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學入門 > 入門知識 >

印光大師簡介

\

印光大師簡介

  印光大師(1861(辛酉年)~1940(庚辰年)),即釋印光,法名圣量,字印光,自稱常慚愧僧,又因仰慕佛教凈土宗開山祖師--當年在廬山修行的慧遠大師,故又號繼廬行者。大師俗姓趙,名丹桂,字紹伊,號子任。陜西郃陽(今合陽)孟莊鄉(xiāng)赤城東村人。大師振興佛教尤其是凈土宗,居功至偉,是對中國近代佛教影響最深遠的人物之一。大師在佛教徒中威望極高,與近代高僧虛云、太虛、諦閑等大師均為好友,弘一大師更是拜其為師,其在當代凈土宗信眾中的地位至今無人能及。

印光法師生平履歷

  幼年出家

  印光大師(1861~1940),法名圣量,別號常慚愧僧。陜西合陽縣路井鎮(zhèn)赤東村人,俗姓趙,名紹伊,字子任。幼年隨兄讀儒書,穎悟非常。因讀程朱、韓、歐之書,受其影響而辟佛。15歲后,病困數(shù)載,得讀佛經(jīng)書,始悟前非,乃回心向佛。清光緒七年(1881)大師21歲,禮終南山南五臺蓮花洞道純和尚出家。次年,到陜西興安縣(今安康市漢濱區(qū))雙溪寺印海律師座下受具足戒。此前,曾在湖北省竹溪縣蓮化寺曬經(jīng)時,得讀殘本《龍舒凈土文》,得知念佛法門之妙。自幼病目,幾乎失明,至是一心念佛,目疾乃愈。平生自行化他,一心凈土為歸,即肇端于此。

  參佛經(jīng)歷

  嗣后聞紅螺山資福寺為專修凈土道場,于二十六歲時辭師前往,翌年正月朝五臺畢,仍回資福。同年十月進念佛堂,后任香燈、寮元及藏主等職。此間,除念佛外,深入經(jīng)藏,研讀大乘典籍。

  三十歲,至北京龍泉寺當行堂,苦行培福,潛修密證,長養(yǎng)圣胎。次年住圓廣寺,越二載,適普陀山法雨寺化聞和尚入都迎請《龍藏》,助理需人,眾給師薦,相隨南下,延居法雨寺藏經(jīng)樓。

  三十四歲時,應寺眾堅請,講《佛說阿彌陀佛經(jīng)要解便蒙鈔》畢,即于珠寶殿側閉關,兩期六載。出關后,居茅蓬。四十四歲時,為溫州頭陀寺請藏經(jīng),事畢北歸,仍住法雨寺藏經(jīng)樓。至此,出家三十年,終清之世,始終韜晦。

  講經(jīng)布道

  民國二年(1912)五十二歲,高鶴年居士取大師文章數(shù)篇,次年刊載上!斗饘W叢報》,署名常慚,讀者嘆服。民國六年五十七歲,徐蔚如居士得大師與其友三書,以《印光法師信稿》為題印行。次歲,又得大師文稿二十余篇,印于北京,題回:《印光法師文鈔》。六十歲時,再集大師文稿數(shù)十篇合訂二冊,出版于商務印書館,木刻于揚州藏經(jīng)院。后又迭次增廣,排印于中華書局,題曰:《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其文言言見諦,字字歸宗,上符佛旨,下契群機,發(fā)揮禪凈奧義,抉擇法門難易,發(fā)前人所未發(fā)。

  民國十一年,師62歲,江蘇義務教育會成立,呈請省下令用寺廟作校舍,佛教界嘩然,大師為此奔走,護教護寺不遺余力。同年,應定海知事陶在東請,推薦智德法師去監(jiān)獄講《安士全書》,宣揚因果報應和凈土教義,自己應聘為“江蘇監(jiān)獄感化院”名譽院長。是年,陶在東又與會稽道尹黃涵之匯大師道行事跡呈報政府,請予題賜“悟徹圓明”匾額。賁送普陀,香花供養(yǎng),盛極一時,緇素贊嘆,喜悅異常,然大師對此則署若罔聞。有問之者,答曰:“虛空樓閣,自無盛德,慚愧不已,榮從何來?”民國十八年69歲,應上海世界佛教居士林請,于該林連日開示,聽者蜂擁而至。

  功成圓寂

  大師一生儉以自奉,厚以待人,凡善信供養(yǎng)香敬,從來不入私囊,助印佛書流通而外,辦佛教義賑會、慈幼院等,亟力于慈善事業(yè),廣種福田。

  大師早就擬欲歸隱,于民國十九年二月住蘇州,掩關于報國寺,課余則修訂四大名山山志,民國二十六年77歲冬,由于抗戰(zhàn),應妙真和尚請,移錫靈巖山寺掩關安居。中外信徒來寺叩關請益,大師對來者慈悲開導,折攝兼施,使聞者悅服。

  民國二十九年(80歲)。農(nóng)歷十一月初四,大師預知時至,端坐念佛,安祥生西,僧臘六十。次年二月十五日茶毗,得五色舍利無數(shù)。僧俗弟子建塔靈巖山巔,并于民國三十六年九月十九日將師舍利奉安入塔。大師一生嚴持毗尼,一絲不茍,六時念佛,三業(yè)清凈,護教重道,勤奮修學,言傳身教,為人師表,弘揚凈土,不遺余力,皈依弟子,眾星拱辰。后人尊大師為凈土宗第十三祖。

