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珠集 一
崇慈法師文集一
《慧 珠 集》
今從崇慈法師用四川方言講經說法當中采擷些許片段,匯成一串,并請法師題名為《慧珠集》,以結法緣!
我們凡夫是在苦中作樂,與其說是樂,那是短暫的樂,如果不悟出這個道理、不明白這個道理,你的樂是不真實的,明白了這個道理,你才找得到真實的樂,樂在哪里?我們凡夫的樂,你看世間上嘛,這個快樂,一樣一樣追問,你把每一樣快樂,財、色、名、食、睡樣樣快樂都拿來一樣一樣的拷問過,窮追不舍、刨根問底,這樣子問過,你就會發(fā)現(xiàn)了,那個快樂是假的,甚至很有迷惑性。凡夫經常的感受是,把隔壁家那家的腳痛拿來擔憂,哎呀,隔壁那家怎么腳痛呀,都痛了三天三夜了,哎呀,他為什么不腦殼痛嘛?為什么不手痛嘛?他偏偏在腳痛,為哪樣只痛左腳、不痛右腳嘛?關你什么事呢!很多時候我們就是這樣子的,這個煩就煩在那里。
這個人的感受啊!所以有時候我這邊聽張居士說“師父啊,我苦得很啊!”我反過來又聽李居士說:“師父,我苦得很啊!”再來個王居士說“師父,我苦得很啊!”最后師父說:“我啊,我也苦得很阿!”為什么呢?你們大家都找我訴苦了,沒有一個向我說快樂的,我也苦得惱火了!求求你們向我說點快樂的事情吧!你為什么老是苦瓜臉對著師父呢?所以,佛門有句話叫“寧動千江水,莫動道人心”!寧動千江的水,都不要去攪亂了修行人的心,功夫深的,修行功夫很深很深的,那他就像千丈秋潭一樣,碧藍碧藍、碧綠碧綠、澄清澄清的,可是一般功夫不夠的師父,喔唷,你今天對他說、說……上午說這樣,下午說那樣,尤其我們這個舌頭,這個嘴巴,“堂堂七尺軀,微微三寸舌,舌下有龍泉,殺人不見血!鄙囝^底下有一把龍泉寶劍,“龍泉”是寶劍的名稱,舌下有龍泉,殺人都不見血。
這個“我”是什么?這個“我”,真正這個我,具體存在的這個我是哪個?不是這個肉體,而是讓我們:說大一點,讓我們投生轉世、生死輪回、相續(xù)不斷這個“我”。說小一點,也就是在承受痛苦和煩惱的那個東西,是什么東西在承受?快樂,它在快樂著,煎熬,它在承受著煎熬,痛苦,它在承受著痛苦,啊!是那個東西,它才是“我”。有句話說“打破砂鍋問到底”,這個話從哪里來的?從佛門來的,這個話還有下文的呢!這句話都還有下文呢!社會上都只曉得前半句,這句話是從佛門里面來的,“打破砂鍋問到底,再問砂鍋在哪里?”你懂不懂啊!你就曉得社會上最多就是曉得“打破砂鍋問到底”,最多就這樣就好了,而佛門這句話它是一個承前啟后,窮追不舍的一個問題,都打破了,砂鍋都打破了,都問到底了,還要問,刨根問底,問出這個明白出來,問出這個明白,問明白了就站穩(wěn)腳跟了呢!問明白了就站穩(wěn)腳跟了,不問明白,就腳跟沒站穩(wěn)。
這個說得很精彩,我們有些居士來聽經,那些旁邊人,隔壁鄰居問:“你去干啥?”“我去聽經”,神豁豁的給人家說,人家一聽“豁喲!聽經啊,是哪樣事情喔!好恐怖喔!”你大大方方給人家介紹,師父在那里講經,師父講,你也可以去看去聽的!神兮兮地說“我給你說嘛,那個師父講經講得好得很呢!”你這個簡直就像特務接頭樣的,你把師父都誹謗了,你把佛法都誹謗了,人家本身就有誤解了,人家說:看嘛,肯定,我都曉得他們幾個在那里去干啥?!神神鬼鬼的,那師父也不曉得是搞些啥名堂?
