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喻經卷第四
尊者僧伽斯那撰
口誦乘船法而不解用喻夫婦食餅共為要喻共相怨害喻效其祖先急速食喻嘗庵婆羅果喻為二婦故喪其兩目喻唵米決口喻詐言馬死喻出家凡夫貪利養(yǎng)喻駝甕俱失喻田夫思王女喻構驢乳喻與兒期早行喻為王負機喻倒灌喻為熊所嚙喻比種田喻獼猴喻月蝕打狗喻婦女患眼痛喻父取兒耳珰喻劫盜分財喻獼猴把豆喻得金鼠狼喻地得金錢喻貧兒欲與富等財物喻小兒得歡喜丸喻老母捉熊喻摩尼水竇喻二鴿喻詐稱眼盲喻為惡賊所劫失迭喻小兒得大龜喻
(六六)◎口誦乘船法而不解用喻
昔有大長者子。共諸商人入海采寶。此長者子善誦入海捉船方法。若入海水漩洑洄流磯激之處。當如是捉如是正如是住。語眾人言入海方法我悉知之。眾人聞已深信其語。既至海中未經幾時船師遇病忽然便死。時長者子即便代處。至洄澓駛流之中唱言。當如是捉如是正。船盤回旋轉不能前進至于寶所。舉船商人沒水而死。凡夫之人亦復如是。少習禪法安般數(shù)息及不凈觀。雖誦其文不解其義。種種方法實無所曉自言善解。妄授禪法使前人迷亂失心。倒錯法相。終年累歲空無所獲。如彼愚人使他沒海。
(六七)夫婦食餅共為要喻
昔有夫婦有三番餅。夫婦共分各食一餅。余一番在共作要言。若有語者要不與餅。既作要已。為一餅故各不敢語。須臾有賊入家偷盜取其財物。一切所有盡畢賊手。夫婦二人以先要故眼看不語。賊見不語即其夫前侵略其婦。其夫眼見亦復不語。婦便喚賊語其夫言。云何癡人為一餅故見賊不喚。其夫拍手笑言。咄婢我定得餅不復與爾。世人聞之無不嗤笑。凡夫之人亦復如是。為小名利故詐現(xiàn)靜默。為虛假煩惱種種惡賊之所侵略。喪其善法墜墮三涂。都不怖畏求出世道。方于五欲耽著嬉戲。雖遭大苦不以為患。如彼愚人等無有異。
(六八)共相怨害喻
昔有一人。共他相嗔。愁憂不樂。有人問言。汝今何故愁悴如是。即答之言有人毀我力不能報。不知何方可得報之是以愁耳有人語言。唯有毗陀羅咒可以害彼。但有一患未及害彼返自害己。其人聞已便大歡喜。愿但教我雖當自害要望傷彼。世間之人亦復如是。為瞋恚故欲求毗陀羅咒。用惱于彼竟未害他。先為瞋恚反自惱害。墮于地獄畜生餓鬼。如彼愚人等無差別。
(六九)效其祖先急速食喻
昔有一人從北天竺至南天竺。住止既久即聘其女共為夫婦。時婦為夫造設飲食。夫得急吞不避其熱。婦時怪之語其夫言。此中無賊劫奪人者。有何急事匆匆乃爾不安徐食。夫答婦言有好密事不得語汝。婦聞其言謂有異法殷勤問之。良久乃答。我祖父已來法常速食。我今效之。是故疾耳。世間凡夫亦復如是。不達正理不知善惡。作諸邪行不以為恥。而云我祖父已來作如是法。至死受行。終不舍離。如彼愚人習其速食以為好法。
(七○)嘗庵婆羅果喻
昔有一長者。遣人持錢至他園中。買庵婆羅果而欲食之。而敕之言好甜美者汝當買來。即便持錢往買其果。果主言我此樹果悉皆美好無一惡者。汝嘗一果足以知之。買果者言。我今當一一嘗之然后當取。若但嘗一何以可知。尋即取果一一皆嘗持來歸家。長者見已惡而不食。便一切都棄。世間之人亦復如是。聞持戒施得大富樂。身常安隱無有諸患。不肯信之。便作是言。布施得福。我自得時然后可信。目睹現(xiàn)世貴賤貧窮皆是先業(yè)所獲果報。不知推一以求因果。方懷不信。須己自經。一旦命終。財物喪失。如彼嘗果一切都棄。
(七一)為二婦故喪其兩目喻
昔有一人聘取二婦。若近其一為一所瞋不能裁斷。便在二婦中間正身仰臥。值天大雨屋舍霖漏。水土俱下墮其眼中。以先有要不敢起避。遂令二目俱失其明。世間凡夫亦復如是。親近邪友習行非法。造作結業(yè)墮三惡道。長處生死喪智慧眼。如彼愚夫為其二婦故二眼俱失。
(七二)唵米決口喻
