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州龐蘊居士悟道因緣
襄州(今湖北襄陽)龐蘊居士,馬祖道一禪師之法嗣,字道玄,衡州(今湖南衡陽)衡陽縣人。其祖上世代以儒為業(yè)。龐居士少年時,即悟塵勞苦空,遂發(fā)心探求解脫之真諦。
唐貞元年間,龐居士前往南岳,參謁石頭希遷禪師。
龐居士問:“不與萬法為侶者是甚么人?”
石頭禪師連忙用手掩住龐居士的嘴。龐居士豁然有省。于是留在石頭座下參學,并與丹霞禪師成為好朋友。
有一天,石頭禪師問道:“子見老僧以來,日用事作么生(你自從見老僧以來,在日常事務中,如何用心)?”
龐居士回答說“若問日用事,即無開口處。”說完,遂呈上自己寫的悟道偈子:
“日用事無別,唯吾自偶諧。
頭頭非取舍,處處沒張乖。
朱紫誰為號,北山絕點埃。
神通并妙用,運水及般(搬)柴。”
石頭禪師看了他的偈子,點頭表示肯定,并希望他出家,問道:“子以緇邪,素邪(你是打算出家還是當居士)?”
龐居士道:“愿從所慕。”
因此,他選擇了居士生活,而沒有落發(fā)出家。
龐居士在石頭座下參學了一段時間之后,又前往江西洪州,參禮馬祖。
初見馬祖,他又拋出了那個老問題:“不與萬法為侶者是甚么人?”
馬祖道:“待汝一口吸盡西江水,即向汝道。”
龐居士于言下頓領玄旨,從前所殘留的疑情一掃而光。
開悟后,龐居士繼續(xù)留在馬祖座下參學,時間長達兩年。通過這兩年的朝夕參承,他的修證日趨高峻,機辯迅捷,為諸方之所仰慕。
離開馬祖后,龐居士便過起了云游的生活。龐居士所到之處,禪門老宿都爭相往復問酬。龐居士皆隨機應響,為人解粘去縛。其機鋒言辯,皆超出常規(guī),令人難以捉摸。
有一天,龐居士來到一處講肆,隨喜聽某位座主講《金剛經》。當座主講到“無我相無人相”的時候,龐居士問道:“座主!既無我無人,是誰講誰聽?”座主被問得無言以對。龐居士道:“某甲雖是俗人,粗知信向(消息)。”座主問“只如居士意作么生(依居士之見,如何回答)?”龐居士于是作偈答曰:
“無我復無人,作么有疏親。
勸君休歷座,不似直求真。
金剛般若性,外絕一纖塵。
我聞并信受,總是假名陳。”
座主聞偈,心意豁然,歡欣踴躍,歸仰贊嘆。
元和年間,龐居士向北游方,來到襄漢一帶。于是在那兒定居下來。他有個女兒叫靈照,沒有出嫁,日常就跟著龐居士制作竹漉籬(濾水用的竹器)。竹漉籬做好后,她就拿到集上去賣。他們一家人就靠這個來維持生計。雖然他們的生活清苦,但是,一家人卻很自在,過著一種大隱隱于市的生活。龐居士有一首偈子,描述了這種生活場景:
“有男不婚,有女不嫁。
父子共團圓,共說無生話。”
龐居士另有一首偈子,表達了他對即世而出世的在家修行的理解:
“心如境亦如,無實亦無虛。有亦不管,無亦不拘。不是賢圣,了事凡夫。易復易,即此五蘊有真智。十方世界一乘同,無相法身豈有二?若舍煩惱入菩提,不知何方有佛地。護生須是殺,殺盡始安居。會得個中意,鐵船水上浮。”
龐居士的女兒靈照,修行也非常好。父女倆還經常一起斗機鋒。
有一天,龐居士問靈照:“古人道,明明百草頭,明明祖師意,如何會?”
靈照回答說:“老老大大,作這個語話!”
龐居士問:“你作么生?”
靈照道:“明明百草頭,明明祖師意。”
龐居士一聽,莞爾一笑,知道女兒大事已畢。
還有一次,龐居士上街賣漉籬,下橋的時候,腿腳不便,跌了一交。走在后面的靈照一見,趕忙上前。她沒有去扶她的父親,而是在父親的旁邊倒下。
龐居士問:“你作甚么?”
靈照曰:“見爺?shù)故?某甲相扶。”
龐居士臨入寂的時候,與女兒靈照合演了一曲極精彩的劇幕--
有一天早晨,龐居士告訴靈照說:“視日早晚,及午以報(注意一下太陽的高低,到了正午的時候,告訴我一聲)。”
靈照出去了,過了一會兒,她匆忙跑進來,報告龐居士道:“日已中矣,而有蝕也(太陽已經到了正中,但是有日蝕)。”
龐居士一聽,便走出戶外觀看。
哪里有什么日蝕!龐居士知道上當了,連忙進屋,卻發(fā)現(xiàn)女兒靈照已登上自己的禪座,合掌坐化了。
龐居士笑道:“我女鋒捷矣(我女兒動作真快啊)!”
