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教故事 > 宗門故事 >

八祖杭州云棲蓮池大師

  八祖杭州云棲蓮池大師

  蓮池大師(公元1523~1615年),諱袾宏,字佛慧,號蓮池。杭州仁和人,出生于世代望族之家。十七歲補諸生,以學識與孝行著稱于鄉(xiāng)里。鄰家有一老嫗,日日念佛名。大師問其所以,老嫗回答:先夫持佛名,臨終自在往生,故知念佛功德不可思議。大師聞語感動,遂寄心凈土,書“生死事大”于案頭以自警策。二十七歲喪父,三十二歲母亦永訣,大師決志出家修行,與妻子湯氏決別:“恩愛不常,生死莫代,我得出家,你自己保重。”湯氏灑淚說:“君先走一步,我自會打算。”大師作一筆勾詞棄家,投西山性天和尚落發(fā)。其妻隨后也削發(fā)為尼。

  大師受具足戒后,策仗游方,遍參知識。參學遍融禪師,老禪師教喻:“勿貪名利,唯一心辦道,老實持戒念佛。”大師拳拳服膺。后參笑巖寶祖,辭別向東昌的歸途上,聞樵樓之鼓聲忽然大悟。乃作偈曰:“二十年前事可疑,三千里外遇何奇?焚香擲戟渾閑事,魔佛空爭是與非。”

  隆慶五年(公元1571年),入杭州云棲山,見山水幽絕,遂結茅卜居修念佛三昧。山中老虎時常傷害村民,大師慈悲為放瑜伽焰口,老虎不再患害百姓。亢旱年,村民懇請大師祈雨,大師手擊木魚,循田埂念佛,一時,雨下如注。村民及信眾們自發(fā)地為大師建造禪堂寺院。自此,法道大振,海內(nèi)衲子歸心,遂成一大叢林

  大師是從永明延壽以來,融禪凈教律為一體之大成者,主唱禪凈不二,念佛含攝萬法之旨。大師痛念末法眾生,掠影宗門,撥無凈土,有若狂象;教下講師,依文解義,說食不飽。如法思惟,唯念佛一門,橫截生死,普攝三根。于是單提凈土,著《彌陀疏鈔》十余萬言,總持圓頓諸經(jīng),融會事理,指歸一心。大師以華嚴一即一切的圓融理念詮釋念佛法門,認為念佛是大總持法門,含攝菩薩六度萬行,囊括一大藏教理的精義。由是,大師不主張閱藏,應一心念佛。

  大師明因慎果,深悲末法眾生,業(yè)深垢重,教綱衰滅,戒律松弛,此時修行,應以戒律為根本,以凈業(yè)為指歸。因而,大師整飭清規(guī),在南北戒壇久禁不行的情況下,大師令求戒者具三衣,于佛前受之,大師為證明。已受戒者,半月誦《梵網(wǎng)經(jīng)戒》及《比丘諸戒品》。其住持的道場,規(guī)條甚嚴,出《僧約十條》、《修身十事》等示眾。各堂執(zhí)事職責詳明,夜必巡警,擊板唱佛名,聲傳山谷。布薩羯磨,舉功過,行賞罰,絲毫無錯。大師策厲清規(guī),嚴明梵行,并親自著述,闡發(fā)戒律精義,以救末世疲弊之習。大師極力戒殺生、崇放生。寺前建有放生池,山中設有放生所,救贖潛游蜎飛諸生物。大師《戒殺放生文》盛傳于世。

  大師樸實簡淡,虛懷應物,貌相溫和,聲若洪鐘,胸無崖岸。自奉儉樸,自有道場以來,未曾妄用一錢,凡有香俸盈余,便施散給其他寺廟的和尚。施衣藥,救貧病,常行不倦。大師生平惜福,年老還是自己洗衣,凈溺器,不勞煩侍者。終身一襲布衣,一頂麻布蚊帳用了幾十年。

  文殊菩薩曾化為童子來參大師。大師見到童子便問:“兩腳有泥,必是遠來客。”童子說:“聞知蓮池水,特來洗一洗。”大師說:“蓮池深萬丈,不怕淹死你。”童子說:“兩手攀虛空,一腳踏到底。”大師道行境界于斯可見一斑。

  大師道隆德盛,感動當時。李太后遣內(nèi)侍赍紫袈裟白金問法要,大師書偈答曰:“尊榮豪貴者,由宿植善因,因勝果必隆,今成大福聚。深達罪福相,果中更植因,喻如錦上花,重重美無盡。如是修福已,復應慎觀察:修福不修慧,終非解脫因,福慧二俱修,世出世第一。眾生真慧性,皆以雜念昏,修慧之要門,但一心念佛。念極心清凈,心凈土亦凈,蓮臺最上品,于中而受生。見佛悟無生,究竟成佛道,三界無倫匹,是名大尊貴。”

  大師深感凈宗念佛法門乃至簡至易,普攝諸根,仰賴佛力,圓證菩提的無上大法,故殷殷普勸念佛往生凈土。其言曰:

  “蓋此念佛法門,不論男女僧俗,不論貴賤賢愚,但一心不亂,隨其功行大小,九品往生。故知世間無一人不堪念佛:若人富貴,受用現(xiàn)成,正好念佛;若人貧窮,家小累少,正好念佛;若人有子,宗祀得托,正好念佛;若人無子,孤身自由,正好念佛;若人子孝,安受供養(yǎng),正好念佛;若人子逆,免生恩愛,正好念佛;若人無病,趁身康健,正好念佛;若人有病,切近無常,正好念佛;若人年老,光景無多,正好念佛;若人年少,精神清利,正好念佛;若人處閑,心無事擾,正好念佛;若人處忙,忙里偷閑,正好念佛;若人出家,逍遙物外,正好念佛;若人在家,知是火宅,正好念佛;若人聰明,通曉凈土,正好念佛;若人愚魯,別無所能,正好念佛;若人持律,律是佛制,正好念佛;若人看經(jīng),經(jīng)是佛說,正好念佛;若人參禪,禪是佛心,正好念佛;若人悟道,悟須佛證,正好念佛。普勸諸人,火急念佛,九品往生,華開見佛。見佛聞法,究竟成佛,始知自心,本來是佛。”

  大師一生精修,廣弘凈土,臨終前半月預知往生的時間。到城中告別諸弟子及故舊朋友,只說:“吾將他往。”回寺用茶湯供養(yǎng)眾僧,告訴大家明日將行。七月朔晚,大師示微疾,瞑目無語。城中諸弟子趕到,哀請留囑,大師睜眼開示:“老實念佛,莫換題目。”說完,向西稱佛名而逝。世壽八十一,僧臘五十。入塔于五云山麓。

  大師著述甚豐,主要有《阿彌陀經(jīng)疏鈔》、《云棲法匯》、《竹窗隨筆》、《往生集》、《凈土疑釋》等流行于世。

  贊云:

  初住云棲,即滅虎患,早請念佛雨慰盼,村民咸感嘆。庀材開辦,道場重興建。

  幼聞念佛意頗快,末誡門徒莫捏怪。行為世則言世法,注重凈土及規(guī)戒。砥柱狂瀾契理機,闡明佛心祛蜂蠆。普令具縛諸凡夫,仗佛慈力登蓮界。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