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泥洹經卷上(二)
彼時佛請賢者阿難。俱之拘利邑。受教皆行。到坐樹下。佛告諸比丘。皆聽當持凈戒。當思定意。當解慧行。此三者。禪譽既豐。又得離于淫怒癡垢。是謂正度欲疾。望此當力自解。用盡是生。入清凈行。務如應作。而知一心。以善其性。與世無諍。已知世事。宜自憂身。靜居內思。意志即明。三垢已除。便自得道。心不復走。亦無所著。譬如國王為萬姓主。比丘自思惟能。萬端皆心為主。佛與阿難俱。到喜豫邑。止河水邊揵祇樹下。諸弟子且入城。乞食已澡洗畢還禮佛。住白佛言。是國多疫到有死者。朝所共聞。有清信士。玄黮時仙。初動或震。叔良?熨t。伯宗。兼篤。德稱。凈高。十人皆死。是輩喪身。當趣何道。佛告諸比丘。此十人者。已斷自然魂神。上生十八天上。到不還地。不復來下受世間法。又是國死。非但此也。佛天眼見。五百清信士。悉如難提。等離三垢。五道斷死。皆上生不還之地。止取泥洹。又有三百清信士。已斷三結。無淫怒癡。升頻來地。后來下生。當見苦際。復有五百清信女。皆得四喜。三結盡。得溝港。離三惡道。生天人中。不過七世。當得應真。于是佛謂諸比丘。汝說彼死者。為撓擾佛也。然吾為佛。不復受此。亦當何懼。微哉妙矣。生死有時。夫諸佛興。雖曰生于世。不佛法情矣。何則如來法情已止。無所不覺。已了是生,F說分明。所謂妙者。從有是令得是。無有是不得是。從是起令是生。是滅者乃都滅。所以者何。用有欲求故為不明。緣不明行。緣行識。緣識名色。緣名色六入。緣六入更樂。緣更樂痛。緣痛愛。緣愛受。緣受有。緣有生。緣生老死憂悲苦懣惱。致是具足苦性習。有生死之本。轉如車輪。行無休息。從癡不明故有生死。假令不明無余無欲以滅則行滅。行滅則識滅。識滅則名色滅。名色滅則六入滅。六入滅則更樂滅。更樂滅則痛滅。痛滅則愛滅。愛滅則受滅。受滅則有滅。有滅則生滅。生滅則老死憂悲苦懣惱。致是具足苦性習有為都滅矣。故先為若說。癡者有生死;壅叱值。不復生死。當思念此。挫其心乃不持復更生死之道。又欲近道。當有四喜。宜善念行。一曰念佛意喜不離。二曰念法意喜不離。三曰念眾意喜不離。四曰念戒意喜不離。念此四喜。必令具足。而自了見。當望正度求解身。要可以除斷地獄畜生鬼神之道。以致溝港。不墮惡地。雖往來走天上人中。不過七生。自得苦際。彼時佛請賢者阿難。俱之維耶離國。即受教行。佛樂拘利歷城中去。到止城外故望女奈氏園。奈女聞佛從諸弟子自越祇來。即嚴車衣服。從五百女弟子。俱出城詣奈園。欲跪拜侍覲。佛遙見其五百女來。敕諸比丘見是。皆當低頭內觀。自端汝心。彼好莊衣。譬如畫瓶。雖表彩色。中但屎尿。當知好女。皆盡畫瓶輩也。夫為道者。不當惑彼。故當健制。志惟分別。是奈女來。亦從我教。何謂健制。已生惡法。能即斷卻。治性精進。自攝意端。未生惡法。能令不起。治性精進。自攝意端。未生善法。意能發(fā)生。治性精進。自攝意端。已生善法。志立弗忘。能使增廣。治性精進。自攝意端。是以當為。寧破筋骨。自碎身體。不隨心而為惡。是為健制。何謂志惟。惟內身循身觀。惟外身循身觀。以內外觀思念分別斷不使意。惟內痛循痛觀。惟外痛循痛觀。以內外觀思念分別斷不使意。惟內意循意觀。惟外意循意觀。以內外觀思念分別斷不使意。惟內法循法觀。惟外法循法觀。以內外觀思念分別斷不使意。是為志惟。何謂分別知可行不可行。從其正能別行。是為分別。夫能健制志惟分別。乃為有力。非謂壯士多力而為健也。能去惡就善。是謂最健。自吾求佛與心諍以來其劫無數。用不聽邪心故今得為若世間作佛亦可休止。汝意久在不凈之中?勺园芜馑贡娍唷R娛桥畞。當如我教。于是奈女到;桩呉幻孀。佛問言。今汝諸女意何如。對曰。受佛大恩。得聞法教。愚癡醒悟。夙夜自敕。不敢邪心。佛告奈女。好邪淫者。有五自妨。一者多聲不好。二者王法所疾。三者懷異多疑。四者死入地獄。五者地獄罪竟受畜生形。皆所致。能自滅心。不邪淫者。有五增福。一者多人稱譽。二者不畏縣官。三者身得安隱。