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課、禪學
第六課禪學
「拈花微笑」是禪宗最古老的公案,是人間最美麗的傳說,二千多年來,禪的智慧流傳在人間,開啟了世人的眼目,照亮了萬古長夜。
禪學淵源于印度,盛興在中國。禪學可概分為兩類:廣義的禪學是指公元前五世紀佛陀創(chuàng)立佛教開始,發(fā)展至八世紀的大、小乘印度禪,即所謂的「禪那」之禪;狹義的禪學則指發(fā)端于中國隋唐時代,而后開演為「五家七宗」的「禪宗」。
印度「禪那」,意譯為「靜慮」,或「思惟修習」,即:思惟真理,靜息念慮之法,其目的是藉由「四禪八定」的禪定基礎,禪觀宇宙人生的事實、真相,以達到涅槃清凈的圣果。中國「禪宗」的禪又稱「宗門禪」,以「教外別傳,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為宗旨。
印度禪法早在東漢時就已傳入中國,并于魏晉南北朝盛極一時,只是當時并未開宗立派。當時「禪」與「定」被視為是一體的,參禪就離不開打坐,此所謂「以定攝禪」。到了魏晉時期,般若學盛行,禪學經(jīng)過離言掃相的般若學的洗禮,禪的修持逐漸由打坐參禪,轉向對宇宙實相的證悟。南北朝佛性論的興起,更使中國禪宗融和「般若實相說」與「涅槃佛性論」為一體,奠定了思想和方法論的基礎,般若學與佛性論于是成為中國禪學的兩大理論基石,進一步把中國的禪學帶向自性自悟的最高禪修境地。
禪,是佛教的主要修行之一,佛教重視行證,透過禪的思惟實踐,佛教的思想、信仰得以具體的實證、體驗。禪,并非禪宗專屬,中國佛教的各個宗派,在教理或實踐法門上,皆與禪有密切關系。例如:無四禪八定的修持,則無俱舍宗;無五重唯識觀的實踐,則無法相宗;無般若空觀的中道實修,則無三論宗;不實修止觀,則天臺宗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乃至凈土宗的行者念佛求生凈土,亦須修十六觀及念佛三昧、般舟三昧;甚至四諦、十二因緣、四念處等佛陀一代時教,都是透過禪觀而證悟。禪的「止觀雙修」為修證之要、定學之門,居三學之樞紐,禪學之于佛教的重要性由此可見。
禪門以「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為宗旨。然而不立文字并非不依文字,教外別傳并非不依經(jīng)教,而是要行者不得拘泥于文字、經(jīng)教。須知文字、經(jīng)教是「標月指」,其目的在引導學人見自本心,悟自本性。因此,從初祖達摩以至五祖弘忍,皆以《楞伽經(jīng)》為禪宗印心的典據(jù)。到了六祖惠能,由于聞說《金剛經(jīng)》,當下茅塞頓開;及至五祖弘忍以《金剛經(jīng)》中「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再為其印心,終于「漆桶脫落」,親見「何期自性本自清凈!何期自性能生萬法」的自家面目,于是五千多字的《金剛經(jīng)》從此取代了達摩東來以「《楞伽》四卷,可以印心」的傳統(tǒng)地位,并為中國禪學開啟了歷久不衰的黃金時代。
六祖大師見性開悟后所宣講的《六祖法寶壇經(jīng)》,更被視為禪宗典籍中的無上寶典。此外,《永嘉證道歌》、《景德傳燈錄》、《五燈會元》、〈禪源諸詮集都序〉、《古尊宿語錄》、《無門關》、《碧巖錄》等,無一不是禪門驪珠。
禪,是佛法的核心,是中國佛學的骨髓,也是中國文化的結晶,太虛大師說:中國佛學的特質在禪。禪,不但是中國唐宋以來民族思想的根本精神,尤其宋朝以后的孔、孟、老、莊各家學者,無不學禪、研禪!付U解儒道」、「禪儒相融」的結果,佛教不但影響幾千年的中國文化,也融和了中國文化,并且孕育出具有中國文化特質的佛學精髓--禪學。
近代由于敦煌禪籍的發(fā)現(xiàn),學術界對禪宗的研究逐漸重視起來,所以有胡適、呂澂等國際知名學者投入禪學研究,于是在本世紀八十年代中葉的中國大陸出現(xiàn)了一股禪學研究的熱潮,甚至席卷歐美,形成一股禪學熱。
禪,是有情眾生的清凈本性,禪,能幫助人類尋得失落的自我,轉化二元世界觀的謬見,因此一直深受知識份子的青睞、共鳴,并且迅速在世界各地廣泛流傳,發(fā)揮影響力,所以,廿一世紀將是佛教的世紀,更是禪學的世紀。
- 第一課、佛
- 第一課、佛的意義
- 第一篇 法身、報身、應身
- 第一冊、自序
- 三十七道品 序文
- 第一章 佛法僧三寶 第一節(jié) 何謂佛
- 第一課、佛教的真理
- 第二課、如來十號
- 第二課、釋迦牟尼佛 (一)
- 圣典篇 大念處經(jīng)
- 大架構篇 二、五根、五力
- 第三課、佛身
- 第一課、律宗(一)
- 第一章 佛法僧三寶 第二節(jié) 釋迎牟尼佛
- 第九課、中國四大名山 (一)
- 第一課、修觀對治淫欲
- 第一、二、三課、綜合指要
- 十三、懺法
- 1:佛學是怎么一回事?