昔有一人至婦家舍。見其搗米便往其所偷米唵之。婦來見夫欲共其語。滿口中米都不應和。羞其婦故不肯棄之是以不語。婦怪不語以手摸看謂其口腫。語其父言我夫始來。卒得口腫都不能語。其父即便喚醫(yī)治之。時醫(yī)言曰此病最重。以刀決之可得差耳。即便以刀決破其口。米從中出其事彰露。世間之人亦復如是。作諸惡行犯于凈戒。覆藏其過不肯發(fā)露。墮于地獄畜生餓鬼。如彼愚人以小羞故不肯吐米。以刀決口乃顯其過。
(七三)詐言馬死喻
昔有一人騎一黑馬入陣擊賊。以其怖故不能戰(zhàn)斗。便以血污涂其面目。詐現(xiàn)死相臥死人中。其所乘馬為他所奪。軍眾既去便欲還家。即截他人白馬尾來。既到舍已有人問言。汝所乘馬今為所在何以不乘。答言。我馬已死遂持尾來。傍人語言。汝馬本黑尾。何以白。默然無對。為人所笑。世間之人亦復如是。自言善好修行慈心不食酒肉。然殺害眾生加諸楚毒。妄自稱善無惡不造。如彼愚人詐言馬死。
(七四)出家凡夫貪利養(yǎng)喻
昔有國王設于教法諸有婆羅門等。在我國內制抑洗凈不洗凈者。驅令策使種種苦役。有婆羅門空捉澡灌。詐言。洗凈人為其著水即便瀉棄。便作是言我不洗凈王自洗之。為王意故用避王役。妄言洗凈實不洗之。出家凡夫亦復如是。剃頭染衣內實毀禁。詐現(xiàn)持戒望求利養(yǎng)。復避王役。外似沙門。內實虛欺。如捉空瓶但有外相。
(七五)駝甕俱失喻
昔有一人先甕中盛谷。駱駝入頭甕中食谷又不得出。既不得出以為憂惱。有一老人來語之言。汝莫愁也。我教汝出。汝用我語必得速出。汝當斬頭自得出之。即用其語以刀斬頭。既復殺駝而復破甕。如此癡人世間所笑。凡夫愚人亦復如是。悕心菩提志求三乘。宜持禁戒防護諸惡。然為五欲毀破凈戒。既犯禁已舍離三乘?v心極意無惡不造。乘及凈戒二俱捐舍。如彼愚人駝甕俱失。
(七六)田夫思王女喻
昔有田夫游行城邑。見國王女顏貌端正所希有。晝夜想念情不能已。思與交通無由可遂。顏色瘀黃即成重病。諸所親見便問其人何故如是。答親里言我昨見王女。顏貌端正思與交通不能得故是以病耳。我若不得必死無疑。諸親語言我當為汝作好方便。使汝得之勿得愁也。后日見之便語之言。我等為汝便為是得。唯王女不欲。田夫聞之欣然而笑謂呼必得。世間愚人亦復如是。不別時節(jié)春秋冬夏。便于冬時擲種土中望得果實。徒喪其功空無所獲。芽莖枝葉一切都失。世間愚人修習少福謂為具足。便謂菩提已可證得。如彼田夫悕望王女。
(七七)構驢乳喻
昔邊國人不識于驢。聞他說言驢乳甚美都無識者。爾時諸人得一父驢。欲構其乳。諍共捉之。其中有捉頭者有捉耳者。有捉尾者有捉腳者。復有捉器者各欲先得于前飲之。中捉驢根謂呼是乳。即便構之望得其乳。眾人疲厭都無所得。徒自勞苦空無所獲。為一切世人之所嗤笑。外道凡夫亦復如是。聞說于道不應求處。妄生想念。起種種邪見裸形自餓投巖赴火以是邪見墮于惡道。如彼愚人妄求于乳。
(七八)與兒期早行喻
昔有一人。夜語兒言。明當共汝至彼聚落有所取索。兒聞語已至明旦竟不問父獨往詣彼。既至彼已。身體疲極空無所獲。又不得食饑渴欲死。尋復回來來見其父。父見子來深責之言。汝大愚癡無有智慧。何不待我空自往來。徒受其苦。為一切世人之所嗤笑。凡夫之人亦復如是。設得出家即剃須發(fā)服三法衣。不求明師咨受道法。失諸禪定道品功德。沙門妙果一切都失。如彼愚人虛作往返徒自疲勞。形似沙門實無所得。
(七九)為王負機喻
昔有一王。欲入無憂園中歡娛受樂。敕一臣言汝捉一機。持至彼園我用坐息。時彼使人羞不肯捉。而白王言。我不能捉。我愿擔之。時王便以三十六機置其背上。驅使擔之至于園中。如是愚人為世所笑。凡夫之人亦復如是。若見女人一發(fā)在地。自言持戒不肯捉之。后為煩惱所惑。三十六物發(fā)毛爪齒屎尿不凈不以為丑。三十六物一時都捉不生慚愧。至死不舍。如彼愚人擔負于機。
