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壇經(jīng)

《六祖壇經(jīng)》,佛教禪宗典籍。亦稱《壇經(jīng)》、《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全稱《南宗頓教最上大乘摩訶般若波羅蜜經(jīng)六祖惠能大師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壇經(jīng)》。禪宗六祖惠能說,弟子法海集錄!夺岄T正統(tǒng)》卷八《義天傳》有“大遼皇帝詔有司令義學沙門詮曉等再定經(jīng)錄,世所謂《六祖壇經(jīng)》、《寶林傳》等..[詳情]

《六祖壇經(jīng)》第十六講

  《六祖壇經(jīng)》十六講

  (附注:每期講稿都由弟子們根據(jù)錄音整理。師父很忙,不能親自審稿。限于水平,若有錯字漏字,敬請大家原諒!阿彌陀佛!)

  六祖壇經(jīng)已經(jīng)講到了第四品。最后一段了,我們現(xiàn)在接著上次講的地方!吧浦R何名禪定?外離相為禪,內不亂為定,外若著相內心極亂,外若離相心即不亂,本性自靜自定”!钦娑ㄒ。這里六祖大師為我們開示。我們之所以不能得定,不能得定的反面就是亂,說實在話我們的凡夫的心啊!,我們凡夫的心確實很亂,我們凡夫的心沒有經(jīng)過佛法的培養(yǎng),沒有經(jīng)過佛法的熏陶,這樣的一些修養(yǎng)以后,他是處于一個亂的這個狀態(tài)上,所以凡夫不亂是不可能的,那么他處于什么狀態(tài)呢?用佛法的詞語來講就是兩個詞語:第一就是昏沉,第二就是掉舉;璩烈彩莵y;掉舉也是亂,就是亂的現(xiàn)象表現(xiàn)出來。掉舉,那個掉字就是(diao),就是把什么東西搞掉了那個掉,在這個地方特殊的地方的讀音讀(tiao)掉舉。舉起來的舉,什么叫掉舉啊?就是心猿意馬,奔波不息。不管這個人是處于什么狀態(tài)上,他這個心里面亂成一團,沒有頭緒,看上去有頭緒,其實沒有頭緒。看上去很鎮(zhèn)定,其實是強做鎮(zhèn)定。這就叫掉舉,平常是掉舉慣了,所以沒有感覺到掉舉。亂慣了,不感覺自己在亂了。就象我們有居士學佛以后,通過佛法修養(yǎng)以后就跑來給我說:師父啊!我覺得這個學佛以后煩惱還更多了,沒有學佛之前那兒來那么多煩惱,學佛以后感覺煩惱多了。很多學佛的都有這樣的體會。確確實實,但是是不是煩惱變多了呢?不是,是因為沒有學佛之前你不覺得那個是煩惱,你覺得生活原本就這樣。這樣的分分擾擾,亂亂麻麻的這樣才叫生活嘛!原本如此嘛,有什么好希奇的,那么等到學佛以后,這顆心逐漸的平靜了,逐漸的理性了,然后不狂躁了,不那么輕浮了,逐漸逐漸水清魚自現(xiàn),象鏡子一樣。擦干凈了,就照得出人影了,哦!原來看清楚了。很多事情本來很亂,現(xiàn)在理出頭緒出來了,所以就感覺到這個煩惱多了。沒學佛之前,沒有用功之前,沒有認清楚那個是煩惱.就相當于平常我們生活當中有一句話:虱子多了不咬.帳多了不愁.這個人很講衛(wèi)生,非常講衛(wèi)生,身上長了一個虱子一個跳蚤,好難受好難受哦!想方設法都要把這個虱子、跳蚤給它掐死。把衣服給洗干凈,這樣才舒服。這是講衛(wèi)生的人哦!那不講衛(wèi)生的人呢?如果他的身上長了一萬個跳蚤它反而不咬了。為什么?他咬木了,他痛麻了,他不覺得疼了。所以這就是說虱子多了不咬,跳蚤多了不咬。如果他一天到晚跟臭蟲跳蚤生活在一起,他家里面有十萬個臭蟲,二十萬個跳蚤,哎!你去看他他生活的很自在,他一點也不覺得咬。別人看到簡直頭皮都麻了,帳多了不愁,比方說一個自覺性很高的人,為人處事非常有檔次,有內涵的人,他不喜歡欠債,不管是拿了人家什么東西,借了人家什么東西趕緊還了。說到這個地方。我想到借書啊!很多讀書人可能都有這個體會,有這個毛病,自己買的書不看,借的書趕緊看趕緊看,為什么?因為要還了,借人家的書人家要追著要,所以趕緊把它看完了。往往是自己跑到書店里面去買回來的書,買了二十本書,可能難得有兩本書是看完的,買回來后往那個書架上一放,哎!