- 第四課、藥師佛
- 編者序言 作者序言
- 練習1 有意識的呼吸 一 正念觀身
- 第三課、釋迦牟尼佛(二)
- 第一章 佛法僧三寶 第三節(jié) 何謂法
- 十五、焰口
- 上座部佛教修學入門 目錄
- 第一章、什么是佛教 第三節(jié)、佛教的實質
- 第十五課、四攝法 四無量心 四弘誓愿
- 第二篇 受持五戒、八關齋戒、菩薩戒
- 第三十課、焰口召請文(宋·蘇軾)
- 第八課、四圣諦
- 一一念不生
- 第七課、娑婆世界教主釋迦牟尼佛
- 第十四課、菩薩十地
- 第十八課、聲聞四果
- 第四課、轉輪圣王
- 第十課、修學佛法的次第
- 第二十六課、悟道詩
- 第九課、十二因緣
- 第一章、什么是佛教 第二節(jié)、佛陀教導的是什么
- 什么是文字禪?
- 善根指的是什么?
- 腳踏實地的付出才會有收獲,所有的付出都不會白費
- 佛教戒律是怎樣產生的?戒律的由來
- 忉利天主是誰?
- 授記有幾種方式?授記的四種類型
- 人不要想太多,餓了就吃飯,困了就睡覺
- 佛經(jīng)中的世尊指的是誰?
- 釋迦牟尼成道是什么意思?
- 覺性是永恒的、沒煩惱、證佛國
- 皈依后做事還是不順,對佛法心灰意冷,該怎么辦?
- 佛教的經(jīng)變是什么意思?
- 阿彌陀佛圣誕是哪一天?農歷十一月十七恭迎彌陀圣誕
- 剛念經(jīng)時聲音響亮且快,后來就沒有了,為什么?
- 以佛心來凈化自己內在的妄心
- 嘴笨不會安慰人怎么辦?
- 馬鳴菩薩是誰?馬鳴菩薩的簡介與故事
- 為什么在世間行善的功德勝于極樂百倍?
- 學會順其自然,在晴天時愛晴,在雨天時愛雨
- 念經(jīng)時可以控制妄念嗎?
- 什么是“五蓋”?菩薩沒有厭怠心
- 趙州和尚是哪個朝代的,哪里人?趙州和尚的簡單介紹
- 什么是莊嚴國土?
- 在家居士怎樣才能讓現(xiàn)在和將來的生活具足幸福安樂?
- 八正道是為人處世乃至成佛的八種正確方法和途徑
- 阿逸多菩薩是誰,是彌勒菩薩嗎?
- 佛教說的隨緣是什么意思?隨緣的含義
- 管好自己,但行好事,莫論他人
- 四大皆空是哪四大,是什么意思?
- 神通有哪幾種?佛教六種神通的簡單介紹
- 求神不如求己,命運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
- 十八不共法是什么意思,指什么?
- 念經(jīng)時犯困,打盹后又從頭開始念,該怎么辦?
- 人幫人,心靠心,人心是相互的
- 不用花錢的七種結緣方式
- 殺生、妄語、不敬,在家居士不可以做的三件事
- 佛教的四無畏指的是什么?
- 佛教的大慈大悲是什么意思?
- 面對親人的病,家里的經(jīng)濟條件,心很亂,該怎么辦?
- 什么是信心不逆?
- 佛教基礎知識
- 心經(jīng)入門
- 佛教名詞
- 佛咒入門
- 金剛經(jīng)入門
- 佛教因果定律
- 地藏經(jīng)入門
- 怎樣讀懂佛經(jīng)
- 佛教基本教義
- 佛咒簡介
- 楞嚴經(jīng)入門
- 妙法蓮華經(jīng)入門
-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入門
- 十小咒入門
- 佛教修行及戒律
- 藥師咒入門
- 六字大明咒入門
- 無量壽經(jīng)入門
- 華嚴經(jīng)入門
- 藥師經(jīng)入門
- 阿彌陀經(jīng)入門
- 佛教僧侶與居士及其源流
- 普賢行愿品入門
- 佛經(jīng)簡介
- 虛云法師入門
- 六祖壇經(jīng)入門
- 佛教傳播與發(fā)展
- 楞伽經(jīng)入門
- 圣嚴法師入門
- 宗派簡介
- 凈慧法師入門
- 解深密經(jīng)入門
- 佛經(jīng)入門
- 濟群法師入門
-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入門
- 法增法師入門
- 昌樂法師《人生是道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