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般若經(jīng)要解——般若的觀行

般若經(jīng)要解——般若的觀行

  大般若經(jīng)要解“般若的觀行”,《大般若經(jīng)》里提了許多的道理方法,然在“觀”跟“行”上怎么去著手?這里提出十個內(nèi)容,前面曾提到“十喻”十種比喻,前后的內(nèi)容是相同的,但是,前面談的是道理方法,這里講的是如何作觀想,如何著手。于“觀行”:我們知道“觀”有觀察、觀照的意思,“行”是修行或者行為;換句話說,觀察、觀照的修養(yǎng)行為就叫觀行。

  《大般若經(jīng)》所提的道理方法以觀行來講,基礎都是相同的,好比:如幻、如焰、如水中月、如虛空、如響、如乾達婆城、如夢、如影、如鏡中像、如化,這十個內(nèi)容的道理方法是相同的;但是,在前面我們介紹的是法義,這里則是介紹它的修養(yǎng)方式。所以“觀行”最簡單的解釋就是“一種修養(yǎng)的下手功夫”,這十個內(nèi)容,我們還是一個一個來介紹:

  第一個“如幻”,“幻”是幻覺,不是幻想。于幻覺,我們要如何去作觀想?舉例來說,有時候躺在床上看天花板,時間久了,天花板上會出現(xiàn)各種紋路,猛一看象是什么......而且愈看愈像什么,其實一切都是幻覺,是以自我意識編織而成的。為什么既是幻覺還要來作觀行呢?這么說好了,好比有個人皮膚很好,猛一看好像很漂亮,仔細一看卻不是那么回事,問題在哪?完全緣于對皮膚白凈的一種幻想,把不好的都變成好的了,這是因為幻覺而產(chǎn)生出對好壞的分別;但是那些專門從事攝影技術的人,他們就不看一個人的皮膚與五官的好壞了,只看他上不上鏡頭。其實有很多人可能五官差了一點,但輪廓分明,運用化妝技巧就可以讓自己很上鏡頭,可能卸了妝并不好看,好比觀眾遇到某位藝人,明星或歌星本人,說不定會有被騙的感覺。所以有一個廣告詞說:咦!你這個人好像比電影上好看!電影上的怎么不像你?其實他是不好意思說:電影中你那么好看,事實上怎么這么難看?這都是所謂的幻覺造成的。

  再舉一個例子,人會有一種幻覺,尤其生活在緊張、壓力大的環(huán)境下,更容易產(chǎn)生幻覺。譬如腦袋瓜里聽到一種聲音或者有什么聲音在跟他講話,其實這都是幻覺;通常一個人會耳鳴,大部分是因腦神經(jīng)衰弱,平常不去注意倒也無所謂,如果仔細去聽,真的好像有人在跟你講話,事實上,不一定只有腦神經(jīng)衰弱才會形成耳鳴的病態(tài),有時太過疲倦或便秘也會耳鳴。造成耳鳴的原因很多,如果把這些病態(tài)消除了就不會再耳鳴了;尤其肝火和腎火最旺的人,很容易使腦神經(jīng)產(chǎn)生混亂,從病理學家的信息可以看到,差不多神經(jīng)方面有點問題的人都是肝火、腎火最旺,而且最容易便秘,便秘時間最長的人也較容易產(chǎn)生幻覺。所以,觀想就是教我們?nèi)ヌ接,好比人都有五?ldquo;財、色、名、食、睡”,以財來說,有人認為自己有很多錢,假使我們以這種方式來看,在民國三十八年時,四萬塊錢的舊臺幣只能換一塊錢的新臺幣,在這種情形之下,四萬元多還是一元多?是不是四萬元多?那為什么反而會認為那一塊錢最好?甚至以后舊臺幣都沒有用了,其實這只不過是人創(chuàng)造出來的幻覺。再看什么叫做錢?是銅板、紙幣,還是塑料幣才叫做錢?提款卡不是也可以提錢?或者寫一個憑據(jù)或者開一張支票,統(tǒng)統(tǒng)都是錢,事實上一定要能真正兌換到錢才能確定它是錢,在未兌換之前可以說都只是幻覺,所以不是一個人在那里胡思亂想或者假設才叫幻覺,世間法幾乎都是一種幻覺現(xiàn)象。