天長日久冒充讀書人那。你看我學富五車,什么五車啊!一車都沒一車。所以說欠債多了他不愁了。臉皮薄的人欠人家一塊錢趕緊還了,欠人家十塊錢趕緊還了,欠一個人的東西趕緊還了。臉皮厚厚到極點了,他到處借爛錢借爛債,借完就不換了,而且還不認帳,你看他愁不愁啊!反而是借給他錢的人都愁了。所有把借東西借他的都愁啊!說這輩子怎么要得回來噢!煩惱也是這樣子,學佛煩惱,當你認識到那是煩惱的時候,哎喲!你就很討厭了,很討厭那個習氣。某一種習氣某一種煩惱很障礙自己,當自己想得到禪定,讓自己身心祥和,想讓自己非常的愉悅,那個時候煩惱的種子,象那個波浪一樣翻上來,難過。所以,六祖大師這兩句話說得非常非常的實在,什么時候看到這個人有真定呢?有真真正正的定力。這個人他的定力體現(xiàn)在哪里?怎么表達出來?就是見境界,思境界,亂還是不亂?就是見到境界了,思考境界他是亂還是不亂?說到見境界思境界,境界是真的還是假的呢?那就看你的功夫了,在境界面前他的功夫體現(xiàn)是假還是真功夫,真功夫假功夫,有一個例子可能我們都知道。有兩個師兄弟,師兄是個高僧已經(jīng)得道了,修行有成功,師弟是一個平平常常的,還在修行過程當中的這么一個師父,兩個師兄弟出門到另外一個的地方去。過河,走到半道上時候,過河了,有一條小河溝,有水漫在地下,正在這個時候那有一個長得很漂亮的女孩子也跟他們走到一起來了,準備過河。這個女孩子穿得很漂亮,全身上下那個衣服啊!裙子啊!都拖地了,不好過這個河,正在那里發(fā)愁,旁邊又沒有其他人,沒有其他人得時候,這個師兄就說:那我背你過去吧,這個師兄就把這個女孩子背起來,趟著水就過去了,過完這幾步走過去把這個女孩子放下,這個師弟就瞪著眼從頭到尾看到眼里,過完河了,兩個人又開開心心的往前走,沒有過河前兩師兄弟邊走邊聊,說天說地,說山說水有話說。哎!過完河以后這個師弟低著頭,悶悶不樂一句話也不說。走了好遠好遠好遠,終于這個師弟臉都憋青了,別不住了,師兄啊!我們這個出家人不應該這樣吧?師兄說:不應該什么?不應該這樣嘛,不應該哪樣啊?你剛才那有象你這樣子,把那個女孩子背起來就過河了。這個師兄:說是啊!我把她背起來了,我早就把她放下了,過完河我就把她放下了,你現(xiàn)在還背起來?(眾笑)這是一個很有名的高僧,在歷史上相當很有影響力的一個高僧的一個傳記,一個真實的故事。是啊!我過完河就把她放下了,你現(xiàn)在還把她背在身上啊!這是不是境界?這是境界,這是個真實的境界。但這個境界不一般人學不到,你不能輕易去學,不能隨便去學,隨便學的話你就要出洋相了,因為你沒有那個境界。我們很多人都是師弟的境界,不是師兄的境界。所以師弟的境界不要亂學師兄,這是一個典故。好!另外一個典故就是說有一群人過河,坐一條船過河,這個船上面有形形色色的身份,有秀才,有做生意的,有打魚的,反正各行各業(yè)都有。其中就有一個出家的師父就跟著這群人坐船過河,在過河的時候有一個女孩子很漂亮,也跟著這個船過河了,這個船開了一小段以后,開的差不多到了大江,江中間了,由于這個女孩子長得很漂亮,所以這些坐船的人這個也看一下,那個也忍不住去看她一下,有些有點俏皮了說一點調皮的話,說這個女孩子怎么長得這么漂亮啊!這個女孩子頭上戴的一朵花很漂亮,這個女孩子穿的衣服好看啊!可能有些說的話有一點調皮,有些就用各種各樣的眼睛來看,結果這個女孩子冒火了,這一冒火就把這些看她的人、說她的人、評頭論足的人一頓的亂罵。不管你是秀才也好,做生意商人也好,農民也好,什么人也好統(tǒng)統(tǒng)的罵,追到這個人面前罵一頓,追到那個人面前罵一頓,把這個全船的人都罵得全部啞口無言,都也不敢看她了,都被她罵得簡直是都不敢正面看她。低下頭了,她罵著罵著到最后,她罵完哎!這個和尚沒有看她,一直都是閉著眼睛,瞇著眼睛一直在那里沉思,沒有看他,其他人都看她,都被她罵了嘛,她罵完后看這個和尚坐在那里沒有動,她跑過去,啪!的就是一個嘴巴,(眾笑)一個耳光給這個和尚打到臉上,這個和尚說:什么事情?你不看你坐在這里想得更厲害。(眾笑)你看你這個境界面前見功夫了。