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經
《心經》可以指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是佛經中字數(shù)最少的一部經典著作,因其字數(shù)最少、含義最深、傳奇最多、影響最大,所以古往今來無數(shù)藝術家都傾注極大精力和虔誠之心,把《心經》創(chuàng)作成為異彩紛呈的藝術品。自由自在的菩薩用般若智慧言傳身教眾生,依靠自心的心靈智慧,從煩惱生死的這一邊到..[詳情]
《心經》的大智慧(十九)
五種心
第一是草木心。
草木雖有心,但是草木的心是沒有知覺的認識功能,這樣的心其實不是《心經》里面講的“心”的內涵。
第二是肉團心。
每個人都有心臟,我們的心臟的形狀、大小和我們的手握成拳頭類似。我們的心臟就是肉團心,這個心是物質所組合的,由心肌纖維、細胞等組成的。這個心主要起著泵血的功能:靜脈血回流到心臟,再通過心臟的動脈輸出到全身的血管、器官、組織細胞,營養(yǎng)各個地方的器官組織。現(xiàn)在醫(yī)學很發(fā)達,心臟壞了,可以換個心臟。但是,這個人的精神、思想沒改變。這個心臟它缺少認知的功能,所以這個心所起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心臟的這個心能維持生命,但是它沒有認識萬事萬物的功能,所以不是《心經》里面開示的“心”之內涵。
第三是精要心。
什么是精要心?我們看一篇文章,或者講一件事情,都有一個中心思想、主要內容。我們的表達不能東扯一下、西扯一下,最后不知道說什么。文章要讓人家一看就知道核心要說明什么問題,這個就是文章的精要。這個中心思想、主要內容就是精要心。精要心也沒有認識的功能,它只是說這部分最重要的內容是什么,最核心的部分是什么,所以不是《心經》里面要開示的靈靈不昧的心。
第四是緣慮心。
緣慮心就是妄想心。每個人都有六根——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我們六根攀緣外境的時候,在我們的內心里面,在身心世界里面會有感受,會有種種的想法。我們之所以會有這些想法,是因為六根攀緣了外境,有外境的信息刺激。如果沒有外境的刺激,我們這些想法是沒有的。
比如,我們聽到人家表揚贊嘆自己,感覺很高興,得意洋洋。得意洋洋的感受是怎樣引發(fā)的?是外面的環(huán)境,由于別人說好話、贊嘆你,你聽了很舒服,產生了這種感受和思想。這種感受和思想就是我們的緣慮心(妄想心)。
再比如,聽到別人說我們的壞話,我們聽了很不高興,很煩惱,甚至起了嗔恨心。有這種煩惱和想法,也是因為外在信息給予的刺激而自己起了反應。
這種妄想心不是真實的。因為這些想法、感受是假借外在的環(huán)境刺激才有的?客庠诘沫h(huán)境刺激來的這是不真實的。我們高興或者煩惱,都不是心它本來的一種狀態(tài),是假借外在的因緣刺激而產生暫時的、虛妄的現(xiàn)象,所以叫妄想心,不是真心。但是很多人心隨境轉,心常常隨著別人說好話、說壞話而轉,自己做不了主。比如別人說我們“這個人真沒智慧”,“這個人很壞。”我們聽別人這樣說心里就不高興,不好聽的話誰都不愿意聽,聽完越想越氣。從聲音來說,這些聲音已經消失了,但是我們還會念念不忘,念念回憶,念念來刺激自己的心態(tài)。實際上,那個聲音、那個話,在時間上、空間上早已不存在,消失了。但我們的心不知道那個境界是虛妄的,還會去追逐它,去回憶,去想象它,抓住它不放,心就隨虛妄的境界去轉,從而生很多煩惱。眾生會痛苦、會輪回,是因為我們把虛妄心當作自己的真心,隨境而轉,所以產生了很多煩惱執(zhí)著,去造業(yè)。造了業(yè)以后就要受報,就不自由了。
