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修行在哪?修行人必須要過的五關(guān)

  三、名辱關(guān)

  人非完人,孰能無過?那個人前不說人?哪個背后無人說?就是完人如佛祖,也還有多少外道來毀謗呢,何況他人呢?所以最好就是閉嘴!

  名辱關(guān):分俗世的,教外的,教內(nèi)的。這個的根源就是四相: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世俗的名辱,也就是吵罵,爭斗。大多是“是己非人”。覺得自己是對的,別人不對。也就是執(zhí)著于我相和人相。

  有的人講理,有的人不講理。不講理的,無論別人是對是錯,都是錯。無論是自己錯,還是別人錯,都是別人錯。講理的,就死認個理,一直較真,要個公道。你有你的理,我有我的理,公說公的理,婆說婆的理,各持各的理。爭斗不休。于是,講理的,不講理,都在爭斗不休。

  世俗中最多的應(yīng)該是夫妻間的,婆媳間,同事競爭間等,最多爭吵了。修行人,必須放下爭吵,讓人說,讓人罵,自己恬然淡漠。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能默而屏之的,就默然。惹不起,我們還躲不起么?我們自己閉嘴,當啞巴吧。他們罵罵出了氣就算了。不必去爭論,越爭論,越是爭斗不休。

  對于教外的毀謗,也是如此。有能力,有機緣可以將他們降服。沒有的話,不要去爭辯,不要互相爭斗。對外教,敬而遠之。不皈依,也不輕毀,也不爭論。但老實的修行,老實的凈心。久之,外道也自然敬重你。

  而最可怕的是教內(nèi)的爭斗--門派之爭。

  佛祖在世時,哪來那么多門派呢?什么凈土宗,禪宗,密宗,律宗?當時全是一體的,綜合修行。戒定慧三無漏,齊頭并進的。后來發(fā)展處種種門派,各執(zhí)一端,喜歡“是己非人,尊己伐人”,搞得教內(nèi)四分五裂,這個危害最大。而這個的根源在于四相:我相,人相之外,更有眾生相,壽者相。尤其是對眾生相和壽者相的分別和執(zhí)著。

  壽者相:一旦尊崇某某大德,就認為世上只有某某大德是最正確的,只有他的門派只最正確。其他的門派都是錯了。覺得自己跟著大德修行,就是最正法的,其他人不是跟著這個大德的就肯定是錯了。

  自己修行,也沒什么成就。更不去了解其他人修行的成就和法門。一味的認為,某某大德是公認的大德,跟著他就一定是對的。而自己跟著這個大德,就是正法的化身了,可以去否定其他一切了。于是拿著雞毛當令箭,四處去攻擊他人。還自詡是在護持正法,是大德的護法;蠲撁摰南駛文革時的紅衛(wèi)兵,到處去鬧革命,搞批斗,搞得雞犬不寧,禍亂佛門。

  這是一種偶像崇拜,最盲目。也是最危險的。這個就是最嚴重的“依人不依法”、“依名不依法”。

  這些人自詡大德的護法,而對某某大德法,其實卻所知非常的少。所修所證更是少。最多就是發(fā)發(fā)語錄,而甚至自己都沒認真看過這些語錄,就只是到處亂發(fā),就認為以為這個就是傳法,這個就是功德。而若遇到別人有所疑問,并排斥之,說“你是羅漢么,你是大德么?你比大德還能么?既敢質(zhì)疑?”

  還有一種,就是喜歡挑人的過失,看到某某大德說法不如法,或者持戒不嚴,或者對戒律不重視,于是持為把柄,惡意攻擊之。

  他人有過是過,而楊人之過也是過。這樣的結(jié)果,就是讓很多人對大德失去信心,乃至對整個僧團失去信心,對佛教失去信心。

  而同時,你說大德的過失。大德的信徒,也會群起而攻之,圍攻你。結(jié)果就是令這些信徒,起了嗔恨心。也是過失。

  于是互相攻擊,征伐不止,佛教內(nèi)部四分五裂。

  而宗派間的互相攻伐,結(jié)果就是導(dǎo)致世人對整個僧團,整個佛法三寶的失望。

  而且,諸魔得其便,大肆挑撥,興風(fēng)作浪,于是佛法迅速滅亡。

  這個就是魔王的陰謀。!混入僧團,傳以邪法,相似法,同時挑撥離間,令教內(nèi)互相攻伐,四分五裂,正法很快就沒了。

  所以,千萬不要去攻擊大德,不要去挑人過失。

  當然,看到別人有過失,可以私下跟人說。不要在大庭廣眾中斥責。對有些現(xiàn)象,確實是不對。公開說的時候,應(yīng)該對事不對人。只說此類事件,不要去說具體的人。