什么境界什么功夫,有定力沒有定力,不是對特殊的某一種人說,也不是對特定的某一個環(huán)境說,是隨時隨地都可以檢驗出這個人有沒有定力,有沒有智慧。所以,掉舉,怎么掉舉啊!不是坐在那里打坐胡思亂想那個才叫掉舉,那個當然叫掉舉,生活當中處處叫掉舉,那掉舉完了就怎么?那就昏沉了,不掉舉,掉舉是個毛病不好,反過來就昏沉,所以凡夫就這兩個毛病;璩潦鞘裁?昏沉就是看上去沒動了,看上去他也不思考問題,也不亂說也不亂動,你以為他入定了,他那里入定了。用佛門的話來說啊!這個人已經(jīng)參禪了,參什么禪?參一字禪。你們知不知道什么是一字禪,就是這個人已經(jīng)拉直了睡覺象個一,你們會不會參禪啊?我看我們在座的每一位都會參禪,這個睡覺的時候拉的直直的就叫一字禪,所以,有沒有定力在這個地方能夠看出來,千萬不要鬧笑話噢!六祖大師他老人家看上去每一句話都是在用否定的口氣在給我們講道理,六祖大師是在否定當中見肯定,而只有六祖大師這樣大手筆,大氣魄的講出來。他老人家是以否定的方法來肯定一種大的成就,我們如果沒有了解這一點,你去依文解字去否定否定,你就徹底否定了。你就徹底得不到什么了,你看六祖大師的肉身,我們現(xiàn)在到廣東六祖大師的道場南華寺去,六祖大師的肉身,雙腿盤著坐在那里,給我們做榜樣一千多年了,你看他老人家的定力多好,善知識,外離相即禪,內不亂即定。外面離相,內心不亂這就是禪定。外禪內定視為禪定。內外如一,內外不能分割。不是說這一小時我在禪定當中,下一小時我在散亂當中。當然了凡夫就是這樣,真正有功夫的人,真正有功夫的人行,住、坐、臥都在禪定當中,行、住、坐、臥都能檢驗出他這個人的禪定功夫,不是說一定要把雙腿盤上了,眼睛一閉,噢!說這個師父禪定了。記名經(jīng)云記是還得本心,《記名經(jīng)》就是維摩潔經(jīng),豁然大悟,豁然開朗,心胸豁然開朗,我們是迷悶一團,我們長時期心胸處在迷悶當中,又迷又悶,我們凡夫之所以打不開這個心胸,之所以不能成道,甚至于不能開悟。原因在哪里啊?凡夫是在后悔當中覺悟,凡夫是在什么時候覺悟呢?是在后悔當中覺悟,佛菩薩是在什么時候覺悟呢?佛菩薩是在預見當中覺悟,事情還沒有到,就已經(jīng)預先看得清清楚楚了。佛菩薩是在預見當中覺悟,凡夫是后悔當中覺悟。后悔一次覺悟一回,后悔一次又覺悟一回。覺悟是什么?明白了,明白了有時候已經(jīng)晚了。有時候的覺悟是太遲了,佛法講我們生命六道輪回的生命是分段生死,生死有兩種一種叫分段生死,一種是變異生死,變異生死那個的檔次太高了,我們現(xiàn)在先把它放著,放一放,先講這個分段生死,先懂得一下什么叫分段生死?就是分段落,我們這個生和死,段落段落告一個段落,這個人活到八十歲,活到九十歲告一個段落了,所以你們看這個做壽,懂得佛法以后就知道怎么給自己做壽了,過生日,要不懂得佛法的話,過生日都過得沒有意思。為什么?有的時候我在馬路邊過路的時候,我坐在車上,過路的時候,看到路的兩邊不管是在過生日也好,在結婚也好,在擺那個酒席,我有時候有一個感想,哎呀!這個來吃飯的人都是不懷好意,為什么不懷好意啊?大家隆重的慶祝這個家伙又象死神邁進了一步。是嘛,比方說我今年多少歲多少歲了,這個多少歲多少歲是不是標志你的壽命又短了一歲了嘛?所以這樣子的生日這樣子的慶賀,這個慶賀從佛法的眼光來看,確實是有點怪怪的滋味啊!豁然開朗,把心胸打開,你怎么過你都是特別開心。尤其懂得給自己培植一些貴重的東西!菩薩戒經(jīng)》云,我本性原自清靜,在菩薩戒經(jīng)里面有這么一句話,我本性原自清靜,就是我們每一個人的本心本性本來就是清靜的,本來就是一塵不染的,中國的大圣人孔子也講了這個話性相近,習相遠。每個人每個眾生之所以有千差萬別的不同,原因在哪里呢?在于習,就是習慣,習氣,習染。才逐漸逐漸分道揚鑣了。本來他的本性是相近的,后來習慣,習性造成了,一個往東走一個往西走,越走越遠,甚至走到不能彌合的田地了,不能交流的田地了。就是習相遠。善知識你念念本性清靜自修自行,自成佛道,這是對上上根而言的,六祖大師一再強調過他這個法門是度上上根,我們每個人要從壇經(jīng)當中吸取營養(yǎng),就一定要反復的鼓勵自己,反復激發(fā)自己,我要做上上根的人,我要做上上有智慧的人。