  再看「情人眼里出西施」與「一朵鮮花插在牛糞上」,不也都是一種幻覺嗎?有的人雖然外在不怎么樣,可是他內(nèi)在很美,其實談這些都不能把握甚么,可是事實上大家都這么說?梢娀糜X,原來是人為標準,佛法就是教你在這種人為的錯誤感覺中去認識與了解,去觀照與察覺,從這上面著手,了解為什么要這樣?譬如一個人的爭取地位、名位,我們看看多少人成為國會議員或者行政首長,在位的時候幾乎是不可一世,一旦下臺了,真是夢幻一場。所以,“幻覺”事實上是依于人的錯覺而去認定它的真實,其實只是一種假相,所謂從幻覺上作觀行必須如此去探討。

  再談第二個“如焰”,“焰”是講火焰,我們知道用柴火或一些燃料燃燒,會產(chǎn)生火,火升起來有焰,好比太陽有輻射,陽焰就是太陽的焰。“焰”其實是不實在的,如果你用手去碰火、撥火,手一定會灼傷,火焰則不會。焰雖然是存在的,因為“火”才會有,從中可發(fā)現(xiàn)一個問題──依于某一種能力而產(chǎn)生另外一種作用,但是不要以為那種能力就怎么樣了,就以最近在電影、電視上的“異能”來說,說人具有特異的功能,尤其最近從大陸來了一位氣功師,是我的皈依弟子,特別到臺灣找我,在談話中我問:「你練的是什么氣功?」其實他自己都說不出來,只說感覺自己可以使出一種力量;如果我們坐得太久氣血會遲鈍,站起來動一動就會產(chǎn)生一種力量,其實這是氣血流暢運動的現(xiàn)象,只是自己個人的感覺而已,不是什么不得了的氣功。還有一種氣功說是病人躺在床上,距離很遠,他手這么比一比,就可以幫病人治病,躺著的病人還真的感覺到氣功師的氣。甚至大陸上還有一位氣功師,寫“精、氣、神”三個字,而且還不能靠近那些字,否則產(chǎn)生一種反彈的力量,很多人問我那是什么?我說現(xiàn)在臺灣也有一位氣功師,就是跟那個人學的,目前在臺灣也表現(xiàn)這一套。我告訴各位,假使這是一道墻,上面寫著三個字“精、氣、神”,你接近它感覺有一種氣的話,后面一定不是磚墻也不是塑料隔著的,很可能是一道木板墻,后面設了一個磁場,運用磁場的作用,磁場一受刺激就會產(chǎn)生力量,電的原理就是如此,把磁力線割切就會產(chǎn)生電,原理是相同的,其實這些秘密一拆穿都沒什么,好像xxx說他會發(fā)光、分身,都是依于一些儀器、一些方法,所以那種發(fā)光其實很容易。

  這些現(xiàn)象是不是真正就沒有呢?在菩提寺你們不也陸陸續(xù)續(xù)發(fā)現(xiàn)了不少,這都不是假的,其中含藏的是什么力量?也不是所謂的三寶加持,而是緣于道德修養(yǎng)所顯現(xiàn)的,如果講“焰”,譬如說星光爍爍的明星真正的光釆在哪?其實只是衣著打扮光鮮,加上歌聲或演技展現(xiàn)出一種另外的作用而已,因此“焰”的本身是虛浮的,不是一個實體,所以必須用觀行的方式來看“焰”。譬如太陽有紫外線、紅外線,這些就是焰,雖說紅外線會灼傷皮膚,紫外線很好,但是曬久了也會灼傷皮膚,以現(xiàn)在醫(yī)學界的說法,如果照射紫外線超過時間,一樣會產(chǎn)生皮膚癌,可見,紫外線也不是那么好,那究竟什么是好與不好呢?其實都是不實在的,所以很難把握。如果講火焰不會灼傷人,你果真把手擺在火焰上一直不動,還是會燒傷,換句話說,這些都是虛浮的東西,不能說有或沒有,問題是當你內(nèi)心有所執(zhí)著計較時,用這種方式去觀,才能破除你的計較執(zhí)著,這才是“如焰”的本義。