(八○)倒灌喻
昔有一人;枷虏坎 at(yī)言。當須倒灌乃可差耳。便集灌具欲以灌之。醫(yī)未至頃便取服之。腹脹欲死不能自勝。醫(yī)既來至怪其所以。即便問之。何故如是。即答醫(yī)言。向時灌藥我取服之。是故欲死。醫(yī)聞是語深責之言。汝大愚人不解方便。即便以余藥服之。方吐下爾乃得差。如此愚人為世所笑。凡夫之人亦復如是。欲修學禪觀種種方法。應效不凈。反效數(shù)息。應數(shù)息者效觀六界。顛倒上下無有根本。徒喪身命為其所困。不咨良師顛倒禪法。如彼愚人飲服不凈。
(八一)為熊所嚙喻
昔有父子與伴共行。其子入林為熊所嚙。爪壞身體。困急出林還至伴邊。父見其子身體傷壞怪問之言。汝今何故被此瘡害。子報父言。有一種物。身毛耽毿來毀害我。父執(zhí)弓箭往到林間。見一仙人。毛發(fā)深長。便欲射之。傍人語言。何故射之。此人無害當治有過。世間愚人亦復如是。為彼雖著法服無道行者之所罵辱。而濫害良善有德之人。喻如彼父熊傷其子而抂加神仙。
(八二)比種田喻
昔有野人。來至田里。見好麥苗生長郁茂。問麥主言。云何能令是麥茂好。其主答言。平治其地。兼加糞水故得如是。彼人即便依法用之。即以水糞調和其田下種于地。畏其自腳蹋地令堅其麥不生。我當坐一床上使人輿之于上散種爾乃好耳。即使四人人擎一腳至田散種。地堅逾甚為人嗤笑?旨憾愀霭俗。凡夫之人亦復如是。既修戒田善芽將生。應當師咨受行教誡。令法芽生。而返違犯。多作諸惡便使戒芽不生。喻如彼人畏其二足倒加其八。
(八三)獼猴喻
昔有一獼猴。為大人所打。不能奈何。反怨小兒。凡夫愚人亦復如是。先所瞋人代謝不停滅在過去。乃于相續(xù)后生之法謂是前者。妄生瞋忿毒恚彌深。如彼癡猴為大所打反嗔小兒。
(八四)月蝕打狗喻
昔阿修羅王。見日月明凈以手障之。無智常人狗無罪咎橫加于惡。凡夫亦爾。貪瞋愚癡橫苦其身。臥蕀刺上五熱炙身。如彼月蝕抂橫打狗。
(八五)婦女患眼痛喻
昔有一女人。極患眼痛。有知識女人問言。汝眼痛耶。答言眼痛。彼女復言有眼必痛。我雖未痛并欲挑眼恐其后痛。傍人語言眼若在者或痛不痛。眼若無者終身長痛。凡愚之人亦復如是。聞富貴者衰患之本。畏不布施恐后得報。財物殷溢重受苦惱。有人語言汝若施者或苦或樂。若不施者貧窮大苦。如彼女人不忍近痛便欲去眼乃為長痛。
(八六)父取兒耳珰喻
昔有父子二人緣事共行。路賊卒起欲來剝之。其兒耳中有真金珰。其父見賊卒發(fā)畏失耳珰。即便以手挽之。耳不時決為耳珰故。便斬兒頭。須臾之間賊便棄去。還以兒頭著于肩上不可平復。如是愚人為世間所笑。凡夫之人亦復如是。為名利故造作戲論。言二世有二世無。中陰有中陰無。心數(shù)法有心數(shù)法無。種種妄想不得法實。他人以如法論破其所論。便言。我論中都無是說。如是愚人為小名利。便故妄語喪沙門道果。身壞命終墮三惡道。如彼愚人為少利故斬其兒頭。
(八七)劫盜分財喻
昔有群賊共行劫盜。多取財物即共分之等以為分。唯有鹿野欽婆羅色不純好。以為下分與最劣者。下劣者得之恚恨。謂呼大失。至城賣之。諸貴長者多與其價。一人所得倍于眾伴。方乃歡喜踴悅無量。猶如世人不知布施有報無報。而行少施得生天上。受無量樂方更悔恨悔不廣施。如欽婆羅后得大價。乃生歡喜施亦如是。少作多得。爾乃自慶恨不益為。
(八八)獼猴把豆喻
昔有一獼猴。持一把豆。誤落一豆在地。便舍手中豆欲覓其一。未得一豆先所舍者雞鴨食盡。凡夫出家亦復如是。初毀一戒而不能悔。以不悔故放逸滋蔓一切都舍。如彼獼猴失其一豆一切都棄。
(八九)得金鼠狼喻
