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是末法時代佛教重要經(jīng)典。隋朝天竺國三藏法師菩提燈所譯,全文約13000字。佛在靈山會上,堅凈信菩薩請法,佛讓轉(zhuǎn)問地藏菩薩,地藏菩薩開示兩卷內(nèi)容,上卷主講占察木輪相法及占察懺法,下卷主講依一實境界,修二種觀,證無生忍的無上妙法。...[詳情]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 1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18-01
諸位菩薩,祝大家吉祥如意,身心健康。
現(xiàn)在跟大家說一說為什么要學《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這部經(jīng)講講歷史的因緣。這部經(jīng)翻譯到中國來,沒人學,從隋朝時候翻譯的,一直到明朝蕅益大師,他以他的神通智慧,觀察咱們南贍部洲,想找五位清凈比丘,沒有。他想受戒,不能得戒,因此他在《大藏經(jīng)》里頭找,怎么樣才能得到清凈戒,因此找到《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
從蕅益大師開始,因為他不會做這個《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地藏王菩薩所說的占察輪相,他沒辦法,他用紙寫上拈鬮,那么這個法就沒法傳揚。但是他給《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作一個注解,叫占察義疏,以后也就中斷了,沒人學。一直到弘一法師,弘一法師也是專弘地藏法門,發(fā)愿弘地藏法門。據(jù)弘一法師跟我講,《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大乘大集十輪經(jīng)》、《地藏經(jīng)》都屬于華嚴部分,我們有時候把這個《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當成算命、批八字,完全錯誤了,不是這個含義。它的含義,就是因為我們現(xiàn)在正在處于末法時代,業(yè)障深重,沒法了解因緣,也沒法了解自己,因此要用《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的占察的方式,這種占察就是地藏菩薩的神通力量。我們雖然沒有神通,我們求地藏王菩薩給給我們神通,就是你用占察的占察法,你能知道過去,能知道現(xiàn)在,也能知道未來。因此在弘一法師提倡,提倡他沒講,但是他有技術,他學工藝的,他就依著占察經(jīng)上所說的尺寸大小,做出了占察輪。
這個《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的另一個名義,佛說的叫根聚法門。根聚,根就是六根,加上六塵,加上六識,就是根、塵、識加根本無明積聚在一起,所以這個法門叫根聚法門。你學了這個法門之后,能夠堅固你的信心。因為我們現(xiàn)在信心都不具足。今天我們在會的道友們,都是信佛的三寶弟子,我們自己認為我們這個信仰有了信心了,按這個佛所說的教義說,我們這個信心只是欣樂心,不是信心。根據(jù)《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所講的信心,信心是一定標準的。我們每個道友你自己回憶一下,想一想,你是不是具足信心了?具足信心的標準是什么?覺知前念起惡,能止其后念不起者,算有信心的菩薩,有信心的菩薩能夠示現(xiàn)神通。咱們現(xiàn)在沒有,咱們不能制止咱們的心念,不能一個念頭不對,馬上止住了,不讓它相續(xù)。每位道友可以檢查自己,你的信心力量如何,夠不夠這個程度。如果你夠這個程度了,你就入了初住位;十信滿了,進入初住位。初住位,在《華嚴經(jīng)》上講的標準,能夠到一百個世界示現(xiàn)成佛,他的神通妙用相當大。那我們自己檢查,我們有這樣的力量嗎?沒有,因此我們信心不具足。我們要使我們的信心堅定下來,求地藏王菩薩加持。
因為這部經(jīng)發(fā)起的因緣,是堅凈信菩薩向佛請求說在末法;佛末法到一萬年的時間,或者五千年的時間,或者三千年的時間,在這個時候眾生的信心不堅定,不堅定就是信信退退;那至于了生死,深入佛法,不可能,你信力不夠就信信退退;怎么樣能使他信心堅定了,來鞏固他的信心,這就是這部經(jīng)的發(fā)起因緣。因為你有了信心了,你才能夠善根增長,才能消除你的業(yè)障,使你的善業(yè)增長、惡業(yè)的消失。當時佛在世的時候,這種現(xiàn)象已經(jīng)有了,何況咱們這個世間,佛滅度已經(jīng)快三千年了,這個信心不能夠堅定、不能夠具足。因為這部經(jīng)有它講解因緣的必要,為什么一直的不能夠廣泛流傳?因為大家都有一個社會的意識形態(tài)在那作祟,把這個打成與算命、批八字、相面的一類了。佛就制止了,這是犯戒的。為什么堅凈信菩薩請佛說的時候,佛不跟他說?因為佛的制戒,不讓算命、批八字,這個大家都懂得了。佛讓地藏王菩薩說,地藏王菩薩他還有方便善巧,菩薩行菩薩道的一切方便善巧,而且地藏菩薩對此法門那是善巧方便,非常的廣大神通力。因此佛再叫堅凈信菩薩向地藏王菩薩請示,地藏王菩薩說的這個法門。