佛門的信仰會讓人眼界和心量越變越寬、越變越寬,它不是懦弱,換句話說,就象那個水一樣,水是最好欺負的,但是水又是最不好欺負的。說它好欺負喃,它棱角都沒有,旮旯縫縫,到處都有水,說它最不好欺負,你看,海嘯,在海嘯面前,恐怕再“偉大”的人,再狂妄的人,都已經脆弱得不得了了。
“神”這個字是什么?“神”是一個修飾語!吧瘛痹佛教里面是個修飾語。不是神鬼的“神”。我們剛開始講《阿彌陀經》,一開篇就已經說到了,這個“神”,就是不可思議,無法用語言表達,非常偉大,非常了不起,語言和思維都已經無法測量,無法揣度這樣一個境界。這個叫“神”。
每個人都有欲望,所以佛門并不否定欲望,佛門并不反對欲望,佛門只是要告訴我們應該怎么樣用正確的態(tài)度來對待欲望,不象社會上有的人想的那么簡單,那么膚淺。釋迦牟尼佛在《四十二章經》上明明白白地告訴我們:對財色二字沒有一個正確的理解,要出錯!他說“如刀口之蜜”,刀刃上那個蜂蜜,“不可妄舔,舔之則有割舌之患”。哎呀!佛陀真?zhèn)ゴ?這世界上的東西啊,樣樣都誘惑人,樣樣都是好東西,要看你怎么對待,我們這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啊!是吧!一個貪色的人都死了一萬次了,這個世界上還有好多美女,一個貪財?shù)娜硕家呀浰懒藥兹f次了,這個世界上還有好多金珠寶貝,以你有限的生命去追尋那個無限的,那根本就無法,無法來講啦!
佛陀的這些教導沒有放在心里面,你的“觀”就不神足,沒有放在心里面,你就沒有洞察力,沒有鑒別力,你就變成啥子呢?變成是“哦,師父今天講佛法了,好,講一個半小時,我這一個半小時有佛法了,一個半小時過了,佛法沒得了,糊涂了”!甚至變成什么呢?飯吃了,酒足飯飽,茶余飯后,一邊剔著牙齒,“我們是不是來談一下佛法喃!”把佛法擺在這個位置啊!擺在這個位置,你永遠都休想得到佛法的利益!
不是你自己說自己善就行了呢!我還說我善得很呢!哪個不會說自己善良啊!賣醋的都說自己醋酸。說自己善良,“善良”的人是怎么善良的呢?這個人善良得不得了,經常行布施,哎呀,心只有那么善了,一個蟲蟲,一個螞蟻都舍不得殺死的,身上長虱子了,長跳蚤了,伸手捉到一個虱子,佛法講的不能殺生,這個虱子咋辦喃?捉到了咋辦喃?掐死它,掐死它要不得,不善良,不能把它摔死啦!不行,要好好的想個善良的辦法來處理,把這個虱子拿在手上,東看西看,正好有個人從面前過路,正好有個人從他面前經過,他趁人家不注意,輕輕往人家脖子里面一放,哈!我把這個虱子布施了,啊!你看我好善良喔!我又善良還又行了布施,你看,兩得其美,功德無量!你罪過無邊!
只要善良就可以了,不需要拜菩薩了,這個話害死人,害人不淺,不是形式啊!要講形式的話,我們從生下來來到這個世界上,生活天天都在進行著,點點滴滴都是形式,你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是形式,怎么不叫形式啊!倒霉也是形式啊!哎,只要心倒霉就行了嘛,不需要用形式來表達嘛!只要心倒霉就可以了,心倒霉那叫倒霉嗎?心善就行了,不需要用形式了,這些都是害死人的論調。
你可以不信神,但是你要信神圣,你可以不相信這個世界上有神,但是你不得不承認這個世界上神圣的東西,有神圣不可褻瀆的份量,你如果對神圣都不信了的話,就不是人了,就不配站人的隊伍里面了,講信仰是判斷善和惡的重要標準,它很有它的份量,非常有它的份量,斬釘截鐵的份量,而且自信也好,講信譽也好,講信用也好,某種意義上都是由信仰而衍生出來的,我由信仰我自己,我寧可殺頭,我不愿倒我這個架子,我寧愿殺頭我不愿毀了我的這個名聲,就是這樣,所以才這么堅定,所以把信排在第一位,由信才有后面這四個,沒有信后面這四個都沒有,換句話說:信是阿拉伯數(shù)字“1”,后面這四個是四個“零”、“10000”,這五個加起來排成順序是“10000”,第一個把“1”去掉了,后面四個零都歸零了,一百個零都歸零了。
凡夫可以走捷徑,有一個最大最大的捷徑就是“比量”佛法上講的“比量”。什么叫“比量”?就是對比。用對比來測量,對比一下,一對比就曉得我該選擇什么了,我一對比,尤其是拿這些驚天動地的大成就者,世間上這些有杰出成就的人,他們的選擇,他們選擇了什么?他們這一大群有成就的人都選擇了什么,我就選擇這個該沒有錯。這不是跟到就來啦,這就是走捷徑、揀便宜了。
沒有定力的話,這個人心是散的。就象打槍一樣,他是個“散彈槍”,啪,滿天亂飛。有定力呢!他的心就定了,他就是那種神槍手,那種狙擊手,你看打槍那種部隊人里面有神槍手、狙擊手,他那個槍說打左眼不打右眼,啪,打你左眼了,啪,打你右眼了。定力就是破散亂,破散亂除散亂,專門對治這個散亂,因為這個人散亂以后,就茫然無所頭緒,是最惱火的一件事情。