心隨境轉而造業(yè),造業(yè)就有果報。很多玩游戲的小孩不知道造業(yè)的可怕。玩游戲的時候,玩偷東西或者拿兇器打人,在游戲里面怎么玩都沒問題,它不是真實的。但在玩游戲的時候,不知不覺養(yǎng)成了一種不好的習氣,碰到現(xiàn)實環(huán)境不知不覺思想和行為就出來了,現(xiàn)實中去偷、去搶、去打人,還以為是玩游戲,其實那已經是造業(yè)了。造成了既定的事實,給對方造成了傷害,有身口的業(yè)就會受報,造重大惡業(yè)將來就會有牢獄的苦、墮落三惡道的苦。
我們很容易上當受騙,在虛妄的境界里面去執(zhí)著,不知不覺就隨境而轉去造業(yè)。這個叫緣慮心。緣就是攀緣,慮就是隨著這個攀緣的境界而產生的思想,產生的想法,這樣的心不是我們的真心,是虛妄心。
第五是真如心。
真如心是我們的真心。
什么是真如心?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解釋。
。ㄒ唬┱嫒缧牡拿
真如心的名,不同的經典里面出現(xiàn)很多不同的名詞。菩薩戒品里講“心地”、《般若經》里面講“菩提”,在《華嚴經》里講“一真法界”,在《金剛經》里講“如來”,在《大涅槃經》里面講“佛性”,在《金光明經》里面講“如如”,在《凈名經》里講“法身”,在《起信論》里面講“真如”,《圓覺經》里面講“總持”,在《楞嚴經》里講“妙真如性”,在禪宗里講“主人翁”、“正法眼藏”、“本來面目”,這些都是講真如心。比如同一個人,在家里父母叫你小名,在學校朋友又給你取了一個花名,在國外你又有個英文名字。同一個人有不同的名字,但實際上是同一個人。這是從名字上去認識它。
。ǘ┱嫒缧牡囊饬x。
什么叫真如?真,就是真實不虛的意思。一定是真實的,不是虛妄的,不是像影子一樣。比如大家看電影,屏幕顯示出來城市、人、車子等影像,但實際屏幕里沒有這些東西,只是看起來挺像、挺真實的。這就是虛妄,不真實,沒有實體。如,就是如如不動。如就是不動、不變的意思,會變的就不是真心。別人說一句好聽的就高興,說不好聽的就不高興,這個心就變了,變了的就是假心,叫虛妄心,緣慮心,不是真如心。
我們的真如心是不變的。什么叫不變?舉個例子:聽聲音,看我們的聞性。(法師以手敲擊桌子發(fā)出“咚咚”聲音)敲桌子的聲音,開頭敲有聽到聲音,后來不敲了,沒有聽到聲音,起了變化的,這個叫妄心。而聞性是,不管你敲桌子有聲音我在聽,清清楚楚;不敲了沒有聲音,我還是在聽,明明白白。不隨外面的境界而變化,一直不變,如如不動、靈靈不昧在作用的,就是真如心。
我們的真心不需要假借外界的因緣才能夠生起來。比如前面講到的聞性。不管有聲音、沒聲音,對它都沒有影響。真心是不隨著別人的聲音大,不隨著聲音小,不隨著聲音有,不隨著聲音無而變化。既然如此,心為什么還隨外境或是別人的刺激有了變化?別人說好聽的就笑,說不好聽的就哭鬧,那就是妄心在運作。妄心一定造業(yè),一定產生貪嗔癡。貪別人再多講兩句好話,嗔恨人家說了不好的話。一直計較執(zhí)著會很辛苦。就像大雁飛過去了,你還在虛空中找那個大雁飛過的痕跡,找不到,還要去抓。這就是沒有智慧。如果我們找到了真心,不管是表揚還是批評,聽完了就沒有了,如風吹過去了。不覺得舒服也不覺得難受,如如不動。所以明白真心的人過得很輕松,如雁過長空,不會隨那幾句話而轉。所以,清清楚楚見,清清楚楚聽,但是不住,了無影響,了無掛礙。會用真心,叫有智慧。不用真心,隨妄心而轉,就是貪嗔癡,就是造業(yè),就是苦海無邊。
原標題:傳承-明向法師:《心經》的大智慧(十九)
文章轉自微信公眾號:禪宗文化
- 上一篇:《心經》的大智慧(十八)
- 下一篇:《心經》的大智慧(二十)
- 《心經》的大智慧(一百四十二)
- 《心經》的大智慧(一百四十一)
- 《心經》的大智慧(一百四十)
- 玄奘大師版《心經》講記
- 《心經》的大智慧(一百三十九)
- 《心經》的大智慧(一百三十八)
- 《心經》的大智慧(一百三十七)
- “空”與“色”相依相存,無有差異
- 《心經》的大智慧(一百三十六)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是誰翻譯的?心經譯者玄奘大師
- 《心經》的大智慧(一百三十五)