  再看第三個“水中月”,如果水里面有月亮,那一定是天上也有月亮,可見水里的月亮是假相,但是如果沒有實有相,能否顯現(xiàn)出假相?不可能!所以如果執(zhí)著水中的月亮,忘了天上本來的月亮,就會像禪門中“戽水覓月”,把池塘里的水弄乾去找月亮,一旦沒有水,月亮也不見了!因為是水返照天上的月亮,雖說這道理誰都懂,但是人就是喜歡捕風捉影,在水里找月亮,這些不都在說明對假相的執(zhí)著?所以才會教我們要用察覺、觀照的方式去行修,以袪除缺失。所以講“水中月”,譬如天上一個月亮,假使你擺十個、二十個洗臉盆,臉盆里都有水,水里都有一個月亮,那會令人起疑,天上明明只有一個月亮,盆里怎么會這么多月亮?不也是虛幻之相?事實上這些告訴我們,人會執(zhí)著于自己親眼所看、親耳聽到的,就認為是真的,其實都是假相!“水中月”教你怎樣去察覺、觀照假相,明白即使水里有再多的月亮,也絕不是同一個水。譬如盆子,用不同的盆子;池塘,要有不同的池塘,絕不可能一個池塘里有好幾個月亮。話又說回來,一個池塘里可不可以顯現(xiàn)很多個月亮?可以的!你扔一塊石頭在池塘,就會展現(xiàn)很多月亮,為什么一個池塘里本來只有一個月亮,結果竟出現(xiàn)那么多月亮?緣于外來的緣故引發(fā)水波,產(chǎn)生不同的范圍而顯現(xiàn)月亮,而這些都還是假相。

  所以,人因為執(zhí)著,認為是親眼所見應該沒錯,我們在電視、電影上常會發(fā)現(xiàn)這種誤解,有一個先生因為同事告訴他:「今天我在戲院門口,看到你太太跟一個小伙子一起去看電影!惯@位先生聽了之后當然會懷疑,等太太回來見面時就生氣,太太問他氣什么?他說:「你自己心里明白!惯@位太太百思不得其解,丈夫就說:「你今天是不是跟一個男人去看電影?」太太說:「是!」當然這丈夫就更氣了。太太卻說:「有什么好氣的?我不是告訴你,今天我弟弟來!乖瓉硖歉【俗尤タ措娪,等先生了解事實后就不再生氣了。可是,那個講話的人呢?是不是以一個假相說出一件事來?這跟“水中月”有什么差別?所以“觀行”告訴我們,不要因為別人的言語或自己親眼所見就肯定是事實,“水中月”告訴你觀行的目的是從實相顯現(xiàn)無相,或者是從察覺觀照中去突破、認識與發(fā)現(xiàn),那才是它的主題。

  再看第四個“如虛空”,其實這還是假相,“如虛空”就像虛空一樣,虛空中會顯現(xiàn)“日月星辰”、“風云雨電”,而事實上虛空中間并沒有什么!這說明人的“我”本來是清凈的,因為無始以來造作很多不同的業(yè),而形成現(xiàn)在的我;事實上,我們的“本有”像虛空一樣,所以第八識叫“如來藏”或者叫“虛空藏”,說明其實佛性就像虛空,佛性是覺悟之性,從迷惑、無明煩惱中去突破才能顯現(xiàn)出覺悟,所以覺悟了什么,一定是從無明煩惱中去覺的,絕不能說本來我就有無明煩惱,本來我就有覺悟!

  其實,我們的“本有”即“如來藏”,像虛空一樣,本來并沒有無明煩惱的顯現(xiàn),那為什么會有?緣于無始以來的造作才會顯現(xiàn)出習氣,如果能從中去察覺、返照,著手去修行的話,就會發(fā)覺“眾生皆有佛性”,那為什么不能夠清凈?因為無始以來造作的業(yè)太多了,把佛性掩蓋住了,如果用這一段話來談“如虛空”的話,就很容易了解,否則會覺得反正一切都空,又何必執(zhí)著呢?問題是你空得了嗎?以吃飯為例,飯與菜是不是吃了還會排泄出去?等排泄出去以后,原來吃的就消失了,如果我們用這種死板的道理去看,既然吃了又拉,那我何必吃呢?但是它告訴你這就像虛空一樣,并不表示什么都不存在,因為你已吸收了它的營養(yǎng),雖然物質(zhì)消失了,但是它的營養(yǎng)價值被保留下來了,如果說營養(yǎng)價值看不見,那要怎么去形容它?說像虛空一樣,并不是說什么都沒有,虛空哪里會什么都沒有?如果說虛空真的什么都沒有,你就看不見虛空了,譬如眼前的“空間”,你看得見嗎?你能看見的都是一些物體,對不對?但是如果舍棄了物體,你還能看見什么?那么是不是沒有呢?可見還有一個虛空之相,假使我們用這種觀照察覺的方式去面對煩惱與無明,就不會受無明煩惱的影響了,因為如果你能夠修養(yǎng)到像虛空一樣,風云雨電、日月星辰來來去去,一點傷害與損失都沒有!觀行就是用這種方式去看,所以“如虛空”不是否定它什么都沒有,這一點要特別注意。