我們跟佛菩薩什么關系?我們跟佛菩薩是師生關系,老師和學生的關系。不是主仆的關系,不是上下級關系,這個問題一定要認清楚喔!我們跟佛菩薩是師生關系,佛菩薩是最偉大的老師,我們是他的學生,你看佛門這個稱呼,從古到今,稱釋迦牟尼佛是怎么稱的?“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根本的老師。我們世間上說,師父的師父喊師公,師公的師父喊師祖,師祖的師父喊啥呢?師老太爺。那么,我們該把釋迦牟尼佛喊啥子呢?喊不清楚了。那是世俗套的稱呼,佛門稱釋迦牟尼佛為“本師”,就是最根本的老師。
中國人講話,確實是最美好動聽的語言,你不是語言學家,你都是個語言韻律高手,為哪樣呢?它文字平、上、去、入四個調,你比方說我們打招呼、問個好“你吃飯沒有”,貴陽話說“你吃飯沒得?”那這四個調就是當、當、當、當、當,那如果用普通話說出來,“你吃飯沒有?”用不著研究音,用不著研究,他就懂得,他天生下來就說這個話,一代傳一代,就說這個話,他說的抑揚頓挫就有韻律了,你看全世界任何一個、哪個國家的語言有如此之美啊!學佛,就要找到佛法美在哪里嘛!佛菩薩的話美在哪里?他對在哪里,他不是錯哪里。如果你都去給菩薩指錯的話,那你就比菩薩還偉大了,你就該給他當老師了,你就該說自己“我不是佛弟子,我是佛老師”。
作佛子,先是君子,先為君子,后為佛子,連君子都不是,當什么佛子?世間法講,君子在世間人的眼睛里面是正直、坦蕩、磊落、真誠,這樣的人稱為君子,我們當佛子是先為君子后為佛子,先要初中畢業(yè)才能升高中,你不能說小學題一道都做不出來,連小學都不及格,都一無所知,說:“大學我如探囊取物一般”,這不成了自欺欺人了嗎!
佛門有句話叫“戒高多輕世,苦己多瞋他”,戒行高潔,修行好,這固然是好事,確實是值得敬佩。輕世就是把人家不放在眼里,你看這個家伙不修行,哪里象我嘛!我修行這么好,我是天下修行最好的師父,我是才華橫溢的師父,你看這個家伙,大字都認不得幾個,一點都不如我,差我差遠了嘛!“苦已多 他”,自家要修苦行,恨人家,你看這家伙,穿綢子衣服,我早就看他不順眼了,我穿得這么破爛,你看他穿著綢子衣服一天在我面前晃來晃去晃來晃去,讓我看了多煩嘛!人家穿綢子衣服礙你什么事啦!我每天拜一百拜佛,這個家伙一拜都不拜,又業(yè)障得很!你拜佛是你心甘情愿拜的,是你懺悔業(yè)障,是你培福,你應該拜的,關人家什么事?我半夜就起來打坐,這個家伙還死睡到天亮,這都是屬于這樣狂妄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2
- 大般若經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第一卷
- 心經的人生智慧—《心經》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6
- 心經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4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5
- 心經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護念他人善用心,學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
- 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一人獨坐、內心空閑,無甚雜思
-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脫
- 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人與眾生的關系,是佛教倫理的核心和主體
- 每個念佛人在極樂世界都有一朵蓮花
- 佛教是宿命論嗎,我們這一生的努力有用嗎?
- 為什么有人對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卻生不起信心?
- 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學佛人多拜幾個師父,去極樂的幾率也就越大,對嗎?
- 為什么說皈依三寶就可以找到依靠?
- 善事要盡心盡力去做,惡事則要毫不猶豫的斷除
- 佛號代表佛智與法界
- 一念凈心的寶貴性!
- 佛教所說的業(yè)報是什么意思?業(yè)報的意思
- 極樂世界的神秘面紗
- 造什么業(yè)就感什么果!
- 地獄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業(yè)報
- 學法就是為了導正心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