上上有智慧從哪里體現(xiàn)呢?從一點一滴當中體現(xiàn),我寫了一幅字,這副字就是摘錄了高僧大德的開悟了的話,就叫“高高山頂立,深深海底行”。這兩句話什么意思啊?就是告訴我們怎么樣自修自行自成佛道!案吒呱巾斄ⅰ闭疽镜煤芨,眼光看問題心量、胸懷要高遠。 “深深海底行”做事情要腳踏實地,不光要腳踏實地要海底下都要踏到,要踏到海底下,要埋到海底下去,我們讀這個話不要讀錯了哦!我們這個語言文字這樣美妙的文字你讀錯了,簡直讓人痛苦死了。你不要看這一句話說“深深海底行”這個要當潛水員,潛到海底下去,你這樣理解的話,急死人了。所以自修自行自成佛道上上根人,他怎么體現(xiàn)他是上上根呢?他就是在“深深海底行”的時候。他做得踏踏實實的,那真是不是吹出來的。原次能做禪,………….意不是不動。你看六祖大師講得多實在,在這個法門當中來坐禪的話,第一不著心。第二不著相。第三還不是不動,告訴你了不是不動,不是坐在那里不動,不是站在那里不動,是心住在一個地方不動。如果心住在一個地方不動,那也是死氣沉沉的。心是活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六祖大師就是在這句話在這個地方,嗒,整個銅底脫落,把這個宇宙時空都打破了,這樣的豁然大悟,如果你不會悟,你在這個地方找一下竅門,讀禪宗祖師的語錄。讀他們的話,這些祖師大德的話,有非常深邃的智慧,但是又有非;顫姷撵`動性在里面。如果你不悟,不悟怎么辦呢?有一個比喻不悟的人也好,還是悟錯的人也好,還是自己胡思亂想在那里亂猜,得出來的東西,禪宗里面有一句話是在黑山鬼窟窿里做伙計,說實在活,我在好些年前第一次讀禪宗語錄的時候讀到這一句話,我當時笑了半天,我一個人坐在那里笑過去笑過來,哎呀!覺得太好笑了。我覺得祖師大德這才是天底下最精彩的文學,最精彩的哲學,最精彩的生活總結,人生總結。這個妙語連珠到這個地步,大家讀懂了嗎?在黑山鬼窟窿里做伙計,這句話好形象噢!黑山就說這座山是黑的,黑山有個窟窿叫鬼窟窿,有這么一個鉆在那里面去,在里面瞎鼓搗瞎鼓搗不知道鼓搗什么東西,這句話就是這個意思,從字面上理解就是這個意思,這個比喻比喻得多形象啊!這個人愚癡已經(jīng)傻到極點了,錯到極點了,山就是黑的,鬼窟窿也是黑的,然后還要鉆的山的鬼窟窿最深處,還要在里面密不透風的在里面瞎鼓搗一陣,你看這個太形象了吧,什么都沒有看清楚他還自以為是。這個話簡直太妙太妙了,如果不從智慧的角度來打開的話,真的就是那個狀態(tài),我們平常確確實實就是那個狀態(tài),若言著心。心原是妄,如果要執(zhí)著在這個心念上面,心本身是一個妄念,我們這個念頭象一個瀑布。密密麻麻的一個念頭,接一個念頭接一個念頭,而且是千萬個念頭絞在一起念頭,說到這個地方,你們知不知道抽刀斷水水更流,這句話從哪里來的?這句話就從佛門里面來的,那個寫詩的人他哪里有這個靈感,寫出這個詩啊!他就是受到佛門的啟迪,啟示以后,這句話就是講我們人世間這個念頭、妄想、胡思亂想,剪不斷,理還亂,就是那個狀態(tài)。象那個瀑布一樣“嘩嘩嘩嘩”往下沖,這個人煩了煩到極點以后,突然有一天痛下決心說:我要斬斷煩惱,怎么斬了?就拿一把刀去砍那個瀑布那砍得斷嗎?這就叫抽刀斷水水更流啊!斷那個水斷不了,怎么斷了?不是去斷外面瀑布的水,斷那個水是斷不了的。要斷心里面的那個水,斷心里面這個雜念,嘎然而止。這個妄想奔波停息下來了,這才叫斷了。如果斷外面那個水,我想到,我把一個古人的詩改來一下,改成什么味道呢?君住長江頭,我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痛飲長江水,就是那個味道,改一下,這是我改出來的感覺。長江水是不斷的,只有我們的心念會斷,心念怎么斷呢?也不是很殘忍的去,或者說的是很咬牙切齒的去,讓自己痛苦,佛法高明它永遠高明在他是用智慧來斷,他是看的透透的認得清清的,然后非常灑脫,非常明白的,心平靜了,所以那個詞語叫做忍無可忍。忍無可忍那個詞語就是從佛門里面來的。忍,無可忍。這叫忍無可忍,把那個逗號去掉就變味了,(咬牙切齒的說)忍無可忍,我已經(jīng)忍無可忍了,我要打你了,我要開打了,我要開罵了。