四者死上天生。五者從立清凈泥洹道。是以當自患厭。母人生病。月期不凈。拘絆捶杖。不得自在。受行經戒?傻萌绶鹎鍍糁。佛為奈女。說法正化若干要語。奈女歡喜。避坐長跪白言。欲設微食。愿佛圣眾。俱屈威神。佛以默然可之。即作禮而去。去未久。維耶離豪姓。有諸離車。聞佛從諸弟子來。去城七里。即乘王威嚴四色車。出欲見佛。諸離車中。有乘青馬青車。青衣青蓋青幢青幡。官屬皆青。有乘黃馬黃車。黃衣黃蓋黃幢黃幡。官屬皆黃。有乘赤馬赤車。衣蓋幢幡官屬皆赤。有乘白馬白車。衣蓋幢幡官屬皆白。佛見車騎數十萬眾填路而來。即告諸比丘。汝欲見忉利天上天帝苑中侍從出入者。如此無異耶。諸離車到。皆下車步。入奈園作禮畢一面坐。佛為大眾。說法正化。有一人字并??。避坐起整衣服。向佛自陳言。每聞佛功德。巍巍甚大。天上天下。無不傾動。常從在所。夙夜敬仰。服重清化。不敢有惱。佛語并??。天下睿哲。乃知敬佛。夫敬佛者。自得其福。死皆上天。不墮惡道。于是并口。說頌贊曰。
敬謁法王來 心正道力安
最勝號為佛 名顯若雪山
譬華凈無疑 得喜如近香
方身觀無厭 光若露耀明
唯佛智高妙 明盛無瑕塵
愿奉清信戒 自歸于三尊
是時坐中五百豪姓。各解身上衣。以授并??。并??持衣。前白佛言。是諸尊者。聞善言喜。共以五百上衣。奉獻世尊。愿哀受之。佛受已告言。傳士當知。佛為如來至真等正覺明行成已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御天人師號佛眾祐。出興于世。有五難有自然之法。何等五。佛出教化天下。釋梵沙門梵志。龍神帝王。以自然慧。為世現證。開說真道。上語亦善。中語亦善。下語亦善。至要義具。清凈究暢。一切敷演。是一難有自然法也。佛說經于天下。聞者皆樂。信學諷誦。端身口意。去邪入正。是二難有自然之法也。天下人民。聞佛經道。意去開解。深之思惟。皆得明慧。是三難有自然之法也。天下人民。聞佛教誡。多以愛敬。出三惡道。生天人中獲大利。是四難有自然之法也。天下人民。聞佛道奧深妙法言。解本生死緣之事。斷情絕欲。皆得出要。第一精進得應真道。第二精進得不還道。第三精進得頻來道。第四精進得溝港道。是五難有自然之法也。凡人于佛。而有反復之心。以施少善者。皆得大福。不唐棄也。是故并??。當自勖勉。以學此得。佛說已。諸離車。從坐起整衣服叉手言。本欲請佛。而奈女以奪我先。愿須后日。我等多務。欲還請辭。佛言?僧斨獣r。時即皆稽首佛足。繞三匝而去。奈女通夜。作濃美食。嚴飾室內。晨施床座。行白佛言。食具已辦。唯圣知時。佛與眾弟子。俱到其舍。就高座于眾前坐。奈女手自斟酌。奉缽致漿。行澡水畢。取小床坐佛前。欲問法。佛言。我代若喜好布施者。后無怨畏。多得稱譽。善名日增。眾人愛敬。人能無慳。仁慧為智。如是無垢安隱。生天上諸天相娛樂。佛為奈女。說法正化若干要說。已皆歡喜。佛請賢者阿難。俱至竹芳邑。止城北林樹下。是歲竹芳邑。饑饉谷糴騰貴。佛告諸比丘。是間饑饉。乞求難得。汝等宜分部行。別到維耶及越祇諸??邑?梢詿o乏。受教當行。佛言。比丘。當知自損。得善無喜。得惡勿憂。食取支身。勿貪求美。但坐嗜味。愛求之故。生死不絕。夫知節(jié)身。能自損者?傻枚ㄒ。佛為說法。正化若干要語。皆歡喜禮佛去。各分部行。到諸國邑。佛獨與阿難俱。到衛(wèi)沙聚。是時佛身疾。舉軀皆痛。佛念痛甚。而弟子皆不在。當須眾來。乃取泥洹。宜為是疾自力精進。以受不念眾想之定。即如其像正受三昧思惟。不念眾想之定。以是忍意。而自得聞。賢者阿難。從一樹下起。詣佛稽首畢一面住。問佛消息。疾寧瘳損。聞圣體疾。實用憂懼。世尊得無欲取泥洹。愿有教令。于眾弟子。佛報阿難。佛豈與眾相違遠乎。吾亦恒在比丘眾中。所當施為教誡。以具前后所說。皆在眾所。但當精進案經行之。向吾疾生。舉軀痛甚。即思不念眾想之定。意不著疾故。忍中正要者。阿難我所說法。中外備悉。佛為法師。無所遺忘。所當施行。自足可知。我亦已老。年且八十。形如故車。無牢無強。吾本說。生死有時。