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池大師《彌陀疏鈔》續(xù)問答
有當問,而前問不及。自設為或問如左。
問:《大本》、此經(jīng)一體,既聞命矣。然《大本》三事,此經(jīng)似無。一、因地六八大愿;二、愿后廣修諸行;三、往劫五十三佛。此經(jīng)既無,何名一體?
答:只消經(jīng)中「阿彌陀佛成佛以來」一句,上之三義,攝無不盡。一者,言成佛,則必有本成之因。大愿為因,在其中矣。二者,言成佛,則必有助成之緣。眾行為緣,在其中矣。三者,言成佛以來,則必有所由來。佛佛相承,在其中矣。一句而該三義,故曰尤為要妙也。又持名亦具三義。彌陀萬德之名,無一愿不包羅,無一行不體備,無一佛不貫徹故。
問:此經(jīng)既重持名,只宜以持名證圓,何兼取依正?
答:重持名者,言其為功之約。欲行人持少得多。非謂一經(jīng)只說持名,更無別義也。故此經(jīng)以自性為體,以依正清凈、信愿往生為宗。多義證圓,無足疑者。
問:文殊揀勢至念佛,謂:「諸行是無常,念性元生滅,因果今殊感,云何獲圓通?」今教念佛,何也?
答:「玄敘」中明無念之念,「六方」中明逗機之廣,已見大意。猶有未盡。今更論之。《楞嚴》謂因果勢必相符。念佛是以無常生滅為因,而求真常不生滅果,故曰殊感。然隨時而贊,則門門各異。刊落一切,獨顯耳根。如實而說,則法法皆圓。念佛、耳根,有何差別?蓋常不出于無常之外。不生滅性,在生滅中。故菩薩雖知諸行無常,而不廢行門。雖知念屬生滅,而不忘攝念。明于此義,則知上智念佛,當處有念,當處無念。中、下念佛,由乎有念,入于無念。何殊感之有?
問:為惡之人,未嘗愿生惡道,而自然墮落。則為善亦爾。念佛者,信、行足矣,何以愿為?
答:為善如登,為惡如崩。登高則難,崩下則易。易故不愿而獲,難故非愿不成。且本師莊嚴凈邦,實唯四十八愿。普賢導歸極樂,亦以十大愿王。故經(jīng)中「愿生彼國」,迭言之不置。豈徒然哉!
問:歷代祖師,皆因參禪得悟。念佛亦有悟否?
答:試問渠悟者悟個甚么?豈非破生死惑,得自本心,脫然如大寐之得醒耶?若向是誰念佛處覷破,一生參學事畢。更說往生,已是不唧留漢。雖然,一生彼國,即得不退菩提,則終當大悟耳。尚何問參禪、念佛為同為異?
問:《往生咒》功德,何言不及持名?且平等稱之,亦奚不可,必此揚抑?
答:此有二義:一者,較論功德,則念佛功德,六方佛贊;其《往生咒》未有此文。故《華嚴》念佛三昧,名無邊海藏,即不可思議功德也。二者,隨逐時宜,則無定法。有時隨宜,持名第一。有時隨宜,持咒第一。今重持名,非揚抑也。蓋易地則皆然耳。
問:天如謂:「參禪、念佛,門戶雖不爭多,卻不許互相兼帶!菇耋w究念佛,得非兼帶乎?
答:《疏鈔》已見大意,今更詳為決疑。言不許兼帶者,良由念佛者,自疑與參禪異致,念外求禪。參禪者,自疑與念佛殊歸,禪外覓佛。心分二路,業(yè)不專精,故所不許。今念佛者,即于念上體究,不曾別有作為。即拳究手,即波究水。是一非二,何得名兼?縱名為兼,如是之兼,非世之所謂兼也,兼亦何礙?勢至以念佛心,入無生忍,佛兼禪也。普賢以不可思議解脫,往生安樂,禪兼佛也。故永明謂:「有禪有凈土,猶如帶角虎。」而圓照稟單傳之旨,亦以凈土密修。是皆兼而不二,一而常兼者也。復何疑哉?
問:前解「晝夜六時」,謂彼無日月,唯以蓮開、鳥鳴為晝,蓮合、鳥棲為夜也。今云“晝夜六時,出和雅音」,則無棲時矣。似與前解不類。
答:《大本》所云「鳥棲」,「棲」者,止也。止謂不飛,非不鳴也。吾窗前叢竹,群雀暮棲。按更齊鳴,而不失節(jié)。是且棲且鳴也。況彼土之鳥,佛力所化。出音說法,何可思議。
問:疏云:「《華嚴》圓極,此經(jīng)分圓。圓全攝此,此分攝圓!谷粓A無全、分。全中有分,圓即有段。分中非全,圓即不遍。如月在水,寸水全月。如風在樹,片葉全風。分、全雙乖,圓義不成。
答:君知其一,未知其二。知者,無全無分,始得名圓。不知者,可全可分,正所以為圓也。如曰全中有分,圓即有段。然月落千江,月分為千;風入萬竅,風分為萬,全中分也。而實無千無萬,何慮圓之有段?如曰分中非全,圓即不遍。然窗楞之月,一隙而已;橐鑰之風,一掬而已,分非全也。而全體是月是風,何慮圓之不遍?真如可分分而證,無明可分分而斷。即全而分,即分而全,亦何礙焉?故《華嚴》號大不思議,《維摩》號小不思議,即此全攝彼,彼分攝此之義也。既不思議,故無全無分,而又可全可分也,是乃所以為圓極之教也。胡可以常情測之也?