昔有一人在路而行。道中得一金鼠狼。心生喜踴持置懷中。涉道而進至水欲渡。脫衣置地。尋時金鼠變?yōu)槎旧。此人深思寧為毒蛇螫殺要當懷去。心至冥感。還化為金。傍邊愚人見其毒蛇變成真實。謂為恒爾。復取毒蛇內著懷里。即為毒蛇之所??螫喪身殞命。世間愚人亦復如是。見善獲利內無真心。但為利養(yǎng)來附于法。命終之后墮于惡處。如捉毒蛇被螫而死。
(九○)地得金錢喻
昔有貧人在路而行。道中偶得一囊金錢。心大喜躍即便數(shù)之數(shù)未能周。金主忽至。盡還奪錢。其人當時悔不疾去。懊惱之情甚為極苦。遇佛法者亦復如是。雖得值遇三寶福田。不勤方便修行善業(yè)。忽爾命終墮三惡道。如彼愚人還為其主奪錢而去。如偈所說。
今日營此事明日造彼事
樂著不觀苦不覺死賊至
匆匆營眾務凡人無不爾
如彼數(shù)錢者其事亦如是
(九一)貧兒欲與富等財物喻
昔有一貧人少有財物。見大富者意欲共等。不能等故。雖有少財欲棄水中。傍人語言。此物雖鮮可得延君性命數(shù)日。何故舍棄擲著水中。世間愚人亦復如是。雖得出家少得利養(yǎng)。心有悕望常懷不足。不能得與高德者等。獲其利養(yǎng)見他宿舊有德之人。素有多聞多眾供養(yǎng)。意欲等之不能等故。心懷憂苦便欲罷道。如彼愚人欲等富者自棄己財。
(九二)小兒得歡喜丸喻
昔有一乳母抱兒涉路。行道疲極眠睡不覺。時有一人持歡喜丸授與小兒。小兒得已貪其美味不顧身物。此人即時解其鉗鎖瓔珞衣物都盡持去。比丘亦爾。樂在眾務憒鬧之處。貪少利養(yǎng)為煩惱賊奪其功德戒寶瓔珞。如彼小兒貪少味故一切所有賊盡持去。
(九三)老母捉熊喻
昔有一老母在樹下臥熊欲來搏。爾時老母繞樹走避。熊尋后逐一手抱樹欲捉老母。老母得急即時合樹捺熊兩手。熊不得動更有異人來至其所。老母語言。汝共我捉殺分其肉。時彼人者信老母語。即時共捉既捉之已老母即便舍熊而走。其人后為熊所困。如是愚人為世所笑。凡夫之人亦復如是。作諸異論既不善好。文辭繁重多有諸病。竟不成訖便舍終亡。后人捉之欲為解釋。不達其意。反為其困。如彼愚人代他捉熊反自被害。
(九四)摩尼水竇喻
昔有一人。與他婦通。交通未竟夫從外來。即便覺之住于門外。伺其出時便欲殺害。婦語人言。我夫已覺。更無出處。唯有摩尼可以得出(摩尼者齊云水竇孔也)。欲令其人從水竇出。其人錯解謂摩尼珠。所在求覓。而不知處。即作是言。不見摩尼珠我終不去。須臾之間為其所殺。凡夫之人亦復如是。有人語言。生死之中無常苦空無我離斷常二邊。處于中道。于此中過可得解脫。凡夫錯解便求世界有邊無邊及以眾生有我無我。竟不能觀中道之理。忽然命終為于無常之所殺害墮三惡道。如彼愚人推求摩尼為他所害。
(九五)一鴿喻
昔有雄雌二鴿共同一巢。秋果熟時取果滿巢。于其后時果干減少唯半巢在。雄瞋雌言。取果勤苦汝獨食之唯有半在。雌鴿答言。我不獨食。果自減少。雄鴿不信。瞋恚而言。非汝獨食何由減少。即便以觜啄雌鴿殺。未經幾日。天降大雨。果得濕潤還復如故。雄鴿見已方生悔恨。彼實不食。我妄殺他。即悲鳴命喚雌鴿汝何處去。凡夫之人亦復如是。顛倒在懷。妄取欲樂不觀無常。犯于重禁悔之于后竟何所及。后唯悲嘆如彼愚鴿。
(九六)詐稱眼盲喻
昔有工匠師。為王作務不堪其苦。詐言眼盲便得脫苦。有余作師。聞之便欲自壞其目用避苦役。有人語言。汝何以自毀。徒受其苦。如是愚人為世人所笑。凡夫之人亦復如是。為少名譽及以利養(yǎng)。便故妄語毀壞凈戒。身死命終墮三惡道。如彼愚人為少利故自壞其目。
(九七)為惡賊所劫失?喻