無生不終極。上有天名不想入。其壽八十四千萬劫。彼亦有死。是以佛起經于天下。咸示泥洹大道。以斷生死之本。我今都為有身作錠令身歸。為法教錠令法自歸。彼何謂錠。何謂自歸。謂是專心在四志惟。一惟觀身。二惟觀痛。三惟觀意。四惟觀法。健制思念。斷不使想。是為一切作法教錠。當以自歸。吾為此已重說。如欲解者。當精進行中外戒法。必使如常。其有自歸。覺佛經道。皆佛子孫。今我委棄轉輪王位。為天下作佛。憂度三界。汝等亦宜自憂其身。以斷眾苦。彼避雨時。補繕衣畢。佛請賢者阿難。俱至維耶離。受教即行。既到止猿猴館。行乞食畢。滌缽澡洗。又與阿難俱。到急疾神地。佛言。阿難。維耶離樂。越施亦樂。今此天下。十六大國。其諸郡邑皆樂。熙連然河。多出黃金。閻浮提地。五色畫。人生于世。以壽為樂。若比丘比丘尼。知四神足。是為拔苦。多修習行。當念不忘。在意所欲?傻貌凰。一劫不啻。如是阿難。佛四神足。已多習行。專念不忘。在意所欲。如來可止一劫有余。佛重說是至再三。時阿難意沒在邊想。為魔所蔽。曚曚不悟。默而不對。佛言。阿難。汝去到一樹下。靜意自思。即受教一處坐。時魔波旬來曰。佛意無欲可般泥洹。教誨已周已訖?蓽缍纫。昔者佛游傴留河上。解說諸老曰。吾為佛。雖得自在。不貪久住。非謂今也。所度亦畢?砂隳噤。佛報波旬。吾所以至于是未滅度者。須我眾比丘及比丘尼。令皆智慧承用經戒。勸請未入。使學者成。亦以須我請清信士及清信女。令得智慧承用經戒。未入者入。受法者成。如是波旬。吾以待此四輩弟子。皆得法意。展轉相教。解諸童蒙。使學成就。是以至今。未滅度耳。魔曰?勺銜r已畢矣。佛言汝默。如來不久。是后三月當取泥洹。魔心乃悅。歡喜而去。佛即正坐。定意自思。于三昧中。不住性命。棄余壽行。當此之時。地為大動?罩星鍍。佛之光明。徹照無窮。諸天神來側滿虛空。佛從定覺。自說偈曰。
- 佛說無量壽經上卷
- 佛說無量壽經下卷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一)
- 華嚴經要解(1)
- 心經的人生智慧-濟群法師(一)
- 阿彌陀經白話文(一)
- 大方廣圓覺經講義-圓瑛大師(一)
- 觀經四帖疏(卷一)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一)
- 大般涅槃經卷上(一)
- 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行愿品講義(一)
- 大乘無量壽經白話解—黃念祖居士(一)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表解-李炳南老居士(上)
- 阿彌陀經白話文(二)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二)
-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記(卷第一)-海仁老法師(1)
- 善導大師全集-觀經四帖疏(上)
- 凈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一)
- 阿彌陀經白話文(三)
- 心經的理論和實踐-徐恒志居士(上)
- 大通方廣懺悔滅罪莊嚴成佛經 卷上
- 心經的人生智慧-濟群法師(二)
- 阿彌陀經白話文(注解)
- 阿彌陀經白話文(四)
- 大佛頂首楞嚴經卷一【一】
- 佛說長阿含經卷第一
- 凈土十要(第一) 阿彌陀經要解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五)
- 地藏菩薩本愿經導讀(作七安心)
- 悲華經卷第一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三)
- 萬善同歸集(一)
- 普賢菩薩行愿品白話解釋(一)
