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營員提問(文殊院2007智慧之旅禪修營講座)

  回答營員提問

  智海法師開示

  文殊院2007智慧之旅禪修營講座

  營員提問:不同的宗教有什么相同的、互通的地方?

  智海法師:接觸宗教上,我也沒有修其他宗教,也僅僅是一開始就接觸佛法。我覺得這個佛法很有用處,雖然見到的比其他宗教稍微受益一點,但是我沒有資格在這個地方評判。千江萬水,我只有一根梭繩,也許對應(yīng),也許有差別,但是我先掌握好自己。我們就說,我學到了這種態(tài)度,我力爭把態(tài)度擺正了,也許有助于我們探討各種宗教。阿彌陀佛。

  營員提問:剛才聽了您講的一個課題,我想請問一下,所有的想法我都很精進地去做,態(tài)度也是非常地端正,然后我也非常地精進,很努力地去做了。但是最后的結(jié)果并不是我想要的,我想請問一下,從因果的角度怎么去看待這個問題?

  智海法師:我們很努力地去做,但是并沒有得到自己所需要的,問題出在哪里?我們要說,你的努力有沒有效,那就是要學習,學習什么?就是我剛才所說的態(tài)度、因果,這里面要深入進去。如果說沒有因果規(guī)律的指導,沒有正確認識的引導,很多努力偏偏就是這些結(jié)果。表面上看,我們想利益自己,表面上看我們也很努力,但是對不起,你與真理背道而馳。你并沒有鉆研因果的規(guī)律,并沒有按照因果善巧地去深入,于是我們自己出現(xiàn)的障礙,歸根結(jié)底就是我們的行為錯誤了,違背了因果,阿彌陀佛。

  營員提問:我想問一下對佛的解釋。

  智海法師:用什么來詮釋佛法呢?用什么來詮釋佛呢?佛就說,我們能夠追求覺悟,這就是佛。能夠追求圓滿的覺悟,那很深奧。我們今天能不能在自我覺醒的道路上實實在在地邁進一步,今天對因果的覺悟我們能實實在在地去體驗,體驗這一點應(yīng)該就相應(yīng)一念佛,念念相應(yīng),念念佛。除此而外,沒有別的佛。阿彌陀佛。

  營員提問:比方說我們參加活動的寺院里,女眾住的地方有男眾,男眾住的地方有女眾,佛教在這種兩性問題上有一些回避,請問您對這個問題有什么提示嗎?

  智海法師:他后面一個問題我聽清楚了,是關(guān)于兩性的問題。佛教是回避呢,還是正視面對它?你前面一個問題是什么?什么中觀啊?

  營員回答:我說的是“沖冠一怒為紅顏”,“紅顏禍水”這個意思。

  智海法師:這個問題很有意思,有個法師在晚上十二點過給我發(fā)消息,問這個問題,我就說很正常,你是男人我是男人,男人本身應(yīng)該有的問題你就讓它成為問題,然后覺悟這個問題出現(xiàn)在什么地方,把它解決不就行了嘛。很簡單嘛。

  因為這個問題很敏感,是吧?關(guān)于第一個問題,紅顏禍水。你們這些女同胞感不感覺冤枉?在女人來說,男人是禍水,對不對?對男人來說,女人是禍水。但是這兩者都不對,為什么不對呢?你只要對女人的態(tài)度正確了,紅顏就不是禍水,紅顏是菩薩,觀音菩薩,她能教化你,斷掉你的男女欲望。同樣的我們女眾對男眾有一個慈悲的態(tài)度,那么男人也不是禍水。不是所有的男人都是壞家伙,其實都是一樣的,男人女人都是人。

  其間不同的,就是幾塊山,幾塊骨頭,幾塊籬笆,幾根草,還有什么不一樣呢?其實沒有什么不一樣,我們男人以這種來認識她,你不同,我不同,她長得跟我不一樣呢?一個好奇,引起了強烈的淫欲心。淫欲心最初來源于差異,弗洛伊德的泛性論,什么叫泛性?差別。因果的差別,這就是一個因果。你造了女人的因,它就有女人的結(jié)果;造了男人的因,就有男人的結(jié)果。就由于造因的不同,所以說有因果上的差別。有這種因果的差別了,她怎么跟我長得不一樣呢?她的聲音怎么細聲細氣呢?我的聲音怎么那么粗呢?她長得細皮嫩肉,我長得粗皮粗肉,這個差別在哪里?我們最初的情欲心、淫欲心就來源與此。你非要在正視這種東西以后,發(fā)現(xiàn)其實有什么呢。

