧女供燈的故事與啟示
- [佛經(jīng)故事]釋迦牟尼佛和菩提達多的雙頭鳥故事
- [佛學常識]食存五觀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須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寶珠
- [禪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煙”的故事
- [佛經(jīng)故事]富孩子變窮孩子,《法華經(jīng)》窮子喻的故事
- [佛學常識]布施的意思與種類
- [佛經(jīng)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