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化凡居士書
手書備悉。凈土法門,乃佛法中之特別法門。非宿有凈因,頗難生信。禪者以見性成佛自雄。講者以宏揚教觀自矜。不但不肯提倡,極力破斥者,居其多數(shù)。末法眾生,不遇凈土法門,縱能明心見性,深通教觀。誰能不斷煩惑,了生脫死。光宿業(yè)深重,生甫六月,遂即病目。從此一百八十日,未一開眼。除食息外,晝夜長哭。迨好之后,尚能見天。入塾讀書,深中韓歐程朱之毒,幸無諸公之才,否則當受生身陷獄之報。后知彼非,因即出家。宗教門高,無力窺測。唯期仗佛慈力,往生西方。二十年前,掛搭普陀法雨寺,住閑寮。印光二字,絕不形諸紙筆,故得安樂無擾。民六年,已有二人將與友人書排印數(shù)千送人。次年徐蔚如印文鈔,此后則日無暇晷矣。光只以凈土法門為彼說,一任人謂我無知無識耳。汝既讀文鈔,安士書,了凡四訓等,以此自行化他,足可綽綽有余。若再研究宗教,竊恐見宗語之妙,教理之深,又將凈土弁髦視之。反不如老實頭一無所知,一心念佛之為穩(wěn)當也。光老矣,目力精神均不給,以后無極切要事,勿來信,以無目力看與復也。今為汝取法名為師遠。遠,即晉廬山慧遠大師,乃創(chuàng)興蓮宗之祖。以遠公為師法,則不至被現(xiàn)今各宗知識所搖惑。世之學佛者,率以開悟為志事。不知悟而未證,尚不濟事。即證初二三果之人,亦難免來生因福造業(yè),或致墮落惡道。證四果者,方了生死。此依小乘說。若依大乘圓教說,初信斷見惑,與小乘初果同。七信斷思惑盡,方了生死。初信至六信,尚未了生死。初信位菩薩,其神通智慧,已非凡情所能測度。況二三四五六信位乎。參禪之人,每以宗家機鋒轉語,凈宗教宗皆無能答,為道高妙而人不能知。實則起此知見之人,亦不知古人之意。果真知者,必無自雄自矜之態(tài)。何以故,以絕妙之語,亦極平常之語。不但會得不濟事,即大徹大悟亦不濟事。直須完全證得,方為了事。后世能證者,實不多覯。五祖戒禪師,(五祖寺名,師戒禪師為五祖寺住持,故稱五祖戒。)于宋初名喧宇宙,門庭高峻,若龍門然,死后為蘇東坡。(有事跡可證。)東坡以前世慧力,其文字見地,俱不平常,而復不拘小節(jié),其守杭時,尚常邀妓自娛,可知戒師并初果尚未能證。何以故,以初果得道共戒,(自然而然)任運不會犯戒。若不出家,亦娶妻室?v以殺身之威脅之,令犯邪淫,寧肯就死,決不肯犯。禪者若知此義,何敢藐視凈土,高推禪宗。讓愚夫愚婦,仗佛力以往生。自己甘處輪回,不愿出離乎。光說此者,恐汝不知所以然。被禪者所屈,而捨佛力以仗自力,致了生死于驢年。(盡未來際亦無驢年)一函遍復所附偈語,抬光過高,令光慚愧無似。今寄藥方一紙,以白紙不能批,今附于此。 瘧疾方,不拘其病一二年,或十余年,均一治即愈。戒煙方,又可治肝胃氣痛,雖數(shù)十年,亦一治即愈,但不可加煙。麻瘋膏,又名蒼耳膏,若用大鍋熬,須用一四寸寬,半寸厚,七八尺長竹板,或木板。(短則人隨板大動,太吃力。長則小動,不吃力。)下頭去楞角,要與鍋底合。不住氣推鏟鍋底,以免鍋底結焦,致藥失性。小鍋亦須用小板推鏟,此系熬糖之法。因此膏久熬,非如此必定鍋底結焦,不可不知。北方此病少,南方及西洋各國皆有。各處醫(yī)者,只能減輕,不能斷根。此藥能斷根,故特詳說熬法,以期有利無弊。
- 佛說無量壽經上卷
- 佛說無量壽經下卷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一)
- 華嚴經要解(1)
- 心經的人生智慧-濟群法師(一)
- 阿彌陀經白話文(一)
- 大方廣圓覺經講義-圓瑛大師(一)
- 觀經四帖疏(卷一)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一)
- 大般涅槃經卷上(一)
- 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行愿品講義(一)
- 大乘無量壽經白話解—黃念祖居士(一)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表解-李炳南老居士(上)
- 阿彌陀經白話文(二)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二)
-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記(卷第一)-海仁老法師(1)
- 善導大師全集-觀經四帖疏(上)
- 凈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一)