  前幾天,還有人在問我,因為關(guān)系到共同的問題,他就問:“師父你有沒有男人的問題?”我說:“有啊,如果說沒有男人的問題你就不是正常的男人”。如果你不是正常的男人,你要出家咱們也不會接受。他非得有正常男人的一種煩惱,然后我們來解決這些問題,如果不正常那就很糟糕了。他說:“你有男人的問題,我們也有這個問題,我想知道你怎么對待的!蔽艺f很簡單,你有情欲,我有情欲,你有嗔痛,我也有痛。但是這些東西不是來自于天性,來自于什么地方?來自于習性。什么習性?你比如說小娃娃,那個幾歲的小娃娃,他看到異性,有什么嘛,都差不多,沒有萌動的東西。但是稍微大一點,情緒慢慢地萌動了,十二三歲青春期來了,身體發(fā)育,性征有些不同。然后他就注意了,注意別人,注意自我,好奇了。剛開始,非常神秘,咱們開始接觸,由于你那個朦朦朧朧的心,增加你的神秘性。越是看不清楚,越要看;越是接觸不到,越是要接觸。最初,大多數(shù)都是好奇,而這種好奇逐漸演變成為對男女身體的執(zhí)著。其實有什么嘛,幾根骨頭,幾塊肉,到最后你真正結(jié)婚了,耍朋友了,真正實行淫欲法了,你能夠體驗到個中滋味了,這又有什么不同嘛。今天的開放,我覺得你要是能夠真正認識到這個問題的時候,你就不同了。

  世間上的人和出家人不同在哪里?出家人能夠認識到這種淫欲心的習性。當它顯現(xiàn)的時候,我沖動的時候,我有性欲的時候,我能夠冷靜下來觀察它、認識它。你不是沖了嗎?你不是來了嗎?你究竟想干什么?能夠真正地認識它,冷靜下來的時候,它就不同了。但是世間上的男人為什么不同呢?那不行,我不能忍,我一定要去實現(xiàn),我一定要去占有,我一定要去解決。解決一次增加一次,解決一次增加一次。你發(fā)現(xiàn)沒有,你并沒有真的解決。佛經(jīng)上給我們說,就像長了一個爛瘡,不斷地去叩呀,搔癢啊。叩一次舒服一次,叩一次舒服一次,但是越叩越搔癢,問題越大。淫欲就是這樣,說白了就是這樣。出家人怎么對待它?第一,女者為我母,男者為我父。對自己的父母親能不能夠起非分之想呢?不可以。第二,長者如我姐,少者如我妹。對自己的姐妹,我們能不能夠起這種非分之想?不可以。第三,我欲淫人者,彼欲淫我者。實際上誰淫誰還不知道呢。

  世間上就有一個故事,一個男人看到一個老外,很漂亮的一個老外,是個女的。他看到她眼睛眨巴眨巴地,想這女的是不是干那種事情的,他就很好奇。這個女老外也發(fā)現(xiàn)他目不定睛的看著她,眼睛里射出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光,這個女老外就朝他筆劃兩根手指,這個男人誤會了,以為這個數(shù)就可以啦?那就這個數(shù)。然后兩個人就做了,下來之后,這個男的要走了,他就掏出兩百塊錢,結(jié)果女老外說no no no,自己掏出兩百塊錢來,這個男的覺得臉上頓時被扇了一個耳光。到底是我淫她,還是她淫我?所以,你看看。出家人還有什么?一個是修不凈觀。