  須知,佛法八萬四千法門,對治的是八萬四千種煩惱和根基。每個法門都是第一法門。

  八萬四千法門,都是一個法門—凈心法門,都是第一法門,都是念佛法門,沒有區(qū)別。

  什么是佛,佛者,覺也。覺什么?覺清凈平等慈悲心也。所以清凈心就是佛,凈心就是真念佛。

  任何一個法門,只要深入了,都是凈心,都是都攝其他所有法門。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所以不要去分別執(zhí)著,更不要互相攻伐。而應(yīng)該老老實實的在凈心上下功夫。不要去爭斗毀謗其他法門。不要說自己的法門是第一法門,自己的經(jīng)典是一流的。其他法門是第二第三第四法門,其他門派的經(jīng)典是二流三流四流。如此,實乃謗法。因為所有如來法門都是第一法門,所有如來經(jīng)典都是一流的。

  念佛修行之人,還如此的分別和執(zhí)著,實乃罪過。

  所以,真修行人須知,默然無爭。天下所有人都是大德,只有我是凡夫,只有我是初學(xué)。老實凈心,不作無謂的爭辯。

  四、吃喝關(guān)

  真修行人必須過的五關(guān)--4吃喝關(guān)

  吃喝關(guān),是循序漸進的:從吃素到少量,到少餐。身體越來越健康,身輕體健,無病無災(zāi),健康長壽。

  食色睡三關(guān)是一體的,素食少食,可以節(jié)制淫欲,斷絕邪淫。而戒淫,又可以反過來,幫助素食少食。因為戒淫了,精足不思淫,神足不思食,消化吸收功能也好,所以吃的少。同時,精神好了,精神健旺,睡眠也少,睡的深,沒有噩夢,春夢,沒有淫漏。

  吃素的意義

  首先要明白,吃素,本身就是最健康,最營養(yǎng)充足和最均衡的。無論是維生素,礦物質(zhì),蛋白質(zhì),其實都是從直接和間接的從植物中吸收的。很多食物,比如大豆米面等都含有豐富的蛋白質(zhì)。所以吃素的,根本沒必要去擔心,營養(yǎng)不足什么的。吃素的動物,大多比吃肉的更強壯更健康,也更溫和善良。好比大象,比老虎強壯,牛馬比豺狼強壯。只是他們溫順,不兇猛而已。

  吃肉,其實不是讓人更有營養(yǎng),而是讓人更肥胖和兇暴。很多人誤以為,吃肉才有營養(yǎng)。其實很多人吃肉的結(jié)果,不是有營養(yǎng),而是容易肥胖。肥胖了,就誤以為有營養(yǎng)。其實是一種畸形的不均衡的營養(yǎng)過剩。從來都是加重內(nèi)臟的負擔。容易得高血壓高血脂,高膽固醇,等等一系列心血管毛病。以及肝病腎病等內(nèi)臟疾病。

  而且,現(xiàn)代的社會,無論是人工養(yǎng)殖,還是野生的動物,都是經(jīng)過很多污染的,毒素很高。加上,動物被宰殺時,排放的毒素。所有的肉,都有大量的毒素。吃肉其實就是服毒?纯春芏囵B(yǎng)殖場就知道,他們都是以用激素,抗生素,安眠藥,甚至化肥農(nóng)藥,尤其是尿素來喂養(yǎng)魚類和牲畜。這些肉類吃了飼料,長的特快。而人吃了這些魚類肉類,就會吸收囤積大量的抗生素,激素,安眠藥,種種毒素等。使得人們?nèi)菀自缡欤顾幮詮,嗜睡沒精神,容易肥胖。容易得一些列心腦血光疾病,以及肝腎疾病,癌癥等。