  繼續(xù)介紹般若的觀行,現(xiàn)在談第五個:“如響”。“響”就是聲音、聲響。為何說好像響一樣呢?譬如說一口鐘,如果沒有去敲擊它,它不會有聲音,對不對?鼓也是如此。其實任何一個東西,好比一張桌子,你去敲它也會有聲音。事實上,東西本身有沒有聲音?沒有!一定是有外來的東西去撞擊它。

  我們再看另外一個現(xiàn)象,像山谷的回音。我們在山里吼一聲,山谷里好像有好幾個聲音在那里回響,是否真有那么多的聲音?事實上只有一個聲音。山谷本身有沒有聲音?并沒有!是因為有人在那里發(fā)出一個聲音才產(chǎn)生回響。此中說明什么呢?有一句俗話說:鼓不打不響,話不說不明?梢“鼓”要打才會響;“話”要說才會清楚。而我們用這種方式做觀行,目的何在呢?譬如有一句話“沉默是金”,“沉默是金”一定是不講話,那為什么反而像金一樣的有價值呢?跟“響”不是違背嗎?其實沉默并不表示什么都不知道,他心里面明白?梢娺@里說響,并不是說于物體上有什么問題,而是在乎人的起心動念,于 “響”上面產(chǎn)生計較執(zhí)著。

  譬如這么說好了:“你為什么要罵我?”他說:“我沒有罵你!”“你明明罵我!”這個“罵我”是一個什么?一定是個聲音,對不對?舉一個例子說明,譬如:“好小子”。“好小子”這三個字 ── 一個聲音發(fā)出來,可能有可愛的意思、有辱罵的意思、也有一般稱呼說法的意思;究竟怎么去認定它?可見要看講話的人跟那個對象的關系,所表現(xiàn)的就不同。有時候父親或者是長輩對年輕的男孩子、晚輩會半開玩笑的說:“臭小子”。你說是罵他,還是歡喜?很難理解呢!可見一個聲音,我們常常會以自我意識去分別,往好的地方想,它就是好;若往壞的地方想,就是壞的了。這里的“如響”就是這種意思。所以要把握“觀行”去察覺、去返照,并非要我們以自我意識去分別。自我意識分別是必然會有的,如何深入的、進一步的去做探討、認識,那才最要緊。所以,所謂的“在聲色中迷惑”,就是說這些現(xiàn)象。

  再看第六個:“如干闥婆城”。為什么“干闥婆”不譯成中文呢?因為“干闥婆”有兩種意思:一是音樂,一是香味。所以干闥婆城,可以說是香城,也可以說是樂城。為什么不翻譯?因為它有兩種不同的意義,干闥婆城是一個經(jīng)常有香氣發(fā)散出來的地方,而里面音樂不斷,所以它叫香城,也叫樂城。這名詞是來自香與樂,那城呢?如果有個城,是用磚頭或用鋼筋水泥建造的,是不是那些鋼筋水泥有聲音,有音樂或者是有香氣?不是!這么說好了,電視廣告里有一種產(chǎn)品叫做插電香,它有好幾種的香味道。為什么一定要插電,香味才會飄散出來?可見其中有某一些成份,是利用熱量的關系才能散發(fā)出氣味,如果說是以水,或者說香水、或者是某一種固體,認為那就是什么的話,就會造成一種執(zhí)著。再舉一個例子來看干闥婆城,這個城是經(jīng)常有音樂不斷的放送出來,是不是人為的?如果是人為的,這些人不累嗎?一天到晚在那里奏音樂;如果不是人為的,那音樂又是哪里來的?這個城本身會不會展現(xiàn)?在這中間如果去作觀行,就知道怎么去察覺,怎么去觀照!它有,你還要知道這種“有”是怎么形成的?

