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壇經
《六祖壇經》,佛教禪宗典籍。亦稱《壇經》、《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全稱《南宗頓教最上大乘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六祖惠能大師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壇經》。禪宗六祖惠能說,弟子法海集錄!夺岄T正統(tǒng)》卷八《義天傳》有“大遼皇帝詔有司令義學沙門詮曉等再定經錄,世所謂《六祖壇經》、《寶林傳》等..[詳情]
六祖法寶壇經注解·護法品第九
護法品第九
神龍元年上元日,則天、中宗詔云:「朕請安、秀二師(1),宮中供養(yǎng)。萬機之暇,每究一乘(1)。二師推讓云:『南方有能禪師,密授忍大師衣法,傳佛心印,可請彼問!唤袂矁仁萄,馳詔迎請。願師慈念,速赴上京!箮熒媳磙o疾,願終林麓。
(1)慧安與神秀兩位國師
(2)成佛唯一之教謂之一乘。
薛簡曰:「京城禪德皆云:『欲得會道(3),必須坐禪習定;若不因禪定而得解脫者,未之有也。』未審師所說法如何?」師曰:「道由心悟,豈在坐也?經云:『若言如來若坐若臥,是行邪道。』何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無生無滅,是如來清淨禪(4);諸法空寂,是如來清淨坐(5)。究竟無證(6),豈況坐耶?」
(3)體會大道也。
(4)若頓悟自性本來清淨,元無煩惱,無漏智性本來具足,此心即佛,畢竟無異,依此而修者,是最上乘禪,亦名如來清淨禪。亦名一行三昧,此是一切三昧根本,若能念念修習,自然漸得百千三昧。達摩門下展轉相傳者,是此禪也。
(5)法空即佛自證平等妙法,實相真空,離一切相,即一切法也。教坐如來座者。非是小乘人空座。
(6)於外不染色聲等,於內不起妄念心,得如是者即名為證。得證之時,不得作證想,即名無證也。得此無證之時,亦不得作無證想,是名無證,即名無無證也。
簡曰:「弟子回京,主上必問,願師慈悲指示心要,傳奏兩宮,及京城學道者。譬如一燈,然百千燈,冥者皆明,明明無盡!箮熢疲骸傅罒o明暗,明暗是代謝之義。明明無盡,亦是有盡,相待立名。故《淨名經》云:『法無有比,無相待故!弧
簡曰:「明喻智慧,暗喻煩惱,修道之人,倘不以智慧照破煩惱,無始生死,憑何出離?」師曰:「煩惱即是菩提,無二無別。若以智慧照破煩惱者,此是二乘見解,羊鹿等機;上智大根,悉不如是(7)!购喸唬骸溉绾问谴蟪艘娊?」師曰:「明與無明,凡夫見二;智者了達,其性無二,無二之性,即是實性。實性者,處凡愚而不減,在賢聖而不增;住煩惱而不亂,居禪定而不寂。不斷不常、不來不去,不在中間,及其內外,不生不滅,性相如如,常住不遷(8),名之曰道(9)。」
(7)六祖對韋使君等言,則謂當用大智慧打破五蘊煩惱塵勞,如此修行,定成佛道(見第二品)。今薛簡己知此義,故六祖破其執(zhí)而更進一層,乃為此說,皆隨機說法,本無一定,非矛盾也。
(8)指法無生滅曰常。楞嚴經云: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淨明體。
(9)佛性
簡曰:「師說不生不滅,何異外道?」師曰:「外道所說不生不滅者,將滅止生,以生顯滅;滅猶不滅,生說不生。我說不生不滅者,本自無生,今亦不滅,所以不同外道。汝若欲知心要,但一切善惡,都莫思量(10),自然得入清淨心體,湛然常寂,妙用恒沙!
(10)一切放下
簡蒙指教,豁然大悟,禮辭歸闕,表奏師語。其年九月三日,有詔獎諭師曰:「師辭老疾,為朕修道,國之福田。師若淨名(11),託疾毗耶,闡揚大乘,傳諸佛心,談不二法。薛簡傳師指授如來知見,朕積善餘慶,宿種善根,值師出世,頓悟上乘。感荷師恩,頂戴無已。」並奉摩衲袈裟(12)及水晶缽,敕韶州刺史修飾寺宇,賜師舊居為國恩寺焉。
(11)維摩詰居士。
(12)袈裟之名,產於高麗國。
- 上一篇:六祖法寶壇經注解·頓漸品第八
- 下一篇:六祖法寶壇經注解·付囑品第十
- 《六祖壇經》的四種版本
- 真正的佛在哪里?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迷三毒是魔王
- 《壇經》處凡愚而不減,在賢圣而不增的意思
- 《六祖壇經》中的兩處“念”是指什么?有什么不同?