復次,《孟子》曰:「孔子,圣之時者也!埂笗r」,即儒之「圓」也。而子夏、子游、子張,各有圣人之一體。冉牛、閔子、顏淵,則具體而微。信如全中有分,圓則有段。未聞孔子之圓,因各得其一體者,而遂割截成段也。信如分中非全,圓則不遍。未聞孔子之圓,因一體非全體者,而遂局隘不遍也。若云圓自屬具體者。然具體而微,微對巨得名,巨與微,即全與分之謂也。是故圓全攝此,此分攝圓,圭峰所以楷定《圓覺》者,萬世不易之至論也。比而例之,孔子全攝諸賢,諸賢分攝孔子,亦猶是矣。又何疑焉?
問:能詮體性,其隨識門四句,末云“非本非影」。夫非本非影,頓也。頓則八識俱空。而列之隨識門,何也?
答:圭峰本清涼所敘十體,約之為四。予以其簡而明,故全用之。《清涼疏》云:「取《楞伽》等經(jīng)頓教中義,八識雖空,而說唯識!褂衷疲骸副居八木洌谝皇ソ,圓融無礙,方為究竟甚深唯識道理!蛊淞x深玄,思之可見。
問:《大本》三輩往生,上輩者曰:「舍家離俗,而作沙門!箘t在家者,將上輩無望歟?
答:佛為眾生說法,隨時隨機,固無定法。一法也,有此處立而彼處破者,有此處輕而彼處重者!队^經(jīng)》為王后說法,但就所修之勝劣而定其品!洞蟊尽窞橐磺腥苏f,故普該僧俗。而僧與三寶之列,世間法俗宜遜僧故也。若極論其理,但破除煩惱障礙,即是舍家離俗。固不必問其發(fā)之有無,人之緇素矣。
問:共命鳥,鈔云:「今作人首者非!苟山海經(jīng)》鳥之人首者頗眾,何以非之?
答:不謂鳥類無人首也。但此共命,若果人首,《法華》諸經(jīng)當有明注。而止言二首,不言二人首,焉可杜譔?況《山海經(jīng)》曾無「共命鳥」名。其中鳥之人首者,如人首而一足,名曰蠹[非/巴];人首而二足,名曰鳧溪;人首而四目,名曰颙颙。則一首耳,非二首也。有三首者,名曰瞿如,則鳥首耳,非人首也。瞿如三首,共命二首,蓋仿佛相似也。自應例以瞿如而稱鳥首,豈得以畫工塑匠為憑準乎?
·清涼書屋點校·
- 上一篇:蓮池大師答凈土四十八問
- 下一篇:什么是善男子善女人?
- 蓮池大師:執(zhí)滯之著不可有,執(zhí)持之著不可無
- 蓮池大師:用黃豆替代佛珠,念佛供養(yǎng)兩不誤
- 蓮池大師:若能信心念佛就能往生西方
- 凈界法師:為什么蓮池大師一生崇尚念佛又勸人看教理?
- 蓮池大師:修學佛道要有堅定不疑的心
- 蓮池大師:無常迅速,要把生平要緊事處理了當
- 蓮池大師:早念佛,莫等懊悔!
- 蓮池大師:菩薩為什么不分身示現(xiàn)度化眾生?(文白對照)
- 蓮池大師:最難得最高貴的嗜好是好凈自心
- 蓮池大師:阿彌陀佛成佛之前是如何修行的?
- 蓮池大師:為何人無論富貴貧賤都會憂愁
- 蓮池大師:如何制心一處?
- 蓮池大師:不信有奇事,事怕有心人
- 仁禪法師:念佛究竟應該念四字還是六字?
- 大安法師:遠離名利,老實念佛
- 蓮池大師:圓寂像游戲一般的輕松愉悅
- 蓮池大師:念佛要句句出口入耳聲聲喚醒自心
- 蓮池大師:出家人不能貪圖財富 不然后果很嚴重
- 蓮池大師:謗無凈土即謗諸佛
- 會性法師:走夜路害怕的時候怎么辦
- 星云大師: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jié)。
- 正如法師:念《心經(jīng)》比《大悲咒》更好嗎?