  說紅顏禍水,說女人是老虎,那僅僅是從自我內(nèi)心上的執(zhí)著,這樣的意思,并不是對女人的侮辱。要不然在柏林寺的時候,有很多女眾說:“法師我抗議,你這個是蔑視女性!彼f,“這個女性不凈,難道男的就干凈嗎?”當然男人也不干凈,都有七竅九孔,藏有不凈之物,誰干凈呢?誰又比誰干凈嘛。只不過,對男人來說,女人的七竅九孔藏有不凈之物,她是不凈;對女人來說,同樣的,男人九孔也藏有不凈之物,對吧?這是平等的。這里并不是要求你去攻擊對方,而是要攻擊自己淫欲的態(tài)度。你沒有那種淫欲心,我看男男女女都像石頭,有什么差別。正因為你有淫欲心,所以男女才產(chǎn)生差別。所以,我們今天能夠以正確的態(tài)度來對待它,就很好。不要遮遮掩掩,“不識廬山真面,只緣身在此山中!”今天到處去問,明天到處去追求!熬雍缅稀,逑什么?“食色者,性也”,這個性是習性,而不是天性,它完全可以改變。今天的人,不認識自己真正的佛性,只認識自己虛妄的習性,認習性為天性。于是他認為出家人不仁道,什么叫不仁道?在古時候,仁道是指夫婦間的事情,不仁道就是沒有夫婦間的事情,這個就不行。還不仁道嗎?違反自己的天性,其實我們的就是一種習性而已。

  真正祛除了人為的一種虛妄執(zhí)著和分別的時候,我們看所有的女同胞,都是母親、姊妹、菩薩,自己的兄弟姐妹,你還有不干凈的情欲嗎?我們再看這些男同胞,還會這樣嗎,無非是借眾生來認識自己。我們看到女人升起淫欲心,凸顯的是你那種淫欲的心態(tài)。如是思維,如是因,如是顯現(xiàn)的形態(tài)。就這樣的,難道我說得還不夠清楚嗎?還有什么遮遮掩掩的嘛!

  營員提問:成都的小偷比較多,請法師從因果規(guī)律上來分析這個問題,又或者從被騙者,被偷者,和小偷這兩方面去看這個問題,請法師開示。

  智海法師:現(xiàn)在估計成都小偷多,騙子多,假和尚多。有大有小,化緣的,很多。成天給你說這個是大師叼著煙的,向你化緣的,寺廟里的和尚不是這樣子的。我們只從因果上來說,今天能夠被偷,能夠被騙,也是一種因果,有緣啊,緣分啊,沒有緣分不會偷的。我們今天如果說往昔是守持過偷盜戒的,今天別人偷不了你;我們往昔時候不打妄語欺騙別人,今生是沒有人能騙得了你的。

  今天我們之所以不上當,有這樣的外緣也有這樣的內(nèi)因。就像剛才所說,遇上外緣如果內(nèi)在沒有這樣的心態(tài),沒有這樣的業(yè),那是遭受不了這種果報的,這就是從因果上來說。從我們自己被偷被騙的結(jié)局上來說,你不用報怨,今天你遭受了被騙,一定有因果。第二個,從現(xiàn)在去騙人去偷東西的人,他今天又在造作新的因果,將來要變化角色,再一次被偷被騙。

  我看過一篇小小說,說自行車鈴鐺被偷的事情。在北京自行車遍地都是,然后一個人下班發(fā)覺自己的鈴鐺被偷掉了,“誰這么缺德把我的自行車鈴鐺偷掉了!”沒有關(guān)系,前后看看沒人,旁邊車上那個鈴鐺剛好合適,拿來,騎上車走了。后面一個人過來,“誰這么缺德,把我的自行車鈴鐺給偷走了!”一看這旁邊還有一個,合適,就這樣一個一個全部拿掉,最后那個小偷偷的鈴鐺也被人偷了,“怎么我剛偷過來的就被人給偷掉了!”我們?nèi)耸乐g所遭受的因果報應(yīng)就是這樣,阿彌陀佛。

  營員提問:佛教里的六道輪回講,不論是投生人道還是畜牲道,都會經(jīng)歷一個中陰生的階段,但是國外的宗教講,比如一個小孩死了立刻就能投生到另一個母體。為什么東方的文明古國都存在中陰說,但西方就不存在?

