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禪宗 > 禪宗文化 >

拾得《出家要清閑》的禪意

拾得《出家要清閑》的禪意

出家要清閑

〔唐〕拾得

出家要清閑,清閑即為貴。

如何塵外人,卻入塵埃里?

一向迷本心,終朝役名利。

名利得到身,形容已憔悴。

況復不遂者,虛用平生志。

可憐無事人,未能笑得爾。

【作者】

  拾得,唐代著名詩僧,與寒山為友。

【譯文】

  出家的人心境貴在清閑,

  清閑才是最為難能可貴。

  為何在紅塵外的出家人,

  心又回到喧囂的紅塵里?

  一向迷失了出家的本心,

  整天到晚被名利所役使。

  縱使得到了喜愛的名利,

  容顏卻已蒼老心力俱疲。

  何況沒有追到名利的人,

  更是浪費了一生的心志。

  可羨的是那見性解脫者,

  什么人也都不能嘲笑你。

【禪意】

  這首詩對出家人迷失本心、追名逐利的現(xiàn)象痛予針砭,有很強的現(xiàn)實警示作用。

  佛教所說的出家,小而言之,是指身心俱出家;大而論之,能出三界、出輪回之家的人,才算是真正的出家人。

  出家的情況,可分為四種:一、心出家身不出家,這指的是在家學佛的一類人,雖然現(xiàn)俗人之身,但皈心佛法,不戀紅塵。二、身出家心不出家,指的是雖然身體上出家了,但心里對于名聞利養(yǎng)仍然割舍不下。三、身心俱出家,這是真正的修行人,歷史上高僧大德屬于此類。四、身心俱不出家,指在家的俗人對功名利祿孜孜以求,難以放下。

  這首詩說的是身出家心不出家的人。這些“出家”人,實際上是玷污了佛門的清凈。

  “出家要清閑,清閑即為貴。”出家,就要過一種清閑的、能夠修心養(yǎng)性的生活,清閑對于出家人來說最為可貴。唐代百丈懷海禪師制定的《叢林守則》二十條中,第一條就是“叢林以無事為興盛”。只可惜,這種可貴的清閑,在很多心性不凈的出家人那里早已失去了。

  “如何塵外人,卻入塵埃里?”為什么出家人失去了這份清閑,為什么出家人還要迷戀名聞利養(yǎng),掉進紅塵俗事之中?這種現(xiàn)象,從古到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讓人感慨不已!

  “名利得到身,形容已憔悴。況復不遂者,虛用平生志。”可嘆這些迷戀紅塵的出家人,即使得到了夢想中的名利,也早已年老體衰、形容枯藁。更何況,那些出家還志求名利卻又沒有得到的人,豈不是白白浪費了一生的志向!

  “可憐無事人,未能笑得爾。”可憐,是可敬的意思。無事人,就是沒有沉溺在世俗紅塵中的人,是明心見性的解脫人,是真正的出家人,只有這類人才值得尊敬。因為他們不為名利所驅(qū)使,不受世俗所煩憂,真正超脫生死,這是出家修行的至高境界。

  這首詩有很強的現(xiàn)實意義。當今的出家人中,固然有舍身求法的精進法師,甚至有大乘菩薩再來之人,但是,塵緣未盡、追求名聞利養(yǎng)的“出家人”,又何嘗是少數(shù)?衷心地希望這些出家人能真正出離六道輪回之家,出離名聞利養(yǎng)之家,真正把心思用在修行辦道上,這樣,中國僧材的素養(yǎng)才能真正地有所提升。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