這個法門就從你眼耳鼻舌身意、色聲香味觸法,再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三六一十八,三六一十八加一個根本無明,十九。所以這個根聚法門就根據(jù)你六根、六識和六塵境界合起來,聚合一攏,你占察占察哪一個業(yè)障重。因為我們所有的一起心,感到果上,你也沒辦法了。就在起因的時候,你就把它轉(zhuǎn)化,不讓它感果;就是當你一起心動念的時候,你就能夠制止。因此這部經(jīng)叫根聚法門,這個大概的意思是這樣子。
這個《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大概分為上下兩卷,上卷是為下卷作準備的。又叫根聚法門,又叫心地法門,下卷的心地是根據(jù)你上卷來的,你把你的業(yè)障消了,你才能夠入到二種觀道、一實境界;一實境界就華嚴義,二種觀道,修定修慧。在最初你沒有上卷的利益、得到了上卷的修行熟悉,你修下卷絕對修不成。你每日修行的時候,早晨清晨起來,用占察輪占察一下,你現(xiàn)在還存在的業(yè)障是深是淺,是哪一類的業(yè)障重;并不是咱們普通的每一根每一門業(yè)障都重,它是有重點的。你學習這一法門之后,你能知道你的身口意哪一方面最重,重點懺悔。等你學過之后,每天清晨起來你就占一遍。你注意了,今天我應該做些什么,我怎樣消滅我的業(yè)障。業(yè)障一消滅,智慧就增長;智慧愈增長,業(yè)障愈消滅,這兩個是相對相成的,這樣你就有智慧了,你修行就沒有掛礙了。這是這個經(jīng)最初的大意,我大概跟大家這樣介紹一下。
此經(jīng)它只有兩卷,一個上卷,一個下卷,上卷完全為了下卷修行而發(fā)起的。我們在沒有這個根機之前,你可以問你一天的生活事情,這是方便善巧,經(jīng)的本意完全為了你修道用的。我們很多在家二眾弟子(道友們)一天的生活,或者你搞貿(mào)易也好,求學問也好,你要選擇你今天出門是不是吉祥,你可以占一下。占了之后,告訴你不吉祥;不吉祥,你又非去做不可,那你就拜拜地藏王菩薩。地藏王菩薩告訴你的方法,就念我名號一千聲,念地藏王名號念一千聲,完了再去做,就把那個災難化為吉祥。因此此經(jīng)對我們非常的懇切需要。
懇切的需要,那應該普遍弘揚了?也得有因緣,諸法因緣生,沒緣是不行的。從翻譯過來沒人講,只是蕅益大師作一個義疏,弘一法師做的木輪(占察輪),沒有作注解。弘一法師沒講,弘一法師讓我講,等他圓寂了我就開始講。得有緣,沒緣,你想講也不行。緣是什么意思?是促成的意思。我第一次講是在紐約菩提學會,菩提學會是宏覺法師我們自己成立的學會,都是我們自己道友,聽經(jīng)的人并不多,二、三十個人,講的占察善惡業(yè)報。第一次講是一九八九年,第二次講是一九九九年,十年,是在五臺山普壽寺講,這次講比較因緣殊勝,光我們出家眾(正是結(jié)夏安居)將近一千眾,再加在家居士們就很多很多了。這是第二次,一九八九年到一九九九年。這一次是第三次了,也就是二00九年,大概每一次都相隔十年。不是我懶,人家沒人找我說。我不能說:我給你講講《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吧!可能別人說我不是瘋子,就是傻子。佛法得人家請你,你才能說。沒人請你,你要給人講,人家聽你的嗎?這一次發(fā)起因緣,剛才宏覺法師介紹了,是陳云龍、林韻儀,還有我們很多道友要求在這跟大家講講占察善惡業(yè)報。
既然是占察,占是占卜,察是察看,你占卜了,你察看一下對你是不是相應。此經(jīng)都要求相應,對號對上對不上,你得對上號效果才有。這部《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大概分作三份,這在歷史上,我們凡是經(jīng)卷翻譯到中國來的,在晉朝時候道安律師,他把所有翻譯的經(jīng)典,在晉朝時候分作三份,第一份是序說,第二份就是正宗,依著這個經(jīng)教義去修行,第三份就是流通。每部經(jīng)都要如是分,這是講經(jīng)的法師遵循的依經(jīng)規(guī)律,這一部經(jīng)哪部分是序說的部分,哪部分是顯這個經(jīng)道理的部分,哪一部分是說這個經(jīng)將來未來的流通,就是這樣意思。這個大家可能聽過很多了,我不詳細講它,大概跟大家說一下子。那這個《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第一個說這部經(jīng)發(fā)起的因緣,發(fā)起的因緣就是序分,我們現(xiàn)在先說序分。講經(jīng)文,大家看。
【如是我聞。一時婆伽婆一切智人。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以神通力。示廣博嚴凈無礙道場。與無量無邊諸大眾俱。演說甚深根聚法門!