  智海法師:投生的事情在漢地有,在藏地也比較多,這樣的事情應(yīng)該說在每個宗教里面都有。你問這個問題的核心是什么?

  營員提問:我問的核心主要是想搞清楚,是不是所有的教宗都是佛陀的分身?

  智海法師:這就是一種態(tài)度問題,我們可以說在座的各位都是佛的轉(zhuǎn)世。理解沒有?沒有?“我怎么會是佛菩薩轉(zhuǎn)世?我怎么不知道?”佛轉(zhuǎn)世不轉(zhuǎn)世,我們從理性的角度上來說,不同的宗教只是人為界定的,這里面是探索真理,探索一種樂的根本法,它都在追求一種覺悟。所以從這個角度上來說,它可以是諸佛菩薩的化身。第二個方面,就是諸佛菩薩的化身,他的教育程度也有不一樣,能夠以基督教為基礎(chǔ),它能傳播基督教作為一種傳教活動,因為它有如是的因,有如是的緣,有如是的文化背景,就有如是的結(jié)果,很合理。就像今天所有的老師都是園丁,但是有幼兒園的教師,有小學的教師,有中學的教師,有大學的教師。阿彌陀佛。

  營員提問:我想請問尊敬的智海法師,因果上善有善果,惡有惡果,同樣的因會不會因為有些人是不是佛教徒而產(chǎn)生不同呢?換句話說,有沒有知法犯法罪加一等,或者近水樓臺先得月的問題呢?

  智海法師:有的,但是因果規(guī)律它根據(jù)我們所依的身體,它的因果就不一樣。同樣的一件事情,你受了戒和不受戒,你做出來的力量是不一樣的。比方說你發(fā)心受戒,然后你不守五分戒;人家沒有發(fā)心受戒,不守五分戒。同樣是不守五分戒,就因為有戒和沒戒,它的力量是不一樣的。受戒的人布施五分錢,五分錢的功德更大;沒有受戒的人布施五分錢,五分錢相對而言比較少些。反過來也是一樣,你要是不干善事,要做壞事,受戒的人同樣干這件壞事,和不受戒的人做同一件壞事,它的結(jié)果也是截然不同的。受戒是知法犯法,并不是罪加一等的問題,罪加不知道多少等。所以說這個因果,你出了家,你做善事,你能得到比一般人更不同的,更殊勝的果報,但是如果你做了壞事,你將要付出比別人更慘痛的代價。這就是因果規(guī)律,平等的。阿彌陀佛。

  營員提問:智海法師你好,我的問題是這樣的,有兩個,一個是佛教是戒殺生的,像我們周圍遇到的蚊子啊、老鼠啊、害蟲啊我們要怎么辦呢?如果我去打它,我是不是殺生?第二個問題就是說,我們所吃的食物、蔬菜、糧食,它也是有生命的,這實際上和殺生是一個概念,所以這個問題怎么看呢?

  智海法師:第一個問題,我們平時認為,老鼠是壞家伙,我們可以殺掉,這是由于人的角度來決定的。那么以同樣的道理可以推出,假如說我認定你是一個壞東西,我也就可以把你殺掉?刹豢梢赃@樣呢?這會引起世間上極大的紊亂。所以,我們不能僅僅站在人的角度來確定,你是有害的,我是有益的,眾生都是平等的。你要站在更大的范圍之內(nèi),才能看待眾生是平等的。這是第一個。

  第二個,也就是我們殺害動物,殺害眾生有情,是殺生,但是吃青菜,吃蔬菜那些東西就可以嗎?同樣具備有生命。我們吃蔬菜算不算殺生?算,也算殺生。但是,這里面有兩個層次的不同。第一,有情的生命,這是生命主載體,我們今天就站在這個角度上來說,不要去殺生。但是你要生存,如果說徹底地做到一種圓滿和平等,那么也就罷了,如果說沒有做到圓滿和平等,你就還需要智慧的提升,生命質(zhì)量的提高,生命品質(zhì)的提升。這個時間,迫不得已你的生存里面還必須要解決這個問題。一個是有情世間,一個是器世間。器世間屬于是無情的生命狀態(tài),而這個無情的生命狀態(tài)是屬于依報身,因為我們自己的業(yè)果共業(yè)所顯現(xiàn)的。所以說,同樣是殺生,但這種程度是不一樣的。你要殺害有情,有生命,有心識分別的,就斷去了人家成佛的法身慧命,棲身于一種根本惡趣道,這個是罪大莫焉。第二個同樣是殺身,殺害器世間的植物有情,其實還是殺生。如果說有人能夠真正地提升自己的生命,隨著我們生命的提升,器世間的一切生命提升,他也能情與無情,同圓種智,他才能究竟得道,不殺生。