有一天我是在哪里看到的有一個人。想不起來在哪里看到的,有一個人家里面掛著一副書法作品,那個書法作品上面寫著“制怒”制止怒火,要制止怒火,也就是說讓自己不要輕易發(fā)脾氣,心里面要平靜,但是我一看到他制止怒火那兩個字啊!我看到害怕,為什么?本身那兩個字就寫的火冒三丈的。唰唰唰唰,就好像拿那個一把非常犀利的刀,非常鋒利、非常犀利的刀,惡狠狠的在刻那個字一樣,那個字的利刀都要拿出來殺人了,那一刀寫下來,下面寫那個怒的時候已經(jīng)沒有位置,上面的字已經(jīng)占了百分子八十的空間了,最后那個怒沒有空間了。就擠在那個利刀下面,噢!那個感覺不是在制怒,是拿那個刀在砍那個怒。那里叫制怒啊!還有寫忍字的,寫一幅書法作品,“忍”下面寫忍什么什么。掛在家里面,我一看那個忍字寫的鋒芒畢露的,刀砍斧斗的,那那里叫忍,其實說到這里,我可以順便說那么兩句,中國人了不起啊!中國的書法,那真是只有中國人才有這個智慧創(chuàng)造出來。你看書法就是文字。文字就是寫字,寫字就是做記錄。全世界哪個國家的文字有這么厲害?能夠通過寫字把那么豐富的東西包進去包到寫字里面去,把人生,修養(yǎng),志向甚至這個人的人格都寫在字里面。任何文字寫不出來,你看弘一大師的書法,弘一大師的書法為什么被連不信仰佛法,不懂佛法的世間上的很多人都贊嘆弘一大師的書法。沒有筆鋒了,沒有殺氣了,沒有怒火了,這就是高僧的境界。高僧高在哪里啊?弘一大師的個子并不高了,高僧不是論個子又不是論塊頭,所以著心,妄心從哪里來的?妄心就是從這個地方來。很真切很真切,生活當中你不經(jīng)意的一個流露,我們看一個師父會恭敬會不恭敬,然后,我們看一個群體會向往,會羨慕或者會不羨慕。在哪里看出來呢?在經(jīng)意不經(jīng)意之間看出來。比方說我們有時候在感慨,我有時會和很多師父一些居士坐在一起在討論這個問題啊!為什么會有社會上的一些人誤解佛教,誤解信仰佛法的人呢?可能有時候問題出在我們自己身上,因為有時候我們連生活當中的修養(yǎng)都沒有做好。該文明的地方不文明,該文雅的地方不文雅,該有修養(yǎng)的地方?jīng)]有修養(yǎng)。人家怎么羨慕你?比方說:我這個師父,難道說你換了一件衣服,剃了一個光頭就會羨慕你這個師父了嗎?難道你是居士人家就應該尊重你嗎?不是。如果說剃了個光頭就應該尊重的話,那個監(jiān)獄里面的罪犯也剃光頭噢!是不是啊!如果穿這件衣服就應該尊重你的話,我看戲臺上的唱戲的他一會唱皇帝。一會唱和尚,一會唱這樣一會唱那樣,他也穿這樣那樣的衣服。心原是妄啊!心妄不妄呢?心妄不妄在下面這句話,知心如幻,故無所著也。知道我們這個心是幻想,是有些錯誤的地方,明白了就改正了,就無所著了。如果不明白,不明白還有負隅(ou)頑抗,是負隅頑抗還是負隅(ou)頑抗啊?他為什么會負隅頑抗呢?因為他原來經(jīng)常輟(zui)學,是(zui),不是輟(chuo)學。(笑)若言著靜,人性本靜,由妄念故蓋覆真如。但妄想性自清靜。因為我們每天隨時隨地都在起妄想,我出家大概有半年的樣子,我讀到《地藏經(jīng)》,當時《地藏經(jīng)》里的那句話我真的想得頭都想痛了,那句話!兜夭亟(jīng)》里面是什么話讓我那么難以理解?閻浮提眾生舉心動念無不是罪,你們有沒有認真想過這句話沒有啊!這句話真的是讓人想不通了,剛開始的時候為什么佛菩薩用這么嚴厲的話,把閻浮提眾生全部否定了?閻浮提眾生舉心動念無不是罪,換句話說我們隨時隨地都在造罪,造什么罪啊!我舉一個例子尤其這段時間,生活當中的所見所聞很貼切,有一天我在醫(yī)院門口去看望一個病人吧,我剛剛要準備走進去的時候,突然聽到那個拉垃圾的車從醫(yī)院門口經(jīng)過,“咣咣咣”的使勁按了幾下喇叭,我當時就有一個體會,這就是罪,這個動作就讓我依此類推,依此類推啊!從這一點就看清楚很多很多問題了,怎么叫起心動念無不是罪呢?這一點就證明了,你說他拉垃圾有沒有功德啊?有。你說他利益大家給大家?guī)砗芏喾奖阌袥]有功德?有?墒撬斑圻圻邸钡膸紫吕,有心臟病的人當場就活活嚇死了。