于是,龐居士決定再逗留七天,以便安排女兒的后事。
龐居士臨終前,他的好友州牧于公頔(di)前來問疾。
龐居士告訴他說“但愿空諸所有,慎勿實諸所無。好住,世間皆如影響。”說完,便枕著于公頔的膝蓋奄然而化。
龐居士入寂后,他的朋友根據(jù)他的遺命,將他的尸體焚化后灑入江湖。僧俗信眾無不哀掉。大家都說他就是當年的維摩詰居士。
龐居士生前有詩偈三百余篇流傳于世。
- 上一篇:汾州無業(yè)禪師悟道因緣
- 下一篇:溈山靈祐禪師悟道因緣
- 第一節(jié) 愚人食鹽喻
- 第一回 拜眾童子
- 1.為步行而行
- 第二節(jié) 愚人集牛乳喻
- 第二回 拜文殊師利
- 第三節(jié) 以梨打破頭喻
- 第三回 拜德云比丘
- 摩登伽女與阿難(一)
- 第一回 溯源流書生說法 警癡頑菩薩化身
- 第五節(jié) 渴見水喻
- 第四節(jié) 婦詐稱死喻
- 第四回 拜海云比丘
- 第五回 拜善住比丘
- 第一節(jié) 千金小姐!萬金和尚!
- 第一卷:法戒錄 總勸
- 前言
- 第八節(jié) 山羌偷官庫衣喻
- 第六節(jié) 子死欲停置家中喻
- 第六回 拜彌伽
- 第九回 拜休舍優(yōu)婆夷
- 第七回 拜解脫長者
- 第七節(jié) 認人為兄喻
- 第八回 拜海幢比丘
- 第五十三回 拜普賢菩薩
- 摩登伽女與阿難(二)
- 第十節(jié) 三重樓喻
- 摩登伽女與阿難(三)
- 第十回 拜毗目瞿沙
- 第一節(jié) 序說
- 第十一回 拜勝熱婆羅門
- 第十五節(jié) 醫(yī)與王女藥令卒長大喻
- 第十二回 拜慈航童女
- 第九節(jié) 嘆父德行喻
- 第一章 我的生命被顛覆了
- 第三章 一兩個鐘頭走完一生(2)
- 第十五回 拜具足優(yōu)婆夷
- 2.牧牛
- 第十三回 拜善見比丘
- 第十四回 拜自在主童子
- 哲理故事300篇(1-5)
- 持蓮觀音是什么菩薩?持蓮觀音的故事
- 三歲小孩都懂得的道理,八十高齡也未必做得到
- 愚人食鹽的原文和譯文及道理
- 迦旃延尊者度化惡生王的故事
- 心平氣和 自度度人
- 馬需調教,樹要修剪,人需約束
- 心性要平和柔和
- 用實際行動展現(xiàn)自己的魅力、體現(xiàn)自己價值
- 從來不丟東西的婦人,只因她前世做了這件事
- 世俗王子從圣人走向神壇,釋迦牟尼佛的一生簡介
- 盲人摸象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 《大方等如來藏經》萎花喻的故事
- 人生不管是順境還是逆境,都要用好心情來對待
- 借花獻佛的由來,釋迦牟尼前身以花供養(yǎng)燃燈佛
- 以感恩的心面對世界
- 以平等心面對蕓蕓眾生,是菩薩的道德
- 梁武帝與佛教有什么關系,四次舍身入寺的是哪個寺?
- 佛陀度化慳貪長者修大布施
- 宋文帝問法求那跋摩的故事
- 知足并感恩,要知道別人的好并懂得回報
- 盲人打燈籠,即與人方便,也與己方便
- 禪師救蝎子,不因天性而放棄天性
- 從惜?锤F三代還是富三代
- 大乘心難發(fā),不愿再發(fā)大乘心的舍利弗
- 聽經的蛤蟆,命終后脫離畜生道,上升四天王宮
- 學佛貴在實行,堅持不懈地去修一個法門,終會成功
- 熟悉經藏的比丘與精進修道的比丘
- 佛教歷史上與水陸法會有因緣的高僧
- 借事磨練,善用其心,讓心走出煩惱的牢獄
- 薄拘羅尊者,五次被后母加害,卻都毫發(fā)無損
- 馬鳴菩薩抵億金的故事
- 人活著根本不需要很多,少欲知足自得安樂
- 九月初四,弘一大師圓寂日,德行與精神常存我們心間
- 釋迦牟尼佛修忍辱,忍辱仙人與歌利王的故事
- 舍棄對五欲的貪著,成功飛出籠子的鴿王
- 寺廟為什么喜歡種銀杏?佛珠變銀杏的故事
- 鳩摩羅什是誰?東晉高僧鳩摩羅什的一生
- 短暫的快樂與長久的快樂,你選擇哪個?
- 三年不吃飯的出家人
- 急性子與慢性子,人與人要學會理解和忍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