- 從《壇經》片段,瞻仰學習六祖大師的嘉言懿行
- 六祖壇經是誰寫的?講的是什么內容?
- 透過《六祖壇經》來看頓悟與漸悟的區(qū)別
- 菩提自性,本來清凈,但用此心,直了成佛的意思
- 從《六祖壇經》中總結出的人生三境界
- 《六祖壇經》二十四精論
- 《六祖壇經》中“不立文字”的含義是什么?
- 依《壇經》《地藏十輪經》等談如何安頓身心?
- 依《六祖壇經》等談如何安頓身心
- 佛教禪定是什么?
- 佛法究竟是出世還是入世?
- 造寺度僧、布施設齋是福報不是功德
- 向善向惡決定了你通往西方的路程
- 《六祖壇經》是一部什么樣的書?壇經內容
- 修習菩薩道就要有這樣的大誓愿
- 你知道愚癡與智慧的真正差別嗎?
- 楞嚴經白話文卷一
- 第一卷 忉利天宮神通品
- 卷一 序品 第一
- 第四卷 閻浮眾生業(yè)感品
- 第六卷 如來贊嘆品
- 第二卷 分身集會品
- 第三卷 觀眾生業(yè)緣品
- 第八卷 閻羅王眾贊嘆品
- 第五卷 地獄名號品
- 第七卷 利益存亡品
- 妙法蓮華經注音 序品第一
- 第十三卷 囑累人天品
- 第九卷 稱佛名號品
- 第十二卷 見聞利益品
- 第十卷 校量布施功德緣品
- 《地藏經》贊
- 第十一卷 地神護法品
- 《地藏經》開經偈
- 楞嚴經白話文卷二
- 《華嚴經》原文卷一至卷五
- 妙法蓮華經弘傳序
- 楞嚴經注音 第一卷
- 卷一 方便品 第二
- 《地藏經》回向偈
- 妙法蓮華經注音 譬喻品第三
- 妙法蓮華經注音 方便品第二
- 卷二 譬喻品 第三
- 楞嚴經白話文卷三
- 楞嚴經白話文卷四
- 卷七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第二十五
- 卷二 信解品 第四
- 楞嚴經注音 第七卷
- 妙法蓮華經注音 化城喻品第七
- 卷三 化城喻品 第七
- 卷三 藥草喻品 第五
- 卷六 藥王菩薩本事品 第二十三
- 妙法蓮華經注音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第二十五
- 楞嚴經白話文卷十
- 楞嚴經白話文卷五
- 卷四 五百弟子受記品 第八
- 圓覺經講的是什么內容?圓覺經概說
- 《大寶積經》共有多少卷,是誰翻譯的?
- 楞嚴經是怎么來的?楞嚴經的由來故事
- 佛經的序分、正宗分、流通分是什么意思?
- 玄奘大師版《心經》講記
- 念地藏經期間總做噩夢,這是為什么?
- 《華嚴經》是怎么來的,是誰從龍宮帶出來的?
- 念經時,可以跟著文字去理解內容,感受景象嗎?
- 《六祖壇經》的四種版本
- 維摩詰經主要講了什么?
- 華嚴經是大乘經典嗎,有哪些漢譯本?
- 真正的佛在哪里?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迷三毒是魔王
- 《壇經》處凡愚而不減,在賢圣而不增的意思
- 《法句經》偈頌:人生在世間,應實行善德的講解
- 百佛名經注音版
- 增一阿含經是誰翻譯的,多少卷,講什么?
- 《華嚴經》偈語“汝等眾生,不能自救”是什么意思?
- 妙法蓮華經是誰說的?
- “空”與“色”相依相存,無有差異
- 《法華經》的四安樂行是指什么意思?
- 《法句經·智者品》偈頌:智者不為得失心動
- 《維摩詰經》的漢譯本與注疏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是誰翻譯的?心經譯者玄奘大師
- 佛語法門經注音版
- 法華經是誰翻譯的?妙法蓮華經譯者鳩摩羅什介紹
- 《無量壽經》三輩往生是通途菩提心還是凈土菩提心?
- 《法句經》偈頌:此心難覺察,隨欲望流轉的解讀
- 《心經》的大智慧
- 圓澄禪師翻跟斗作禮講《金剛經》
- 《父母恩重難報經》提倡孝道的偈語
- 《六祖壇經》中的兩處“念”是指什么?有什么不同?
- 佛說菩薩行五十緣身經注音版
- 大方等如來藏經注音版
- 如何擁有幸福的生活?常修慈悲心,煩惱自然無
- 《法句經·心品》偈頌:飄浮不定心,不明了正法的講解
- 九品往生出自哪部經典?
- 蓮池贊的全文及拼音
- 華嚴經有幾個版本?四十華嚴、六十華嚴、八十華嚴
- 菩薩生地經注音版
- 從《壇經》片段,瞻仰學習六祖大師的嘉言懿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