還有身體衰竭的人,身體功能五臟六腑衰竭的人,很多老人,很多身體不好的人,在家里養(yǎng)病的人,被他這幾下當時就活不了。那活不了,你就奪人家性命了,奪人家性命了你是什么?你是殺人犯啊!那么你那點功德還能夠抵消那點罪過嗎?抵消不了。所以將功補過都補不了的話,那一天到晚在干什么?就是在造罪。那么依此類推,當很多時候很多時候一些惡劣的習慣養(yǎng)成了以后,他無意當中都在傷害人。他不是有意的,那么他無意當中傷害人,就是地藏菩薩說這句話。舉心動念,因為他舉心動念已經(jīng)成習慣了,已經(jīng)成習慣了,太難改太難改了的習慣,那個習慣傷害人至深至深,可是他自己沒有感覺,沒有感覺到他這個習慣非常的傷害人,你看這個功過怎么來區(qū)分呢?所以蓋覆真如,由妄念故蓋覆真如,什么叫真如?真如就是功德,真如就是福報,真如就是讓自己往上走而不是往下走。這樣的資糧就叫真如,如果空洞的去談資量,很空洞那有真如,所以,但妄想,起心著境…………..,哎!六祖大師太偉大了,剛剛把世間這樣的煩惱幫我們剔出來,接下來就說起心著境也是妄念,執(zhí)著清靜也是妄念。什么叫起心著境也是妄念呢?我遇到這么一個情況,有一次有這么一個人他來捐功德,師父我捐一千塊錢,然后就捐功德了,師父我不要名字,我不寫名字,功德就是功德嘛那里要名字,那我說收據(jù)肯定是要開的,不開收據(jù)的話不符合財務手續(xù)了,那么我就那開個無名氏吧,無名氏沒有名字,就開來個無名氏。后來就刻碑了,就把這個字刻在碑上面,哎!有一天挺好玩的,他陪他的親戚朋友到廟里面來,來參觀了,哎?你看這個是功德碑,這個無名氏就是我嘛。挺有意思的,他去給人家介紹這個無名氏就是我,你說這個是叫無名氏還是有名氏啊?(眾笑)起心著念,起心著境,看上去是清靜了,清靜沒有呢?他把清靜的概念他又給粘住了,所以煩惱的念頭固然不對,清靜的念頭老是掛在那里也是不對。當然我們得一步一步的來,當我們的這個水平層次連清靜的念頭都做不到,連煩惱的念頭都還難于駕馭的時候,你就還是象爬臺階一樣一步一個臺階往上走,你不要好大喜功,我們有一個人好玩,他來聽我講經(jīng),聽完以后他說,聽完師父講經(jīng)回去以后,生活當中要會和顏愛語,要會關心人,要會體貼人講話做事都會講,好了,有一天鬧笑話了,他在干什么工作的,他踩那個三輪車,電動三輪后來就開出租了,有一天一個老人坐他的車,本來就是老人坐他的車,老年人坐車干什么呢?麻煩你送我去那個火葬場,就是送一個親戚朋友,她的一個親戚去世了,我去看望一下最后告別了,就坐他的車,他送那個老人去了。到了火葬場下車了,哎!老人家你還回不回去啊?那個老人一下子你才不回去,(眾笑)你說這叫什么話,本來她就是老年人,你把她送到火葬場你問她回不回去?她肯定冒火了。所以這個職業(yè)習慣,有時候學佛法要懂得,有時候我們這個善心是不是善心也要思考一下。古人就有這么兩句話,賣棺材的人他賣慣了棺材了他一天到晚就希望人家死人,并不是因為他的心有多壞,而是他做這個職業(yè),不死人的話,他的棺材怎么賣的出去呢?所以他就盼望死的人越多越好,那么賣轎車的人希望人家發(fā)財,家家都發(fā)財希望來買我的轎車,你以為他的心腸有多好,心腸也不見得有多好,那是他的職業(yè),那佛法不是論職業(yè),不是論他養(yǎng)成的習慣,而是真正通過修行、通過培養(yǎng),積累起來的,這個就叫功德。那個習性不算功德,妄無處所,著者是妄……….言是功夫。你看六祖大師把我們這個隱藏的很深的毛病都給我們說出來了,自己明明已經(jīng)著相了,明明已經(jīng)出洋相了,還要自己說自己我已經(jīng)有功夫了,真真有功夫就是心如明鏡臺那才叫有功夫。明鏡亦非臺是我們很遙遠很遙遠的一個境界,也做不到,先要做到心如明鏡臺,這要看出你的功夫,這個我當初初出家的時候,有一個老師父給我說,他說這個出家人首先要給自己買一百二十畝水田,我當時很奇怪,這個老師父說這個話是什么意思啊?出家人買什么東西啊?他是說出家人要買一百二十畝水田,這是他的生活保障,后來我才搞清楚,不是讓你真真的去買一百二十畝水田,不是讓你當?shù)刂?