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別解別行、異見異解”,不可相信菩薩不相應(yīng)教法

  我們?nèi)绻麤]有智慧眼,對凈土法門信仰不夠,就很容易動搖,受其他各種說法的影響。這就是善導(dǎo)大師講的 “別解別行、異見異解”,它跟凈土法門是不相應(yīng)的,是其他法門的觀點。

  我們學(xué)凈土法門,如果遇到這種不同的知見,就寧可相信釋迦牟尼佛講的:念佛能夠往生。這種觀念可放到一邊,它是菩薩講的,我可存放起來;它的角度立場不同,我們就相信佛講的,相信凈土宗的祖師講的,所以“不可相信菩薩不相應(yīng)教法”。菩薩講的如果跟凈土法門有違背,可以不相信。我們到底信誰呢?只信佛的。

  有些人說:“我又不了解法義,怎么辦呢?”凈土宗的祖師里面,大家知道善導(dǎo)大師,他是彌陀再來,是凈土中的開宗祖師:這就是我們可以建立信心的地方。普通人看不懂法義,我們可以聽善知識。善知識是非常重要的,學(xué)佛法,尤其是凈土宗,表面看是人人都可念佛;但是,我們?nèi)绻麤]有善知識的引導(dǎo),可能會走入一片誤區(qū),走不出來——心中有很多疑團(tuán)解不開,我們可能會聽得越多疑問越多,這時就糾纏在里面,解脫不出來;這時就需要真正對凈土法義比較通達(dá)的人,由善知識來引導(dǎo)我們,我們才能從里面走出來。

  比如臨終的人,大家知道,《觀經(jīng)》下下品里面講到:他是五惡十逆的人,臨終時遇到了善知識。這個善知識是個什么樣的人呢?印光大師對此有個人解釋:勸他念佛的人就是善知識。

  凈土宗的善知識和其他法門的是有差異的。其他法門講善知識,要注重幾點:一、理論要通達(dá);二、修行要好,德行要高,甚至于像禪宗還要開悟,密宗里面還有十種功德利益,才有資格稱為善知識。但是在凈土宗里面,善知識的標(biāo)準(zhǔn)不同——只要是勸人念佛,只要能給人往生的信心,這樣的人就是善知識。

  我們看現(xiàn)實生活當(dāng)中有很多人可以引導(dǎo)人念佛,也可以成就人往生。比如很多助念的人就可以幫助人往生。助念的人可能都是普通人,都是學(xué)凈土法門,都是念佛的,他們也不是真正有成就的人,也有煩惱,也跟我們普通人一樣生活在世俗之中;但是他能成就人,能夠讓人往生西方,那么這種情況他就可以被稱為善知識了。所以凈土法門對善知識的標(biāo)準(zhǔn),不是站在我們個人修行的角度講的,而是說,要能夠引導(dǎo)別人念佛,能夠讓一個人相信阿彌陀佛,成就他,這種因緣就是善知識。

  即使你是菩薩,如果不能成就一個人往生,那就不是凈土門的善知識了。在其他宗派里被稱為善知識的人,比如禪宗有開悟的人,能讓別人開悟,是禪宗里面的善知識;但是如果講凈土,跟凈土教義違背了,那就不是凈土宗善知識。

  我們要分清法門不同,其標(biāo)準(zhǔn)是不一樣的。當(dāng)然有些人說法法相通,法法是平等,法法都是一樣的。從原則上可以這樣講;但是法法相通,我們要看從哪里相通:歸宿是相通的,結(jié)局是相通的;但方法是不同的。如果我們認(rèn)為都完全一樣,平等,沒差異,那就是不知道法義的差異了。

  釋迦牟尼佛為什么講八萬四千法門呢?這就是因為法門不同,應(yīng)機不同,他入手的方便不同,凈土法門就是最方便。蕅益大師講的三句話, 說凈土宗是 “方便中第一方便,了義中無上了義,圓頓中最極圓頓”,它是最方便的法門,誰都可以念;它是最了義,就是義理上是最圓滿的。佛法里有了義、不了義:了義是義理最完整,最圓滿,最透徹;而有些教法是不圓滿的。比如在小乘佛法里,他們認(rèn)為眾生是不可能成佛的,最多得羅漢果位;他只相信有釋迦佛,不相信有十方諸佛:這就是不了義的,不究竟的。

  凈土法門是所有究竟法門當(dāng)中最究竟的,是圓頓法門當(dāng)中最圓滿的,最快速的法門——這個理論,只有佛能完全了解。所以如果我們聽到不同的觀點,自己要有分辨。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