- 《凈修捷要》報恩談
- 華嚴經要解(2)
- 拜佛與醫(yī)學 第一講
- 心經的人生智慧-濟群法師(三)
- 復李德明居士書四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四)
- 與妙真大師書七
- 一朵蓮含一圣胎,一生功就一花開的解釋
- 凈土三經是指哪三經?主要內容是什么?
- 一位老人自在往生的真實故事
- 瀟灑的東門乞丐往生記
- 百歲老居士崔成貴往生紀實
- 慈母虔誠念佛,終微笑往生凈土
- 今生做眷屬,必有前世因緣
- 兩位法師一同發(fā)愿,感佛來迎同時往生
- 無神論者歸彌陀,敬禮往生放光佛
- 有因才有果,不要只認果不認因
- 曹操投胎轉世變?yōu)樨i 因果輪回不可思議
- 持燭專注觀想憶念佛,往生三天后身體依然散發(fā)奇香
- 將所有善行功德都回向往極樂世界
- 念藥師佛能不能往生呢?
- 對于念佛求往生,你有做到“至心”嗎?
- 因果是行事的準則,不可不信
- 凈土宗祖師論專修
- 專心一志念佛,體發(fā)異香往生
- 徐清賢往生紀實,亂心念佛佛也迎
- 九殿閻王——平等王
- 信佛因緣,皆得往生
- 在家居士修凈土宗早晚課的內容
- 欲決定往生者,請從持戒念佛真實行去
- 念佛要兼念觀世音菩薩圣號
- 《了凡四訓》:功名富貴能向外求嗎?
- 什么是因緣果報?因果是如何運行的?
- 民國一貧婦往生記
- 念佛求往生能提前走嗎?趁年輕先走可以嗎?
- 百歲老人往生記
- 《太上感應篇》原文及白話譯文
- 《凈土圣賢錄》上的令人震撼的往生實例
- 凈土宗歷代祖師是誰?凈土宗十三代祖師介紹
- 為什么要見到自己的過失,不要看別人的不是?
- 往生論節(jié)要
- 因果輪回及天堂地獄果然有么?
- 印光大師十念法(文白對照)
- 十念記數念佛方法
- 蓮池大師發(fā)愿文
- 拜佛與醫(yī)學
- 印光大師論外道
- 佛說無量壽經全文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全文
- 阿彌陀經白話文
- 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行愿品講義
- 凈土十要
- 觀經四帖疏
-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記
- 大般涅槃經全文
- 《佛說長阿含經》原文【姚秦 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譯】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表解
- 《悲華經》原文
- 地藏菩薩本愿經導讀
- 大佛頂首楞嚴經
- 凈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
- 心經的理論和實踐
- 當代往生紀實
- 拜佛與醫(yī)學
- 往生紀實
- 谷響集
- 早吃素
- 五福臨門
- 念佛法要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 法藏法師:凈土深義
- 凈土十疑論
- 諦閑法師:普賢行愿品輯要疏
- 佛說無量清凈平等覺經
- 正信的佛教
- 凈土宗教程
- 印光大師論外道
- 大通方廣懺悔滅罪莊嚴成佛經
- 蓮池大師戒殺放生文圖說
- 佛說無量壽經義疏
- 蕅益大師法語
- 《賢劫經》原文
- 明信因果
- 阿彌陀佛和他的極樂世界
- 《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原文
- 印光大師文鈔
- 臨終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