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祖長安光明善導(dǎo)大師
二祖長安光明善導(dǎo)大師
善導(dǎo)大師(公元613~681年)誕生于隋大業(yè)九年,生于安徽泗州(一說山東臨淄)。年少出家,早年修習(xí)《法華經(jīng)》、《維摩詰經(jīng)》,后見西方變相與《觀無量壽佛經(jīng)》,心生歡喜,欣慕西方極樂世界,每常誦習(xí)十六觀行冥心思惟,如法作觀,未經(jīng)數(shù)年,已成深妙,便于定中,備觀寶閣、瑤池、金座,宛在目前,涕泗交流,舉身投地。
貞觀十五年,大師二十九歲,至西河石壁谷玄中寺,見道綽禪師,蒙授《無量壽經(jīng)》。見凈土九品道場,大喜曰:“此真入佛之津要,修余行業(yè),迂僻難成,唯此法門,速超生死。”于是勤篤精苦,晝夜禮誦,如救頭燃。每入室長跪唱佛,不到力盡,終不休歇。寒冰天氣念佛,亦要念到汗?jié)褚陆蟛胖瓜ⅰ3鰟t演說凈土法門,三十余年,未嘗睡眠。護持戒品,纖毫不犯。心絕念于名聞利祿,從不舉目而見女人。律己峻嚴,待人慈愛寬恕。凡美味佳肴都供養(yǎng)大眾,粗糲飯食則留給自己。佛前燈常年不熄,三衣瓶缽,躬自持洗。從不與人聚談世俗之事,恐怕耽誤凈業(yè)。大師念佛功深,成就殊勝。念一聲佛,則有一道光明從其口出;念十百千聲,便有十百千道光明從其口出,自證境界不可思議。
善導(dǎo)大師對凈業(yè)修持,特重專精,認為能否做到專精,是決定能否往生的關(guān)鍵。他說:“十即十生,百即百生,何以故?無外雜緣得正念故,與佛本愿得相應(yīng)故,不違教故,隨順佛語故。若欲舍專修雜業(yè)者,百時希得一二,千時希得三五。何以故?乃由雜緣亂動失正念故,與佛本愿不相應(yīng)故,與教相違故,不順佛語故,系念不相續(xù)故,憶想間斷故,回愿不殷重真實故,貪瞋諸見煩惱未間斷故,無有慚愧懺悔心故。”善導(dǎo)大師的著作中,對時人多有苦口婆心的勸示!队^經(jīng)四帖疏》云:“歸去來,魔鄉(xiāng)不可停,曠劫來流轉(zhuǎn)六道盡皆經(jīng),到處無余樂,唯聞愁嘆聲,畢此生平后,入彼涅槃城。”
由于大師凈土信念誠摯,德業(yè)隆盛,故四眾弟子受其感化,而歸心凈土者不勝計數(shù),其中也有難抑厭欣之情,以致舍身往生者。據(jù)傳載,大師在光明寺說法,有人告大師曰:“今念佛名,定生凈土否?”大師答曰:“定生!定生!”其人禮拜訖,口誦南無阿彌陀佛,聲聲相次。出光明寺門,上柳樹表,舍掌西望,倒投身下,至地遂逝。大師的弟子中,有誦《阿彌陀經(jīng)》十萬至五十萬遍者,有日課佛名自一萬至十萬者,其間得念佛三昧成就往生凈土者,不可紀述。
大師自利成就,悲心不舍眾生,幾十年來,孜孜弘揚凈土法門,所有的供奉都用來寫《阿彌陀經(jīng)》,達十萬余卷,畫西方凈土變相三百余處。大師少時,偶見西方凈土變相而引起愿生之心,推己及人,了知藝術(shù)的感染力與滲透力甚大,故致力于凈宗藝術(shù)性的弘揚。敦煌千佛洞中《觀無量壽佛經(jīng)》曼荼羅的成立,即是大師親自作畫,流傳于世。舉世共仰的洛陽龍門石窟盧舍那大佛,據(jù)考即為大師之所監(jiān)造。
大師于唐高宗永隆三年(公元681年)三月十四日示寂,享壽六十九歲。弟子懷惲等瘞于長安城內(nèi)禾原,為大師造塔,并建伽藍(即今香積寺)。植神木靈草,四時供養(yǎng)不怠。大師遺著存世者共五部九卷,計為《觀經(jīng)疏》四卷,《往生禮贊》一卷,《觀念法門》一卷,《法事贊》二卷,《般舟贊》一卷。
大師圣德高風(fēng),本跡不可測度。據(jù)《天竺往生略傳》云,善導(dǎo)是阿彌陀佛化身。我國蓮池大師曰:“善導(dǎo)和尚,世傳彌陀化身。見其自行精嚴,利生廣博,萬代之下,猶能感發(fā)人之信心,若非彌陀,亦必觀音、普賢之儔。嗚呼大哉!”
贊云:
師當唐初,各宗盛行。提倡凈土愜群情,佛力誰與京?若肯投誠,西方定往生。
世傳師是彌陀現(xiàn),提倡念佛義周贍。切誡學(xué)者須撝謙,兼使極力生欣厭。解宜遍通一切法,行擇機理雙契幹。念佛出光勵會眾,所說當作佛說看。
- 上一篇:讓對方信賴你的做法
- 下一篇:三祖南岳般舟承遠大師
- 第一節(jié) 愚人食鹽喻
- 第一回 拜眾童子
- 1.為步行而行
- 第二節(jié) 愚人集牛乳喻
- 第二回 拜文殊師利
- 第三節(jié) 以梨打破頭喻
- 第三回 拜德云比丘
- 摩登伽女與阿難(一)
- 第一回 溯源流書生說法 警癡頑菩薩化身
- 第五節(jié) 渴見水喻
- 第四節(jié) 婦詐稱死喻
- 第四回 拜海云比丘
- 第五回 拜善住比丘
- 第一節(jié) 千金小姐!萬金和尚!