  好,我們再回到──有關修行、道行,從觀行的道的修養(yǎng)上,來看人的問題。我們說人會唱歌,會講話,人也會流汗。可是,有一個問題,唱歌有唱得好聽與不好聽的;講話也有講得好跟不好的。再說流汗,汗究竟是臭的還是香的?通常男人流汗我們都說是臭汗,對女人流汗,說香汗淋漓,她的汗真的是香的嗎?這里面究竟說明了什么?就是人的一種執(zhí)著!我們再看母親對她嬰兒的屎、尿,她不會去計較臭不臭,若是具有醫(yī)藥常識的母親,小孩拉出來的大便臭臭的,她還會說:“哎!很健康”,對不對?她絕不會說:“好討厭,好臭!”不都是大便嗎?為什么當孩子大便拉出來愈臭,她反而歡喜?因為那表示孩子健康,此中可以發(fā)現(xiàn)還是一個人的分別心。所以,從現(xiàn)實生活人的分別心上面,如何去察覺、去觀照,從中可以達到一種修養(yǎng),這就是所謂的觀行。干闥婆城,如同剛才所言,是香或是音樂,還是在乎人的執(zhí)著認定,但不要只在香跟音樂上打轉(zhuǎn),要了解它跟我們?nèi)说年P系。

  第七個“如夢”,如夢的意思就好像作夢一樣。“夢”是不實在的,譬如說:我們在夢中撿到錢,一醒來,兩手空空的;有時候做惡夢嚇得要死,醒來甚至于一身冷汗,事實上什么都沒有。我們常常會夢到各式各樣的情境,甚至還有人專門解夢──解釋做什么夢會怎么樣、做什么夢又會怎么樣……。其實,學佛要學智能,不宜把一些虛假的現(xiàn)象當成真實的,因為“夢”是虛假的,不要執(zhí)著為真實,也就是我剛剛說的,在夢里你發(fā)財了,有很多錢,當你醒來就真的會有很多錢嗎?只是做夢!所以也有人說“人生如夢”──人的一生幾十年,就像做夢一樣的過日子,其實,都是不實在的;可是這種不實在并非要我們以消極的方式去面對。因為此處講觀行──要察覺、返照,是從這一些現(xiàn)實上面我們?nèi)绾稳グ盐?譬如說,當你環(huán)境好,就是開進口車也無可厚非,但假使你的環(huán)境買進口車就會負債,家庭生活就會產(chǎn)生困難,你也去買一部進口車,那就不應該了。如果說環(huán)境本來就許可,我用再好的車也不為過,因為不會造成負面的傷害,可見我們談所謂如夢,所謂不實在的不要太過于分別,也不要太過于不在意;此中道理在于你如何去察覺它、去觀照它,究竟跟你有什么關系?所以我常說:一個修行的人必須注意自己的起心動念跟生死有沒有關系!否則的話,一天到晚好像作夢一樣的,就不切實際了。就好像我們講八相成道,你就想發(fā)現(xiàn)八十種好中,自己有多少種好?其實就算八十種都好難道你就是佛嗎?那就是等于說──做夢,甚至還有所謂的做白日夢。其實真正講起來,這都是一些妄想雜念,所謂顛倒,才會夢想,夢想就完成顛倒。

  第八個“如影”,“影”就是影像、影子。我們知道,一個人的身體并沒有影子,可是當遇著某一些光線的時候,會反射出影子來。那個影子,如果說不是那個身體,也不對;如果說那影子就是那身體,也不對。此中說明什么?彼此的因緣因果。所以談“如影”,好象是影像。譬如說:“閉起眼睛回想從小到現(xiàn)在,所產(chǎn)生的影像,好像電影一幕一幕過去了,究竟你能把握多少?可見那些影像的本身還只是一個概念而已,它不是一個真正可以抓住的東西。好比我們看到一張照片:“咦!這個照片是我。”是你什么時候的“我”?嬰兒的時候跟你現(xiàn)在就很不一樣;兒童時期又不同于嬰兒。一直要到所謂成熟的階段,你的樣子才定型了,那就有一個“我”的樣子?墒俏覀兛醋罱诖箨懹幸晃粚iT演蔣介石的演員,他化妝以后真的太像蔣介石了。你說,那等于就是蔣介石的影子,也可以,可是,他絕不是就等于蔣介石。假使說有一些家庭不幸,譬如太太過世了,女兒或者兒子像他的太太,他就會對那個兒子或女兒特別喜歡或者特別偏愛,為什么?他產(chǎn)生另外一種感情,是什么感情呢?因為像他太太──就等于那個影子,其實講來講去還是一種分別、執(zhí)著,所以說它像影子一樣,也是告訴我們不要分別、執(zhí)著。