這個一般的說叫序分,敘說這部經(jīng)剛開始說的是什么。不但這部經(jīng),一切經(jīng)剛開始都是如是我聞,每部經(jīng)都是。這句話,因為是結(jié)集的人阿難尊者,他結(jié)集經(jīng)的時候,第一個讓人家信。這六種都是讓人家信,一時,佛在什么地方,跟哪些個人說,說的是什么法,這個就叫六成證信序。說六種的法門,法,成就了,證明,說這個法是可以信的,這就序分的證信序,一切經(jīng)都如是說。因為這個話是阿難尊者說的,阿難尊者他要結(jié)集經(jīng)的時候,如是是指著這部經(jīng),這部經(jīng)是我親自聽到的,就是讓大家相信。一個。不是假的,是我親自聽到的。在什么時候聽到的、誰說的?佛說的。
凡是佛經(jīng)都說一時,什么原因?沒有時間的標準。一時,這個一時就是聽的、說者因緣會遇的時候。佛說法有時在天上說的,有時在人間說的,有時在這個國土說的,有時在那個國土說的,時間都不一樣,不能拿那個時間來定時間,只能拿這個說法的時間定。就在這個因緣契合,有說者,有說法者,法主,有聽者,這叫一時,這個時間的條件。
佛,他是一切智人,就是智慧非常之大,具足一切智慧,因此才能說一切法。是說法的人,這是人。
在什么地方?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就咱們普通說的靈鷲山,可能朝禮過印度的人都去過靈鷲山。佛是神通力量,以佛的神通力量把這個說法的地點莊嚴得非常殊妙,廣博嚴凈,無礙道場。這個道場就是說法的處所,沒有障礙,來多少人都容得下,就形容它廣博。
聽眾有好多?無量無邊諸大眾俱。
演說的什么?甚深根聚法門。既然是甚深,它不是膚淺的,就不是我們講講眼耳鼻舌身意。根聚,六根、六塵、六識,十八界,這叫根聚法門。為什么加個甚深?加個甚深就有區(qū)別。有些人說這是小乘法,絕對錯誤的,就告訴你了這個法門是甚深的,六根、六塵、六識,十八界聚在一起,根聚,就是隨著經(jīng)文了。
但是佛說一切經(jīng),有的是序品當中,有的通,有的別。如是我聞是通的,在耆阇崛山中,示現(xiàn)無礙的道場,演說這個,這是別的。因為說根聚法門,沒有說其他。這不是說《法華經(jīng)》,《法華經(jīng)》也在靈鷲山說的。這是別,別就不是通的。但是如是我聞是通的。
佛在某處,這個六成證信序,這六種證明說這一法是可信的,不是偽造的,不是隨便說的。
因為佛在涅槃的時候,阿難問佛說:在佛滅度之后,佛所說的經(jīng),我要結(jié)集時候,經(jīng)首我怎么樣說,起頭我怎么樣說,結(jié)束我怎么樣說,請佛來決定。佛告訴他,前頭一定要說如是我聞,佛在什么地方,有哪些個大眾在場,一個時間,一個處所,一個人事,就是時、地、事、物說的這個法,把這標明這一法是可信的。因為阿難最初請問了,佛就給他指示,前頭你應當如是說。如是說了,使人家相信。你這樣說了,人家信仰就成就了。如是者,指這些話不是我說的,我是聽來的,我只是結(jié)集的。阿難表明他的態(tài)度,結(jié)集經(jīng)人的話。信成就。因為佛說的法像汪洋大海一樣的,如果沒有個標準定義,你怎么翻都可以,沒出到佛的法海之外,有法味就行。但是佛給你規(guī)定了,得按這個規(guī)格,按這個規(guī)格使人家相信。尤其是此經(jīng),當機是堅凈信菩薩。佛法深如大海,唯信能入,這種根聚法門很不容易讓人家信,所以假堅凈信菩薩來作發(fā)起人。就是清凈信,使人家信,信得過。信得什么過?這個法不是偽造的,是佛親自說的。成就信,這叫信成就。