  所以說我們說殺生,有幾個層次。第一個,是殺有情眾生的生命,第二個,是殺無情眾生的生命,第三,是殺煩惱情,或者說殺法身慧命的一種情形。所以說,這三種層次是不一樣的。在戒律里面,那就針對于殺害有情眾生而言。所以這里面有暫時界,有究竟界。暫時界,就是你不殺害有情眾生;究竟界呢,等到你將來究竟成佛了,你持戒的程度能夠圓滿到很高的時候,你連無情的生命都不殺害了。包括阿羅漢,阿羅漢在根定的時候,那些從女,侍女啊,他不能去殺生的,為什么?他有道力那些有情眾生自然離開,而無情的生命呢?一個有道力的高僧大德,諸佛菩薩,他周圍的花草樹木與他都是一體的,他都會非常地愛惜。所以出家人里有這樣一些,不挖掘花木,不摧殘草木,這也是我們自己應(yīng)該做的。所以,這里就有這樣一些不同的層次。阿彌陀佛。

  營員提問:師父我問個問題,就是我看了很多佛教的書,講人的煩惱都是因為妄想執(zhí)著,或者是因為欲望太多,所以才產(chǎn)生煩惱。好像佛教的思想就是說,欲望是不好的,但是我們在世間總需要做成一些事,需要有欲望。我想問,佛家的思想有沒有跟現(xiàn)實相違背?我想,如果這樣延續(xù)下去,將來佛教是一種消積的思想,所以請師父開示一下,怎么看待?我們生活在現(xiàn)實世界要用什么樣的思想去過我們的生活?

  智海法師:第一,不矛盾,相得益彰。佛法教我們?nèi)プ鲞@些,執(zhí)著,不如理的分別,煩惱,那是到不如理的因果那里去了。并不是讓你,天也空,地也空,人也空,我也空,什么子都空,今天什么子都不干了。不是這樣,今天偏偏就是這種誤會很多。他就認為,和尚四大皆空,什么也不干了嘛,成天就是敲敲木魚嘛,甚至連敲木魚都是多余的。這是一種誤會。所以說不是這個道理。那么像十善法門,拿和尚這句話來說,就是提高生命的質(zhì)量與品質(zhì),就是為了讓你在世間上做事更圓滿,更和諧,更能夠持續(xù)的發(fā)展,能夠讓人沈浸在如理的世界,不要沈浸在那些不如理的世界。不如理的世界那就要成就惡道,成就不和諧,成就痛苦。十善法就是要讓我們現(xiàn)前能夠修行善法,將來,乃至盡未來際,都有持續(xù)的善法發(fā)生。所以說,這里面它是提高我們的生命和品質(zhì)的,這是第二。

  第三個,也就是佛教的一切善法,乃至智慧,讓你成就最真實最圓滿的生命,它需要比一般人的努力還要講究質(zhì)量。我們說,一般只能叫努力,不能叫精進。努力是什么?你很賣力地做這件事情。精進是什么?你一定要在善法上努力,要在修善法上才可以稱之為精進。你做惡法很努力,不叫精進。為什么呢?這個地方就是講質(zhì)量的問題,講品質(zhì)的問題。所以佛法里真正的空,能夠明了因果以后,他的付出比一般人更多,更實在。一般人僅僅認為是五欲的享受,但是佛教追求更深層的東西。一般人追求的僅僅是表面現(xiàn)象,但是佛教追求的是本質(zhì)的利益。所以說,佛法它開發(fā)的生命境界更為寬廣,更為真實,更為圓滿,阿彌陀佛。

  (根據(jù)錄音整理(毒毒整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