- 《心經》的大智慧
- 《心經》的大智慧(一百三十四)
- 《心經》的大智慧(一百三十三)
- 《心經》的大智慧(一百三十二)
- 《心經》的大智慧(一百三十一)
- 《心經》的大智慧(一百三十)
- 《心經》的大智慧(一百二十九)
- 《心經》的大智慧(一百二十八)
- 《心經》的大智慧(一百二十七)
- 楞嚴經白話文卷一
- 第一卷 忉利天宮神通品
- 卷一 序品 第一
- 第四卷 閻浮眾生業(yè)感品
- 第六卷 如來贊嘆品
- 第二卷 分身集會品
- 第三卷 觀眾生業(yè)緣品
- 第八卷 閻羅王眾贊嘆品
- 第五卷 地獄名號品
- 第七卷 利益存亡品
- 妙法蓮華經注音 序品第一
- 第十三卷 囑累人天品
- 第九卷 稱佛名號品
- 第十二卷 見聞利益品
- 第十卷 校量布施功德緣品
- 《地藏經》贊
- 第十一卷 地神護法品
- 《地藏經》開經偈
- 楞嚴經白話文卷二
- 《華嚴經》原文卷一至卷五
- 妙法蓮華經弘傳序
- 楞嚴經注音 第一卷
- 卷一 方便品 第二
- 《地藏經》回向偈
- 妙法蓮華經注音 譬喻品第三
- 妙法蓮華經注音 方便品第二
- 卷二 譬喻品 第三
- 楞嚴經白話文卷三
- 楞嚴經白話文卷四
- 卷七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第二十五
- 卷二 信解品 第四
- 楞嚴經注音 第七卷
- 妙法蓮華經注音 化城喻品第七
- 卷三 化城喻品 第七
- 卷三 藥草喻品 第五
- 卷六 藥王菩薩本事品 第二十三
- 妙法蓮華經注音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第二十五
- 楞嚴經白話文卷十
- 楞嚴經白話文卷五
- 卷四 五百弟子受記品 第八
- 圓覺經講的是什么內容?圓覺經概說
- 《大寶積經》共有多少卷,是誰翻譯的?
- 楞嚴經是怎么來的?楞嚴經的由來故事
- 佛經的序分、正宗分、流通分是什么意思?
- 玄奘大師版《心經》講記
- 念地藏經期間總做噩夢,這是為什么?
- 《華嚴經》是怎么來的,是誰從龍宮帶出來的?
- 念經時,可以跟著文字去理解內容,感受景象嗎?
- 《六祖壇經》的四種版本
- 維摩詰經主要講了什么?
- 華嚴經是大乘經典嗎,有哪些漢譯本?
- 真正的佛在哪里?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迷三毒是魔王
- 《壇經》處凡愚而不減,在賢圣而不增的意思
- 《法句經》偈頌:人生在世間,應實行善德的講解
- 百佛名經注音版
- 增一阿含經是誰翻譯的,多少卷,講什么?
- 《華嚴經》偈語“汝等眾生,不能自救”是什么意思?
- 妙法蓮華經是誰說的?
- “空”與“色”相依相存,無有差異
- 《法華經》的四安樂行是指什么意思?
- 《法句經·智者品》偈頌:智者不為得失心動
- 《維摩詰經》的漢譯本與注疏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是誰翻譯的?心經譯者玄奘大師
- 佛語法門經注音版
- 法華經是誰翻譯的?妙法蓮華經譯者鳩摩羅什介紹
- 《無量壽經》三輩往生是通途菩提心還是凈土菩提心?
- 《法句經》偈頌:此心難覺察,隨欲望流轉的解讀
- 《心經》的大智慧
- 圓澄禪師翻跟斗作禮講《金剛經》
- 《父母恩重難報經》提倡孝道的偈語
- 《六祖壇經》中的兩處“念”是指什么?有什么不同?
- 佛說菩薩行五十緣身經注音版
- 大方等如來藏經注音版
- 如何擁有幸福的生活?常修慈悲心,煩惱自然無
- 《法句經·心品》偈頌:飄浮不定心,不明了正法的講解
- 九品往生出自哪部經典?
- 蓮池贊的全文及拼音
- 華嚴經有幾個版本?四十華嚴、六十華嚴、八十華嚴
- 菩薩生地經注音版
- 從《壇經》片段,瞻仰學習六祖大師的嘉言懿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