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琦本瑞禪師悟道因緣
天琦本瑞禪師悟道因緣
竟陵荊門天琦本瑞禪師,杭州東明寶峰智瑄禪師之法嗣,俗姓江,江西南昌鐘陵人。本瑞禪師幼時隨父經商穎州,二十歲時,忽念色身色無常,遂棄家遠游,投荊門無說能禪師座下落發(fā)。無說能禪師令他看“萬法歸一,一歸何處”之話頭。天琦禪師遂依教參究,卻無所得。
于是天琦禪師便辭別無說能禪師,投佛照禪師座下。在那里,他有幸遇到道翼首座(亦說昱首座)。道翼首座對他的道業(yè)非常關心,苦口婆心,百般提攜,甚至不許他說話,不許他眨眼。
一日,有人在廊下講話,天琦禪師情不自禁地豎起耳朵傾聽。
道翼禪師于是走過來,掄拳就打。
天琦禪師道:“吾不曾磕睡。”
道翼首座道:“你不曾瞌睡,耳聽那(哪)里?”
又有一天,有兩位僧人在量尺寸裁衣服,天琦禪師從旁邊經過,不經意瞟了一眼。
這時道翼禪師不知從什么地方冒出來,掄拳便打,說道:“你那眼也不得停住,話頭焉然得著實?”
經過道翼禪師這樣的晝夜逼拶,天琦禪師修行更加精進,功夫也日趨純熟。
一天,天琦禪師陪同高郵局全首座前往襄陽。途中偶然聽見有一位婦女在喚豬。
全首座道:
“阿娘墻里喚哪哪,途中師僧會也么。
拶破這些關捩子,娘娘依舊是婆婆。”
天琦禪師一聽,驚詫不已,通身汗流。
為了早日證道,天琦禪師過著近似苦行僧般的生自活,根本無暇顧及自己的衣著。他連續(xù)五年冬天不曾穿過棉襖,也沒有內衣,一年四季就穿著一領破衲,襤褸不堪。
經過一段時間的專修,一天,天琦禪師偶然翻閱祖師語錄,就在他提撕沉吟之際,忽生疑情:“疑是阿誰?舉處是何人?”這疑情越來越重,于是,他便終日只看“是誰”二字,心心念念,晝夜一如。忽然間,他發(fā)現,山河大地和自己的身體突然不見了,猶如虛空。
不久,天琦禪師便開始游方參學,請求諸方尊宿為他抉擇。
在山東靜東暉禪師座下,一天,天琦禪師得了痢疾,非常厲害。靜東暉禪師勉勵他道:“病中功夫,切不可放過!”于是為他舉大慧宗杲禪師患背疽之因緣——
昔大慧宗杲禪師在徑山患背瘡,疼痛無比,晝夜叫喚。有僧問:“和尚還有不痛底么?”大慧禪師道:“有。”那僧便問:“作么生是不痛底?”大慧禪師道:“痛殺人!痛殺人!”
天琦禪師一聽,豁然有省。
病愈之后,天琦禪師即前往蜀中,參禮楚山紹琦禪師。
行腳途中,一天,天琦禪師偶然聽到山鹿的鳴叫,當下便會得“日用之中無有不是底道理”。
禮拜了楚山禪師,天琦禪師問道:“某甲閑時看來,了然明白,及至臨機,因何茫然?”
楚山禪師道:“毫厘有差,天地懸隔。”
天琦禪師于是便留在楚山禪師座下。
過了一段時間之后,天琦禪師又前往金陵行腳。
一日,天琦禪師正在途中行走,忽然如夢初覺,從前參學所得,渙然冰消。于是他便當即前往南京高峰,禮謁寶峰智瑄禪師,請求印證。
智瑄禪師一見天琦禪師,便問:“甚處來?”
天琦禪師道:“北京。”
智瑄禪師又問:“只在北京,為復別有去處?”
天琦禪師道:“隨方瀟灑。”
智瑄禪師道:“曾到四川么?”
天琦禪師道:“曾到。”
智瑄禪師道:“四川境界與此間如何?”
天琦禪師道:“江山雖異,云月一般。”
智瑄禪師于是舉起拳頭,問道:“四川還有者(這)個么?”
天琦禪師道:“無。”
智瑄禪師道:“因甚卻無?”
天琦禪師道:“非我境界。”
智瑄禪師道:“如何是汝境界?”
天琦禪師道:“諸佛不能識,誰敢強安名?”
智瑄禪師道:“汝豈不是著空?”