  再看第九個,“如鏡中像”,像鏡子里所顯現(xiàn)的影像。鏡里本沒有影像,外面有什么就顯現(xiàn)什么;為什么要舉這個例?這么說好了,你如果坐在路邊,看著汽車一輛一輛從你前面過去,你的眼睛就像鏡子,那些汽車在流動,并不會停滯在你的眼里不會消失。這是舉例,那說明什么呢?鏡中的像,是不真實的,可是它不離于一個真實的本體。譬如說鏡子里面有一個麥克風,一定是鏡子前面有一個麥克風,鏡子才會顯現(xiàn)麥克風?梢婄R子里面是一個影像,這個鏡子的外面有一個實體的麥克風,所以說“鏡中像”的意思,并不是像一般人所誤解的好像一個鏡框里擺了張相片,不是這個意思,是像那鏡子返照出來的影像,這跟前面的“影”是不相同的。前面的”影“,它的主題是說如影隨形,就好像我們一個人的業(yè),只要有機緣就會引發(fā)出來,這里的影像就是要有所謂的色塵緣境才會引發(fā),沒有色塵緣境不可能引發(fā),當然下面還會做一個整體的解說。

  再看第十個“如化”。“化”就是變化、遷流變化,不是神通變化。我們可以這么解釋,就好像蝴蝶很漂亮對不對?那蝴蝶之前的毛毛蟲漂不漂亮?很恐怖!我們?nèi)讼矚g毛毛蟲還是蝴蝶?一定是喜歡蝴蝶。但如果以化來作觀,你不能否定它。我們再看,蠶變成蛾,蛾生出卵來,再孵成為蠶,中間都是一些變化,對不對?你如果要執(zhí)著于某一些,譬如說蝴蝶跟毛毛蟲,你就分別一個好,一個不好。其實,沒有毛毛蟲哪來蝴蝶?你說毛毛蟲不好,那蝴蝶也就好不起來,因為連蝴蝶都沒有嘛。如果說像蠶,蛾。蠶很可愛,可以吐絲可以做成衣服、被子……的。那蛾呢?蛾沒有用嗎?蛾如果不產(chǎn)卵就不會再有蠶了。這個中間究竟說明什么呢?“遷流變化”,是說沒有什么東西是停留在那里不變的,所以佛法中談精神的變化是生、住、異、滅;談物質(zhì)的變化是成、住、壞、空,這都是“如化”,就是遷流變化的意思。

  現(xiàn)在以觀行來談這十項,歸納起來,它的重點在哪里?我們要從觀照、察覺上去修行。先看從這十種提出來的概念上,我們應如何去認識、了解?因為人會分別、會計較、會執(zhí)著,如何能夠突破這種分別之心?使我們的計較執(zhí)著能夠淡化?進而做到不計較、不執(zhí)著,這才是般若觀行的主題;我們必須把握這一點!否則的話,就會造成,“譬如……”,你只是在打“譬如”,然而“譬如”跟我有什么關系?好比說,感覺累了你就去睡覺,難道只有睡覺才能夠不累嗎?其實拿把椅子,坐著休息一下、喝杯茶,也可以。所以你不能夠只說“譬如”, “譬如”只是一個舉例而已,不能確定它是一個什么東西。就好比說“佛法”,你舉釋迦牟尼佛說的道理方法,這是一個譬如;或者舉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說的法,你能把這兩個譬如并為一個東西嗎?不可能!所以才提出了十個比喻。其實,重點還是在于如何去察覺它,如何去觀照它,而后,從中間達到一種行修的結果。你如果能夠把握這個主題的話,才能夠談得上般若的觀行。以十種比喻來說,是告訴我們?nèi)绾稳ゲ煊X,如何去觀照才能完成修養(yǎng)。除此以外,后面還有十個是談到智的問題。因為前面談喻,“比喻”只是個假設;后面就談到智,這個“智”可以肯定,是屬于法智或者是般若智。

精彩推薦