第二個是時間。第二個是聞,聞就是指著誰聽到的。這法是可信的,但是誰聽到的,誰聽到的是聞成就。阿難說,聞就是阿難說的話,我親自聽佛說的,我聞。如是,如是就說佛說這一法可信的,是阿難表示說這一法是我親自聽佛說。
但是有個問題,例如說我們講《地藏經(jīng)》,阿難沒在場,很多的經(jīng)阿難并沒在場,那如何他也如是我聞?因為佛為了未來末后的結(jié)集,將來要結(jié)集經(jīng)流傳于后世,凡是佛所說的法,阿難沒聽到的,佛又重新給他說一道。例如咱們《地藏經(jīng)》,阿難并沒在場,結(jié)集他結(jié)集的。還有很多的經(jīng)阿難沒在場,有的經(jīng)是文殊師利菩薩跟阿難共同結(jié)集的,但是一般的是阿難為主的。所以聞成就,就表示佛所說這一法是我親自聽到的。這是信成就、聞成就。
時成就,凡是佛所說的法都叫一時,沒有時間。天上的時間怎么跟人間時間定?像《地藏經(jīng)》天上說的,你拿人間時間怎么定。所以這個時間就標一時。這一時指什么說的?聽、說,聽說一時,就是佛說這個法的時間,眾生有緣的時間,感應道交,因此佛才說這一法。
這叫一者信成就,二者聞成就,三者時成就,有聽的,有說的,有一定時間的。說者是主,主是指誰說?佛說的,這叫主成就。信成就、聞成就、時成就、主成就。第五處成就,在什么地方說的,佛說法都有一個處所。前頭這六種,每部經(jīng)都如是,叫六成證信序,六種成就此法是可信的。在什么地方?像此經(jīng)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說的,有時間,有地點,有聽的人,有說法主,還有大眾。佛說法都有菩薩大眾,或有聲聞大眾,這叫眾成就。凡是一個講經(jīng)的法會,都要得具足上述因緣,沒有這六種因緣成就不了,這叫六成證信序。這就是如是我聞,就講這個如是我聞的,聞是阿難,說是釋迦牟尼佛,處所在靈鷲山,還有些個菩薩大眾,這是眾。
因為我經(jīng)常講這個自在義,也是成佛自在的意思。為什么上來講這六種的沒有翻?為什么不翻?有的是翻,有的不翻;有的話就翻,有的不翻。不翻的是一種加持義,如來永遠他不屬于煩惱,沒有煩惱,他在一切法的自在,所以如來就不翻。第二,佛的智慧,佛的智慧像火焰一樣的,能把一切煩惱都給你煉除,自然熾盛的意思;還有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有這種莊嚴的意思。因為佛具足一切殊勝的功德,所以具足一切功德的殊勝圓滿故,有的時候不翻。佛在自己自利的時候,已經(jīng)圓滿了,已經(jīng)滿足了,那他所起的方便慧是利益別人的、利益眾生的,里頭含著的含義很多。各各經(jīng)論有的講得很多,有的不講,有的從性上頭講,有的從事相上講。要從性體上講,那一般都是給大菩薩,像華嚴境界那樣講,專對哪一部經(jīng)、哪一部論,各各都有不同的講法。因為我們這是從略的,所以在前頭六種證信序,簡略跟大家說一說。
