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深密經(jīng)

【解深密經(jīng) (Sandhi-nirmocana-vyūha-sūtra)】印度瑜伽行派和中國法相宗的基本經(jīng)典之一。唐玄奘譯。5卷。相傳此經(jīng)有梵文廣本十萬頌,漢譯為其略本,一千五百頌。異譯本有3種:①南朝宋求那跋陀羅譯《相續(xù)解脫經(jīng)》1卷;②北魏菩提流支譯《深密解脫經(jīng)》5卷;③南朝陳真諦譯《解節(jié)經(jīng)》1卷。...[詳情]

解深密經(jīng) 第九章 三乘真實(shí)、一乘方便

  解深密經(jīng) 第九章 三乘真實(shí)、一乘方便

  通往解脫涅盤之道曰乘。在佛教經(jīng)論中,有建立三乘,出有唯說一乘。一乘之與三乘,何為真實(shí),何為方便呢?這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說法。

  代表著中國傳統(tǒng)佛教的經(jīng)論,說一乘真實(shí)、三乘方便。如《法華經(jīng)-方便品》說:

  如來但以一佛乘故,為眾生說法,無有余乘,若二若三。

  佛陀但以一佛乘為眾生說法,在一乘之外,沒有獨(dú)立的三乘。同《經(jīng)》又說: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除佛方便說,但以假名字,引導(dǎo)于眾生,說佛智慧故,諸佛出于世,唯此一事實(shí),余二則非真。

  十方佛土中,只有一乘法,但諸佛為度化眾生的需要,以方便力,于一佛乘,分別說三,三乘是權(quán)巧安立,三乘但是假名,這就是一乘真實(shí),三乘方便的理論依據(jù)。

  玄奘翻譯的瑜伽唯識經(jīng)論,主張三乘真實(shí)、一乘方便。如《解深密經(jīng)-無自性相品》說:復(fù)次勝義生,諸聲聞乘種姓有情,亦由此道此行足跡故,證得無上安隱涅盤;諸獨(dú)覺乘種姓有情,諸如來乘種姓有性,亦由此道行跡故,證得無上安隱涅盤;諸獨(dú)覺乘種姓有情,諸如來乘種姓有情,亦由此道行跡故,證得無上安隱涅盤。一切聲聞獨(dú)覺菩薩,皆共此一妙清凈道,皆同此一究竟清凈,更無第二,我依此故密意說言唯有一乘。

  一妙清凈道就是三無性道理,三乘人都因?yàn)橥ㄟ_(dá)了這種真理而各證無余涅盤,基于這個(gè)原因,佛陀方便說唯有一乘。同《經(jīng)》中《地波羅密多品》說:如世尊說:若聲聞乘、若復(fù)大乘,唯有一乘,此何密意?佛告觀自在菩薩曰:善男子:如我于彼聲聞乘中,宣說種種諸法自性,所謂五蘊(yùn),或內(nèi)六處,或外六處,如是等類,于大乘中即說彼法同一法界,同一理趣,故我不說乘差別姓。于中或有如言于義妄起分別,一類增益,一類損減,又于諸乘差別道理謂互相逢,如是轉(zhuǎn)展興爭論。