- 印光大師:安士全書白話解
- 凈慧大師:凈慧法師《楞嚴經(jīng)》淺譯
- 星云大師:星云大師談《心經(jīng)》
- 文珠法師:妙法蓮華經(jīng)
- 大寂尼師:一般人在家里可以讀誦《地藏經(jīng)》嗎?
- 仁清法師:聽說誦大悲咒對鬼不好,請法師開示
- 星云大師:解讀普賢菩薩十大愿王(附普賢行愿品全文)
- 圣嚴法師:關于靈魂與鬼的終極真相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金剛經(jīng)
- 惟覺法師:修行人應做到的三大精進
- 心律法師:吃虧是福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心律法師:什么人與佛有緣?
- 文珠法師: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
- 星云大師:千江映月
- 虛云法師:多誦讀《普門品》和《地藏經(jīng)》
- 星云大師: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凈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 達摩祖師:《破相論》原文
- 永明延壽:宗鏡錄
- 正如法師:誦心經(jīng)比大悲咒功德大嗎
- 凈善法師:凈善法師:看風水與算命能否改變命運?
- 大安法師:無量壽經(jīng)
- 未知:星云大師講解
- 正如法師:梁皇寶懺 慈悲道場
- 明空法師:明空法師:《心經(jīng)》中的般若智慧
- 印光大師:不科學的求子秘方,但是很靈驗
- 星云大師: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 星云大師:朝看花開滿樹紅,暮看花落樹還空;若將花比人間事,花與人間事一同。
- 凈界法師:打坐的時候該怎么念佛?
- 仁清法師:《大悲咒》的九種世間利益
- 正如法師: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以搭縵衣嗎?
- 印光大師:命不好者求美好姻緣,有個簡單方法
- 星云大師:人死后生命是怎樣的?
- 星云大師: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凈身;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似人?
- 大安法師:大安法師講解
- 明安法師:把握當下不后悔
- 星云大師:天為羅帳地為氈,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間不敢長伸足,恐怕踏破海底天。
- 凈慧法師:凈慧法師:《妙法蓮華經(jīng)》淺釋
- 仁清法師:什么是誹謗正法?
- 靜波法師:皈依三寶減輕業(yè)障
- 正凈法師:禮佛發(fā)愿懺悔文
- 仁清法師:怎樣念佛號才得力?
- 本源法師:學佛次第很重要 必須注重聞思修!
- 廣超法師:怎樣理解“涅槃寂靜”?
- 慧廣法師:怎樣才能讓自己的事業(yè)蒸蒸日上?善緣不斷?
- 覺真法師:不是犧牲也非放棄,給與是一種生命力
- 杜一心:為什么達摩禪法在北朝受到明顯排擠?
- 白云禪師:傲慢與偏見,學佛人要遠諸傲慢,調整偏見
- 宗性法師: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廣欽和尚:在家學佛,應如何做人?
- 弘一法師/慶裕:做真實的自己
- 慈莊法師: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
- 覺真法師: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
- 覺真法師: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覺真法師: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
- 覺真法師:你快樂嗎?有沒有試過不快樂?
- 慧廣法師:錯了怎么辦?
- 崇慈法師: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慧廣法師:生活感言,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
- 本源法師:至心精進,專注于目標,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如瑞法師:老實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靜波法師:先告訴為什么要做這件事,別人才真正愿意去做
- 濟群法師:弘揚佛法是每個佛弟子的責任
- 清凈法師:供奉韋馱菩薩和伽藍菩薩消除障緣
- 仁禪法師:五種適合絕大多數(shù)人修的「持名念佛」方法
- 凈善法師:凈善法師:看風水與算命能否改變命運?
- 如瑞法師: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靜波法師:佛法的中道觀
- 濟群法師: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如瑞法師: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本源法師: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靜波法師: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濟群法師: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本源法師: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瑞法師: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明海法師: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濟群法師: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
- 佛法修學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
- [夢參法師]死亡像什么呢?
- [黑茶]黑茶是怎么來的?黑茶的起源
- [禪宗公案]不得其門
- [生活故事]彎腰做一個直立的人
- [哲理故事]包容勝過萬般責難
- [佛與人生]人為什么活著,活著是為了什么,怎樣才算活明白了?
- [佛學常識]“無我”觀有什么針對性嗎
- [佛學常識]無我分幾類
- [其他漢傳法師]世間的事業(yè)不外乎成住壞空這四大原則
- [黃茶]蒙頂黃芽屬于什么茶,外形有什么特點?
- [禪宗文化]叢林清規(guī)對中國文化貢獻如何?
- [生活故事]心急吃不了熱豆腐
- [哲理故事]遇事兼容并蓄,對手亦可是知音
- [佛與人生]多情至極是無情
- [佛與人生]順其自然,便能萬事遂心
- [佛與人生]少一份爭執(zhí),多一份從容
- [佛與人生]不抱怨,心中無嗔便是凈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