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jīng)

《金剛經(jīng)》是佛教重要經(jīng)典。根據(jù)不同譯本,全名略有不同,鳩摩羅什所譯全名為《金剛般若(bōrě)波羅蜜經(jīng)》,唐玄奘譯本則為《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 梵文 vajracchedika-praj?āpāramitā-sūtra!督饎偨(jīng)》傳入中國后,自東晉到唐朝共有六個譯本,以鳩摩羅什所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最為流行..[詳情]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現(xiàn)代文:知見不生分第三十一

  知見不生分第三十一

  【經(jīng)文】“須菩提,若人言,佛說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須菩提,于意云何?是人解我所說義不(fǒu)?”“世尊,是人不解如來所說義。

  何以故?世尊說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即非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是名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

  “須菩提,發(f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于一切法,應如是知如是見,如是信解,不生法相。須菩提,所言法相者,如來說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譯語】第三十一章 知見不生 即無法相

  “須菩提,假使有人談論,佛陀說的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須菩提,你的意思怎樣?這個人理解我說這話的意義嗎?”①須菩提回答說:“沒有,世尊啊!這人根本不懂得如來說這話的意義。為什么呢?因為世尊所說的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是破除眾生執(zhí)著四相而設的假名,并非實有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是隨眾生的顛倒想假說,是名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

  “須菩提,發(f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大道心者,對于世間、出世間一切諸法的認識,不外是緣起而性空,應當這樣的了知,這樣的正見,這樣的正信與理解,不執(zhí)著諸法現(xiàn)相,不生取舍之念。”

  “須菩提,所謂法相者,皆是由心而生起的幻相,并不是真有什么法相,所以如來說并非是法相,只不過假稱共為法相而已。”②

  【注釋】①見。是每個人的思想見解,屬于精神領域。經(jīng)中所云,我、人、眾生、壽者四相,就是因見而有,主要是我見。因內(nèi)心的取著,即著我人眾生壽者四相。佛陀所說我、人、眾生、壽者四見,是黃葉止兒啼,為了使眾生遠離四見以趨向解脫,掃除四相妄執(zhí),隨眾生的顛倒想而假說的。是名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

  ②所謂法相。就是客觀世界的一切現(xiàn)象,這些現(xiàn)象是眾生思想意識構成的一個形態(tài)。每個人的意識中都有一個構想,想久了形成一個牢固的形態(tài),就是思想境界里的法相,在佛學中名“法”。法包括一切事,一切理,一切物,一切思想境界。法由心生,緣成為相。眾生無始以來,因妄念不停而生種種法相,所以輪轉六道學佛的人,對一切法不生我人等見,遠離名字相,言說相,世間一切相,不但這些相不可執(zhí)著,即是修行用功時,在意識中生起一個佛的樣子來,也不可取,不可執(zhí),因為這也是法相。萬法既由心生,遇緣而成相,說明一切緣生之法相、既無實體,當下即空,所以說即非法相,是名法相。若是人們心中不生任何法,不著一切相,即能悟證真空實相。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