  (1)、《佛地經(jīng)論》卷一、《大正藏》第二十六卷、二九二頁

 。ǎ玻ⅰ稊z大乘論-彼果智分》卷三、《大正藏》第三十一卷一五一頁

 。ǎ常、《大乘法苑義林章-佛土章》卷七、《大正藏》第四十五卷三六九中---三七四中

 。ǎ矗、圓測《解深密經(jīng)疏》卷三、金陵刻本一 -- 三頁

 。ǎ担、圓測《解深密經(jīng)疏》卷六、金陵刻本二頁

 。ǎ叮ⅰ洞笈派痴摗肪硎逡弧洞笳亍返诙唔摼砥呤

 。ǎ罚、《攝大乘論》卷二、《大正藏》第三十卷四八九下

 。ǎ福、《瑜伽師地論》卷三十六、《大正藏》第三十卷四八九下

 。ǎ梗、《瑜伽師地論》卷一、《大正藏》第三十卷二八三上

  (10)、《瑜伽師地論》卷五十一、《大正藏》第三十卷五七九頁回頁首

 。ǎ保保、《攝大乘論-所知依分》卷一、《大正藏》第三十一卷三五一---三六頁

  (12)、《成唯識論》卷三

 。ǎ保常、《中邊分別論》卷一、《大正藏》第三十一卷四九一中

 。ǎ保矗、《大乘莊嚴(yán)經(jīng)論》卷五、《大正藏》第三十卷六一三下

 。ǎ保担ⅰ稊z大乘論》卷二、《大正藏》第三十一卷一三九上

 。ǎ保叮、《成唯識論述記》卷四十

 。ǎ保罚ⅰ冻晌ㄗR論》卷三

 。ǎ保福ⅰ独阗ぐ隙嗔_寶經(jīng)》卷一

 。ǎ保梗ⅰ惰べ煹卣摗肪砥呤、《大正藏》第三十卷七0四下

 。ǎ玻埃ⅰ冻晌ㄗR論》卷,八

  (21)、《瑜伽師地論》卷三十六、《大正藏》第三十卷四八八

  (22)、《瑜伽師地論》卷三十六、《大正藏》第三十卷四八八

 。ǎ玻常、《辨中邊論》卷二、《大正藏》第三十一卷四六八下

 。ǎ玻矗、《妙法蓮華經(jīng)》卷一

 。ǎ玻担、《妙法蓮華經(jīng)》卷一

  《解深密經(jīng)》要義說(下)

  大乘講一實(shí)相印。為對治聲聞乘的自性差別實(shí)有妄執(zhí),顯示真理的一味平等,遍一切一昧相,世尊依一實(shí)相之理,密意說言唯有一乘。

  施設(shè)一乘的意趣,在其他論典中也有解釋,如《攝大乘論-彼果智分》說:若此功德圓滿相應(yīng)諸佛法身,不與聲聞、獨(dú)覺乘共,以何意趣佛說一乘?此中有二傾:為引攝一類,及任持所余,由不定種姓,諸佛說一乘,法無我解脫,等故姓不同,得二意樂化,究意說一乘。

  這二頌:出自《大乘莊嚴(yán)經(jīng)論》。它包含十義以說明一乘意趣 。一、為引導(dǎo)不定種姓聲聞等趣向大乘。二、為引導(dǎo)不定種姓菩薩眾令住大乘。三、法平等:三乘圣者雖有深淺不同,但所證法性平等。四、無我平等:三乘有情補(bǔ)特伽羅同不可得,在無我中平等平等。五、解脫平等,佛與羅漢同斷煩惱障,同證解脫。經(jīng)曰:三乘同坐解脫床。六、姓不同:眾生的根姓不同,而不定種姓,大乘小乘都有一分,如果回小向大就可成佛。七、攝取平等意樂,即攝他為自,自他平等,如是自既成佛,彼亦成佛。八、法性平等意樂,所證平等法性。九、約佛的變化身說,佛說我過去身中曾做過聲聞,現(xiàn)緣覺身,入般涅盤,現(xiàn)在仍然可以成佛。十、由佛乘為最究竟。因?yàn)檫@些理由,所以佛說一乘。此外《顯揚(yáng)圣教論》卷二十,也有類似的解釋。

  《法華》、《涅盤》等經(jīng)論依一實(shí)相建立一乘,又以能乘之人雖有三,但都必須依佛疲乏而般涅盤,所以說一乘真實(shí),三乘方便!渡蠲堋、《瑜伽》等經(jīng)論,以為三乘所證法性雖一,而能證之人有三,三乘人種姓不同,決定了得果各異,因此說三乘真實(shí),一乘方便。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