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境由心轉

\

  居士佛經(jīng)說“一切法由心想生”,這是不是與我們平日所說的“境由心轉”有異曲同工之妙呢?境由心轉是我們對同一個境,由于看問題的角度不同就有不同的心態(tài)和感受,這個境對我們來說的確就有不同的意義。但“境”作為一個客觀存在它有改變嗎?譬如,鄧亞萍有一個對手,在球賽中耍些小手段要害她,她對這件事很坦然,說是因為她強,對手怕她所以才害她。她看待這件事情的角度的確使她有了更積極的心態(tài)和更好的感受。但她對手想害她,這個現(xiàn)實的這個“境”作為一個客觀存在,由她心態(tài)改變和當下變化嗎?“境隨心轉”還是指自己心態(tài)改變后積極努力去改變境呢?

  大安法師:“境由心轉”,首先這個外境是怎么來的?它是由我們的心變現(xiàn)出來的,這是佛法給我們的一個真理的傳述,這個境不是客觀的。既然是由心變現(xiàn)出來的,那么隨著心理的狀態(tài)的改變,境界也會改變。我們用夢境為例來解釋。你在做夢的時候,夢里的境界也是你的境了,有他人、有老虎,但那個夢是怎么出來的?它有客觀性嗎?夢里面的老虎,真的有只老虎到你夢里去嗎?夢里面的他人,真的有他人到了你夢里去嗎?不是!全體的夢都是什么?都是你的心變現(xiàn)出來的,全心即夢、全夢即心。

  有時候作好夢,有時候作噩夢,都是由于你的心態(tài)不同,你的阿賴耶識的種子不同。那現(xiàn)在,我們睜開眼睛。睜開眼睛的時候也有他人、也有境界,也有種種的喜怒哀樂的情節(jié),昨天晚上是在夢中看得很真實,現(xiàn)在看過去還是照樣真實。昨晚上是一個夢,現(xiàn)在又何嘗不是一個夢呢?那這個夢又從哪來的呢?難道它有客觀性嗎?它不也是我們心里變現(xiàn)出來的嗎?鄧亞萍的對手是什么?就是她心里變現(xiàn)出來的對手啊,不是他人啊。如果她對那個對手善意,那個對手反應過來也會善意;如果她對那個對手瞋恨,那個對手也會對她瞋恨。就好像我們拿著一面鏡子看自己的面相,你的面相是笑容,你看到的是笑容;你是齜牙咧嘴的,瞋恨,看到的就是瞋恨,就是這樣的一種感應。

  所以,我們要改變境界就要改變心,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最好的改變境界的方式就是念南無阿彌陀佛。你念佛有沒有功夫,有一個勘驗的標準:就看你的境界是不是改變了。原來念佛不好的時候,和他人的關系都不好,冤家對頭很多等等。如果是慢慢地他人和你關系都很好了,包括你的依報環(huán)境都變好了,都和你有善緣關系了,這就說明你念佛有功夫,你念佛的心使你的境界改變了。如果你念佛念得他人越來越對頭,說明你念佛改變心態(tài)的這種功夫還不到家。有境界觀察自己的心,這就是由果推因。由果推因,從因推果,這兩種方法都是我們觀察事物的有效方法。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