  比較一下,吃素讓你營養(yǎng)均很,身心健康。而吃肉,讓你營養(yǎng)過剩,肥胖中毒,免疫力低,容易得種種疾病。

  而且,畜牧養(yǎng)殖業(yè),其實是地球暖化的元兇。排放有大量的氣體,糞便等排放,污染環(huán)境,尤其是增加甲烷二氧化碳等氣態(tài),導(dǎo)致地球變暖。而且,牲畜吃的大量的糧食,其實很容就解決地球上的饑餓問題。

  所以吃素,不僅是救自己,也是救地球。救動物,更救人類自己。

  吃素的漸進

  佛家吃素,不僅是不吃肉,還不喝酒,不抽煙。不吃蔥蒜,韭菜,香菜,洋蔥,芥末,因為這些菜有臭味,護法神不喜歡,而鬼魔喜歡。容易引誘修行人淫欲嗔怒等,毀壞戒律,乃至障礙證道,墮落地獄等,所以禁食。

  吃素,最好配合打坐和念佛。打坐,氣息舒暢,精氣充沛,自然少食。而且,自然的自己的氣息會抗拒肉臭,蔥蒜之臭。而甘味于清淡的清粥小菜。

  少食少餐

  少食,就是每餐的量變少,或者變稀。可以該喝粥,少吃飯。喝粥其實更健康。

  少餐,就是一天吃2頓,或者一頓。古人一日兩餐:【辰時】食時,又名早食,朝食,也就是吃早飯時間,(北京時間07時至09時)。哺時,又名日鋪、夕食等:(北京時間15食至17時)。也就是朝九晚五,早上九點前,晚上五點前吃飯。一日兩餐。

  其實,人一天的只要有一碗飯,就夠一天的能量消耗了。吃多了,大多都是浪費,不吸收的。所以佛家,提倡,一日一餐。也就是“日中一餐”, “過午不食”。過午不食,其實就是一餐。因為古人一日兩餐。過午不食,其實就是早上一餐。因為怕肚子餓,所以就把早餐移到中午吃,日中一餐。吃完后,過午就不食。

  而要做到日中一食,就就要好好的凈心,戒淫為基礎(chǔ),精神充沛,自然無欲少食。

  附錄:佛說吃素的福德比布施的福德要大百千萬倍

  -----節(jié)選自佛經(jīng)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十惡品》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唯愿如來為我解說,不飲酒、不食肉者,得幾所福?

  佛告迦葉:

  假使有人,象馬牛羊、琉璃珍寶瓔珞、國城妻子,持用布施,

  猶亦不如有人能斷酒肉,百千萬分不如其一。

  復(fù)置是事,假使有人百千兩金遍滿三千大千世界,持用布施,

  猶亦不如有人能斷酒肉,百千萬分不如其一。

  復(fù)置是事,假使有能鑄金為人數(shù)百,持用布施,

  猶亦不如有人能斷酒肉,百千萬分不如其一。

  復(fù)置是事,假使有人造作幡華寶蓋,遍滿三千大千世界,

  猶亦不如有人能斷酒肉,百千萬分不如其一。

  復(fù)置是事,假使有人造大浮圖寶塔,檐檐相次,如稻麻竹葦,上至梵天,

  不如有人能斷酒肉,百千萬分不如其一。

  喝酒之戒

  佛言:圣人飲酒尚如是失,何況俗凡夫如是過罪。若是過罪,皆由飲酒故。從今日,若言我是佛弟子者,不得飲酒。乃至小草頭一滴,亦不得飲。

  蔥蒜五辛之戒

  《楞嚴經(jīng)》上說:

  是諸眾生求三摩提,當斷世間五種辛菜。是五種辛,熟食發(fā)淫,生啖增恚。如是世界食辛之人,縱能宣說十二部經(jīng)。十方天仙,嫌其臭穢,咸皆遠離。諸餓鬼等,因彼食次,舐其唇吻。常與鬼住。福德日銷。長無利益。是食辛人修三摩地,菩薩天仙,十方善神,不來守護。大力魔王得其方便,現(xiàn)作佛身,來為說法,非毀禁戒,贊淫怒癡。命終自為魔王眷屬。受魔福盡,墮無間獄。阿難。修菩提者永斷五辛。是則名為第一增進修行漸次。”

  《四分律》比丘尼戒單墮第七十條中說:

  若比丘尼啖蒜者波逸提。比丘突吉羅,式叉摩那、沙彌、沙彌尼突吉羅,是為犯;不犯者,或有如是病,以餅里裹蒜食,若余藥所不治,唯須服蒜差,聽服,若涂瘡不犯。

  殺生吃肉之戒

  《楞嚴經(jīng)》:

