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yàn)

  體驗(yàn)

  圣嚴(yán)

  你沒有真正去體驗(yàn)自己的生命,也沒有真的想要體驗(yàn)屬于生命深層的部分;僅僅依憑思想、理路的方式去思索,而希望生命能有新的啟發(fā),那是很難的。

  通常的人,在面臨親人過世,或者自己遭逢重大難關(guān)而好不容易走過來的情形之下,會產(chǎn)生一種反省;那是向內(nèi)心的反省,而不是從外境去推敲、去考察。也就是說,信仰這件事不是研究、推敲可以達(dá)成目標(biāo)的。

  信仰是自己對生命的體驗(yàn)。有些事情,如果缺少信仰,怎么也無法解答;有了信仰之后,至少有一部分的問題能獲得解決; 由此再繼續(xù)深、繼續(xù)往前走,就可以漸漸體會生命的意義和價值。

  但是,一般人講到生命的意義和價值,通常是指對他人付出,對社會關(guān)懷,至于是否有一個永恒的生命存在,不見得在關(guān)心之列。永恒的生命究竟是什么?是文化、歷史嗎?這只說對一半。人類的文化、歷史會隨時間生滅,甚至地球也有毀滅的一天,到時候誰也不知道孔夫子是誰,釋迦牟尼佛究竟何人!地球會毀滅,人類的文化歷史會消逝,但生命是永恒的。為什么說生命是永恒的?因?yàn)槌宋幕瘹v史的生命之外,尚有我們自己個人的精神生命存在,也有人稱為“靈”的生命。

  從佛教的角度來講,精神的生命就是“!薄盎邸眱煞N功德。 “!笔菫眾生奉獻(xiàn)、造福, “慧”是般若,是無我智慧;這兩者的生命都是永恒的,不僅僅存在于一生一世,也不受限于歷史文化之中,而是生生世世地延續(xù)下去。佛教把修行證得;圓滿的人叫做“解脫者”,但是解脫者最后到哪里去呢?不一定是在我們這個世界重復(fù)地出現(xiàn),解脫者的存在是時間與空間所無法限制的,他隨時隨地可在任何一處時空出現(xiàn),叫做“功德身”,也叫做“智慧身”。這是佛教對于永恒的生命的信仰。否則,生命徒然只在世間來來去去,最后又到哪里去了呢?而人的價值又到哪里去了?因?yàn)榈厍、宇宙終有滅之日,人的價值是否因此消失?若從信仰的角度來看,是有一個永恒的精神生命存在的。

  比如說,人往生以后到哪里去了?佛教徒說去極樂世界。但究竟有沒有一個極樂世界呢?沒去過的人無從得知,只知道那是釋迦牟尼佛講的。還有,在極樂世界里接引化眾的阿彌陀佛,將來也有圓寂的一日,而阿彌陀佛圓寂以后,極樂世界還有誰來度眾、化眾嗎?有,有觀世音菩薩在那里繼續(xù)度化眾生。只是觀世音菩薩將來也會涅槃,到時候自然有另一尊佛出現(xiàn)。是這樣的。

  相對于極樂世界的清凈、安定,我們所處的人世,則是非常危脆、非常的短暫,叫做“娑婆世界”。娑婆世界并非不好,反而有利于修行。在這個世界,我們一邊即苦即樂,也可以修福修慧。如果在西方極樂世界,就沒有修福修慧的機(jī)會,因?yàn)榇蠹叶紵o憂無慮,也不需要他人的幫助。所以在極樂世界修福修慧的機(jī)會比較少一點(diǎn)。此外,在西方極樂世界的眾生,距離成佛之路比較遠(yuǎn)一點(diǎn)、比較長一些。不過既然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對于成佛的時間早晚,也就不那么在乎了。 但是在沒有往生以前,我們總希望能在這個娑婆世界多培植福德,多增長智慧,以便將來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蓮位高一些,離成佛近一點(diǎn)。

  我是個宗教師,我的信仰不會有矛盾,但是信仰這件事,確是有矛盾的。如果從邏輯、考證與分析的角度來看信仰,信仰便是矛盾的。

  信仰是屬于個人的體驗(yàn)。譬如有了信仰,覺得對自己有用,對他人也很好,那就相信吧!任何一種宗教都是如此,天主教、基督教或者回教,在某一個層次都是這樣的。如果一定得從邏輯、理論、哲學(xué)的角度來探索宗教,那就不談信仰,純粹作學(xué)術(shù)研究,也未嘗不可。只是研究宗教與信仰不同,前者無法深入信仰的內(nèi)涵,也沒有辦法得到信仰的力量、信仰的功德。

相關(guān)閱讀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