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祖南岳般舟承遠大師
三祖南岳般舟承遠大師
承遠大師(公元712~802年),四川綿竹縣人。開始學道于成都唐公,二十四歲時,出蜀到荊州玉泉寺,依惠真剃度學道。后遵師命去南岳衡山,從通相受具足戒,更于其座下學經律。聞慧日法師離京至廣州,大師來謁,恭敬求法;廴辗◣熃淌静豢瑟毴华毶,應依《無量壽經》修念佛三昧,以救濟群生。從此頓息諸緣,專修凈土。天寶元年(公元742年)歸衡山,于山之西南,建立精舍,號彌陀臺,僅安置經像,精苦修道。有人供養(yǎng)食物則吃,無人供養(yǎng)則食野果花草,弊衣唯求御寒蔽體而已。慕名來求道的人,常見一人身形羸弱,塵垢滿面,負薪擔水,都以為是大師的侍者而輕慢之,及打聽,方知那正是大師。大師萬緣放下,精進念佛,得念佛三昧,常感圣境現前。 當時,法照大師在廬山修禪定。一日入定,往極樂世界,見一襤褸僧人侍立在佛側,詢知是南岳的承遠大師。出定后,法照即往衡山面謁承遠大師,悲喜流涕而受其教,轉修凈土。遠近道俗亦聞其德業(yè),前來親近乞教。負布帛,斬木壘石,搭棚居住,并發(fā)心施金,營造殿宇。大師既不拒絕,也不營求,殿寺蓋成,題名彌陀寺。營造殿宇的結余,都布施給饑餓病苦者。 大師教化眾生,善立中道,隨機設教。為了使眾生早證道果,大師殷殷開示念佛法門,并將經教法語,彌陀名號,書寫在大街小巷,鐫刻在山巖溪谷,苦口婆心地勸勉眾生念佛求生凈土。從化者甚眾,前后受法弟子千有余人。就中以比丘惠詮、智明、道偵、超然、法照等,皆入室之秀。后來,代宗皇帝奉法照大師為國師,便也推尊承遠大師,頂禮有加,賜大師所住持的寺廟為般舟道場。 承遠大師于唐貞元十八年(公元802年)七月十九日告別諸弟子,安祥示寂于彌陀寺,享年九十一歲。呂溫之《南岳大師遠公塔銘記并序》,柳子厚之《南岳彌陀和尚碑》,均記傳大師的德行。 贊云: 羸形垢面,侍彌陀傍。法照神游得觀光,佛示其名坊。往嗣門墻,新法永傳揚。般舟苦行世難堪,絕糧泥土作所餐。常將經要佛名號,遍書途巷巖石間。念佛佛教特別法,來學以此令心安。天子聞名南向禮,故得道風四海傳。
- 上一篇:二祖長安光明善導大師
- 下一篇:四祖五臺竹林法照大師
- 第一節(jié) 愚人食鹽喻
- 第一回 拜眾童子
- 1.為步行而行
- 第二節(jié) 愚人集牛乳喻
- 第二回 拜文殊師利
- 第三節(jié) 以梨打破頭喻
- 第三回 拜德云比丘
- 摩登伽女與阿難(一)
- 第一回 溯源流書生說法 警癡頑菩薩化身
- 第五節(jié) 渴見水喻
- 第四節(jié) 婦詐稱死喻
- 第四回 拜海云比丘
- 第五回 拜善住比丘
- 第一節(jié) 千金小姐!萬金和尚!
- 第一卷:法戒錄 總勸
- 前言
- 第八節(jié) 山羌偷官庫衣喻
- 第六節(jié) 子死欲停置家中喻
- 第六回 拜彌伽
- 第九回 拜休舍優(yōu)婆夷
- 第七回 拜解脫長者
- 第七節(jié) 認人為兄喻
- 第八回 拜海幢比丘
- 第五十三回 拜普賢菩薩
- 摩登伽女與阿難(二)
- 第十節(jié) 三重樓喻
- 摩登伽女與阿難(三)
- 第十回 拜毗目瞿沙
- 第一節(jié) 序說
- 第十一回 拜勝熱婆羅門
- 第十五節(jié) 醫(yī)與王女藥令卒長大喻
- 第十二回 拜慈航童女
- 第九節(jié) 嘆父德行喻
- 第一章 我的生命被顛覆了
- 第三章 一兩個鐘頭走完一生(2)
- 第十五回 拜具足優(yōu)婆夷
- 2.牧牛
- 第十三回 拜善見比丘
- 第十四回 拜自在主童子
- 哲理故事300篇(1-5)
- 持蓮觀音是什么菩薩?持蓮觀音的故事
- 三歲小孩都懂得的道理,八十高齡也未必做得到
- 愚人食鹽的原文和譯文及道理
- 迦旃延尊者度化惡生王的故事
- 心平氣和 自度度人
- 馬需調教,樹要修剪,人需約束
- 心性要平和柔和
- 用實際行動展現自己的魅力、體現自己價值
- 從來不丟東西的婦人,只因她前世做了這件事
- 世俗王子從圣人走向神壇,釋迦牟尼佛的一生簡介
- 盲人摸象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 《大方等如來藏經》萎花喻的故事
- 人生不管是順境還是逆境,都要用好心情來對待
- 借花獻佛的由來,釋迦牟尼前身以花供養(yǎng)燃燈佛
- 以感恩的心面對世界
- 以平等心面對蕓蕓眾生,是菩薩的道德
- 梁武帝與佛教有什么關系,四次舍身入寺的是哪個寺?
- 佛陀度化慳貪長者修大布施
- 宋文帝問法求那跋摩的故事
- 知足并感恩,要知道別人的好并懂得回報
- 盲人打燈籠,即與人方便,也與己方便
- 禪師救蝎子,不因天性而放棄天性
- 從惜?锤F三代還是富三代
- 大乘心難發(fā),不愿再發(fā)大乘心的舍利弗
- 聽經的蛤蟆,命終后脫離畜生道,上升四天王宮
- 學佛貴在實行,堅持不懈地去修一個法門,終會成功
- 熟悉經藏的比丘與精進修道的比丘
- 佛教歷史上與水陸法會有因緣的高僧
- 借事磨練,善用其心,讓心走出煩惱的牢獄
- 薄拘羅尊者,五次被后母加害,卻都毫發(fā)無損
- 馬鳴菩薩抵億金的故事
- 人活著根本不需要很多,少欲知足自得安樂
- 九月初四,弘一大師圓寂日,德行與精神常存我們心間
- 釋迦牟尼佛修忍辱,忍辱仙人與歌利王的故事
- 舍棄對五欲的貪著,成功飛出籠子的鴿王
- 寺廟為什么喜歡種銀杏?佛珠變銀杏的故事
- 鳩摩羅什是誰?東晉高僧鳩摩羅什的一生
- 短暫的快樂與長久的快樂,你選擇哪個?
- 三年不吃飯的出家人
- 急性子與慢性子,人與人要學會理解和忍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