印光大師著作

  《印光大師文鈔》

  現(xiàn)今留存的《印光大師全集》共有七冊,其中前三冊是印光大師本人親撰的作品,即第一冊《印光大師文鈔》(增廣正編),第二冊《印光大師文鈔續(xù)編》(第二編),第三冊《印光大師文鈔三編》(外集)。

  《印光大師嘉言錄》

  《嘉言錄》是李圓凈居士編述的,書分十篇三十八章,由《增廣文鈔》(《全集》第一冊)中節(jié)錄出來,分門別類,揀擇安插而成為一冊。其所選錄的出處,某卷某頁,都記載的很詳細,可以依照《文鈔》全文相互的對閱。

  《嘉言錄》的特點在于截取《文鈔》的精要,匯歸一類,每一類別中,或有文義相近者時常出現(xiàn),是提攜閱讀的人反覆再三的注意,望能速斷疑惑生起信心。又以《文鈔》繁廣,初機或難以簡別,故令光看《嘉言錄》,以免望文生義,或退卻學佛的意愿。也因此附錄《文鈔》選讀篇目,附于《嘉言錄》目錄之后,希望未曾研究佛學的人,能依循著次第而入佛道。

  同樣的,也有很多人一閱讀《印光大師嘉言錄》,即得到啟發(fā),愿意皈依佛教,敬信佛法。這是《嘉言錄》攝化眾生的不可思議處。

  《印光大師嘉言錄續(xù)編》

  《嘉言錄續(xù)編》,是由廣覺法師,與徐志一居士,二位發(fā)心將《文鈔續(xù)編》(為《全集》的第二冊)節(jié)錄出來,整理分成十篇而編成的。其完成的時間是在民國卅二年(一九四三),是為印光大師往生后的第三年(注九)。《嘉言錄》既然是凈土入門的書,《嘉言錄續(xù)編》,亦復如是。

  《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

  《菁華錄》是李凈通居士于民國四十一年(一九五二)依《文鈔正編》、《文鈔續(xù)編》、《文鈔三編》選出精粹的部分,理顯真常,語無重見,錄有三百三十三則。仍按照《嘉言錄》的編次,分為十類,并一一詳細圈點,以便閱讀。

  《永思集》

  顧名思義是對印光大師緬懷紀念所收集而成的。于民國三十年(一九四一)大法錀書局的陳海量居士,裒輯十方緇素頌揚印光大師的文章。普令四眾弟子見聞景仰,敬重其行,效仿學習之。

  《永思集》的內(nèi)容,包括有大師傳記:行業(yè)記、略傳、小史、苦行略記等;大師遺教:自述、信札、訓示等;七眾愴辭:悼文、贊詞、挽聯(lián)等。本章,第一節(jié)印光大師的傳略就是根據(jù)《永思集》所編纂的資料而寫成的。

  《永思集續(xù)編》

  樂崇輝居士發(fā)起為紀念印光大師三十周年(民國五十九)的文字征集。其中有菩提樹九十七期印光大師生西二十周年紀念專號,紀念文十多篇,皆是在臺緇素大德追思大師的佳作;還有復應脫大師等書札六通,《文鈔》、《永思集》未載入的。以紀念性質來提醒世人,印光大師在無盡的數(shù)海中,為何獨取念佛法門度人,為何凈土的三根普被,九界咸收,適應于末法眾生!队浪技放c《永思集續(xù)編》編在《印光大師全集》的第五冊。

  《遺教摘要》

  現(xiàn)收于《印光大師全集》第六冊,是應脫大師等摘輯的。將〈文鈔〉里的〈辟程朱〉、〈家庭教育〉、〈凈土決疑論〉、〈印光大師破邪論〉等較重要的提出來加以解釋,俾使讀者一目了然,而不會望文生義的裹足不前。

  《紀念文集》

  列于《印光大師全集》第七冊,為廣定法師數(shù)次親自到國外,四處搜集大師遣著資料,又將〈弘化月刊〉所載遺教,及各佛教月刊,有關大師遺稿,盡為搜輯。因而有《紀念文集》的誕生(注一三)?戳恕都o念文集》更可明了印光大師的偉大與崇高,不愧為第十三代凈土教的祖師。

  《五經(jīng)一論》

  印光大師于1933年正式將《無量壽經(jīng)》,《觀無量壽佛經(jīng)》,《阿彌陀經(jīng)》,《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普賢菩薩行愿品》、《往生論》勘定為《凈土五經(jīng)一論》,作為后人持誦的范本,充分體現(xiàn)了祖師良苦和深遠的用心。

印光大師講解

名稱 作者 名稱 作者
靈巖法要 印光大師 靈巖遺旨 印光大師
普陀遺珍印光大師開示精編 印光大師 竭誠方獲實益論講記 印光大師
更多印光大師講解

印光大師文章

名稱 作者 名稱 作者
文 鈔 嘉 言 錄 印光大師 文 鈔 菁 華 錄 印光大師
印 光 文 鈔 全 集 印光大師 印 光 大 師 法 語 印光大師
談 因 果 印光大師 念 佛 之 功 德 印光大師
更多印光大師文章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