天琦禪師道:“終不向鬼窟里作活計。”
智瑄禪師道:“西天九十六種外道,汝是第一。”
天琦禪師一聽,便拂袖而去。
智瑄禪師一見天琦禪師腳跟已穩(wěn),不受人瞞,非常高興,于是授予他法衣和拂子,并說偈云:
“濟山棒喝如輕觸,殺活從茲手眼親。
圣解凡情俱坐斷,曇花猶放一枝新。”
關于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用功夫,天琦禪師曾結合自己的參學體會,作過一段極為精彩的開示。此開示堪作我們后代禪人用功的指南——
“祖師西來,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更無別法。若向者(這)里知個落處,定也有分,慧也有分,宗也有分,教也有分,佛法世法無可無不可。腰纏十萬貫,騎鶴上揚州。甚或不然,定也不是,慧也不是,宗也不是,教也不是。蓋為不識本心,名為狂妄。經云:‘虛妄浮心,多諸巧見,不能成就圓覺方便’。諸佛諸祖,惟傳一心,不傳別法。汝等不達本心,便向外求,于妄心中,妄起功用,所謂‘如邀空華,欲結空果,縱經塵劫,只名有為’。須知見性成佛,性乃不是見他人之性,佛乃不是成他人之佛,決定是汝諸人本有之性,與十方法界,秋毫不昧,人人本具,個個不無。但向二六時中,一一之處,回光返照,看是阿誰?不得執(zhí)定只在一處,須是于一切處,大起疑情,將高就下,將錯就錯,一絲一毫,毋令放過。行時便看者(這)行底是誰?住時便看者住底是誰?坐時便看坐底是誰?臥時便看者臥底是誰?見色時便看者見底是誰?聞聲時便看者聞底是誰?覺一觸時便看者覺底是誰?知一法時便看者知底是誰?乃至語默動靜,回頭轉腦,屙屎放尿,著衣吃飯,迎賓待客,周旋往返,一一返看,晝夜無疲。倘若一念忘了,便看者忘了底是誰?妄想起時,便看者妄想底是誰?你道不會,只者不會底又是誰?現今疑慮,你看者疑慮底又是阿誰?如是看來看去,不妨頭頭獨露,法法全彰,萬境不能侵,諸緣不能入,得失是非都無縫隙,法法全彰,萬境不能侵,諸緣不能入,得失是非都無縫隙,明暗色空了無彼此。山河大地,日月星辰,盡圣盡凡,都盧(全部、都)只是一個誰字,更無別念。上下無路,進退無門,山窮水盡,悄消見絕,豁然爆地一聲,方知非假他求。不是一番寒徹骨,爭(怎)得梅花撲鼻香。”
- 上一篇:西巖了慧禪師悟道因緣
- 下一篇:佛光道悟禪師悟道因緣
- 第一節(jié) 愚人食鹽喻
- 第一回 拜眾童子
- 1.為步行而行
- 第二節(jié) 愚人集牛乳喻
- 第二回 拜文殊師利
- 第三節(jié) 以梨打破頭喻
- 第三回 拜德云比丘
- 摩登伽女與阿難(一)
- 第一回 溯源流書生說法 警癡頑菩薩化身
- 第五節(jié) 渴見水喻
- 第四節(jié) 婦詐稱死喻
- 第四回 拜海云比丘
- 第五回 拜善住比丘
- 第一節(jié) 千金小姐!萬金和尚!
- 第一卷:法戒錄 總勸
- 前言
- 第八節(jié) 山羌偷官庫衣喻
- 第六節(jié) 子死欲停置家中喻
- 第六回 拜彌伽
- 第九回 拜休舍優(yōu)婆夷
- 第七回 拜解脫長者
- 第七節(jié) 認人為兄喻
- 第八回 拜海幢比丘
- 第五十三回 拜普賢菩薩
- 摩登伽女與阿難(二)
- 第十節(jié) 三重樓喻
- 摩登伽女與阿難(三)
- 第十回 拜毗目瞿沙
- 第一節(jié) 序說
- 第十一回 拜勝熱婆羅門
- 第十五節(jié) 醫(yī)與王女藥令卒長大喻
- 第十二回 拜慈航童女
- 第九節(jié) 嘆父德行喻
- 第一章 我的生命被顛覆了
- 第三章 一兩個鐘頭走完一生(2)
- 第十五回 拜具足優(yōu)婆夷
- 2.牧牛
- 第十三回 拜善見比丘
- 第十四回 拜自在主童子
- 哲理故事300篇(1-5)
- 持蓮觀音是什么菩薩?持蓮觀音的故事
- 三歲小孩都懂得的道理,八十高齡也未必做得到
- 愚人食鹽的原文和譯文及道理
- 迦旃延尊者度化惡生王的故事
- 心平氣和 自度度人
- 馬需調教,樹要修剪,人需約束
- 心性要平和柔和
- 用實際行動展現自己的魅力、體現自己價值
- 從來不丟東西的婦人,只因她前世做了這件事
- 世俗王子從圣人走向神壇,釋迦牟尼佛的一生簡介
- 盲人摸象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 《大方等如來藏經》萎花喻的故事
- 人生不管是順境還是逆境,都要用好心情來對待
- 借花獻佛的由來,釋迦牟尼前身以花供養(yǎng)燃燈佛
- 以感恩的心面對世界
- 以平等心面對蕓蕓眾生,是菩薩的道德
- 梁武帝與佛教有什么關系,四次舍身入寺的是哪個寺?
- 佛陀度化慳貪長者修大布施
- 宋文帝問法求那跋摩的故事
- 知足并感恩,要知道別人的好并懂得回報
- 盲人打燈籠,即與人方便,也與己方便
- 禪師救蝎子,不因天性而放棄天性
- 從惜福看窮三代還是富三代
- 大乘心難發(fā),不愿再發(fā)大乘心的舍利弗
- 聽經的蛤蟆,命終后脫離畜生道,上升四天王宮
- 學佛貴在實行,堅持不懈地去修一個法門,終會成功
- 熟悉經藏的比丘與精進修道的比丘
- 佛教歷史上與水陸法會有因緣的高僧
- 借事磨練,善用其心,讓心走出煩惱的牢獄
- 薄拘羅尊者,五次被后母加害,卻都毫發(fā)無損
- 馬鳴菩薩抵億金的故事
- 人活著根本不需要很多,少欲知足自得安樂
- 九月初四,弘一大師圓寂日,德行與精神常存我們心間
- 釋迦牟尼佛修忍辱,忍辱仙人與歌利王的故事
- 舍棄對五欲的貪著,成功飛出籠子的鴿王
- 寺廟為什么喜歡種銀杏?佛珠變銀杏的故事
- 鳩摩羅什是誰?東晉高僧鳩摩羅什的一生
- 短暫的快樂與長久的快樂,你選擇哪個?
- 三年不吃飯的出家人
- 急性子與慢性子,人與人要學會理解和忍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