- 阿彌陀經白話文(三)
- 心經的理論和實踐-徐恒志居士(上)
- 大通方廣懺悔滅罪莊嚴成佛經 卷上
- 心經的人生智慧-濟群法師(二)
- 阿彌陀經白話文(注解)
- 阿彌陀經白話文(四)
- 大佛頂首楞嚴經卷一【一】
- 佛說長阿含經卷第一
- 凈土十要(第一) 阿彌陀經要解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五)
- 地藏菩薩本愿經導讀(作七安心)
- 悲華經卷第一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三)
- 萬善同歸集(一)
- 普賢菩薩行愿品白話解釋(一)
- 《凈修捷要》報恩談
- 華嚴經要解(2)
- 拜佛與醫(yī)學 第一講
- 心經的人生智慧-濟群法師(三)
- 復李德明居士書四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四)
- 與妙真大師書七
- 一朵蓮含一圣胎,一生功就一花開的解釋
- 凈土三經是指哪三經?主要內容是什么?
- 一位老人自在往生的真實故事
- 瀟灑的東門乞丐往生記
- 百歲老居士崔成貴往生紀實
- 慈母虔誠念佛,終微笑往生凈土
- 今生做眷屬,必有前世因緣
- 兩位法師一同發(fā)愿,感佛來迎同時往生
- 無神論者歸彌陀,敬禮往生放光佛
- 有因才有果,不要只認果不認因
- 曹操投胎轉世變?yōu)樨i 因果輪回不可思議
- 持燭專注觀想憶念佛,往生三天后身體依然散發(fā)奇香
- 將所有善行功德都回向往極樂世界
- 念藥師佛能不能往生呢?
- 對于念佛求往生,你有做到“至心”嗎?
- 因果是行事的準則,不可不信
- 凈土宗祖師論專修
- 專心一志念佛,體發(fā)異香往生
- 徐清賢往生紀實,亂心念佛佛也迎
- 九殿閻王——平等王
- 信佛因緣,皆得往生
- 在家居士修凈土宗早晚課的內容
- 欲決定往生者,請從持戒念佛真實行去
- 念佛要兼念觀世音菩薩圣號
- 《了凡四訓》:功名富貴能向外求嗎?
- 什么是因緣果報?因果是如何運行的?
- 民國一貧婦往生記
- 念佛求往生能提前走嗎?趁年輕先走可以嗎?
- 百歲老人往生記
- 《太上感應篇》原文及白話譯文
- 《凈土圣賢錄》上的令人震撼的往生實例
- 凈土宗歷代祖師是誰?凈土宗十三代祖師介紹
- 為什么要見到自己的過失,不要看別人的不是?
- 往生論節(jié)要
- 因果輪回及天堂地獄果然有么?
- 印光大師十念法(文白對照)
- 十念記數(shù)念佛方法
- 蓮池大師發(fā)愿文
- 拜佛與醫(yī)學
- 印光大師論外道
- 佛說無量壽經全文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全文
- 阿彌陀經白話文
- 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行愿品講義
- 凈土十要
- 觀經四帖疏
-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記
- 大般涅槃經全文
- 《佛說長阿含經》原文【姚秦 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譯】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表解
- 《悲華經》原文
- 地藏菩薩本愿經導讀
- 大佛頂首楞嚴經
- 凈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
- 心經的理論和實踐
- 當代往生紀實
- 拜佛與醫(yī)學
- 往生紀實
- 谷響集
- 早吃素
- 五福臨門
- 念佛法要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 法藏法師:凈土深義
- 凈土十疑論
- 諦閑法師:普賢行愿品輯要疏
- 佛說無量清凈平等覺經
- 正信的佛教
- 凈土宗教程
- 印光大師論外道
- 大通方廣懺悔滅罪莊嚴成佛經
- 蓮池大師戒殺放生文圖說
- 佛說無量壽經義疏
- 蕅益大師法語
- 《賢劫經》原文
- 明信因果
- 阿彌陀佛和他的極樂世界
- 《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原文
- 印光大師文鈔
- 臨終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