因為此經(jīng)它表示的要講的是根聚法門,我們一天經(jīng)常的把眼耳鼻舌身意、色聲香味觸法、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把這六根、六塵、六識這十八界,這十八個加合一起叫根聚。根聚,就是把這一切境界相聚合到一起來說這個法門。在一般的人認為這是小乘法,講的都是有相的。根聚法門就是有相的,根、塵、識。但是這是上半部的含義,下半部就不是這樣子了,把這根聚法門分開來說,每一個根、每一個塵、每一個識,它包括了很多的義理,這個我們在經(jīng)文上講起來,大家就知道了。
這個深一點講,就是我們的心,含義是心能轉(zhuǎn)境,即同如來。這些根聚法門,每一個法門都是心,心把外邊境界相轉(zhuǎn)了,就是佛。但是我們心被根所轉(zhuǎn)、被塵所轉(zhuǎn)、被識所轉(zhuǎn),這個十八界都是心,但是一轉(zhuǎn)了就不是心了,那就叫迷了,心被境轉(zhuǎn),你見著山就隨山轉(zhuǎn),見著水就隨水轉(zhuǎn)。這心不被境轉(zhuǎn),前十年,觀山是山、觀水是水;中十年,觀山不是山、觀水不是水;后十年,觀山還是山、觀水還是水。這三個過程,前十年的時候是凡夫,一般人看見山就是山水、就是水;中十年,修道者成就了,山不是山,水也不是水了;等到大菩薩境界、到佛境界,山還是山、水還是水。這是隨緣義,隨一切眾生緣就如是說、跟著說。根聚法門就是這個含義,大家在比喻上就理解了根聚法門的含義了。
由此的法,就是由有相法把它轉(zhuǎn)成了無相法,從這個有相的信解達到無相的目的,不要疑惑,一步一步的轉(zhuǎn)化。堅凈信菩薩當機眾,所請法的緣因,就是使我們末法眾生能夠假佛的神力,或者假地藏菩薩神力,用占察輪相。占察輪相完全是地藏菩薩神力,但是依著地藏菩薩所說的方法,我們就處理,我們沒有這個力量;但是我們用占察輪,我們能知道過去,也能知道未來。我們發(fā)生一件事情,我們一占就知道,我這是哪一部分出了問題了,哪一世、哪一部分你就能知道。那這個問題要怎么解決,不是光知道而已。地藏王菩薩就在《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告訴我們,你要轉(zhuǎn)化,你要修道,想成,轉(zhuǎn)凡成圣。例如說轉(zhuǎn)凡成圣,我們害這個病,醫(yī)院治不好,那一擲占察輪,地藏菩薩說這是業(yè)障,或是教你拜懺,或是教你念地藏菩薩多少聲圣號,你滿了,那個業(yè)轉(zhuǎn)。因為業(yè)轉(zhuǎn),相也就轉(zhuǎn)了。業(yè)沒轉(zhuǎn)動時候,相不會轉(zhuǎn)。但是這個得靠你有,第一個條件得有決定的信心,不要三心二意的,效果沒有。
因為我們眾生心煩惱特別重,不論信什么不能堅定,也不能產(chǎn)生清凈。這個當機眾就是堅凈信,不但堅凈,而且清凈,所以這個堅凈信來作這個當機眾。就在佛集會的時候,大家集會的時候,堅凈信就是發(fā)起此部經(jīng)的發(fā)起人。他以這大悲心,他看見末法眾生,特別亂世,什么也認識不清楚,就是我們糊涂、煩惱,什么也不知道,他的大悲心給我們請求,請求說用什么方法讓他能知道。
【爾時會中有菩薩名曰堅凈信。從座而起。整衣服。偏袒右肩。合掌白佛言。我今于此眾中欲有所問。諮請世尊。愿垂聽許!