昔有二人為伴共行曠野。一人被一領?中路為賊所剝。一人逃避走入草中。其失?者先于?頭裹一金錢。便語賊言。此衣適可直一枚金錢。我今求以一枚金錢而用贖之。賊言金錢今在何處。即便?頭解取示之。而語賊言。此是真金。若不信我語今此草中有好金師可往問之。賊既見之復取其衣。如是愚人?與金錢一切都失。自失其利復使彼失。凡夫之人亦復如是。修行道品作諸功德。為煩惱賊之所劫掠。失其善法喪諸功德。不但自失其利復使余人失其道業(yè)。身壞命終墮三惡道。如彼愚人彼此俱失。
(九八)小兒得大龜喻
昔有一小兒。陸地游戲得一大龜。意欲殺之不知方便。而問人言云何得殺。有人語言。汝但擲置水中即時可殺。爾時小兒信其語故即擲水中。龜?shù)盟鸭幢阕呷。凡夫之人亦復如是。欲守護六根修諸功德不解方便。而問人言作何因緣而得解脫。邪見外道天魔波旬。及惡知識而語之言。汝但極意六塵恣情五欲。如我語者必得解脫。如是愚人不諦思惟。便用其語身壞命終墮三惡道。如彼小兒擲龜水中。
此論我所造合和喜笑語
多損正實說觀義應不應
如似苦毒藥和合于石蜜
藥為破壞病此論亦如是
正法中戲笑譬如彼狂藥
佛正法寂定明照于世間
如服吐下藥以酥潤體中
我今以此義顯發(fā)于寂定
如阿伽陀藥樹葉而裹之
取藥涂毒竟樹葉還棄之
戲笑如葉裹實義在其中
智者取正義戲笑便應棄
尊者僧伽斯那造作癡花鬘竟。
- 佛說無量壽經上卷
- 佛說無量壽經下卷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一)
- 華嚴經要解(1)
- 心經的人生智慧-濟群法師(一)
- 阿彌陀經白話文(一)
- 大方廣圓覺經講義-圓瑛大師(一)
- 觀經四帖疏(卷一)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一)
- 大般涅槃經卷上(一)
- 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行愿品講義(一)
- 大乘無量壽經白話解—黃念祖居士(一)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表解-李炳南老居士(上)
- 阿彌陀經白話文(二)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二)
-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記(卷第一)-海仁老法師(1)
- 善導大師全集-觀經四帖疏(上)
- 凈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一)
- 阿彌陀經白話文(三)
- 心經的理論和實踐-徐恒志居士(上)
- 大通方廣懺悔滅罪莊嚴成佛經 卷上
- 心經的人生智慧-濟群法師(二)
- 阿彌陀經白話文(注解)
- 阿彌陀經白話文(四)
- 大佛頂首楞嚴經卷一【一】
- 佛說長阿含經卷第一
- 凈土十要(第一) 阿彌陀經要解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五)
- 地藏菩薩本愿經導讀(作七安心)
- 悲華經卷第一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三)
- 萬善同歸集(一)
- 普賢菩薩行愿品白話解釋(一)
- 《凈修捷要》報恩談
- 華嚴經要解(2)
- 拜佛與醫(yī)學 第一講
- 心經的人生智慧-濟群法師(三)
- 復李德明居士書四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四)
- 與妙真大師書七
- 一朵蓮含一圣胎,一生功就一花開的解釋
- 凈土三經是指哪三經?主要內容是什么?