是叫你學會基本功,第一你的功課是讓你學會早晚殿堂功課,就是唱、念功課、敲法器,這個是你如果學得非常的好,你的四十畝田買到了,然后雙腿盤好,練好你的腿子功夫,進禪堂,進念佛堂,盤腿打坐,坐香,這個你四十畝水田又買到了,我記得我們盤腿坐香,有一位跟我們跟進入禪堂,進念佛堂的師父,哦!好玩得很,他開始說得頭頭是到,談起來誰都談不過他,最后我們一起進念佛堂,幾柱香下來我看他走路他變形了,你們說那個姿勢象什么?象猩猩。(眾笑)這樣這樣子走,你看,這個是不是當面就現(xiàn)原型了,有沒有功夫?佛法可不是吹的,你要吹,我就要將你當面檢驗出來,還有一次我們打禪七,他平常吹吹啊!后來這個禪七打倒第三天的時候,我在主要管理大家的道風嘛,我在負責這個事情,所以我在坐了一柱香兩柱香,我就要去走走看看,我轉來轉去,我轉到他的面前一看,哎喲!這個功夫才厲害,他靠著墻拿兩個枕頭把他夾在中間,歪在那里,這個睡啊睡啊,睡得那個口水“嘩嘩”的淌啊!啊!功夫不功夫啊!當面就檢驗出來。而且要達到清靜的相的不著,有功夫了,自己都不執(zhí)著,那才叫真功夫,有功夫了一天到晚就顯示給別人看,就好像是世間的俗人一樣,這個俗人有俗人的心態(tài),學佛就要有學佛的樣子,俗人為什么為什么要顯富啊?要顯貴啊?榮華富貴四個字如果不顯出來的話,人家怎么知道他的榮華富貴呢?他當然要顯了。學佛就不一定要顯,那是反其道而行之了,輕易的顯山露水的人肯定是水平不高的人,歷史上的劉邦,好像是他,估計是他說了這么一句話這個人發(fā)了財以后如果不顯富不顯貴,就相當于錦衣夜行。什么叫錦衣夜行啊?就是這個人發(fā)財了,很有錢了,可是沒有機會顯富顯貴,半夜三更穿著錦袍,穿著綢緞,一個人在街上走一個人沒有看見,就劃不來,他這個意思就是劃不來,有富有貴了,就一定要大白天穿著綢緞,穿的非常高檔的到處象人家顯示,裝著漫不經(jīng)心的樣子,你看我這個表十幾萬值不值啊?麻煩你看一下我這個介子二十萬值不值啊?就這樣子去顯示,而學佛不需要那樣。著此…..障自本性,卻被境富,這樣就被障礙了,清靜的一個念頭,把你障礙了,善知識……..但知人知是非障惡禍患,即使自性不動。翻來覆去的強調修不動者怎么修?不動心怎么個不動法?這個前些年我知道一個師父的禪定功夫很好,這一點我覺得他還可以,他自己的定力還可以,就是打坐,就是坐在那里兩三天,很輕松就過去了,怎么發(fā)現(xiàn)的呢?剛開始他自己也沒有發(fā)現(xiàn),這個境界很深啊!他跟一個居士約好了,這個居士有個什么事情要找他,講好了說:師父我下午要到你那里什么什么事,上午打電話跟他商量好了,下午三、四點鐘來,師父說:好,打完電話后師父去打坐,他這個一打坐就入定了,等到他打坐出定以后,也是下午的時候,他去問另外一個師父,請問某某就是誰誰來過沒有?那個師父很驚訝的說:你怎么一會事情?你跟人家約好的是什么時候什么時候,兩天都沒有看見你,你到那里去了?那個師父說:什么東西兩天啊?他說:你前天跟人家約好的。這個師父說前天?不會吧,后來反復問其他人,才知道他這一坐就坐了兩天過去了。也就是比方說今天十五號,他十五號的上午約約好的十五好下午來,十七號的下午他才出定,他去問另外的師父他才知道。打坐的功夫有這樣一個現(xiàn)象,他至少沒有到處夸他怎么怎么?最起碼就是不動,不自經(jīng)夸,不自張揚,而且要善于體會這個不動是什么意思,善知識迷人深知不動,開口便說他人是非長短好惡,與大違背,若著心著境,卻障道也,六祖大師這里用了一句非常非常語重心長的話來叮嚀我們,迷惑的人身體看上去不動,可是他是在的動,他怎么在動呢?開口便說他人是非長短好惡,從這一點看出來,六祖大師說是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是真真的修行人看不到人家的過失,很多人讀了這句話,特別是不用心去體會,把這句話掐頭去尾把這句話誤解以后,哎喲!這個修行修修修傻了也,怎么都不清楚了,是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 什么都不知道了?