佛在世時候要請法,要先請求人家答應。咱們現(xiàn)在也如是,你要請求人家做什么事,人家答應你才能做。像人家要我講《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我答應他了,那就講了。就是聽許的意思,這是一個禮節(jié)。堅凈信菩薩悲憫未來眾生,想請佛說法,他表達一個儀式,出家人披這個衣把那個肩膀放下來,頭于地,就頂禮佛。頂禮完了,說我想請佛開示。愿垂聽許,人家聽許你才說,不聽許不能說。
本來就是無中生有,這句話什么意思?在一實境界當中,沒有一切形相,沒有言說。但是怎么樣能達到一實境界?沒達到一實境界之前,前方便。最前方便,你要想達到一實境界,你起碼得有堅固的信心。咱們?nèi)龑毜茏酉嘈湃龑?那你得有個信心。咱們信心是有,還沒到堅固。咱們這個信,咱們經(jīng)常說發(fā)菩提心、行菩薩道,但是這個是建立虛妄的,不是真實的。因為咱們心不知道一實境界,知都不知道,怎么能證入。要想達到一實境界,一實境界是什么境界?堅凈信,一實境界是沒有境界的才叫一實境界,但有境界相就不是一實了。同時自己有信心,能讓別人也有信心,自己信心堅固,讓一切眾生都能信心堅固,這才是堅凈信。
我們把它分開來講,詳細解釋。當你正信的心非常堅固,再假外邊的緣,緣能使他清凈。咱們心雖然發(fā)心很真,你得外緣好;外緣不好了,你這個心清凈不了。清凈心是一個因,還得緣促成,促成這個因成就。那我們這樣分,就是你真正的起心叫堅,由外邊緣促成叫凈,信是明了了,了因叫信,緣因叫因,緣了的叫因,這是詳細分別了。不詳細分就是堅凈信,使我們的信心能夠堅固下來,遇到點環(huán)境就動搖了,遇到點環(huán)境就動搖了,不要動搖。
像我們在人生當中,你挫折多得很,不論哪位道友,當你沒有發(fā)菩提心的時候,順順當當?shù)?發(fā)心愈大,挫折愈多,那就考驗。這個大家都知道,不受魔不成佛,這普通這樣說的。因為你一發(fā)心,引起你的一切怨害,在自性當中就產(chǎn)生了障礙。障礙就是業(yè)障,我們一般的說障礙就是業(yè)障,業(yè)障就是你所做過去的事,障礙你現(xiàn)在想發(fā)心修道。每位道友都如是,不是一帆風順的,一直直至成佛,這樣的沒有。不論哪位菩薩、哪尊佛都發(fā)了很多大愿,還有凡是不利于他人的、不度眾生的,不能成佛;你自了,自了只能作個阿羅漢。所以佛教導我們,未成佛果,先結(jié)人緣,當你未成佛的時候,你先得結(jié)人緣,先得幫助別人。你光為自己,不肯幫助別人,就是不行菩薩道想成佛的,沒有。
堅凈信菩薩他發(fā)菩提心、發(fā)大悲心,讓一切眾生,因為他就這樣過來的,信心不堅定,現(xiàn)在他能堅定了,他經(jīng)過了歷程。像我們修道的人,當你最初發(fā)心,誠懇的,真實的,一個挫折,兩個挫折,你就穩(wěn)不起了,道心就退了;乃至于行一般的修道者,障礙都如是;就是拜占察懺也會障礙,不是你一發(fā)心就堅定的。怎么樣的克服這些煩惱?靠你的學習。你經(jīng)論看得愈多、讀得愈多,你對治煩惱、對治障礙的方法也就愈多了。不然你就沒辦法克服,這障礙一來了,一斷,那就不是三天兩天了,不曉得多少年了。
我記得我那時修的時候是一九三七年,等我中間經(jīng)過很多的災難之后,等到了美國去,你說一九三七年跟一九八九年相距多少年?我才遇見《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我們紐約那批道友才讓我講講《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講完了也就算了,我也沒去修。從那時候講又隔了十年,八九年到九九年,在五臺山普壽寺,人家又請我講《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有人提了,我也滿人愿,我也想起來了。這到現(xiàn)在又是十年了,我都沒再修,我也沒用占察輪。這個是要天天用的,一切法等你一斷,斷了之后再相續(xù),從頭再來。我們每位道友,不管你持一個咒、修哪一個法門,你最妨礙最重要的注意到,千萬莫中斷。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2
- 大般若經(jīng)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義 第一卷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心經(jīng)》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6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4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jīng)》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jīng)》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5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傲慢與偏見,學佛人要遠諸傲慢,調(diào)整偏見
- 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在家學佛,應如何做人?
- 做真實的自己
- 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
- 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
- 你快樂嗎?有沒有試過不快樂?
- 錯了怎么辦?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
- 至心精進,專注于目標,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實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福慧獲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護念他人善用心,學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
- 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一人獨坐、內(nèi)心空閑,無甚雜思
-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脫
- 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
- 佛法修學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