- 一位老人自在往生的真實故事
- 瀟灑的東門乞丐往生記
- 百歲老居士崔成貴往生紀實
- 慈母虔誠念佛,終微笑往生凈土
- 今生做眷屬,必有前世因緣
- 兩位法師一同發(fā)愿,感佛來迎同時往生
- 無神論者歸彌陀,敬禮往生放光佛
- 有因才有果,不要只認果不認因
- 曹操投胎轉世變?yōu)樨i 因果輪回不可思議
- 持燭專注觀想憶念佛,往生三天后身體依然散發(fā)奇香
- 將所有善行功德都回向往極樂世界
- 念藥師佛能不能往生呢?
- 對于念佛求往生,你有做到“至心”嗎?
- 因果是行事的準則,不可不信
- 凈土宗祖師論專修
- 專心一志念佛,體發(fā)異香往生
- 徐清賢往生紀實,亂心念佛佛也迎
- 九殿閻王——平等王
- 信佛因緣,皆得往生
- 在家居士修凈土宗早晚課的內容
- 欲決定往生者,請從持戒念佛真實行去
- 念佛要兼念觀世音菩薩圣號
- 《了凡四訓》:功名富貴能向外求嗎?
- 什么是因緣果報?因果是如何運行的?
- 民國一貧婦往生記
- 念佛求往生能提前走嗎?趁年輕先走可以嗎?
- 百歲老人往生記
- 《太上感應篇》原文及白話譯文
- 《凈土圣賢錄》上的令人震撼的往生實例
- 凈土宗歷代祖師是誰?凈土宗十三代祖師介紹
- 為什么要見到自己的過失,不要看別人的不是?
- 往生論節(jié)要
- 因果輪回及天堂地獄果然有么?
- 印光大師十念法(文白對照)
- 十念記數(shù)念佛方法
- 蓮池大師發(fā)愿文
- 拜佛與醫(yī)學
- 印光大師論外道
- 佛說無量壽經全文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全文
- 阿彌陀經白話文
- 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行愿品講義
- 凈土十要
- 觀經四帖疏
-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記
- 大般涅槃經全文
- 《佛說長阿含經》原文【姚秦 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譯】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表解
- 《悲華經》原文
- 地藏菩薩本愿經導讀
- 大佛頂首楞嚴經
- 凈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
- 心經的理論和實踐
- 當代往生紀實
- 拜佛與醫(yī)學
- 往生紀實
- 谷響集
- 早吃素
- 五福臨門
- 念佛法要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 法藏法師:凈土深義
- 凈土十疑論
- 諦閑法師:普賢行愿品輯要疏
- 佛說無量清凈平等覺經
- 正信的佛教
- 凈土宗教程
- 印光大師論外道
- 大通方廣懺悔滅罪莊嚴成佛經
- 蓮池大師戒殺放生文圖說
- 佛說無量壽經義疏
- 蕅益大師法語
- 《賢劫經》原文
- 明信因果
- 阿彌陀佛和他的極樂世界
- 《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原文
- 印光大師文鈔
- 臨終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