不是,這個字寫的多好,是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不是不知世間過噢!那個見你換一個字就錯了,如果不知道世間過,那就是糊涂了,不見世間過那是修行很有功夫,因為你一天到晚在見世間過你就把你的心拿去追逐煩惱,用自己的心去追煩惱,在佛門的祖師大德開示當中用了這么一句話,這個話把我們全罵了,把我們罵得不好意思了叫什么?叫狗蹭土塊,你們讀那個禪宗的祖師大德的開示你們看到過這句話沒有,,你們看懂了嗎?狗蹭土塊,蹭就是追趕,土塊就是泥巴,泥巴一塊一塊的泥土,什么叫狗蹭土塊啊?人家一般的人逗那個狗,不管是什么狗嘛。要逗他好玩,撿一個石頭這樣一甩,那個狗就“唰唰”跑過去了。就上當了嘛,那個狗以為那個土泥塊是個好吃的東西,被人家捉弄了都還不知道,人家隨便摔一個東西還以為是個吃的東西,有一些傻狗還要用嘴叼一下,叼起來嘗一下味道哦!是個石頭不好吃,扔了。聰明一點的狗走進了一看是個石頭,那么我們不要當那個傻狗至少當一個聰明一點的狗(眾笑),甚至當一個智慧一點的狗,連蹭的不要蹭,蹭是追趕的意思,你扔你的我走我的,那才叫聰明。你看這個祖師大德這個詞語把這個世間上這個凡夫傻的愚癡的這一面,講的好形象哦!真的!真的象狗蹭土塊。他人的是非長短那就是土塊,我們不要去追趕那個土塊,他人的是,非那是他的事情,我心里清楚就行了,我心里知道我怎么樣來處理就行了。你想想看你每天都是二十四小時,你花大量的時間去議論他的是非,去討論他的是非你還有多少時間來念佛?然后還有多少時間來打坐?還有多殺時間來親近自己的心呢?基本上你就被他扔出來的這個土塊把你東捉弄一下西捉弄一下劃不來了,而且還障道了,障礙我們的修行。我們知不知道不管修那個法門,為什么要念阿彌佗佛?真真念阿彌佗佛的絕妙之處,念佛的好處在那里啊?就是用念頭止念頭,用一個念頭止住一萬個念頭。用一個清靜的念頭止住胡思亂想的念頭用一個佛號把你這張嘴去占住。我們凡夫一天到晚去用這張嘴去罵人,說是非去挑撥離間,好!針對你這個毛病佛菩薩才讓我們念佛,念佛才會有功德,念佛才可以脫離輪回,念佛才可以超越生死。所以,把你這張嘴就占住了,你不可能有特異功能吧,你不可能左邊的嘴在念佛,右邊的嘴在罵人吧,你讓我看看,把你的嘴占住了就把你的心占住了,剛剛開始你可能不太適應,就象我們剛開始念佛,這邊在阿彌佗佛阿彌佗佛,那邊這個死家伙!阿彌佗佛阿彌佗佛,死家伙(眾笑),念兩句瞪人家一眼,念兩句就罵一句,干開始是有這么一個過程,念佛時間長了,念佛的功夫深了,你就不罵了嘛。所以,障礙是這么清除的,怎么請出障礙了,是在實際當中清除。用凈土法門的話來說是一念止萬念,用禪宗的話來說是空際挖坑實際埋,我們聽話學佛啊!這就是最有智慧的語言,空際挖個坑你在空際挖個坑給我看看,世界上所有所有的談懸論道的人,耍嘴皮字的人,包括把佛法掛在嘴上的人叫空際挖坑。埋要埋到哪里?埋要埋到實際,你埋到空際給我看看?你看禪宗的話說得非常的絕妙啊!空際挖坑實際埋,是非常非常絕妙的語言。如果還不能夠領會這一句話,我在說一句一個祖師開悟以后,他說了一首詩,一位祖師大徹大悟以后他說了一首什么詩歌呢?他說一字深山臥白云,偶然來此祭賢僧,莫來問我禪和道,我是吃飯拉屎人。(眾笑)我們平常感覺文縐縐的人,哎呀!感覺說得不文雅噢!好不文雅嗎?這真真學詩詞的人,有水準的人他聽得出來這首詩有水平?jīng)]有水平,一字深山臥白云,我的身心想閑云野鶴一樣,在那個深山白云當中,非常瀟灑的臥在白云當中,偶然不知道是什么因緣,跟眾生的因緣,肩上的責任暫時到這個地方來祭賢僧,暫時過幾十年,莫來問我禪和道,你也不要來問我怎么參禪,怎么修行,怎么參禪,怎么修行都不要來問我。莫來問我禪和道,我是吃飯拉屎人。誰不是吃飯拉屎人呢?難道這個祖師才是吃飯拉屎人嗎?誰不吃飯誰不拉屎啊?他這句話的弦外之音是什么?這個師父他也要吃飯拉屎,他還正正規(guī)規(guī)的告訴大家,莫來問我怎么修行,呢明白了呢就沒有障礙了。你不明白還有一個障礙,好這一品的經(jīng)文就講到這個地方。時間也到了,我們下次在講。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