  汝修三昧本出塵勞。殺心不除塵不可出。縱有多智禪定現(xiàn)前。如不斷殺必落神道。上品之人為大力鬼。中品則為飛行夜叉諸鬼帥等。下品當為地行羅剎。彼諸鬼神亦有徒眾。各各自謂成無上道。我滅度后末法之中多此鬼神熾盛世間。自言食肉得菩提路。阿難。我令比丘食五凈肉。此肉皆我神力化生本無命根。汝婆羅門地多蒸濕加以砂石草菜不生。我以大悲神力所加。因大慈悲及名為肉。汝得其味。奈何如來滅度之后食眾生肉名為釋子。汝等當知是食肉人縱得心開似三摩地皆大羅剎。報終必沈生死苦海非佛弟子。如是之人相殺相吞相愛未已。云何是人得出三界汝教世人修三摩地次斷殺生。是名如來先佛世尊第二決定清凈明誨

  是故阿難。若不斷殺修禪定者。譬如有人自塞其耳。高聲大叫求人不聞。此等名為欲隱彌露。清凈比丘及諸菩薩於岐路行不蹋生草況以手拔。云何大悲取諸眾生血肉充食。若諸比丘不服東方絲線絹帛及是此土靴履裘毛乳酪醍醐。如是比丘於世真脫。酬還宿債不游三界。何以故。服其身分皆為彼緣。如人食其地中百谷足不離地。必使身心於諸眾生若身身分。身心二涂不服不食。我說是人真解脫者。

  如我此說名為佛說。不如此說即波旬說。

  抽煙吸毒之戒

  抽煙吸毒上癮者,大多墮落地獄。

  一、吸煙引發(fā)多種疾病,導(dǎo)致短壽

  吸煙是慢性自殺,危害極大。煙草中含有毒物達20多種,都含大量毒素,吸之可誘發(fā)多種疾病,如:心肌梗塞、呼吸道哮喘、肺癌等,全身器官受損,并可引發(fā)急性中毒而喪命。所有這些,都會導(dǎo)致壽命減少,以致短壽。并使身心飽受病苦折磨。為過一時之癮,導(dǎo)致身心受諸大苦,壽命減少,這難道值得嗎?仁者自思!

  二、助長貪欲,以致奢侈,而福祿日漸消減,及至貧窮。

  吸煙之人,貪其滋味,多欲愚昧昏心而不知,卻以為快樂,實不異于鋒刀舔蜜。貪欲一生,貪嗔癡念頓起,迷戀于五欲六情,任意享受,而福祿財?shù)热諠u減少,不覺間家業(yè)窮因。有人說:吸煙只是花些小錢,怎么會減福損壽?答:不知福祿壽是前緣注定,享受一分便消一分。況若貪求上癮必不能滿足低檔消費,而去追逐高消費高享受,如此逐漸福分消減以致貧窮。實不如把吸煙之錢,用于布施、放生早種福田,福報日大而福祿則自會增添呢。仁者自思!

  三、吸煙令善知識及善性眾生遠離,令惡知識及惡性眾生親近。

  煙草為魔女胎血播種而成,吸煙后呼吸之氣臭穢,另一切善性眾生遠離,而令猛獸親近。殺生不生慈悲心,身心不凈,令眾生遠離。而吸煙類同殺生,因身心不凈而令眾生遠離。吸煙之人,心智昏昧而生貪嗔癡念,親近惡知識,遠離善知識。既吸煙則熱衷于世間名利,貪圖享受,終日在五欲中上浮下沉,而把寶貴人身白白浪費,何談親近善知識呢?仁者自思!

  四、不蒙吉神擁護,雖修善行但其功德很少,且遺患于后代。

  吸煙則有貪嗔癡念,若貪煙成癮,則熱衷于五欲六情,品德日漸下劣,更不得吉神擁護。貪欲愈重,積惡愈多,吉神遠離,夜叉惡鬼奪其精神,心驚恐怖,夜多惡夢,身口意不清凈。雖修布施等六度,但因我執(zhí)重,雖有功德,但卻很少。吸煙有害健康,并將身體的疾病遺傳于后代。待有子女后,他們奉你為榜樣,漸失善根,而不知自己吸煙以招罪愆,況復(fù)遺傳于后代。仁者自思!