- 第一卷:法戒錄 總勸
- 前言
- 第八節(jié) 山羌偷官庫衣喻
- 第六節(jié) 子死欲停置家中喻
- 第六回 拜彌伽
- 第九回 拜休舍優(yōu)婆夷
- 第七回 拜解脫長者
- 第七節(jié) 認人為兄喻
- 第八回 拜海幢比丘
- 第五十三回 拜普賢菩薩
- 摩登伽女與阿難(二)
- 第十節(jié) 三重樓喻
- 摩登伽女與阿難(三)
- 第十回 拜毗目瞿沙
- 第一節(jié) 序說
- 第十一回 拜勝熱婆羅門
- 第十五節(jié) 醫(yī)與王女藥令卒長大喻
- 第十二回 拜慈航童女
- 第九節(jié) 嘆父德行喻
- 第一章 我的生命被顛覆了
- 第三章 一兩個鐘頭走完一生(2)
- 第十五回 拜具足優(yōu)婆夷
- 2.牧牛
- 第十三回 拜善見比丘
- 第十四回 拜自在主童子
- 哲理故事300篇(1-5)
- 持蓮觀音是什么菩薩?持蓮觀音的故事
- 三歲小孩都懂得的道理,八十高齡也未必做得到
- 愚人食鹽的原文和譯文及道理
- 迦旃延尊者度化惡生王的故事
- 心平氣和 自度度人
- 馬需調(diào)教,樹要修剪,人需約束
- 心性要平和柔和
- 用實際行動展現(xiàn)自己的魅力、體現(xiàn)自己價值
- 從來不丟東西的婦人,只因她前世做了這件事
- 世俗王子從圣人走向神壇,釋迦牟尼佛的一生簡介
- 盲人摸象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 《大方等如來藏經(jīng)》萎花喻的故事
- 人生不管是順境還是逆境,都要用好心情來對待
- 借花獻佛的由來,釋迦牟尼前身以花供養(yǎng)燃燈佛
- 以感恩的心面對世界
- 以平等心面對蕓蕓眾生,是菩薩的道德
- 梁武帝與佛教有什么關(guān)系,四次舍身入寺的是哪個寺?
- 佛陀度化慳貪長者修大布施
- 宋文帝問法求那跋摩的故事
- 知足并感恩,要知道別人的好并懂得回報
- 盲人打燈籠,即與人方便,也與己方便
- 禪師救蝎子,不因天性而放棄天性
- 從惜福看窮三代還是富三代
- 大乘心難發(fā),不愿再發(fā)大乘心的舍利弗
- 聽經(jīng)的蛤蟆,命終后脫離畜生道,上升四天王宮
- 學(xué)佛貴在實行,堅持不懈地去修一個法門,終會成功
- 熟悉經(jīng)藏的比丘與精進修道的比丘
- 佛教歷史上與水陸法會有因緣的高僧
- 借事磨練,善用其心,讓心走出煩惱的牢獄
- 薄拘羅尊者,五次被后母加害,卻都毫發(fā)無損
- 馬鳴菩薩抵億金的故事
- 人活著根本不需要很多,少欲知足自得安樂
- 九月初四,弘一大師圓寂日,德行與精神常存我們心間
- 釋迦牟尼佛修忍辱,忍辱仙人與歌利王的故事
- 舍棄對五欲的貪著,成功飛出籠子的鴿王
- 寺廟為什么喜歡種銀杏?佛珠變銀杏的故事
- 鳩摩羅什是誰?東晉高僧鳩摩羅什的一生
- 短暫的快樂與長久的快樂,你選擇哪個?
- 三年不吃飯的出家人
- 急性子與慢性子,人與人要學(xué)會理解和忍耐
- 因果報應(yīng)
- 佛典故事
- 禪宗公案
- 佛學(xué)故事
- 百喻經(jīng)故事全集譯注
- 阿彌陀佛的故事
-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簡介
- 民間故事
- 地藏經(jīng)感應(yīng)
- 金剛經(jīng)感應(yīng)事跡
- 一行禪師:《故道白云》
- 孝的故事
- 金剛經(jīng)故事
- 人和動物的感人故事
- 佛咒感應(yīng)
- 智慧故事
- 心經(jīng)故事
- 戒邪淫故事
- 地藏經(jīng)故事
- 心經(jīng)故事
- 十大弟子傳
- 地藏王菩薩的故事
- 大悲咒感應(yīng)事跡
- 楞嚴經(jīng)故事
- 觀世音菩薩傳
- 480位禪宗大德悟道因緣
- 感恩的小故事
- 玉琳國師
- 禪理故事
- 《欲;乜瘛钒自捊
- 動物寓言故事
- 藥師佛感應(yīng)錄
- 因果日記
- 心經(jīng)感應(yīng)事跡
- 百業(yè)經(jīng)故事集
- 改變命運的方法
- 禪宗開悟
- 觀音心咒感應(yīng)錄
- 放下就是快樂
- 念佛感應(y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