  五、身口意三業(yè)不清凈,所修佛法不如意,更不得成就。

  吸煙成癮,常有貪戀,不利攝心。身體臭穢,呼吸不凈,常造口業(yè)。此身口意三業(yè)不清凈,則所修佛法不如意,自然不能在修行路上有所成就。僧人上不能弘法利生,下不能報父母恩,居士則不能荷擔如來家業(yè)責任。因吸煙不符世尊金口玉言,諸佛菩薩不會歡喜,更不會加持,永不得成就。仁者自思!

  六、天龍八部厭惡,諸天遠離不蒙護衛(wèi)。

  所修善業(yè),蒙天龍八部護衛(wèi)。而吸煙已種惡因,況呼吸氣息、皮膚汗液皆所不凈,諸天護法遠離。若有煙癮,最為護法神所厭,天龍八部最畏煙氣熏障。護法不樂聞蒜、韭等辛味,況煙霧如此臭穢不凈呢!護法遠離,彼所修不成,魔障重重,稍一自誤則墜入魔道,可悲可嘆。仁者自思!

  七、犯戒毀戒,人所憎嫌,臭名流布。

  煙酒同屬一性,自然為五戒之一。十三世班禪、法王、廣化寺等都對出家在家信眾定下戒律,弘一大師定其為譏嫌戒,可見大和尚們對此戒的重視。僧人如若犯此戒,則有損威儀,破壞戒相,失去人天之榜樣(僧相),定招世人譏嫌,絕對不可不戒。居士犯此戒遭外道世人誹謗,而念佛者,為人間楷模。吸煙導(dǎo)致人所憎嫌,臭名流布。獻身以大乘菩薩道而入世的出家、在家眾菩薩,都應(yīng)嚴守此條戒律。仁者自思!

  八、障一切善根,使不發(fā)菩提心,失菩提道業(yè),終墜入魔道。

  以吸煙之毒害,障一切善根,不容趨至三寶佛殿,減彼功德。若貪煙成癮,則沉淪于五欲六情,自然不會發(fā)菩提心,何談發(fā)起承擔如來家業(yè)的責任。華嚴經(jīng)云:“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根,是名魔業(yè)。”忘失尚且如此,何況不發(fā)。根據(jù)經(jīng)論:一切菩薩戒,根本為菩提心。若無菩提心種子,其余善根,從何增長?既不發(fā)菩提心,則一切善根自然不會生起,雖修善業(yè),臨終仍要墜落入魔道,輪回作魔鬼夜叉,償還宿債。所以,作為大乘入世的出家、在家眾,既知吸煙當墜魔道,不知何時才能得還人身,難道還要貪煙成癮嗎?仁者自思!

  九、障一切功德,不得解脫生死,不得轉(zhuǎn)世,或受生于人身。

  吸煙者,雖有念佛經(jīng)咒之功德,縱經(jīng)百劫,亦不生微若芥子許之效果。諸善男信女,為求解脫持經(jīng)念咒,以吸煙所覆蔽,不得成就,若作佛之近侍則觸佛障,不得聞及正法,何況解脫生死苦海。及至臨終,雖有吉境現(xiàn)前,為煙所覆蔽,無所見而失墮。與中陰出現(xiàn)化身之際,不得貴族善種眾生之胎。吸煙者,因其煙霧,多半生于不凈之中,及食便溺者之族類中也。吸煙不得轉(zhuǎn)世,或不得受生于人身。仁者自思!

  吸煙者,平時吸煙為煙之薰染,頂門閉塞。臨終受業(yè)牽引,不得往生,甚至隨煙氣墮落地獄。念佛常蒙佛菩薩在頂上加持,而以吸煙之害,頂門閉塞,不得加持力,臨終終不得接引。終至墮落地獄,千萬億劫求出無期。古云:“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故因吸煙之毒害,能種地獄之因,不容許有絲毫忽視。舉一實例,據(jù)《廣化文選》載:江西歐陽俊于生病時險墮地獄,因吸煙幾十年已種下地獄之因,幸仗佛力圣號加持,終脫地獄。仁者自思!

  以上觀點,大眾仁者應(yīng)仔細思考。戒除之法,唯至誠懺悔求佛加被,及用有關(guān)戒煙良方。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